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然
成都華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成都華微”)于今年2月17日通過了上交所上市委的審核,公司以提供信號處理與控制系統的整體解決方案為產業(yè)發(fā)展方向,主要產品涵蓋特種數字及模擬集成電路兩大領域,其中數字集成電路產品包括以可編程邏輯器件(CPLD/FPGA)為代表的邏輯芯片、存儲芯片及微控制器等,模擬集成電路產品包括數據轉換(ADC/DAC)、總線接口及電源管理等,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子、通信、控制、測量等特種領域。公司采用Fabless模式。
不過,去年以來的芯片下行周期,當前依然仍未完全走出,報告期內成都華微的業(yè)績雖然很好,但在行業(yè)寒風勁吹的背景下,公司想要獨善其身、保持持續(xù)的良好業(yè)績,所面臨的困難可謂不小。另外,公司雖然業(yè)績不錯,但自我造血能力卻不佳,而且還要面臨眾多競爭者“掰手腕”。
其實,從報告期內業(yè)績的角度看,成都華微不可謂不好。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1-6月報告期,成都華微實現營業(yè)收入分別為1.42億元、3.16億元、5.11 億元、4.13 億元,2019 年至2021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89.57%。同期凈利潤分別為-1070.97 萬元、4719.08萬元、1.71億元、1.62億元。
2022年全年,成都華微預計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8.36億元-8.56億元,同比增長63.52%-67.44%;凈利潤2.7億元-2.9億元,同比增長58.09%-69.8%。
但是,眾所周知半導體是一個周期性很強的行業(yè)。成都華微這種快速增長的態(tài)勢能否持續(xù)才是當前市場更關注的。
從行業(yè)的角度看,當前半導體行業(yè)依然還在經歷寒冬。2022年下半年開始,受到全球經濟環(huán)境影響,市場增速放緩、終端需求減退、全球半導體市場呈現全面下行趨勢。盡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2023年全球通脹率將從2022 年的8.8% 下降至6.5%,2024年將下降至4.1%,但全球經濟復蘇仍然需要較長周期,全球經濟增速都將處在低于疫情之前的水平。根據群智咨詢數據,2023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預計將出現同比8%左右降幅。
這股由終端市場需求降低所產生的“寒氣”開始就此向上游傳導,首先暴雷的是存儲芯片。自2022 年二季度以來,存儲芯片價格一度腰斬,受此影響,存儲芯片巨頭SK海力士錄得公司有史以來的最大運營虧損。此后包括MCU(微控制單元)、DDI(觸控顯示驅動)在內的此前供給緊張的芯片,價格也隨之下滑,就連先進制程的邏輯芯片也受到了影響。
相比邏輯芯片和存儲芯片,模擬芯片是一個周期性較弱、產品生命周期較長的產業(yè),市場表現也相對穩(wěn)定。模擬芯片呈現出小品類多品種的特性,而且應用領域不局限在消費電子,市場較為分散,更容易緩沖下游需求的波動。
但即便是2022年穩(wěn)扎穩(wěn)打的模擬芯片,2023 年第一季度也不甚樂觀。根據平安證券研報,2023 年一季度,半導體行業(yè)歸母凈利潤達到30.4 億元,同比下滑約60%。歸母凈利增速為負數,主要系消費類需求疲軟,相關產品仍在去庫存、價格下跌所致。從子板塊來看,模擬芯片設計(-105.67%)、數字芯片設計(-61.97%)盈利下滑幅度大于板塊整體。
按照傳統市場規(guī)律,第一季度是消費電子淡季,消費市場難以對模擬IC 產生拉動作用。對于部分模擬IC品類,市場疲軟帶來的需求下滑正在從消費領域向非消費領域延伸。德意志銀行分析師Ross Seymore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半導體市場的低迷可能是“滾動”性質的,相比已經處于庫存調整中的消費電子,數據中心、工業(yè)、汽車等終端市場需要更長的時間進行庫存調整。
