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 年3 月24 月,民族英雄岳飛出生。岳飛于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 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余年間,率領(lǐng)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shù)百次戰(zhàn)斗,所向披靡,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1142 年1 月27 日,岳飛因為奸臣秦檜的構(gòu)陷,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囚于大理寺,后于風波亭遇害,史稱“風波亭事件”。其家眷遭宋高宗趙構(gòu)流放,直至1162 年趙昚(shèn)即位(宋孝宗),岳飛才得以沉冤昭雪。在岳飛死后,秦檜燒毀了岳飛生前的大量畫像,也不準人再度提及,這使得岳飛的真實形象沒有大面積的流傳開來。
如今,杭州西湖邊棲霞嶺的岳王廟里岳飛坐像大概是數(shù)百年來人們心目中最標準的岳飛形象。頭戴紅纓帥盔,身披紫色蟒袍,左手按劍,右手握拳,瓜子臉、倒八眉,面容俊俏,英氣逼人。這樣的岳飛,既有文官的儒雅,又有武將的瀟灑。
那么,歷史中的岳飛真的是這個樣子嗎?
《宋史》是元朝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后主持修撰的官修正史,《岳飛傳》是其中一篇,記錄了岳飛及子岳云領(lǐng)兵抗金,精忠報國,最后卻為奸臣所害的歷史資料。文中曾這樣描述岳飛:好賢禮士,覽經(jīng)史,雅歌投壺,恂恂如書生!
南宋岳珂為祖父岳飛編纂的他傳《鄂王行實編年》,記錄了岳飛一生的事跡。文中記載:
宣和四年,壬寅歲,岳飛年二十。真定府路安撫使劉韐募敢戰(zhàn)士備胡,岳飛應(yīng)募。劉韐(gé)一見,大奇之,使為小隊長。
南宋 劉松年(傳)《中興四將圖》卷絹本設(shè)色 26×90.6cm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顯然,岳飛相貌在南宋時期,給人的印象是英武沉毅的風范。
可如果按照《說岳全傳》等小說傳記的說法,岳飛應(yīng)該是隆長白臉,三綹胡須,膀闊腰圓的形象。
如此看來,想從史書中尋找岳飛樣貌的真相就有些困難了。畢竟世人心中英雄的樣子千姿百態(tài),很難統(tǒng)一。
幸運的是,南宋時期有一個人將岳飛的樣貌畫了下來,而這幅畫叫《中興四將圖》。此畫被稱為南宋人物畫像的佳作,每像旁原有朱文榜題,已擦去?,F(xiàn)存清代乾隆帝墨筆楷書重題,依次是“劉鄜王光世”、“韓蘄王世忠”、“張循王俊”、“岳鄂王飛”。張、岳像之間上部有清乾隆四十九年御題七言律詩一首。幅末“劉松年畫”款被擦去,馀痕可見。拖尾有明人俞貞木于洪武二十二年所題長跋一則。本幅及拖尾有項元汴、項德新父子鈐印十馀方,乾隆八璽鈐全,又嘉慶、宣統(tǒng)印璽。
從畫像來看,岳飛身材高大,臉白微胖。而五官方面,則是國字臉,大腦門,細眉毛,小眼睛,小嘴巴,雙下巴,最為重要的是沒有胡須。看上去不像是一位威風凜凜的武將,倒像是一個白面書生。
這幅畫像是可以看出他內(nèi)心的一種復雜的情緒,有一點憂慮,一些堅持,也有一種生不逢時的落寞。
《宋史·岳飛傳》記載,岳飛入伍之時為上等兵,那么按照當時的規(guī)定,上等兵屬于正規(guī)軍,而正規(guī)軍的身高標準必須達到5.5 尺,換算下來就是1.74 米以上。
《宋史·岳飛傳》還記載他“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有硬功夫的人下盤必然比較穩(wěn)當,這也可以從劉松年的畫里看出來,岳飛不僅神態(tài)十分自信,且看起來下盤扎得很穩(wěn),身上有種常年練武帶兵打仗鍛煉出來的力量感。
所以畫中岳飛的身材高大,確實符合歷史事實。
下圖:明人《岳飛像》軸 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