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昀
中國新疆,遠離海洋的干燥內(nèi)陸,沙漠和戈壁占據(jù)了大部分土地?,F(xiàn)代文明走到沙漠深處,似乎與外界短暫地失聯(lián)。
然而沙漠邊緣,儼然另一番風貌??錾矫}巍然屹立,是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雪峰最集中的地方。高聳的海拔鍛造了“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還有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
這里也是大冰川聚集之地。音蘇蓋提長達42公里,是中國最長冰川。冰川延綿,為山腳的人類送來了奔騰的冰雪融水。雪山融水自西向東流,成為人們今天看到的葉爾羌河。“葉爾羌”,意為“土地寬廣的地方”,被視為南疆的母親河。葉爾羌河水呈寶石藍,其流經(jīng)之地,枯草返綠,野花盛開。
有河流的地方,就有綠洲。有綠洲,就會有人生存、聚居。距今3000余年前,葉爾羌河上游出現(xiàn)了人類定居。如今喀什地區(qū)莎車縣喀群鄉(xiāng),曾考古發(fā)現(xiàn)了青銅時代的蘭干遺址。河流形成沖積平原,成為莎車老城最初的沃壤。
從那時起,莎車人民世代生于此,長于此??v使朝代更迭,人們不離故土。這里一度是絲路上著名的歷史古國,東歸的玄奘也曾經(jīng)塔莎古道,在此講經(jīng)三天。東西方文明在此交匯,多民族共同繁衍生息,不同的文化碰撞,再交融。最終,莎車形成了厚重歷史與多元一體的人文。
盛夏時節(jié),陽光直射于大地。穿梭在今天的莎車縣城,站立阿曼尼沙汗陵前,或漫步于葉爾羌河畔,宏大的時空感撲面襲來之余,我不禁為這片土地上的多樣性而驚嘆。
莎車縣城。
現(xiàn)在的莎車縣,處昆侖山北麓、帕米爾高原南緣,隸屬喀什地區(qū),位于喀什市南部約200公里。
如果你是第一次來到莎車,在領(lǐng)略與探究深厚的歷史之前,最初的印象更可能是面積大,人多,熱鬧。莎車縣域總面積9037平方公里,約是上海市的1.5倍,是浦東新區(qū)的7倍多。在2019年時,當?shù)厝丝谝呀?0萬。
夏日莎車,夜幕降臨已是晚上11點。攝影/王哲
夏至前后,白晝時長到達一年之最,莎車的夜幕降臨通常在晚上11點后。而此時,莎車人民熱鬧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如果說白天略顯熾熱的陽光讓人無心在室外久留,那么進入夜晚,在縣城的每一個街道,都是完全不同的光景。
人來人往,瓜果飄香,四面?zhèn)鱽頍崆榈拿褡逦枨?,喀贊其夜市飄出陣陣烤肉香味。如此夜生活,難怪和我一道同行、來自喀什市的司機都感慨,覺著這里的夜晚比喀什市更熱鬧。至此我也明白,在茫茫新疆,莎車不愧為第一人口大縣。
回溯莎車歷史,這份熱鬧早就有跡可循。走進絲綢之路·莎車歷史博物館,一段跨越兩千多年的往事緩緩向人走來。
現(xiàn)如今莎車為縣,但是在兩千余年前的漢代,莎車是古國,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如果再往前追尋,早在戰(zhàn)國時,《逸周書·王會解》記道:“正北空同、大夏、莎車……請令以白玉、野馬、騊、騠、良虧為獻?!庇惺穼W家以此推斷:莎車是遠古時代最早與中原地區(qū)發(fā)生經(jīng)濟、文化往來的部落。
