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笑
這兩年,居然喜歡上了讀民國時期大師們的散文。一套《極簡閱讀》系列,十本雅致的小冊子,慢慢欣賞,居然讀了兩年多。就如認識很久的人,這兩年突然才發(fā)現(xiàn)他們的好,了解他們的妙。
民國是一個特殊年代,民不聊生、積弱多難,但卻是大師輩出,燦若星辰。這個時期的文人,雅致、簡凈、平淡,文中有勃郁生長的元氣在、有世俗的熱鬧,但又不太喧囂,把讀書、做學問、做人以及日常生活,用樸素的文字表現(xiàn)得那么雅趣橫生、閑靜悠長。
比如錢穆的《如何讀古詩》,教我們讀詩的方法、欣賞詩中的意趣,但又沒有故作高深,讓讀者對詩歌望而生畏。他說“:我們不必要想自己成個文學家,只要能在文學里接觸到一個較高的人生,接觸到一個合乎我自己的更高的人生。”“我哭,詩中已代我哭了。我笑,詩中已先代我笑了。讀詩是我們人生中一種無窮的安慰?!边@樣平實而貼心的句子,簡直說到人心坎里去了,我們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尋找相似的靈魂,如此,才不感覺孤單。
大師筆下的兒女之瑣事,讓已為人母的我讀來倍感親切。比如,老舍《有了小孩以后》,“那些花盆很神秘地都不見了,窗臺上滿是瓶子罐子,數(shù)不清有多少。尿布有時候上了寫字臺,奶瓶倒在書架上?!边@一幕幕熟悉的場景讓我忍俊不禁,想起自己帶兒子時的忙亂和心煩,讀完以后心領神會。哦,原來這些大師們妥帖風趣的文字背后,生活也會一地雞毛,原來帶孩子的苦與樂,在人世間都是相似的。
那年母親去世后,我讀到胡適、老舍和季羨林寫母親的文章,就淚如雨下。“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香有色,卻失去了根?!彪m然這些句子惹我哀思,但讀完之后,未嘗不是一種情緒的宣泄和釋放。我在書中默默度過失去母親的悲傷,漸漸明了,每個人都要經(jīng)歷這些人生的別離與無常。
在這套書里,有熱氣騰騰的生活的味道。朱自清在《冬天》里,和家人一起吃豆腐的那段,我忍不住反復回味。“水滾著,像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yǎng)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薄拔覀兌枷矚g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薄巴膺呺m老是冬天,家里卻老是春天?!弊x著讀著,我眼前就浮現(xiàn)出童年時在老家風雪肆虐的冬夜,一家人圍桌吃碳爐小火鍋的場景,翻滾的熱湯、碧綠的蔥段、白白的豆腐,碳爐里偶爾歡跳的火星,熱氣騰騰,溫暖如春。如今,父母已逝,老家早已拆遷填平,這些已成為記憶中回不去的場景。人總是要等到一定年齡,等到失去以后,才會喜歡這些平淡的煙火日常。年少不知詩中意,讀懂已是詩中人。
因為工作家庭忙得暈頭轉向的時候,朱光潛來給我《談休息》,從我們的生活日常入手,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字字珠璣,句句良言。摘錄一段,與大家共享:“自然界事物都有一個節(jié)奏。脈搏一起一伏,呼吸一進一出,筋肉一張一弛,以至日夜的更替,寒暑的來往,都有一個勞動和休息的道理在內。草木和蟲豸在冬天要枯要眠,土壤耕種了幾年后須休息,連機器輸電燈線也不能晝夜不息地工作。世間沒有一件事物能在一個狀態(tài)維持到久遠的,生命就是變化,而變化都有一起一伏的節(jié)奏。”難怪柴靜說朱光潛的文字“沒有一字不直白,但像飽熟不墜的果子,重得很”。常有人把藝術說得云山霧罩,朱光潛的語言卻總是親切實在。他告訴我們,人須有生趣才能有生機,告訴我們要慢慢走,欣賞美的人生。
就這樣,一頁一頁地翻閱,一個一個高大的身影從我眼前走過:朱光潛、胡適、梁啟超、豐子愷、傅雷、張愛玲、徐志摩、季羨林、魯迅、汪曾祺、沈從文……他們學貫中西、博古通今,卻又不失風骨和風雅,讀其文,識其人,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就這樣,我慢慢走,慢慢看,希望能在這太快的生活中慢下來,欣賞美的文字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