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夢潔
閱讀教學是發(fā)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渠道。英語教材是英語閱讀教學的主要載體,是課程實施的核心要素。然而教材圍繞特定的語言知識編寫,存在內(nèi)容不夠生動、語言不夠真實、缺乏生活情趣的問題。[1]繪本是一種很好的英語教學資源和拓展材料。它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還以其較強的趣味性與生動性,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深度學習,指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fā)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2]繪本與教材的融合為語言學習提供了真實的語境和豐富的語篇,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從深度學習的視角審視繪本與教材的融合,教師需要合理選擇繪本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方式發(fā)展思維,激發(fā)閱讀動機,提高其閱讀素養(yǎng)。
筆者將結合小學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1《The lion and the mouse》為例,談談自己對于指向深度學習的繪本與教材融合的閱讀教學的感悟和思考。
解讀教材是實施教學的重要前提。有效的教學設計取決于教師解讀文本的水平,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體驗、認知過程、情感發(fā)展和學習成效。[3]基于教材拓展繪本應遵循話題對應原則、語言匹配原則和認知情感對應原則。[4]
小學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1《The lion and the mouse》Story time 內(nèi)容為著名動物寓言故事《獅子和老鼠》,講述了一只瘦弱的老鼠不小心被一只大獅子抓住,老鼠懇求饒命,并說如果保住性命,今后必將報恩。獅子放他走了,不久,獅子真被獵人抓住,被老鼠救了性命。本單元主題意義為動物寓言,語言結構為過去時。單元《Culture time》部分提及中西方不同動物寓言故事名稱。
《The king of the forest》是《大貓英語分級閱讀》五級中的繪本故事,主要講述了中國經(jīng)典寓言故事《狐假虎威》。故事中瘦弱的狐貍被老虎抓住后,聲稱自己是森林之王,并帶領老虎走過猴子、鹿、水牛生活的地方,動物們都嚇跑了,老虎最后相信了狐貍的話并且放走了狐貍。這是一本插圖豐富、顏色鮮艷、情節(jié)精彩的故事繪本。主題與本單元相契合,語言結構也為過去時,豐富了學生的英語閱讀,幫助學生整體性地體會本單元主題。通過學習,學生既能夠掌握構成英語語言代碼的語言能力,又能夠擁有運用英語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語用能力。
“活動與體驗”是深度學習的重要特征。選好繪本材料后,教師就要根據(jù)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來設計閱讀活動,為學生的深度閱讀和深度探究提供機會和平臺,讓學生在深度參與中豐厚閱讀體驗。
繪本是對教材閱讀的延伸。教師在讀前環(huán)節(jié)設計了以下活動:首先播放一首有關獅子的英文歌,詢問學生對于這首歌內(nèi)容的理解,及其對于獅子的了解等。接下來,教師便呈現(xiàn)教材中Story time 中的獅子圖片,提出問題:“What happened to this lion?”引導學生嘗試復述教材中的故事。隨后,教師引出本單元《Animal fables》動物寓言的主題,并要求學生列舉自己所知的《伊索寓言》中的或是中國的動物寓言故事,接著教師出示繪本封面。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繪本封面,提出問題:“What can you see on the cover?”“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學生提出“Who is the king of the forest?”“Why is the fox smiling?”等問題。教師指導學生討論封面信息,引導學生提問,設置懸念,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并且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繪本是圖畫書,在繪本教學中,應圖文并茂。學習故事時,教師首先通過PPT 帶領學生瀏覽整本書中的圖片,提出問題:“What animals are in the story?”學生在瀏覽圖片后能夠立刻說出故事中的動物角色,并且明白這本繪本原來講的就是《狐假虎威》的故事。
故事通常有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局四個部分,借助圖片梳理故事發(fā)展的脈絡,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內(nèi)容。教師通過剖析故事,理出故事發(fā)展的主要的五幅圖片,并提問:“What happened between the tiger and the fox?”引導學生默讀整個故事并完成圖片排序(見圖1),從而把握故事發(fā)展脈絡和結構,發(fā)展思維的連貫性和整體性。
圖1 Read and order
閱讀教學中常用的閱讀策略有略讀(skimming)、尋讀(scanning)、拼圖閱讀(jigsaw reading)、圖片環(huán)游(picture tour)、閱讀圈(reading circle)等。大量研究表明,強調(diào)綜合使用多種策略的閱讀教學能夠積極影響學習者的閱讀理解。[5]
