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和斐
刷到一個小視頻,講的是人類在宇宙中多么渺小。但是,普羅大眾對天文的尺度概念并不是那么明確,索性在這里打個比方好了:假設(shè)太陽是一盞直徑20多厘米、蔬菜大棚里用的金屬鹵素大燈。閉上眼睛,想象我們把這盞燈安在你家客廳的天花板上,它瞬間照亮了整個房間,散發(fā)出的熱量把整個客廳都烤得無法站人了。
那么,地球在哪里呢?
按照比例,此時地球的直徑只有不到2毫米,像一粒芝麻——當然,這是一粒很圓、很熱的“芝麻”,要是拿放大鏡看,上面還滿滿地覆蓋著流動的橙褐色巖漿。這就是剛形成的地球。按照公轉(zhuǎn)軌道半徑,它應(yīng)該距離“太陽”二三十米。你的客廳大概放不下這粒芝麻了。
幸虧你住在一樓,于是你從窗戶翻出去,把這粒滾燙的芝麻放在對面停車場里一個恰當?shù)奈恢?。你剛一放下,這粒懸浮的芝麻就開始繞著你家所在的樓房打轉(zhuǎn)——地球公轉(zhuǎn)開始了。因為我們不僅把天文空間縮小了,同時也把天文時間加快了,所以這?!暗厍颉钡墓D(zhuǎn)速度極快,堪稱風馳電掣,簡直令人眼花繚亂。
別光看“地球”了——在距離它大約5厘米的環(huán)形軌道上,還運行著一顆直徑不到0.5毫米的灰塵顆粒。這是銀灰色的“月球”。每當它轉(zhuǎn)到芝麻“地球”和燈泡“太陽”之間,就會恰好把燈泡射向芝麻的光擋住,從而形成了日食。而附著在芝麻“地球”表面的細微露珠被它吸引,就產(chǎn)生了高低錯落的全球潮汐。
好吧,這幾顆熟悉的星球我們看得夠多了,是時候看看太陽系別的鄰居了。
八大行星里最遠的一顆是海王星,它離“太陽”大概600米。你無奈地走到小區(qū)門口,把這粒黃豆大小的星球放了下來?,F(xiàn)在,你已經(jīng)在小區(qū)里安置好了所有八大行星,它們依次排開。
你拍拍手,拿出比月球還小的“冥王星”小灰塵,準備給它找個位置。不幸的是,你發(fā)現(xiàn)它距離太陽足足有1千米——好吧,你不得不摸黑(因為太陽還在你家客廳里),騎車去家附近的小公園,把它放在里面。你試圖回望家里客廳的“太陽”,它是那么遙遠而微弱,難怪手里的“冥王星”都有點兒冰手了。
這時,你手里還剩一小撮兒灰塵,它們是柯伊伯帶和天文學家想象中的奧爾特云的“小天體”。你把屬于柯伊伯帶的一部分撒在“冥王星”所在的小公園里,它們安靜地懸浮在那里。由于你撒得不均勻,有一些飄了出去,在太陽風的吹拂下長出了尾巴,變成了“彗星”。剩下的只有指縫里的那么一點點了。這是奧爾特云里的結(jié)晶,它們幾乎和太陽一樣古老。
那么,銀河系呢?我們不是處在一個巨大星系里面嗎?你抬起頭,確實看見了銀河系那壯麗的旋臂,你腳下踩的整個小區(qū)、小區(qū)所在的整個省份,乃至整片大陸,都像一葉孤舟,懸浮其中。
要知道,銀河系是目前我們絕對游覽不了的,即便坐飛機、坐最強大的火箭也不行。銀河系的核心到你的距離,相當于從你家飛上月亮,再往返3000多億次那么遠。在整個銀河系中,運行著數(shù)千億個恒星系統(tǒng),每個都像亞洲那么廣闊。在整個宇宙中,約有萬億個像銀河系這樣巨大的星系。
20世紀90年代,旅行者1號從太陽系外圍拍攝了地球。在一束微弱的陽光中,地球看起來像一粒最普通的微塵。
有時候,你甚至會感到奇怪:在這樣一粒普通的星塵顆粒上,這樣一些富碳生命,居然創(chuàng)造出了那么多獨特的規(guī)則、理念和體系,而且一代代傳遞下來。
是的,你尊重那粒芝麻“地球”,你珍視那粒芝麻大小的智慧生命上的家園。它是你的全部,幾乎是你最貴重的東西。你歡喜地通過窗戶眺望它在停車場里轉(zhuǎn)動,你好奇它的一切,它上面產(chǎn)生的一切學問都讓你驚奇。
但是,你無法擺脫那片虛空。你會無法抑制地想起,在彌漫整個星球的黑暗太空里,那片比撒哈拉沙漠、羅布泊、珠穆朗瑪峰、馬里亞納海溝、可可西里……加起來還要大得多、你永遠也走不出去的虛空里,你所見到的、聽說的、真正能夠想象的,只是一粒芝麻的局部,而且是局部上微不足道的一瞬間。
一位天體物理學家說:“我最想不明白的是,我們在知道了這一切之后,為什么沒有投入一切來研究宇宙?!?/p>
也許,你會忍不住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如果你的一切生活都只屬于芝麻上粒子般大小的區(qū)域,都只是轉(zhuǎn)瞬即逝的東西,那么,還有什么真正值得你焦慮與疲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