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巖
浙江杭州刀茅巷,每晚9點左右,都會準時出現(xiàn)一位推著三輪車、身形佝僂的拾荒老人。出了巷口,老人沿著鳳起路一路前行,每看到一個垃圾桶,都會弓身在里面翻找……
“我得到過國家和社會的關懷,理應回報社會?,F(xiàn)在我資助他們,他們學了本領,就能更好地為國家服務?!?/p>
王坤森1932年出生于浙江省農(nóng)村,母親早年因病去世,父親帶著他和哥哥姐姐四處逃荒。1949年11月,17歲的王坤森到浙江省軍區(qū)機要訓練大隊騎兵團醫(yī)藥大隊受訓,結業(yè)后到團部做了文化教員。1978年10月,46歲的王坤森轉業(yè)到浙江醫(yī)科大學(現(xiàn)浙江大學醫(yī)學院),從事國防教育工作直到退休。
2012年8月的一天,已經(jīng)80歲的王坤森剛從外面散步回來,看到老伴兒在整理舊報紙,被一張報紙上的一幅圖片吸引了—一個大眼睛女孩,手握鉛筆,趴在桌子上寫作業(yè),照片配文“我要上學”。
當晚,王坤森輾轉難眠,那個小女孩求知若渴的大眼睛一直在他眼前晃動。經(jīng)過慎重考慮,他決定盡他所能資助貧困學子完成學業(yè):“我得到過國家和社會的關懷,理應回報社會?,F(xiàn)在我資助他們,他們學了本領,就能更好地為國家服務。”
翌日清晨,王坤森早飯都沒顧上吃,就急匆匆來到報社,向記者表明來意:“我想幫助貧困山區(qū)沒錢上學的孩子,你們能不能幫我聯(lián)系一個?”接待他的記者當即從抽屜里拿出一沓貧困學子資料:“衢州市常山縣有個學生叫玲玲(化名),今年高考考上了寧波大學,剛接到錄取通知書,但因父親殘疾,家庭貧困……”
“就是她了!”王坤森沒等對方介紹完,就說,“這個女孩上大學期間的生活費我包了?!彼麤Q定,每月拿出1000元資助玲玲完成大學學業(yè)。
當年9月,在王坤森的資助下,玲玲如愿走進了大學校園。
然而,每月拿出1000元錢,對王坤森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因為他的退休金有限,還要維持日常生活,他決定開源節(jié)流,一定兌現(xiàn)承諾幫助玲玲讀完4年大學。節(jié)流好辦,平時在衣食方面節(jié)省點兒就是,但如何開源呢?王坤森決定用自己的雙手,依靠個人努力掙錢幫助玲玲。他覺得這樣助學更有意義。
但王坤森已經(jīng)80歲,做腦力勞動精力不足,做體力活更不行。思來想去,他決定拾荒:“于國家而言,是利用資源;于我而言,可以變現(xiàn)資助貧困學子。”而且他決定,拾荒要在夜里做,理由是“白天雖然廢棄物品多,但撿的人也多,那些窮苦人靠這個生存,我有退休金,不能擠占人家的資源”。
資助的第一個學生大學畢業(yè)時,他的背更駝了,腰也彎了,但他毫不在意,又申請資助了第二個孩子,開啟了新一輪拾荒
2012年11月末的一天,王坤森一大清早就來到當?shù)氐呐f貨市場,花80元買了一輛二手三輪車—本來舊貨攤主開價180元,得知王坤森買三輪車是為了拾荒助學,立即降到80元,只收了個成本。接著,王坤森又買了一把鐵鉤子和一副棉手套。
當天晚上,王坤森就開啟了拾荒生涯。9點多,他騎著三輪車出發(fā)了,按照提前規(guī)劃好的路線,沿著鳳起路往前走,每走到一個垃圾桶邊,他都笨拙地下車,用鐵鉤子打開垃圾桶,一鉤子一鉤子地翻開垃圾,把硬紙板、塑料瓶、易拉罐等“寶貝”挑出來。
翻罷一個垃圾桶,王坤森把能賣錢的廢品放到三輪車上,再用掃帚把散落的垃圾清掃后放回垃圾桶,才騎車去找下一個垃圾桶。一般干到凌晨兩三點,三輪車就會被廢品塞得滿滿當當。王坤森這才心滿意足地蹬著吱呀吱呀的三輪車回家。
以前,王坤森是大學老師,是體面人,剛開始拾廢品的時候還有點兒不習慣。但一想到自己這么大年紀了,還能靠這個幫助貧困學子,便不覺得丟臉了,心里也不覺得苦和累了。他一邊拾荒一邊給自己鼓勁:“多撿幾斤廢品,就能多賣些錢,讓孩子安心讀書,不用為學費、生活費發(fā)愁?!?/p>
2013年冬,王坤森依舊冒著嚴寒每天夜里出門撿廢品。一天,地上結了冰,王坤森在一個比較大的垃圾桶里翻找廢品時,因為桶太深,他將大半個身子探了進去,沒想到腳下一滑,垃圾桶倒了,他也跟著摔倒了。幸好有人路過,把他扶起來送回了家。
