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榮 李榮云
摘要:木薯產業(yè)是北海地區(qū)農業(yè)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之一,常年面積保持在8 000hm2左右。但廣大薯農長期依靠木薯單一種植,經濟效益不高的問題日益突出。文章對木薯在周年期內與馬鈴薯、糯玉米的輪作方式的可行性進行了探究,結果表明:木薯周年期內輪作可以顯著提高產值,提升經濟效益。在此基礎上,積極引導廣大薯農開展木薯周年期內輪作,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關鍵詞:北海地區(qū);木薯;周年期;輪作;可行性分析
文章編號:1674-7437(2023)02-0162-04?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33? ? ? 文章標識碼:B
基金項目:國家木薯產業(yè)技術體系北海綜合試驗站(CARS-11-GXLSY)。
作者簡介:曾小榮(1980-),女,漢族,廣西合浦人,本科,農藝師,研究方向為農業(yè)技術推廣、新品種試驗與推廣。
李榮云(1974-),女,漢族,廣西合浦人,大專,農藝師,研究方向為農業(yè)研究與推廣工作。
北海地區(qū)瀕臨南海北部灣,屬亞熱帶季風型海洋性氣候區(qū),雨熱同季,冬干夏濕,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日照強烈,熱量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1 940.5h,年均氣溫23.0℃,極端最高氣溫37.6℃,極端最低氣溫1.5℃,年總積溫8 181℃,年均無霜期長達359d。良好的氣候條件和豐富的水資源為農業(yè)產業(yè)發(fā)展提供了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特別適宜開展農作物冬種生產。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類(木薯、甘薯、馬鈴薯)之一,廣泛栽培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它適應性強,粗生,易種,耐干旱、貧瘠、酸性土壤[1]。在我國南部亞熱帶地區(qū),木薯是僅次于水稻、甘薯、甘蔗和玉米的第五大作物,它在作物布局、飼料生產、工業(yè)應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成為加工乙醇、酒精、淀粉和飼料作物的主要原料。因木薯在土層深厚、疏松、排水性能良好的沙壤土種植容易收獲高產,因此,以沙壤土為主的北海地區(qū),非常適合種植木薯。木薯產業(yè)是北海市農業(yè)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之一,北海全市種植木薯常年保持在8 000hm2左右,曾為北海農業(yè)的發(fā)展、農民的增收作出了較大貢獻。但隨著農業(yè)發(fā)展要求的高產高效,木薯也面臨著產量長期增產不快、經濟效益日漸下降的局面。自2018年至2022年五年內,北海地區(qū)的木薯產量逐年增長,維持在單位產量2.2t/667m2~2.4t/667m2左右(見圖1),收購價在750元/t左右(見圖2),平均產值約2 000元/667m2,種植木薯總體效益不大,嚴重制約了當地木薯產業(yè)的發(fā)展和薯農種植木薯的積極性。
木薯產業(yè)的發(fā)展需要一個穩(wěn)定、穩(wěn)收的種植方式與其相適應[2]。部分薯農不喜歡輪作,而是喜歡通過木薯間套種的方式來增加收益。農作物間套種能夠充分利用不同作物間的互利關系,組成合理的復合群體結構,有效減少病蟲害發(fā)生,但間套種也存在問題,例如,主要作物與間作物種植密度、種植時間不合理會導致產量低且不穩(wěn)[3]。而輪作則比間套種更容易開展生產。第一,輪作比間套種對作物的管理相對容易,特別是對追肥、除草、病蟲害防治的過程,間套種的作物相互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4]。第二,間套種作物的收獲過程不能采取機械化,只能靠人工收取作物,在人工收獲的過程中,人員的行動會對木薯的后期生長形成一定的影響[5]。第三,木薯輪作方式種植作物的株數要比木薯間套種方式的作物多,輪作方式作物的產量也比間套種方式的產量高。第四,木薯間套種可選擇的作物不多,北海地區(qū)常見的木薯間套種作物有玉米、花生,還有少部分間套種西瓜等。木薯輪作方式可選擇的作物較多,可以種植經濟價值較高的蔬菜。針對此現狀,國家木薯產業(yè)技術體系北海綜合試驗站進行了同一塊土地上周年內木薯與馬鈴薯、糯玉米輪作的試驗,通過測產和計算木薯輪作的效益,以確定北海地區(qū)木薯周年期內輪作具有可行性,目的是確保薯農穩(wěn)產增收,產業(yè)持續(xù)增效。
