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
第四章:決戰(zhàn)豈止在戰(zhàn)場
抗震救災書寫大愛無疆
天旋地轉,地動山搖。2013年8月28日凌晨4時44分,一場5.1級地震造成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香格里拉縣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交界地區(qū)許多鄉(xiāng)鎮(zhèn)不同程度受災。
地震發(fā)生后,武警迪慶支隊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支隊長向明坤緊急抽調駐香格里拉地區(qū)部分官兵,冒著滂沱大雨連夜趕赴災區(qū)。就在官兵們全力投入災后救援時,未承想,8月31日上午8時04分,5.9級地震再次襲擊了本已千瘡百孔的迪慶災區(qū)。
房屋倒塌、公路塌陷、山體滑坡、群眾受傷,映入眼簾的是滿目瘡痍。大地在顫動,人們在哭泣,美麗的家園成了一片廢墟。
地震牽動著黨中央和省市領導的心。駐扎在迪慶的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迅速啟動搶險救災應急機制,他們主動向迪慶州委、州政府請纓,在道路中斷、余震不斷、山體滑坡隨時發(fā)生的情況下,派出官兵進入震區(qū)展開救援,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動人樂章。
8月31日,武警云南總隊司令員王誠趕到災區(qū)指揮抗震救災工作。他比誰都清楚黃金72小時救援時間的寶貴,一路上不停地利用車上的衛(wèi)星電話調兵遣將,指揮一支支救援部隊向災區(qū)挺進。
5.9級地震引起德欽縣奔子欄鎮(zhèn)多地塌方,洶涌而下的山體落石,將行駛在214國道線伏龍橋段的2輛大貨車砸毀埋壓,車內6名駕乘人員的生命危在旦夕。
災情就是命令。
“通信兵、衛(wèi)生員、士官、黨員,帶上工具跟我走?!钡蠎c支隊參謀長鄒澗華一邊說著,一邊沖出了部隊臨時宿營區(qū)。
奔子欄鎮(zhèn)到伏龍橋段的214國道約13公里,載著15名官兵的運兵車一路疾馳,到達國道214線奔子欄鎮(zhèn)東不到200米處時,山上滑落下來的巨大石塊和沙石橫七豎八地堵在路中間,擋住了去路。
情況緊急,車輛顯然是沒法前行了,官兵們只能棄車徒步向事發(fā)地域跑步前進。一路上,余震不斷,不時有石頭像彈球一樣“咚咚”地從山坡上滾落下來,將柏油路面砸出一個個深深的大坑。
為確保自身安全,鄒澗華命令官兵排成一路縱隊,邊觀察邊分組通過危險區(qū)域。
到達德欽二小前方300米處時,山上滾落下來的巨石將道路封堵得嚴嚴實實,堆起一座高達9米的小山,石堆里還沒完全折斷的3根電線桿“嘎吱嘎吱”搖晃著,隨時都有折斷傾倒的危險,左邊是懸崖,右邊是搖搖欲墜的巨石?!皼]有路了,大家一個個通過?!编u澗華快速觀察地形后,斬釘截鐵地下達了通過命令。官兵們喘著粗氣,邊觀察邊互相提醒,小心翼翼地躲閃著從山上滑落下來的碎石,忍著石塊撞破膝蓋、擦傷腳踝帶來的陣陣疼痛,快速跑步通過了這個危險地域。
“快啊,快點救救他們,快點啊,求求你們了!”在距離事故現(xiàn)場不足200米處,一名坐在道路邊的藏族同胞一邊哭一邊向官兵們大聲求救。由于受驚嚇過度,他渾身顫抖,語無倫次,說著說著,就“撲通”一聲癱在滿是碎石的路中央。原來,這名男子是遇險人員親屬,因口渴下車找水喝,才躲過了一劫,而他的哥哥和弟弟卻連車一起被滑坡的土石掩埋了。