研讀繪本時,筆者將故事大致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老虎抓住狐貍,狐貍想到好辦法。此處情節(jié)曲折,描述細膩,我們采用了圖片環(huán)游的共享閱讀方式,在學生讀故事的過程中展開師生互動。教師帶著學生仔細觀察圖片細節(jié)并提問:“How could the tiger catch the fox?”“How did the tiger feel?”“How about the fox?”“If you were the fox,what would you say to the tiger?”在教師的悉心引導之下,學生想象自己就是那只被抓的狐貍,猜測人物心理,對文本進行補白,使課堂趣味十足,畫面感豐富,學生思維被激活,推測故事發(fā)展方向。然后,學生帶著老師設置的懸念“Could the fox save himself?What did he say?”讀后面幾頁的內(nèi)容,找出狐貍與老虎的對話。此處教師針對小學生愛表演、樂于展示的特點,設計了角色扮演活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第二部分,狐貍帶著老虎走到三種動物處,動物們都害怕得逃走了。此處對三種動物的描述句型結構相似,內(nèi)容平行,教師采用了拼圖式閱讀。教師將班級分成三大組Monkeys、Deerand和Buffaloes。學生將自己代入角色閱讀相應部分,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小組內(nèi)進行討論,再借助語言支架形成匯報表演。匯報過程中,教師邀請一名學生扮演狐貍,一名學生扮演老虎,將故事情節(jié)再現(xiàn),并不斷追問:“How do you feel,F(xiàn)ox?How do you feel,Tiger?”學生在表演中體驗人物情感變化,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師生對話如下:
T:Hey,animals,who are you afraid of?
Ss:We are afraid of the tiger.
T:Tiger,how do you feel?
Tiger:I think the fox is the king of the forest.He is right.
T:Fox,how do you feel now?
Fox:I’m very excited.Because the tiger believed me.
第三部分,老虎相信了狐貍為森林之王。教師首先提出兩個問題:“Did the tiger believe the fox? How do you know that? ”學生帶著問題,繼續(xù)讀后面的故事內(nèi)容,學生從老虎和狐貍的對話中很快找到答案。隨后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Who is the king of the forest? ”學生讀完故事后,教師追問:“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fox or the tiger? ”師生對話如下:
T: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fox or the tiger?
S1:We should keep calm when we are in danger.
S2:We should think quickly like the fox.
S3:We should not trust others easily like the tiger.
學生充分理解繪本內(nèi)容和人物情感變化,并經(jīng)過同桌討論,表達想法,進而激活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幫助學生對故事的理解由表層走向深層。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主動使用英語簡述中華文化基本知識,主動傳播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運用中外典故和有代表性的文化標準表達意義和態(tài)度,有效進行跨文化溝通,感悟中華文明在世界歷史中的重要地位?!边@既表明了英語作為語言工具應該具備的社會功能,又提出了滲透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英語課程要求,讓學生在英語語境中學會對有關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要素進行分析和處理,并以此來建立自身的中華文化自覺,堅定自身的中華文化自信。
本課以教材中Culture time 為依托,在學習Story time 西方《伊索寓言》《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基礎上,拓展中國經(jīng)典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學生在學完故事后,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兩個故事,討論發(fā)現(xiàn)兩者的相同點。
T:Let’s try to compare the two stories.What similarities can you find?
S1:They are all animal fables.
S2:In the stories,there is a small and a big animal.
S3:The weak one is very clever.
T:Well done! The story The lion and the mouse comes from Aesop’s Fables.The king of the forest comes from China.They ar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but they have same wisdom!
此活動幫助學生增進對中西寓言故事的了解,增強文化自信,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發(fā)展國際思維,提升在跨文化交際中推介中國文化的自覺性與能力。
深度學習是觸及學生心靈的教學,深度學習是引導學生學習變革的方向,給英語閱讀教學帶來了諸多的啟示。怎樣做到深度學習而非表面化、片面化,讓學生的英語閱讀真正走向深層,選擇合適的拓展閱讀材料是前提,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是關鍵。教師要善于圍繞教材單元主題挑選拓展材料,根據(jù)學生學習特點,設計循序漸進的多層次的語言實踐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在活動中生發(fā)的內(nèi)心體驗,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zhì),促進學生深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