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佩蕓 曾 婷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廣度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社交媒體在其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從目前來看,社交媒體在社會信息傳播層面,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察:
第一,在信息傳播的“泛娛樂化”趨勢下,社交媒體中隨處可見各類以碎片化形式體現的生活、娛樂等信息。對于此類信息,一方面應當注意到它是大眾所“喜聞樂見”的談資,也是人性的正常體現,應當允許其保有一定的存在空間;另一方面,也應注意管控其中低俗化的傾向,避免因此類信息過載而造成社會困擾。
第二,隨著時代發(fā)展,社交媒體的出現迅速改變了此前主流媒體一家獨大的局面。社交媒體也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臺,部分輿論也反映了民間對某些社會問題的看法和情緒,通過影響人們的理性判斷,進而在某種程度上影響社會共識凝聚的走向。這其中也帶來了一系列挑戰(zhàn),即在與主流媒體輿論相左的情況下,社交媒體中的部分意見有可能起到消解主流輿論甚至加劇社會不確定性風險。少數社交媒體的歷史虛無主義和虛假信息,削弱了人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和主流價值觀念的認同,給激進思想以流傳空間,干擾了主流思想的傳播,也分裂了社會認同,進而威脅社會秩序和穩(wěn)定。
第三,在社交媒體帶來上述負面影響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社交媒體的發(fā)展是科技進步的產物,誠如電燈取代了油燈、光纖傳輸取代了驛路傳遞,是社會發(fā)展的大勢所趨。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摒棄社交媒體帶來的負面干擾、取其所長?同時,主流媒體如何在新技術背景下促進信息健康傳播,與社交媒體一道共同引導社會認同、凝聚社會共識、為社會正向賦能?這事關社會穩(wěn)定、國家發(fā)展,也是當今科技進步帶來的時代之問。
為此,我們既要積極引導社交媒體,又要促進主流媒體努力適應當前的“流量浪潮”,爭做“弄潮兒”。
在引導社交媒體、凝聚社會共識方面,要警惕和治理社交媒體的過度泛娛樂化傾向。首先,既要加強對社交媒體平臺的規(guī)范化管理,也應當掌握一個合理的“度”,留有一個適度的娛樂空間,這就要求在互聯網管理中辯證把握“堵”與“疏”的關系。其次,應堅持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在改革的基本目標、基本國策上應當形成共識,在對重大問題的看法上要有一個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解讀框架。對于歷史虛無主義和虛假信息,必須毫不猶豫地亮明觀點、旗幟鮮明地予以反對、全面細致地闡明事實;同時,做好教育工作,以便于最大限度地創(chuàng)造社會內部和諧環(huán)境。
在主流媒體方面,要努力對接新環(huán)境下全媒體傳播的要求。努力以社交媒體的方式,貼近社會熱點;在價值觀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體現在媒體傳播中的要義之一,就是重視媒體傳播的“流量”。從某種意義上講,“流量”就是當下“實際”的一種反映,“流量”也是民欲、民心、民思的一種體現。中央提倡“融媒體”的概念,既是倡導從傳統(tǒng)紙面媒體向新媒體轉化,也是要求從“我講你聽”的“單聲道”,向即時性、場景化中傳播思想、吸收民意的交互式“同頻共振”的轉變。這樣的轉變,使得受眾從過往單一的“接受者”轉變?yōu)椤皡⑴c者”,可以極大地增強受眾的代入感。因此,這樣交互式的傳播,既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媒體內容的融合,也是尋求最大社會交集的一次再造,更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工作方法在新時代的體現。
在當今社會多元化、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凝聚社會共識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我們需要共同努力,既為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提供適宜的社會環(huán)境,也為經濟發(fā)展、社會和諧創(chuàng)造健康穩(wěn)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