看著藏族同胞期盼的眼神,聽著他撕心裂肺的哭喊,官兵們顧不上休息,立即開始救援。經觀察現(xiàn)場,官兵們發(fā)現(xiàn)百余塊小轎車大小的石頭參差不齊地摞滿近200米長的道路,2輛卡車被埋,前邊的一輛3米多高的重型卡車被滾石砸得只剩下殘骸,半個癟癟的車頭裸露在外;后邊的一輛大貨車被巨石砸壞滑到路邊,懸在金沙江邊,隨時都有墜入江中的危險。
“觀察組仔細觀察,搶救組做好準備,突擊組跟我上?!彪S著鄒澗華一聲令下,官兵們一個個按照分工迅速展開救援。
經過近30分鐘的接力救援,他們成功營救出2名幸存者,轉運出1名遇難者遺體。
接著,后續(xù)增援官兵、駐地公安民警和群眾一道,又安全營救出另外一輛大貨車上的3名幸存者。
在這一天的時間里,支隊官兵長途跋涉近30公里,搬運物資60余噸,搭建帳篷30余頂,轉移安置受災群眾250余人,他們沒吃一口飯,沒喝一口水,沒休息一分鐘。
地震發(fā)生后,位于震中附近的巴拉格宗景區(qū)發(fā)生山體塌方,導致進出景區(qū)唯一的道路被阻斷,有數(shù)百名游客、景區(qū)工作人員和當?shù)卮迕癖焕Аqv扎在云南麗江的武警水電第一總隊二支隊梨園項目部迅速出動65名官兵,攜帶專業(yè)設備前往營救。官兵們在陰雨綿綿的天氣中,疾馳幾百公里抵達震區(qū)。為了盡快打通通往巴拉格宗的生命通道,部隊在離道路塌方點不到幾十米的路邊上就近駐扎。
“2臺裝載機前面開道,2臺挖掘機后面平路,每臺裝備分別由1名干部和2名安全員負責指揮及安全警戒?!币鼓恢拢撠煴敬螕岆U救災的現(xiàn)場總指揮長李良兵傳達著搶通方案,這是他與其他幾位官兵冒著余震不斷、山石滾落等危險,往景區(qū)內徒步3公里、多方勘察后作出的部署。
巴拉格宗景區(qū)“藏身”香格里拉大峽谷之中,17公里的塌方道路兩旁,一面為懸崖絕壁、隨時可能滑落巨石的大山,一面則是崗曲河,道路狹窄,搶通作業(yè)面非常小。在搶通作業(yè)點,挖掘機手操作挖掘機開足馬力往前掘進,山石不停滾落,一些小碎石砸在挖掘機上“啪啪”直響。挖掘機一旁的安全員緊盯著陡峭的山坡,隨時準備示警。剛疏通完一處塌方點,突然山體晃動,山腰灰塵滾滾。“余震來了!”安全員立即鳴哨,大家緊急后撤。緊接著,一塊巨石順著山坡滾落,正砸在官兵們剛剛緊急撤離的位置。余震過后,大家不顧仍在滑落的山石,立即恢復搶通作業(yè)。當搶通作業(yè)到“老虎嘴”時,一處約兩公里的大塌方段驚現(xiàn)眼前,塊塊巨石一層層堆積在道路上,土石方量約有6萬方。按常規(guī),此時應當先探查再分析,設觀察哨后再施工。但考慮到景區(qū)人員被困已4天,物資保障令人擔憂。李良兵當場決定采取邊觀察邊施工的辦法,兩臺挖掘機一前一后作業(yè)加快向前推進,而這也意味著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余震,你不停,我也不停?!睅е@樣的信念,武警水電官兵們用盡全力同時間賽跑,連續(xù)6天持續(xù)作業(yè)。隨著最后一鏟土石方被清除,一條應急便道終于搶通,全部被困人員安全轉移。短短17公里的景區(qū)道路,官兵們共清理塌方土石近8萬方。
當最后一批乘車轉移的受困人員安全駛離景區(qū)時,他們頻頻向車外的武警官兵豎起大拇指,這或許是受困人員表達感謝的最純樸的方式。
“當你看到老百姓都平安無事,再怎么累都是值得的?!崩盍急f。