1? ?試驗設計
1.1? ?參試品種
木薯的參試品種為南植199,馬鈴薯的參試品種為沃土5號,糯玉米的參試品種為天貴糯932。
1.2? ?試驗地概況
本試驗地設在北海市銀海區(qū)福成鎮(zhèn)紅境塘村,地塊平整,沙壤土土質,肥力中等,前茬作物是木薯。
1.3? ?試驗設計
試驗地面積約為1 333m2,2022年3月下旬,開始種植木薯。
2022年12月上旬,收獲木薯后,將地塊平均分開,約667m2種植馬鈴薯,另外約667m2種植糯玉米。其中,馬鈴薯從2022年11月初開始育苗,12月上旬木薯收獲后,將馬鈴薯移苗到薯地,于2023年3月下旬收獲馬鈴薯;糯玉米種子在12月上旬直接播入試驗地,生長前期采用小拱棚設施栽培技術,于2023年3月下旬收獲糯玉米。
測產時,木薯、馬鈴薯及糯玉米試驗地均設三個點,取平均值來估算單位面積產量,再按當時的市場價格來計算3種作物的單位面積產值,通過效益與種植過程的對比,進行輪作的可行性分析。
1.4? ?試驗實施
1.4.1? ?木薯試驗
2022年3月27日,按照方案設計在試驗地種下木薯。平整土地,起壟種植,種植規(guī)格為 1m×0.8m?;蕿檫^磷酸鈣50kg/667m2,N-P-K均為15%的復合肥20kg/667m2。植后第三天,噴施金都爾45mL 1 000倍液/667m2封閉草芽。植后20d~30d,如有缺株及時補苗。6月2日進行中耕除草,并施追肥N-P-K均為15%的復合肥15kg/667m2。期間,噴過一次多效唑藥液來壓苗。于2022年12月6日收獲木薯。
1.4.2? ?馬鈴薯試驗
計劃種植的馬鈴薯于2022年12月5日經消毒后開始催芽。移栽前,將已收獲木薯的地塊進行深耕細耙,精細培土,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12月10日移栽馬鈴薯,移栽時,施45%硫酸鉀復合肥40kg/667m2。移栽后安裝水肥一體化設施,保證馬鈴薯試驗過程中不缺肥水。種植期間,及時中耕、除草、培土及噴藥防/治病蟲害。于2023年3月28日收獲馬鈴薯。
1.4.3? ?糯玉米試驗
糯玉米種子于2022年12月10日直播入土,采用寬窄行種植,寬行為1m、窄行為0.6m,株距30cm,基肥施用過磷酸鈣50kg/667m2,N-P-K 均為15%的硫酸鉀復合肥50kg/667m2,集施在種植溝里,拌土覆蓋基肥后再直播玉米種。播種后,噴施含量為99%精異甲草胺EC 500倍液/667m2進行封草處理。安裝水肥一體化設施,滴管安裝在窄行中間,安裝滴管后,再搭建小拱棚。施追肥50kg/667m2,肥料品種為N-P-K 含量16%-6%-23%的三寧硝硫基復合肥。分別于拔節(jié)期、大嗽叭口期、抽雄前期、抽雄灌漿期,按2:3:4:1的比例進行追施肥。試驗生產過程中,在小嗽叭口期及抽雄前期出現草地貪夜蛾及蚜蟲危害,采用茚蟲威(800倍液)+敵殺死(3 000倍液)+吡蚜酮(1 500倍液)混打,防治效果較好;在灌漿期出現銹病,采用揚彩(1 500倍液)+吡巴醚菌(1 500倍液)混打,防治效果達95%以上。收獲日期為2023年3月26日。
2? ?試驗的收獲結果及輪作效益對比
2.1? ?木薯測產結果及輪作效益對比
每個測試點取相鄰兩排連續(xù)的10株木薯,行距85 cm,株距90 cm,莖粗取地上5 cm位置。
在試驗地,木薯種植為3個測產點(南植199I、南植199Ⅱ、南植199Ⅲ),其中,折合產量分別為南植199I(2 287.7kg/667m2);南植199Ⅱ(3 163.5kg/667m2);南植199Ⅲ(2 963.1kg/667m2)(見表1)。
從試驗數據得出,木薯的平均產量為2 804.7kg/667m2,約2.8t。按桂南地區(qū)的木薯平均收購價750元/t計算,木薯收益2 100元/667m2。
2.2? ?馬鈴薯測產結果及輪作效益對比
在馬鈴薯種植試驗地為3個測產點(沃土5號測產點1、沃土5號測產點2、沃土5號測產點3),其中,折合產量分別為馬鈴薯沃土5號測產點1(2 836.8kg/667m2);馬鈴薯沃土5號測產點2(2 483.1kg/667m2);馬鈴薯沃土5號測產點3(1 984.8kg/667m2)(見表2)。馬鈴薯的平均產量為2 434.9kg/667m2,以2023年3月份的收購價2.4元/kg來計算,馬鈴薯收益為4 944元/667m2。木薯和馬鈴薯兩作物收益相加,則試驗地本周年的作物收益為7 044元/667m2。
2.3? ?糯玉米測產結果及輪作效益對比
