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園圓 趙建萍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檢驗科,河南 鄭州 450000)
念珠菌性陰道炎是由念珠菌感染導致的一種陰炎癥性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外陰瘙癢、白帶增多、異味、外陰道及陰道內有灼燒感等癥狀,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念珠菌性陰道炎患者若得不到及時診治會導致念珠菌長期潛伏于外陰陰道褶皺處,后即使接受抗真菌藥物治療也容易復發(fā)而難以治愈,成為帶菌者,給患者精神和心理上造成巨大痛苦[1]。因此,早期發(fā)現(xiàn)并及早進行有效治療十分必要。
目前,真菌培養(yǎng)是念珠菌性陰道炎診斷的金標準,其可直接使用患者的白帶標本進行菌落培養(yǎng),菌落形態(tài)直觀、顏色明顯,培養(yǎng)陽性率幾乎均可達100%,可實現(xiàn)真菌菌屬的準確檢測。但是,真菌培養(yǎng)時間偏長,難以實現(xiàn)早期快速診斷[2]。乳膠凝集法、顯微鏡鏡檢法、熒光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核酸擴增法現(xiàn)已經(jīng)廣泛用于臨床微生物檢驗中,且均取得一定價值[3-4]。但上述檢測方法中哪種對念珠菌性陰道炎的診斷效能更為顯著仍需進一步探究。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比較乳膠凝集法、顯微鏡鏡檢法、熒光PCR核酸擴增法對念珠菌性陰道炎的診斷效能。
本研究經(jīng)鄭州市婦幼保健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前瞻性納入2020年7月-2022年7月本院接收的130疑似念珠菌性陰道炎患者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患者疑似念珠菌性陰道炎,表現(xiàn)為陰道分泌物增多、稠厚、明顯外陰瘙癢、灼熱痛、排尿痛等癥狀;檢查前24h未進行陰道用藥與沖洗;2d內無性生活;患者情緒穩(wěn)定,依從性良好,可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標準:合并未控制的急性生殖道炎癥;嚴重意識障礙或精神疾病;合并惡心腫瘤;合并心、肝、腎器質性病變;伴全身急慢性感染。
患者年齡23-34歲,平均年齡(29.85±2.01)歲;體重指數(shù)22.15-25.42 kg·m-2,平均(23.78±0.65)kg·m-2;病程3-7 m,平均(5.12±0.64) m;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87例,中專/高中及以上43例。患者均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醫(yī)護人員在窺陰器的輔助下(禁止涂抹潤滑劑,防止陰道分泌物樣品受到污染),將無菌棉拭子置入患者陰道后穹窿或陰道內部,順時針旋轉3-5圈,用細胞保存液容器保存陰道側壁分泌物,同時做好標識、記錄。
1.2.1 乳膠凝集法檢測
將收集的樣品安放在軟瓊脂試管底部作為凝集法檢驗樣本,將其保存在-40℃低溫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12h后,采用凝集測定試劑盒對樣品進行快速檢驗,若樣本內能夠觀察到紫色凝集顆粒,則診斷患者念珠菌性陰道炎陽性,反之則診斷為陰性。試劑盒購自購自上海紀寧實業(yè)有限公司。
1.2.2 顯微鏡鏡檢法檢測
將收集的樣本進行涂片處理,向涂片中滴加2滴氫氧化鉀溶液(濃度控制在10%),當樣本于溶液混合均勻時,采用顯微鏡高倍視野(×200)對樣本進行觀察,當檢測出涂片中是存在真菌孢子、菌絲或假菌絲則診斷患者念珠菌性陰道炎陽性,反之則診斷為陰性。
1.2.3 熒光PCR核酸擴增法檢測
以離心柱法對收集的樣本進行處理,獲取陰道分泌物DNA,每次將5μL的提取液加入念珠菌性陰道炎相關菌群核酸特異性Taqman探針PCR反應液管中(NCBI genbank序列),經(jīng)美國ABI熒光定量QSDX儀擴增后記錄反應結果,并將反應結果與對照樣本進行比較。
陽性標準:條帶寬度≤1 mm,并在預期堿基范圍內,背景無藥斑或引物二聚體。其余情況則診斷為陰性。
1.2.4 真菌培養(yǎng)方法
將采集的患者陰道分泌物接種于培養(yǎng)皿中,提供適量的細菌培養(yǎng)液并將培養(yǎng)皿置于培養(yǎng)箱中(溫度控制在32℃,濕度控制自50%),于培養(yǎng)5d后使用微生物鑒定質譜系統(tǒng)(上海復星診斷科技有限公司,型號:MicroIDSys)進行細菌鑒定。當鑒定培養(yǎng)皿內出現(xiàn)典型念珠菌落則確診患者為念珠菌性陰道炎陽性。