災害無情,人間有愛。人民子弟兵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感天動地的大愛無疆。
撲滅獨克宗大火展現(xiàn)英雄本色
位于云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縣的獨克宗,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古城?!蔼毧俗凇保卣Z意為白色石頭城,寓意月光城,歷來為滇、川、藏茶馬互市之通衢。隨著當?shù)芈糜问聵I(yè)的發(fā)展,香格里拉縣加強了對獨克宗古城的保護和修繕,重現(xiàn)了古城的歷史風采。2001年,獨克宗古城被批準為云南省歷史文化名城。
2014年1月11日凌晨,住在獨克宗城的居民安茸夜間上廁所時,發(fā)現(xiàn)自己家的廳堂紅光一片。難道是誰開了燈?帶著疑問,安茸走過去一看,頓時嚇得魂飛魄散,只見半邊的天空都已被大火映紅。
“不好,著火了,快救火??!”安茸發(fā)現(xiàn)火情后,趕緊大聲喊叫鄰居撲火救援。
天還沒有亮,熊熊大火映得黑夜如同白晝,刷了油漆的木質建筑非常易燃,導致火勢迅速擴大。更令人揪心的是,著火的房屋位于古城中央,一旦起風撲滅不及時,整個古城都會毀于一旦。
接到報警后,當?shù)叵馈⑽渚兔癖?000多人陸續(xù)趕到現(xiàn)場,投入疏散群眾和救火戰(zhàn)斗中。迪慶州、香格里拉縣黨委政府和各相關主要部門負責人第一時間參與現(xiàn)場救援,并成立臨時指揮部,統(tǒng)一指揮、部署各項救援工作。
獨克宗的房屋建筑多為木式結構老屋,而且城區(qū)道路狹窄,消防車無法靠近起火點。這導致火災發(fā)生后,雖然多方力量第一時間參與救援,但是由于天干物燥,火借風威,火情迅速向四周蔓延。
濃煙彌漫,烈火熊熊。武警消防部隊官兵迎難而上,與大火展開了殊死搏斗。他們發(fā)揮消防車的優(yōu)勢,集中撲滅火焰高的地方,哪里火勢最猛,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由于火場風大,可燃物多、火焰高、火勢兇猛,撲救極端困難。他們采取能撲則撲,無法接近火線的地段則開設防火隔離帶,或以火攻火的戰(zhàn)術,將瘋狂撲過來的火頭攔截成數(shù)段。大火逼近城中的幾個油罐,官兵們立即運用以火攻火、點燒隔離帶交錯進行的戰(zhàn)術,解除了大火對油罐的威脅。
在幾個小時的滅火戰(zhàn)斗中,這支小分隊粒米未吃、滴水未進。趁著火勢暫時受到控制的間隙,官兵們才從挎包里掏出饅頭啃了起來。饅頭被火烤得又干又硬,難以下咽。大家擰開水壺想喝口水時才發(fā)現(xiàn)水壺里的水已經被蒸發(fā)干了。隊長曹春林見此情景,悄悄喊來通信員,帶著塑料桶穿過一片廢墟,找到了一個未被大火蒸干的水塘接了一桶水。水提回來,曹春林剛想喊大家喝水,可抬眼望去,地上全是橫七豎八累得躺倒睡著的戰(zhàn)士,有的手里還拿著才吃了幾口的饅頭,有的頭歪著枕在滅火機上。曹春林看在眼里,心疼得兩眼都模糊起來。正在這時,不知哪個戰(zhàn)士大聲說了句夢話:“火上來了!”頃刻間,剛才休息的戰(zhàn)士們呼啦啦站了起來,有的伸手就找滅火工具,有的邊跑邊問火在哪兒。曹春林見狀笑了,指著說夢話的戰(zhàn)士說:“你剛才做夢了?!贝蠹野逊值降乃惯M水壺,正準備就著吃點東西的時候,通信員跑步前來報告:“隊長,前面火勢失控,前指命我部即刻出兵阻截?!被鹎榫褪敲?。戰(zhàn)士們放下端起的水,立刻又投入撲火戰(zhàn)場。