莎車是古絲路中國段南道最后一站,也有當?shù)厝苏J為這是南道的“C位”。西漢時,莎車境內(nèi)有鐵山,出青玉,糧產(chǎn)豐足;東漢時,此地更因“田地肥廣、草牧饒衍”引起班超重視;等到元代,馬可·波羅在其游記中記載:“葉爾羌是一座宏偉壯麗的城市,城里有風光明媚的花園……該地物產(chǎn)富饒,生活富裕?!?blockquote>
因為是寶地,注定不平靜。走在莎車歷史博物館內(nèi),兩尊銅像提醒著世人,歷史上圍繞這一富饒熱鬧之地,紛爭貫穿其中。
明代的葉爾羌,“商賈如鯽,百貨交匯,屹然為是方著名商場”。清代“葉爾羌城周十余里,有六門,規(guī)模宏敞”。自古以來,莎車就是熱鬧的寶地。
因為是寶地,注定不平靜。走在莎車歷史博物館內(nèi),兩尊銅像提醒著世人,歷史上圍繞這一富饒熱鬧之地,紛爭貫穿其中。
第一尊引起我注意的銅像是馮奉世。西漢解憂公主曾與西域烏孫王和親,她的次子萬年回長安省親途經(jīng)莎車國,深得國王喜愛。王死無子,為聯(lián)絡(luò)漢朝又得烏孫保護,莎車國人上書朝廷,于公元前65年從長安接回萬年任莎車國王。
誰料萬年為王之后,貪婪暴虐,大失民心。前莎車王之弟呼屠征發(fā)動政變,殺死萬年,與當年護送萬年的西漢特使奚充國,自立為莎車王,發(fā)書西域各國約定共同反對漢朝。
與此同時,西漢朝廷派出衛(wèi)侯馮奉世出使大宛,順便平定萬年之事。呼屠征的叛亂打破了馮奉世原本的計劃,將其一行困在南道不得前行。西域漢軍在鄭吉、司馬憙率領(lǐng)下正集中在北道對付匈奴。
進退兩難之際,馮奉世明白,若不拿下莎車,西域全局為之動搖。于是當機立斷,與副使嚴昌以大漢名義傳檄西域各國,征集大軍一萬五千,迅速擊潰呼屠征叛軍,改立原莎車王子弟為王。公元前60年,西漢以鄭吉為都護,設(shè)西域都護府,莎車國經(jīng)此,正式隸屬中央政權(quán)。
張騫出使西域雕像。
西域都護府設(shè)立后,莎車曾有過一段平和歲月。莎車王子延前往長安久居,與漢民族交往密切。延回到莎車后,常教導后輩:永勿背漢。后來王莽為政,中原陷入內(nèi)亂,匈奴伺機反攻,在公元13年和16年先后殺死兩位西域都護,阻絕了西域與中原的交往。
東漢立國,莎車王康立即號召西域各國,聯(lián)兵抗擊匈奴,同時派遣使者遠赴中原,以表忠漢之心。公元29年,東漢正式冊封康為漢莎車建功德王。西域55國,皆歸其節(jié)制。
康去世后,繼位的賢走上了另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公元46年,賢率兵一度攻破西域鄯善(羅布泊東北)、龜茲(庫車)、于闐(和田)、大宛等國,莎車國達到了全盛。16年后,賢為其殺伐付出了代價。西域各國集結(jié),賢被包圍,死在于闐王廣德劍下。
公元73年,東漢朝廷派班超為特使,招撫絲路南道各國。此時處于疏勒和于闐包圍中的莎車國,為自保而勾結(jié)匈奴對抗班超。班超下決心要拔除莎車這顆釘子。87年,班超以疏勒軍為主力,征調(diào)于闐等國二萬五千兵馬進擊莎車。匈奴聞盟友有難,立即命令龜茲聯(lián)合周邊各國五萬兵馬前往援救。如此一來,南北夾擊莎車之勢,轉(zhuǎn)為莎車與匈奴勢力南北反圍班超的危局。
班超臨危不懼,通過俘虜之口,把佯作退兵的情報散播開去。龜茲等國大喜,連忙把主力部隊調(diào)往班超所部可能退兵的路口。見調(diào)虎離山之計奏效,班超以拂曉雞鳴為號,直搗孤立無援的莎車軍營,天亮以前徹底摧毀了莎車軍。莎車國進退失據(jù),只好向班超俯首就降。見莎車已平,龜茲等國也火速退兵。如今世人對班超威震西域有所耳聞,這便是具體由來。
