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生峰
又是一個明月夜,月色輕柔如水,月光淘洗著云彩。我關(guān)了燈,這樣,月光就可以走進來,鋪開夜色,寫一曲《月華如水》。
城市的夜空照例是沒有星光的,霧靄沉沉的夜色下,只有飛機的紅色防撞燈在閃爍。
樓下有位年輕的媽媽不耐煩地吼道:“這道題都講了幾遍了,怎么還是不會啊……”聲音里充滿了慍怒和責怪,更多的是家長的焦灼。孩子不情不愿地嘟囔了幾句,便不再言語,估計是低頭繼續(xù)寫作業(yè)去了。
這一幕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及童年的月夜……
那是一個夏夜,在一個并不繁華的小鎮(zhèn)上,有涼爽的風徐徐吹拂著臉頰,鋪了一地的月光如水銀般緩緩流淌,蛐蛐、螳螂、蚊子等昆蟲發(fā)出的聲音漸次飄過耳畔,像是清風在月光下奏響的小夜曲;月亮悄悄地跟著我走來走去……這一切都有著童年的富足和美好。
只記得小伙伴們早早約好,一放學就齊聚在某一位同學家先寫作業(yè),寫完作業(yè)就來到街道上玩耍,那個小鎮(zhèn)是我們的舞臺,也是我們的樂園,我們一起掏麻雀窩,一起去山上挖野菜,一起去澇壩里鳧水……所有童年美好的記憶全部揮灑在了我長大的那個小鎮(zhèn)上。
那時的我們寫作業(yè)是不需要大人催促和輔導的。我們從學校徑直走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翻書包,取作業(yè),然后開始“唰唰”地寫,寫完了,胡亂收拾一下書包就跑去玩了。
大人們還沒有下班,上中學的哥哥姐姐自己做好飯,急急忙忙地吃完就去上晚自習了,留下我們這些小孩在同學家盡情地玩耍,有著各種圖案或人物的畫片、自制的木質(zhì)滑板車是我們童年的最愛。
等到大人下班回來,才張羅著給我們做飯,他們還沒來得及細問我們的情況,我們這幫孩子已跑遠了,只扔下一句話在空中飄蕩,“媽,我去玩了!”
大人會遙遙地喊一聲,“記得早點回來吃晚飯!”
往往這句話孩子們是聽不到的,因為,我們早已跑遠了,因為有快樂在等著我們呢!
我們喜歡丟沙包。沙包是自己縫制的,一根針、幾塊碎布、一把細沙。甭管針腳如何,沙子不漏不滲就好。也甭管色彩樣式,一“包”在手,歡喜皆是一樣。
拿起沙包砸過去,“嘭”的一聲,砸到了人的身上,樂呵呵的聲音還沒等沙包落地就已經(jīng)傳開了。若被砸中,其人必會自覺地走開,換下一個人上來,這是規(guī)則,孩子們也有自己的規(guī)則,我們很自覺地遵守著。若沙包正好被對面的人接住,對方必笑意盈盈復扔回去,意思是:再來呀,繼續(xù)!
沒有太多的話,沙包就是最好的語言,沙包里有著童年的笑聲和快樂。
小伙伴們玩著玩著就不自覺地忘記了回家,除非媽媽追過來喊我們回家吃飯,這時我們突然發(fā)覺空氣中已飄來飯菜的香味,連空氣也變得香噴噴的,這會兒才發(fā)覺肚子已經(jīng)餓得咕咕叫啦。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边@是愛情的詩意。于我們小孩子而言,則成了“月上柳梢頭,人至快樂中”。我喜歡月光,尤其懷念小時候的月光。那時候的夜,靜謐深邃,繁星點點,一輪圓月高掛天空,清輝灑向大地,萬物沐浴著神韻,繼而洗盡鉛華。每當想起這些,我的心靈便沉浸其中,一念過往,心緒起伏間,思念的門便被打開,擠進的月光照亮了歲月的沉寂和滄桑。
月下數(shù)星星是我最歡喜的事。
夏天的夜晚,晴朗的夜空繁星點點,微風拂過,為人們帶來一絲絲清涼的氣息。曾幾何時,晚飯過后,人們?nèi)宄扇?,坐著馬扎,搖著蒲扇,在街邊的門口乘涼成了夏天的一道風景。
我們坐在家門前的小土坡上,各自占好自己的位置,整齊地排好隊,仰望著漫天的星星,爭先恐后地指著哪些是北斗七星,哪顆是牛郎星和織女星,哪條是王母娘娘用玉簪劃出的銀河,一、二、三、四……這天上到底有多少顆星星,民間又有多少個美麗的傳說和故事呢?
吹著習習的微風,我們邊聽著大人們談天說地,邊數(shù)著亮晶晶的星星。伴著蟲兒的歌聲或者癩蛤蟆的叫聲,月亮越升越高,月色愈加迷人,誘惑著孩子們在月下流連忘返。大人們想著孩子明天還要上學,便會適時地喊:“回家睡覺了,回家睡覺了,明兒還要上學呢!”
等到乘涼的人們散去時,我們才揉著惺忪的睡眼,跟在大人們的身后回家,街上靜寂無人,唯有天上的星星還在靜靜地眨著眼睛。
小伙伴們的一天,原是這樣匆匆走來,又匆匆走去的。
彼時的天空,日日晴好,夜夜星空。天藍、水清、風柔。人,無憂無慮,快樂滿足,滿天滿地的幸福??!那種幸福在童年的天空下恣意飛舞。
成年后,有月的夜晚,我必會打開窗,讓月亮悄悄爬進來,每到這時,童年時光便重臨于我的心頭,那里,有幸福的花兒在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