在糯玉米種植試驗地為3個測產點(天貴糯932測產點1、天貴糯932測產點2、天貴糯932測產點3),其中,折合產量分別為天貴糯932測產點1(1246.6kg/667m2);天貴糯932測產點2(1339.9kg/667m2);天貴糯932測產點3(1299.9kg/667m2)(見表3)。糯玉米的平均產量為1 293.3kg/667m2,以2023年3月份的收購價3元/kg來計算,糯玉米收益為?3 879.9 元/667m2。木薯和糯玉米兩作物收益相加,則試驗地本周年的作物收益為 5 979.9元/667m2。從試驗結果來看,木薯輪作的效益是比較可觀的。
3? ?討論
從以上試驗結果可以看出,基于北海地區(qū)優(yōu)越的光溫優(yōu)勢,只要種植程序得當,木薯在周年期內輪作的時間是充足的,對兩種作物的正常生長是沒有影響的,兩種作物可以按照各自固有的特性進行生產。
從開展的木薯與馬鈴薯、糯玉米的輪作試驗來看,由于木薯和馬鈴薯都是地下塊莖作物,相互輪作容易產生病蟲害,種植過程中要注意防治;木薯與馬鈴薯輪作試驗中,工作人員發(fā)現馬鈴薯存在根腐病,在發(fā)病初期利用50%福美雙1 000倍液加99%惡霉靈2 000倍液進行兩次灌根處理后,病情很快得以控制,后期不再出現根腐病。而糯玉米作為地上作物,與木薯不屬同科作物,與木薯進行輪作,前后茬交叉感染傳播的病蟲害相對少,輪作管理相對容易,選擇輪作作物,在考慮產值經濟收入的同時,要考慮避開前后茬作物的同科性,若確定選擇同科作物進行輪作,那就必須做好相應的病蟲害防治及其它相應的肥料補充措施,以達到穩(wěn)產穩(wěn)收的效果。
從木薯的輪作試驗來看,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例如2022年12月6日收獲的南植199鮮薯,經試驗站工作人員測量,淀粉含量為25.6%,低于往年試驗站在翌年1月份收獲同一木薯時測量的淀粉含量28.9%。淀粉含量低,意味著木薯的產量也會相應的變低,收益也會減少。由此可見,開展木薯輪作生產時,必須挑選木薯的早熟品種來開展生產,以盡可能地穩(wěn)定木薯的淀粉含量和產量。此外,在輪作冬種時,可能會遇到極端天氣,這會對輪作的作物產生較大影響,因此,薯農要做好充足的應對準備,提前準備稻草覆蓋和地膜覆蓋設施。在者,剛收完木薯就立刻種植其它作物,會導致土地得不到翻曬,雖然土地也作了深松,但部分蟲卵和病毒仍會潛藏在泥土里,使輪作的農作物更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影響。
4? ?結束語
通過對木薯產業(yè)技術體系北海綜合試驗站開展的周年內木薯與馬鈴薯、糯玉米輪作試驗結果進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木薯和馬鈴薯、玉米等冬季作物是可以在一個周年的時間內進行輪作的。木薯輪作馬鈴薯經濟收益較高,但容易受病蟲害影響,需加大對馬鈴薯的種植管理;木薯輪作玉米雖經濟效益沒有馬鈴薯高,但種植管理成本較低。因此,薯農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輪作的作物,只要時間安排合適,管理措施到位,即可取得良好效益。北海地區(qū)的薯農可通過木薯周年內輪作的方式,提高經濟收益,確保木薯產業(yè)良性發(fā)展。
參與文獻:
[1]農業(yè)種植網.木薯的環(huán)境要求有哪些?[EB/OL].(2023-03-16)[2023-03-16].https://www.my478.com/question/20230316/191014314.html.
[2]馬文彬,楊世先,張建康等. 木薯發(fā)展現狀及玉溪發(fā)展木薯產業(yè)適應性分析[C]//中共玉溪市委政策研究室,玉溪市農業(yè)局,玉溪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2006年玉溪市“生態(tài)立市與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論文集.2006(2):94-95.
[3]嚴煒,劉光華,婁予強等.木薯間套作栽培研究概況及產業(yè)發(fā)展對策[J].南方農業(yè)學報,2011,42(04):391-394.
[4]謝金璽.淺談稻-薯輪作豐產栽培技術模式[J].福建農業(yè),2015(07):124.
[5]瀟湘晨報.間、套作技術的應用方法及應用意義[EB/OL].(2022-06-16)[2022-06-1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57752684-98135174&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