秦營營 段美生* 張銀生 司常新
(1 邯鄲市農業(yè)農村局農業(yè)技術推廣站 河北 邯鄲 056001; 2 天道益農邯鄲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 磁縣 056500)
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是在傳統(tǒng)間套作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發(fā)展而來,采用玉米帶與大豆復合種植,讓高位作物玉米具有邊行優(yōu)勢,擴大低位作物大豆受光空間,實現玉米帶和大豆帶年際輪作,是適于機械化作業(yè),作物間和諧共生的一種雙收種植模式。玉米大豆帶狀復種可以在實現玉米基本不減產的情況下,增收一季大豆,對提高復種指數、土地產出率,更好地利用光能、空間資源,擴大大豆生產,實現玉米大豆雙豐收意義重大。2022 年邯鄲市承擔玉米大豆復合種植推廣任務12.9 萬畝,為了探索種植技術,進一步推廣積累經驗,我們在磁縣開展了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玉米與大豆行數配比模式及品種配比的對比試驗。
1.1 試驗地概況。試驗地選擇在磁縣青武農場,試驗地肥力中等偏上且均衡,灌溉方便。
1.2 試驗品種的選擇與品種特性
1.2.1 試驗品種。玉米選用株型緊湊、邊行優(yōu)勢明顯、適宜密植和機械化收割的高產品種,如登海605、農大372、矮狀元858;大豆選用耐陰、耐密、抗倒的中早熟大豆品種邯豆13。
1.2.2 品種特性。①農大372:株型半緊湊,株高280 cm,穗位高105 cm,成株葉片數21 片。綠色,長筒形,穗長21 cm,穗行數14 ~16 行,籽粒黃色、半馬齒型。②登海605:株型緊湊,株高259 cm,穗位高99 cm,成株葉片數19 ~20 片?;ńz淺紫色,果穗長筒型,穗長18 cm,穗行數16 ~18 行,籽粒黃色、馬齒型。③矮狀元858:株型緊湊,株高216 cm,穗位73 cm。花絲紅色,果穗筒形,穗長16.5 cm,穗行數14 ~16 行,籽粒黃色,半馬齒型。④邯豆13:株型收斂,亞有限結莢習性。株高81.6 cm,底莢高14.3 cm 左右。種皮黃色,種臍褐色??沟狗墒鞎r落葉性好,不裂莢。
1.3 試驗方法
1.3.1 玉米大豆行數配比模式。①2∶4 復種模式,即種植2 行玉米,4 行大豆,玉米行距40 cm,株距10 cm,大豆行距30 cm,株距10 cm,玉米大豆間距70 cm。②4∶6 復種模式,即種植4 行玉米,6 行大豆,玉米行距40 cm,株距12 cm,大豆行距30 cm,株距12 cm,玉米大豆間距80 cm。
1.3.2 玉米大豆品種配比模式。2∶4 模式中設農大372 與邯豆13(組合1)、登海605 與邯豆13(組合2)、矮狀元858 與邯豆13(組合3),共3 個組合。4∶6 模式中設農大372 與邯豆13(組合1)、登海605 與邯豆13(組合2)、矮狀元858 與邯豆13(組合3),共3 個組合。
1.4 田間管理。小麥收獲后秸稈粉碎還田。玉米采用包衣種子,大豆用酷拉斯三元復配殺蟲殺菌種衣劑進行包衣;6 月23 日選用石家莊舜農農機有限公司電機驅動數控玉米大豆一體播種機播種,玉米每畝施40%控釋肥(28-6-6)50 kg,大豆每畝施45%復合肥(15-15-15)15 kg,玉米大豆生長期不追肥。播種深度掌握在玉米4 ~5 cm,大豆不超過3 cm。播種后出苗前,采用無人機噴施除草劑(33%二甲戊靈200 ml/畝,每畝用水5 kg,在夜間作業(yè))。在大豆初花期,用15%多效唑60 g/畝葉面噴施,盛花期用15%多效唑60 g/畝第2 次葉面噴施。大豆主要防治點蜂緣蝽、豆莢螟及食葉性害蟲,結合化控加入殺蟲劑噻蟲嗪、氯蟲苯甲酰胺,進行飛防2 ~3 次,每畝用水2 kg。
1.5 收獲測產。2 種種植模式和品種均于10 月15 日收獲,2∶4 模式采用玉米收割機和大豆收割機一前一后同時收獲,4∶6 模式分別使用玉米收割機和大豆收割機進行收獲,分別對玉米和大豆產量進行測量,對4∶6 模式種植的4 行玉米進行田間取樣,室內考種調查。
2.1 玉米大豆行數配比模式試驗結果
2.1.1 不同行數配比模式產量對比。由表1 與表2 可知,2∶4 配比模式的不同玉米品種的產量和平均產量均高于4∶6 配比模式,2∶4 配比模式的大豆產量均低于4∶6 配比模式。
表1 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2∶4 配比模式各品種產量
表2 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4∶6 配比模式各品種產量
2.1.2 邊行優(yōu)勢分析。從表3 可以看出,4∶6 配比模式中玉米的中間行比邊行的穗粒數少91.6 粒,減少19%;中間行比邊行的千粒重少41.85 粒,減少10%;玉米中間行比邊行的單穗重少54.25 g,減少27.7%。由此可見,4∶6 配比模式的中間2 行玉米穗粒數、千粒重、單穗重明顯低于邊行,內外行產量不均衡,相對于2∶4 配比模式玉米沒有邊行優(yōu)勢。說明2∶4 配比模式有利于玉米產量的提高,4∶6 配比模式有利于大豆產量的增加。
表3 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4 ∶6 模式內外行差異
2.2 玉米大豆品種配比模式試驗結果。3 個組合中,株高最高的玉米品種農大372 與邯豆13 配比,在2∶4 模式和4∶6 模式中,都表現為玉米產量最高,大豆產量最低;株高最低的玉米品種矮狀元858 與邯豆13配比,玉米產量最低,大豆產量最高;株高居中的玉米品種登海605 與邯豆13 配比的玉米和大豆產量均處于3 個組合的中間值。說明玉米產量與株高有正相關性,玉米株高與大豆產量有負相關性。
2 種行數配比模式相比較而言,4∶6 模式大豆種植幅寬加大,玉米對大豆影響相對較小,大豆產量較2∶4模式高;但4∶6 模式玉米中間行光照不足,中間行玉米產量較邊行降低,內外行差距較大,造成玉米產量偏低,2∶4 模式中玉米邊行優(yōu)勢明顯,玉米產量較高。
在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中,玉米品種特性會影響大豆的生長,玉米品種的株高和株型對大豆生長影響明顯。在試驗種植的2 種模式中,株高最高的玉米品種農大372,對大豆的光照影響比較明顯,與其配比種植的大豆產量最低。而株高最矮的玉米品種矮狀元858,對大豆遮光影響較小,有利于大豆生長,因此與矮稈玉米品種復種的大豆產量高。因此,在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中選擇株高適中、株型緊湊的玉米品種與大豆搭配,利于實現大豆、玉米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