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是精妙絕倫的藝術(shù)品,也是價值連城的商品,同樣引發(fā)了一場場“爭奪大戰(zhàn)”。這次“大戰(zhàn)”的導火是巴勃羅·畢加索的畫作《熨衣服的女人》。
一位在二戰(zhàn)期間受到虐待的德國猶太收藏家的家人為了取回現(xiàn)藏于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的一幅畢加索畫作而上法庭。這幅畫的后人認為它可能價值高達2 億美元。
在曼哈頓法院對博物館提起的訴訟中,原主人卡爾·阿德勒和羅西·雅各比的親屬,以及一群猶太非營利組織要求歸還畢加索的《熨衣服的女人》。
1900 到1903 年,是畢加索人生的低潮。1900 年,畢加索來到巴黎,并在1904 年定居在那里。這期間他的創(chuàng)作被稱為"藍色時期",是他第一次形成自己的風格。
這個時期作品背景藍,人物藍,頭發(fā)、眉毛、眼睛皆藍,藍色主宰了他一切作品?!鹅僖路呐恕访枥L的是一個下層的勞動婦女熨燙衣服的情景。畫面上的線條多是向下的,無論是她手臂的線條還是呆滯的眼神,都是向下整體流動的。
阿德勒是20 世紀初的一位藝術(shù)收藏家,也是一家總部設(shè)在德國的以他名字命名的皮具公司的董事長。在法庭文件中,住在西海岸的阿德勒后裔Thomas Bennigson 說,這對夫婦在 1938 年準備離開納粹德國時虧本出售了他們的收藏品。
在訴訟中,Benningson 說他的親戚是被迫放棄畢加索,因為“遠低于它的實際價值”。訴訟稱,古根海姆“非法擁有”這件藝術(shù)品。2021 年 6 月,繼承人提出要求取回這幅畫。
一位博物館代表說:“古根海姆博物館非常非常重視出處和歸還請求?!甭暶鞣Q,之前提出的投訴“明顯不承認”古根海姆曾在 1970 年代致電前所有者的兒子埃里克·阿德勒,以確認這幅畫仍然是他的。博物館表示,當阿德勒將這幅畫賣給Thannhauser 時,這是“認識很久的雙方之間的公平交易”。
與Thannhauser 相關(guān)的藝術(shù)品在紐約博物館引發(fā)法律糾紛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了。2009 年,博物館與另一個受迫害的收藏家族的繼承人就畢加索的畫作《煎餅磨坊》達成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