以通用模擬芯片的最大品類電源管理芯片為例,2023年上半年,電源管理芯片將面臨價格下行壓力。Trend?Force集邦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隨著消費電子、網絡設備和工業(yè)設備產品的市場需求下降,預計電源管理芯片的訂單報價將環(huán)比下降5%-10%。
當前半導體行業(yè)的寒潮主要受三個因素影響:一是全球經濟復蘇放緩的宏觀環(huán)境;二是疫情、地緣沖突等突發(fā)事件對區(qū)域性需求的影響;三是半導體行業(yè)周期性波動,供需錯配的使然。
根據近期西南證券王湘杰和楊鎮(zhèn)宇發(fā)布的研報《半導體專題:從費城半導體指數看芯片周期》:由于數字芯片下游以消費電子為主,一季度消電依然處于去庫存的深化階段,周期還需觀察;模擬芯片相關企業(yè)庫存水位較高,存貨周轉天數持續(xù)上升,還面臨頭部企業(yè)價格戰(zhàn),其去庫存的周期預計持續(xù)更久。
按照上會稿,成都華微的業(yè)績報告期是截止到2022年上半年末,而業(yè)績預告則是截止2022年末,此后正是半導體行業(yè)進入嚴寒的時期,公司到底會不會受到沖擊,程度如何,等公司進一步披露信息便知。
報告期內,成都華微的業(yè)績雖好,但造血能力差、應收款項高企的風險也不斷暴露。
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992.18萬元、-3641.05萬元、-3740.6萬元和-7351.42萬元,持續(xù)為負。
除了現金流不好,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規(guī)模亦不斷擴大。
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7945.16萬元、12892.66萬元、24340.79萬元和47792.25萬元,應收票據賬面價值分別為6331.99 萬元、15789.3 萬元、21844.56 萬元和21698.12 萬元,合計占各期末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23.83%、39.53%、48.79%和60.46%。
成都華微的主要客戶為特種領域的大型集團化客戶,受行業(yè)特性影響,客戶會根據自身資金安排進行付款,且較多地使用商業(yè)承兌匯票的形式進行結算,因此付款周期一般較長。
眾所周知,凈現金流這樣的真金白銀才是關乎企業(yè)生死存亡的更重要指標,比利潤指標還更受投資者關注。不知道在當前行業(yè)下行周期中,公司現金流差、應收款項規(guī)模巨大的不利影響會否放大!
在經營規(guī)模和產品種類方面,就全球市場而言,賽靈思與阿爾特拉在邏輯芯片領域產品線已全面覆蓋高、中、低端產品,產品型號達千余種,合計占據超過了八成的市場份額;德州儀器與亞德諾半導體在模擬芯片領域全面覆蓋電源管理、信號鏈等產品,產品型號可達數萬種,合計市場占有率超過30%。就國內市場而言,主要特種領域集成電路企業(yè)大都涵蓋了多類型的數字和模擬集成電路產品,上市公司紫光國微2022年特種領域集成電路產品銷售收入達到47.25億元。根據上會稿的風險提示,成都華微在產品系列及整體經營規(guī)模方面較國外龍頭企業(yè)仍有較大差距,較國內公司紫光國微等亦有一定差距。
在市場競爭格局方面,成都華微與紫光國微、復旦微電、中國電科集團第58所、中國電科集團第24所、北京微電子技術研究所是國內特種集成電路領域的主要參與者。在FPGA領域,成都華微與紫光國微、復旦微電目前最先進產品性能處于國內領先地位,但成都華微上述產品推出時間以及新一代產品研發(fā)進度均落后于上述公司。在ADC領域,成都華微目前產品集中在高精度領域,在研的高速高精度產品型號尚且較少,在產品系列構成方面較中國電科集團第24所仍有一定差距。在存儲器、電源管理、總線接口等通用類器件方面,成都華微亦面臨著與上述國內同行業(yè)公司的競爭。
總的來看,成都華微面臨的競爭壓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