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張辰逸
我們班的鄭竣天干“小動作”這一行,已經(jīng)五年了,說他是“老員工”一點兒不為過。不管老師勸阻多少次都無濟于事,敬業(yè)得很。
這不,他又開始“工作”了。
這是一節(jié)數(shù)學課,趁數(shù)學老師轉身的空隙,他的手開始不安分起來,從桌子里的科學學具箱中偷拿出來“一號工具”——小馬達。只見他四處觀察了一下,發(fā)現(xiàn)沒有人注意他,便輕輕一摁,打開開關,小馬達“嘶”的一聲開始運轉,一種微小的聲音隨即傳開。他又拿出“二號工具”——橡皮泥,在掌心又揉又搓。然后用小馬達的轉軸,在橡皮泥上鉆了一個個小洞。這些小洞似乎給了他靈感,他又拿起“三號工具”——鉛筆,全神貫注,埋頭苦“戳”。
他的筆頭在橡皮泥上不停移動,不時拿起來專注地欣賞,偶爾低頭反復“打磨”。樣子像極了一位著名的雕刻大師!
他雖然愛做小動作,但成績卻名列前茅。是一個讓老師又愛又恨的搗蛋鬼。
老師小評
小作者開始介紹了同學的“多動”特點,接著抓住他上課做小動作這一典型事例表現(xiàn)他的特點,用風趣的語言敘述了一位“雕刻大師”利用“三件工具”反復雕琢橡皮泥的過程。從聽覺、視覺等角度進行描寫,層層遞進,富有情境感。
【作者系浙江桐鄉(xiāng)市春暉小學506班學生,指導并置評:雷瀏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