2016年秋,玲玲大學畢業(yè),王坤森兌現(xiàn)了自己的承諾,但4年的辛勞讓他的背更駝了。因為長期弓著身子翻找廢品,他走路的時候腰都是彎的。即便如此,他還想繼續(xù)資助貧困學子,便讓浙江省青少年基金會給他推薦人選。接待他的同志給他推薦了萍萍(化名)。
萍萍剛剛考上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因家庭貧困,父母無力供她完成學業(yè)。王坤森決定資助她。他從懷里拿出一個鐵盒子,里面有4沓錢。雖然每一張鈔票都很皺巴,但4沓錢碼放整齊。經(jīng)浙江省青少年基金會的工作人員清點,一共4200元。王坤森又從衣兜里掏出800元,湊夠了5000元,委托浙江省青少年基金會的工作人員轉交給萍萍。
令王坤森感到欣慰的是,他資助的第一個學生玲玲畢業(yè)后當了一名英語老師,知道他又資助了一個貧困學生,便瞞著他每個月給萍萍寄200元錢。而且,玲玲對自己教的學生非常好,經(jīng)常給家境貧寒的孩子購買學習用品,給功課不好的孩子免費補習。
從80歲到91歲,他堅持拾荒11年,共撿拾廢品近200噸,讓7名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他還簽署了遺體捐獻志愿書:“燃盡自己,照亮他人,這是我最后的光榮!”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長年累月?lián)鞆U品讓王坤森的腰桿子越來越彎,后來連腰都直不起來了。老伴兒心疼得直流淚:“他年輕的時候可比我高多了,如今和我差不多高,都是常年弓著腰撿廢品的結果?!笨赏趵ど⒉辉诤踝约焊卟桓?、腰彎不彎,只在乎晚上能撿多少斤廢品。
由于常年晝夜顛倒,加上年紀大和過度勞累,王坤森的心肺功能都明顯下降,經(jīng)常感覺呼吸不順暢,走幾分鐘路都要停下來喘口氣,晚上只好推著三輪車出去,不敢再騎了,怕萬一接不上氣從三輪車上掉下來。后來因為胸悶加重,他去醫(yī)院做了檢查,醫(yī)生說是心臟出了問題,建議他做手術治療。
手術很成功。王坤森在醫(yī)院住了10多天,就住不下去了,嚷嚷著要出院回家,嘴里不停地嘀咕著:“都18天沒有撿廢品了?!背鲈夯氐郊业牡诙焱砩?,王坤森就推著三輪車出了門。老伴兒勸不住,又不放心,只好跟在他身后:“咱撿到12點就收工,我監(jiān)督你?!?/p>
截至2023年,王坤森已堅持拾荒11年,每晚9點左右出門,撿到凌晨2點左右回家,11年間只休息了20多天,一次是心臟動手術住院18天,一次是哥哥去世參加葬禮。有人給他粗略算了一筆賬:按平均1天100斤計算,他撿拾的廢品總重量近200噸。
他不辭辛苦,不顧垃圾桶里的惡臭酸腐,將一張張廢紙、一個個塑料瓶、一塊塊廢鐵撿回家,分揀整理后再賣到廢品收購站,全部收益6萬多元,他自己一分都不舍得花,全部用來資助貧困學生,前后共有7個孩子在他的幫助下完成了大學學業(yè)。
2021年,王坤森又和老伴兒捐出省吃儉用積攢的7萬元錢,在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設立了“王坤森助學金”(現(xiàn)已轉為留本基金——用本金投資產(chǎn)生收益,僅用收益進行獎勵支出)。
王坤森在助學事業(yè)上出手大方,生活中卻十分節(jié)儉,平時煙酒不沾,從不下館子,一件運動衫穿了10多年還舍不得扔,一直住在一套老房子里,家里最值錢的家當是一臺21英寸的電視機。
2023年1月,王坤森因突發(fā)心臟病在醫(yī)院急救室里度過了元旦??祻统鲈汉?,他萌生了捐獻遺體的念頭。2月21日,91歲的王坤森在家人和浙江大學醫(yī)學院老師的陪同下,莊重地簽署了遺體捐獻志愿書。他說:“燃盡自己,照亮他人,這是我最后的光榮!”
如今,王坤森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左耳完全失聰,背駝成了90度。但這些都無法阻擋他拾荒助學的腳步,不論嚴寒酷暑,每個深夜他仍與垃圾為伴。他的信念是:“只要還能走得動,我就一直干下去!”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