隋唐時期,絲綢之路邁入全盛,而包括莎車國在內(nèi)的西域也隨之迎來繁榮發(fā)展。王維在《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軍司馬》中寫道:“蒲類成秦地,莎車歸漢家?!贝撕笊噰臍w屬不斷地動蕩,9世紀末屬喀喇汗境,12世紀初歸西遼,13世紀歸元朝廷,14世紀又屬東察合臺地方政權(quán)。后來,阿巴拜克日建立了龐大的喀什噶爾汗國。
直到1514年,早已遭受臣民不滿的阿巴拜克日被察合臺汗后裔蘇勒坦·賽義德圍困于喀什城,最終在逃亡途中被處死。賽義德接管了阿巴拜克日的領(lǐng)土,以莎車(當時稱葉爾羌)為政治經(jīng)濟中心,建立起長達164年的葉爾羌汗國。
此后,莎車這片土地上的紛爭依然在持續(xù)。流亡在中亞的浩罕國的喀什噶爾和卓后裔,在浩罕和英帝國主義支持下,試圖卷土重來,對天山南部發(fā)動了多次入侵,想要取代清朝廷在新疆的統(tǒng)治。葉爾羌維吾爾族人民積極配合清軍,通過1830年與1865年兩場保衛(wèi)戰(zhàn),成功抵御外來侵略。
除了莎車博物館,賽義德的歷史印記在今天的莎車縣城還有其他留存。走出博物館,在博物館隔壁有一座建筑,是當?shù)亍笆究贰蔽幕瘋鞒兄行乃诘?。這似乎在提醒世人,賽義德與“十二木卡姆”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聯(lián)。其中的故事,都是后話。
阿爾塔什地質(zhì)公園。攝影/王哲
在馮奉世、班超與賽義德之外,當下回顧莎車歷史,還有一位無法忽視的人物——玄奘。探訪完莎車歷史博物館,我意識到或許需要去到更多舊址,找尋玄奘留給莎車的印記。
在今天莎車縣古城墻東邊的盡頭,有一處高約12米的土堆。土堆經(jīng)過千百年風沙打磨,看起來平平無奇,但它在往日是某種盛況的見證。距今1380年前,玄奘東歸,途經(jīng)莎車(當時稱“烏鎩國”),背靠這片土堆,開始為期三天的講經(jīng)。
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對當年烏鎩的佛教信仰記載道:“然能崇信,敬奉佛法。伽藍十余所,僧徒減千人,習學小乘教說一切有部?!睋?jù)考證,當時烏鎩國有3萬多居民,他們當中90%以上都曾到東城門旁聽玄奘講經(jīng)。
莎車的玄奘講經(jīng)臺遺址,被視為其東歸途中翻越蔥嶺的終點。那么,公元643年,從天竺返回中原途中的玄奘,究竟為何選擇了一條與當初出發(fā)時完全不同的道路?他又偏偏為何選中了烏鎩,作為講經(jīng)之地?
帶著這些問題,我又啟程,試圖重走當年玄奘翻過帕米爾高原,從塔什庫爾干到達莎車所經(jīng)過的“塔莎古道”。
塔什庫爾干,今為喀什地區(qū)塔什庫爾干縣。假如今天游客到達塔縣后,想要駕車前往莎車,手機導航會推薦先往北,繞行至喀什市,再轉(zhuǎn)頭向南至莎車。但如此一來,行程超過了600公里。
翻閱歷史資料,或瀏覽社交軟件,人們會得知在塔縣與莎車之間有一條直達路線,路程縮短至400公里,但因為實在太難走,這是一條“導航無法顯示”的路線。這條很多人想要挑戰(zhàn)的自駕路線,基本與當年玄奘前往莎車的“塔莎古道”重合。
葉爾羌河上游錯綜的支流,仿佛切開群山,造就了景色壯麗的河谷?!八诺馈?,就藏于這一帶的河谷中。
公元643年,從天竺返回中原途中的玄奘,究竟為何選擇了一條與當初出發(fā)時完全不同的道路?他又偏偏為何選中了烏鎩,作為講經(jīng)之地?
