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
一篇作文,好的開頭會讓讀者“眼前一亮”,從而愿意繼續(xù)閱讀。那么,如何寫出漂亮的開頭呢?
一、名句引入法
通常情況下,人們對名人名言比較熟悉,把一些耳熟能詳?shù)拿溥\用到作文中,能夠有效拉近文本與讀者的距離,讓讀者產(chǎn)生親切感,進而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期待,為文本增添亮點;名人名言還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能讓文章更精致。請看下面的片段:
魯迅先生在《最先與最后》中指出,長期以來,我國一向很少有失敗的英雄,優(yōu)勝者固然可敬,但那些即使落后,仍然堅持跑到終點的競技者更能成為中國未來發(fā)展的脊梁,這些肅然不笑的看客正好展示了不可取代的民族精神。這話說得很好,也很有道理,然而,我們有多少人認可魯迅先生的這一觀點和理念呢,這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
——《成才的環(huán)境》
評析:選段列舉了魯迅先生的觀點,并加以分析,讓讀者產(chǎn)生了強烈的閱讀期待。并且,還明確給出了寫作線索,讓文章寫作思路清晰,給人強烈的閱讀沖擊,讓文本的內(nèi)涵更加飽滿。
二、古詩切入法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很重要的寫作素材,也是豐富作文內(nèi)容、讓語言更有文采的有力武器。在初中階段,同學(xué)們不僅要背誦教材中的優(yōu)秀古詩詞,還要活學(xué)活用,將閱讀與寫作結(jié)合起來,掌握運用古詩開篇的方法,給讀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覺。請看下面的文段:
如果有人問起,春天是什么樣的,有人會說是草長鶯飛雜花生樹,而在白居易的眼里,春天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在蘇軾的字典里,春天是“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而李白卻說,春天是“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杜牧卻認為,春天有“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這個世界是千變?nèi)f化,多姿多彩的,答案也會因人而異,然而,哪一個才是你心中的答案呢,于是我開始尋找春天的答案。
——《春天的答案》
評析:作者引用李白、白居易、杜牧的詩,從不同層面和角度描述了不同人眼中的春天,并對春天的各種景象進行了高度凝練的概括。如此開頭,能一下就抓住讀者的眼球,讓人眼前一亮。結(jié)尾運用反問句,引導(dǎo)讀者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進而把讀者帶入文章的情境中,引發(fā)讀者的共情,讓作文成為傳遞思想感情的重要紐帶。再看下面的片段:
“紅杏枝頭春意鬧”,再絢爛的花朵只有綻放在枝頭,才能吸引尋春人們的關(guān)注,才能使人產(chǎn)生由衷的贊美之情;“留連戲蝶時時舞”,五彩繽紛的蝴蝶只有展開靚麗的翅膀,才能感受到春光的美好,才能努力進入少女豐富多彩的夢中,并且變成永恒的風(fēng)景。在生命的海洋里,每個人都要努力騰躍,濺起屬于自己的美麗浪花,展現(xiàn)真我風(fēng)采。
——《展現(xiàn)真我風(fēng)采》
三、提問進入法
問題是溝通和交流的重要橋梁,在寫作時,以提問的方式開篇,能讓讀者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請看下面的片段:
人生是一條漫漫的長路,在行走的過程中,有著紛繁復(fù)雜的誘惑,人作為一個渺小而孤獨的客體,在完成人生這個選擇題之前,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徘徊和顧慮,在一個又一個的渡口和一次又一次的想象之中人究竟選擇什么?該怎樣選擇?
——《若為人生故》
評析:作者抓住人生這個線索完成了層層遞進的論述,先對人生的概念進行了闡述,讓讀者能夠結(jié)合生活實際思考人生這條單行道的特點。接下來,又抓住個體這個大世界中的角色進行準確描寫,刻畫了其作為一種孤獨而渺小的存在在人生中應(yīng)該完成怎樣的選擇,并在片段的末尾提出了一個人能選擇什么,該怎樣選擇這樣的問題,能讓讀者聯(lián)系生活實際深入思考,在淺層次閱讀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更深刻的閱讀體驗。
偉人之所以被稱為偉人,是因為他們建立了豐功偉業(yè),喝彩于他們而言只是簡單的肯定;明星光彩照人,時時暴露在鎂光燈下,喝彩對他們而言是家常便飯,那么,名不見經(jīng)傳的蕓蕓眾生呢,他們又可以得到怎樣的喝彩?誰又來為他們喝彩呢?
——《為自己喝彩》
作者列舉了偉人和明星的例子,運用排比句式,不僅給了讀者朗朗上口的閱讀體驗,還讓文本的結(jié)構(gòu)精巧,語言別致。最后提出問題,蕓蕓眾生可以得到怎樣的喝彩,誰會為蕓蕓眾生喝彩,點明了主題“為自己喝彩”,引發(fā)了讀者由淺入深的思考。
自信,是一個耕耘者,把種子種進肥沃土地之后的守望,是漁夫奮力撒下漁網(wǎng)后,等待捕撈的期望,是猜中了謎底者掛在臉上的幸福微笑。
自信,是我們堅守的夢想深深扎入土地中的根,有了這條根,我們的夢想之樹才能在狂風(fēng)暴雨中屹立不倒,才能在春暖花開時枝繁葉茂,最終才能摘得香甜的果實。
耕耘者有耕耘者的收獲,追夢者有追夢者的理想,那普通人又該怎樣迎接風(fēng)雨,培養(yǎng)自信,獲得成長呢?
——《談自信》
評析:作者以耕耘者、追夢人這兩個例子作為突破口,論述了不同角色是怎樣在自信的支撐下收獲成長奔向成功的,進而讓讀者中恍然大悟,結(jié)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想象要如何獲取自信,自信對成功有著怎樣的推動意義。
四、故事引入法
把故事運用于文章的開頭,要注意選擇的故事要貼合實際,還要確保語言簡潔凝練。請看選段:
一次,法國一家報紙公司組織了有獎智力競賽,其中有一個題目是這樣的,如果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盧浮宮失火了,在情況只允許搶救出一幅畫的情況下,你會搶救哪一幅?在這份報紙中,列舉了成千上萬個答案,但劇作家貝爾納卻以最佳答案獲得了本次競賽的高額獎金,他的回答是:我搶離出口最近的那一幅。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成功的最佳目標不是最有價值的那個,而是最可能實現(xiàn)的那個。
——《成功的最佳目標》
評析:選段中,作者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不僅清晰地概括了故事的大概內(nèi)容,還借助故事的啟發(fā)順利引出了主題,可謂巧妙。
開頭在整篇文本的寫作過程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承擔(dān)著“引人入勝”之“引”的作用。讀者在開頭就被“引”了過來,才能漸入佳境,對文本的內(nèi)容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欲望。因此,對以上開篇的方法,同學(xué)們要勤加練習(xí),為增強作品的可讀性打好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