武警森林部隊的官兵們也是滅火的主力軍,他們勇敢地迎面沖向撲來的大火。十幾米高的火頭夾著熱浪,把沖在最前面的教導員張國華、副指導員張國庭推出幾米遠。他倆憑借多年的撲火經驗,立即組成突擊小組,堵截火頭,分段控制。在對城中威脅最大的油庫、制材廠等3個重要目標進行撲救時,官兵們一字排開,手持風力滅火機的戰(zhàn)士沖在最前線,其他人則在后面用往復式水槍向他們身上噴水降溫。經過3個小時的奮戰(zhàn),兇猛的火頭被一點一點分割撲滅,油庫、制材廠全部轉危為安。
隨著溫度升高,狂風大作,一股巨大的火浪從城中西側撲向居民區(qū),隨即點著部分居民的倉房住宅,數(shù)百名居民驚恐地逃出家門。危急時刻,官兵們手持滅火機兵分三路:一路迎面沖向巨大的火頭,拼死攔截;一路沖上燃燒的屋頂,奮力撲火;一路沖進居民家中,疏散人員。十幾米高的巨大火頭鋪天蓋地猛撲過來,如不將火頂回去,撲火官兵和數(shù)百居民將一起被大火吞噬。張國華帶著16名戰(zhàn)士鉆進火頭的底部,用十幾部風力滅火機一字排開向火頭猛吹猛打,水槍手緊密配合,硬是將兇猛的火頭撕開了一個口子,一點一點逼了回去。大火將戰(zhàn)士們的塑料頭盔烤化了貼在臉上,許多人臉上、手上被燎起了亮晶晶的大水泡,可沒有一個人叫苦喊疼。經過生死搏斗,大火在頑強的武警森林官兵面前退卻了,他們橘紅色的服裝在火場里是那么耀眼,群眾們稱贊他們是“紅孩兒敢死隊”。
火災發(fā)生后,武警迪慶支隊也迅速啟動搶險救災應急機制,支隊長向明坤、政委尹樹林等領導第一時間趕赴火區(qū)察看火情,隨后分兩個批次派出400名官兵趕赴火場實施撲救。由于火勢兇猛,且風向不定,官兵們只能采取拆除房屋、建立隔離帶等方式控制火勢。在滅火的同時,官兵們還迅速轉移各種易燃物品、疏散居民、幫助搬運貴重物品,防止火勢蔓延。
凌晨4時40分左右,由于風力加大,大火借著風勢開始向金龍社區(qū)快速蔓延?!安缓茫瘕埳鐓^(qū)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快,一中隊留下繼續(xù)撲火,三中隊跟我走!”擔負警戒觀察的尹樹林一邊進行部署,一邊搶過作訓股長刀震虹手里的滅火器,率先沖了出去。
在北門社區(qū)指揮部隊撲火救援的向明坤看到火勢走向后,也帶領50名官兵向金龍社區(qū)快速增援,指揮部隊連續(xù)奮戰(zhàn)5個小時,保護中心鎮(zhèn)公堂和阿布老屋不受損失。在滅火中,許多官兵的臉和手被大火烤出了泡,但仍堅持迎著4米多高的火頭寸步不退。代理分隊長李清坤帶病參戰(zhàn),累倒吐血也不下火線。副大隊長田曉臣用沙啞的嗓子喊著:“同志們跟我上,今天我們拼了!火焰高,我們的決心和斗志比火焰更高!”說著便端起滅火工具沖上了火線。1臺滅火機的油箱在高溫下被烤著了火,指導員于德文當即脫下衣服將火捂滅。在清理火場時,由于清理工具還未送到,許多官兵就直接用手扒,就算手指磨出了血也沒有一個人退縮。經過一夜與火魔搏斗,大火被完全撲滅,官兵們個個都累倒在地,每個人的身上都留下了被火灼傷的痕跡。
在這次救火中,迪慶支隊官兵們轉移受災群眾500余人,搬運物資200余噸,拆除房屋80余間,撲滅明火100余處,運水300余噸。大火被控制后,支隊再次抽調100名官兵對中心鎮(zhèn)公堂、阿布老屋和紅軍長征紀念館等場所進行拉網式排查,防止余火復燃和不法分子渾水摸魚,避免造成文物損壞或丟失。(待續(xù))
(責任編輯: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