到達阿爾塔什后,再往上是塔莎古道的后續(xù)路段,沿途海拔最終會攀升超過4000米。攝影/王哲
這一次,我從莎車縣喀群鄉(xiāng)七村的古道起點出發(fā),嘗試往塔莎古道的深處去。
車輛路過喀群鄉(xiāng),很快神奇的事情就發(fā)生了。明明是下午1點,手機顯示氣溫高達36攝氏度,可是村莊里的風變得清涼。司機關(guān)上空調(diào),僅靠這股涼風已讓人感到愜意。車窗外,504縣道兩旁白楊樹佇立,葉爾羌河碧波初現(xiàn)。
從喀群鄉(xiāng)走出,到達莎車、霍什拉甫與阿爾塔什的三岔口,綠色消失了,黃色接入眼簾。目之所及,被戈壁與黃沙填滿。往前看,視線盡頭是群山;再往天空方向望,山頂上有積雪,那里便是塔莎古道的盡頭——帕米爾高原之上的塔什庫爾干。
阿爾塔什1號交通洞過后,畫風急轉(zhuǎn)直下。此前的咖色淡黃色開始轉(zhuǎn)為亮黃與磚紅,雅丹地貌出現(xiàn)。路變得愈發(fā)難走,各種彎道,忽上忽下。路面起伏崎嶇,每隔幾百米就會有一段碎石路面,耳邊不斷傳來底盤碾過碎石的聲音。
讓人更覺艱難的是,這一段行程中,手機信號也完全消失了。在與外界實現(xiàn)聯(lián)絡(luò)的難度上,這一刻似乎我與玄奘有了回響。
穿過2號交通洞與阿爾塔什村,終于抵達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出發(fā)時,海拔不過1000米,此時已經(jīng)升至1825米。俯瞰山下,葉爾羌河如藍色緞帶一般,蜿蜒于河谷中。河流當中,有一塊巨石。當?shù)厝苏f,巨石就是阿爾塔什地名的由來。在維吾爾語中,“阿爾塔什”意思接近“河中央的石頭”。
抬頭向上看去,一條更險峻的路擺在眼前。那是塔莎古道的后續(xù)路段,一直通向塔縣,海拔最終會攀升超過4000米。我問當?shù)厝四芊窭^續(xù)向上走,得到了否定的回答。原來前兩天剛下過大雨,緊靠山體的路面又遇塌方。在如今的社交媒體上,很多人也分享了類似經(jīng)歷:走到一半,突然發(fā)現(xiàn)路中央橫著一塊掉落的巨石。山高路遠,無法預料搶險隊伍何時到達,遂只能原路返回。
看來即便在科技高度發(fā)達的今天,想要完整地走完,或者說借助汽車行駛完塔莎古道,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380年前,玄奘究竟是憑借怎樣的意志從這里走向敦煌,直奔長安?
玄奘此行的艱辛,今日被現(xiàn)代文明浸染的我們難以想象。但當我從塔莎古道走向葉爾羌河邊,至少有一點感同身受。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有一段話描述烏鎩風貌:“地土沃壤,稼穡殷盛,林樹郁茂,花果具繁。”如此偏遠荒涼之地,卻孕育了壯美的葉爾羌河。河水冰涼,通透,令人忘卻夏日炎熱。陽光照映下,從不同角度看去,河的顏色在寶石藍與碧綠之間肆意切換??v使今日相機像素越來越高,人類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照片與語言無法形容之美。
很難找到詞匯準確定義這片大地的風貌,就像歷史上的莎車古國一直在安寧與紛爭中循環(huán)往復。我只能靜靜站立于葉爾羌河邊,看藍色河水淌向看不見的盡頭。
阿爾塔什的地名源于河中央的巨石。攝影/王哲
登上阿爾塔什大壩后,中核集團工程師劉萬江接受了我的采訪。劉萬江,這個名字立刻讓人想到大江與大河。他是“90后”,新疆人,畢業(yè)后通過校招進入中核集團,后參與到阿爾塔什水利樞紐的建設(shè)?,F(xiàn)在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巡視與檢查壩體,終日與高山大壩作伴。
2011年,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舉行了奠基儀式。2019年,工程下閘蓄水。目前,阿爾塔什水利樞紐成為了新疆最大的水利工程,被莎車當?shù)厝艘暈椤靶陆龒{”。
站在大壩上,呼啦啦的西北風暢通無阻地貫穿天地。四周群山起伏,荒野空曠寂靜。大壩對葉爾羌河流域發(fā)揮了重要的防洪灌溉功能。不知當年玄奘順著葉爾羌河到達烏鎩,可曾遇到雪山融水帶來的山洪?
或許是一年當中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大壩上度過,很多在此工作的人都愛上了攝影,眼前的壯闊成為日常練習的素材。劉萬江向我展示了手機里不同季節(jié)的大壩。差不多一個半月前,眼前深褐色、被太陽曬得發(fā)燙的山谷還是被積雪覆蓋,是白茫茫的另一番天地。
莎車就是這樣的寶藏之地,處處給人驚喜與意外。一天不同季,十里不同景,同樣適用于此。自西向東,莎車依次跨越高原冰川,荒野河谷,沖積平原。隨著葉爾羌河水放慢腳步,人類找到了聚居之地。再往東,又是一大片濕地草原,有力地阻隔了莎車城與茫茫沙漠。很難找到詞匯準確定義這片大地的風貌,就像歷史上的莎車古國一直在安寧與紛爭中循環(huán)往復。我只能靜靜站立于葉爾羌河邊,看藍色河水淌向看不見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