采用SPSS 25.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全部計量資料均經(jīng)Shapiro-Wilk正態(tài)性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資料以±SD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n和%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Kappa進行一致性檢驗,Kappa<0.4,一致性較差;0.4≤Kappa<0.75,一致性一般;Kappa≥0.75時一致性較好。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真菌培養(yǎng)結果顯示,130例疑似念珠菌性陰道炎患者中確診念珠菌性陰道炎101例,占比77.69%(101/130);非念珠菌性陰道炎29例,占比22.31%(29/130)。
以真菌培養(yǎng)結果為金標準,經(jīng)Kappa一致性度量,乳膠凝集法檢查念珠菌性陰道炎結果與真菌培養(yǎng)結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433,P<0.001),見表1。
表1 乳膠凝集法檢查念珠菌性陰道炎結果與真菌培養(yǎng)結果分析(n)
顯微鏡鏡檢法檢查念珠菌性陰道炎結果與真菌培養(yǎng)結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589,P<0.001),見表2。
表2 顯微鏡鏡檢法檢查念珠菌性陰道炎結果與真菌培養(yǎng)結果分析(n)
熒光PCR核酸擴增法檢查念珠菌性陰道炎結果與真菌培養(yǎng)結果的一致性較好(Kappa=0.888,P<0.001)。見表3。
表3 熒光PCR核酸擴增法檢查念珠菌性陰道炎結果與真菌培養(yǎng)結果分析(n)
以真菌培養(yǎng)結果為金標準,熒光PCR核酸擴增法檢查念珠菌性陰道炎的準確度、靈敏度均高于乳膠凝集法、顯微鏡鏡檢法檢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不同檢測方法對念珠菌性陰道炎的診斷價值%(n)
念珠菌性陰道炎患者若得不到及時診治會導致念珠菌長期潛伏于外陰陰道褶皺處,后即使接受抗真菌藥物治療也容易復發(fā)而難以治愈,成為帶菌者,給患者精神和心理上造成巨大痛苦[1-3]。對疑似為念珠菌陰道炎的患者多采用真菌培養(yǎng)法進行檢查,其優(yōu)點是可直接使用患者的白帶標本進行菌落培養(yǎng),菌落形態(tài)直觀、顏色明顯,培養(yǎng)陽性率幾乎均可達100%[2,3]。但真菌培養(yǎng)時間偏長,部分患者得到檢測結果需5-7d,難以實現(xiàn)早期快速診斷?,F(xiàn)階段,乳膠凝集法、顯微鏡鏡檢法、熒光PCR核酸擴增法臨床檢查人體微生物感染常用檢測方法,但具體采用何種檢查效果更好仍存在諸多爭議。本研究結果顯示,乳膠凝集法、顯微鏡鏡檢法檢測念珠菌性陰道炎結果與真菌培養(yǎng)結果的一致性一般,熒光PCR核酸擴增法檢測結果與真菌培養(yǎng)結果的一致性較好;三者中,熒光PCR核酸擴增法檢查念珠菌性陰道炎的準確度、靈敏度高。乳膠凝集法是利用在電解質協(xié)助下顆粒性抗原和相關抗體出現(xiàn)結合現(xiàn)象的一種檢查方法,可用肉眼觀察到凝聚狀況,進而判斷陰道局部念珠菌感染狀況。但其對反應條件的要求較高,抗體特異性一般,導致其診斷的準確度、靈敏度受到諸多負面影響[4-7]。
顯微鏡鏡檢法利用顯微鏡的顯微放大效果對經(jīng)過氫氧化鉀溶液溶解的念珠菌菌株進行實時觀測,當檢出真菌孢子、菌絲或假菌絲等念珠菌菌株時則確診為陽性。但鏡檢法隸屬于一種人為的操作方法具有較強的主觀性,易受到檢測醫(yī)師自身經(jīng)驗、技術等外界因素影響,可能會導致假陽性或者假陰性的概率增加,出現(xiàn)漏診、誤診[4-7]。
熒光PCR核酸擴增法在傳統(tǒng)的PCR反響體系中參加熒光染料或熒光基團,免除PCR后續(xù)操作流程,可降低產(chǎn)物污染的風險性;且熒光物質有其特定的波長,對不同的細菌可呈不同熒光信號。目前熒光PCR核酸擴增法已經(jīng)有數(shù)千種細菌的熒光對照譜,檢測人員通過將反應結果與對照樣本進行比較,即可準確檢測出患者是否患有念珠菌性陰道炎[4-7]。
綜上所述,乳膠凝集法、顯微鏡鏡檢法、熒光PCR核酸擴增法對念珠菌性陰道炎具有一定的診斷效能,但與前二者比較,熒光PCR核酸擴增法檢查念珠菌性陰道炎的準確度、靈敏度更高。對于有臨床表現(xiàn)而乳膠凝集法或顯微鏡鏡檢結果為陰性的患者,可行熒光PCR核酸擴增法檢查來實現(xiàn)念珠菌性陰道炎有效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