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由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康復二科 (江西九江 332000)
目前,腦卒中位居中國居民死亡原因第一位。該病患者可出現單側肢體無力及麻木、視物模糊等癥狀,嚴重者可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給家庭及社會造成沉重負擔[1]。腦卒中患者的腦組織損傷不可恢復,但可通過康復護理促進受損功能恢復,最大限度減輕功能障礙程度,改善預后??祻妥o理不僅需要腦卒中患者的主動參與,還需要其家屬的積極配合,且護理周期長、見效慢,單一應用效果欠佳。經顱磁刺激技術是指利用脈沖磁場促使大腦皮層神經細胞膜電位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使大腦功能區(qū)域產生微小感應電流,繼而改變中樞神經系統(tǒng)神經電活動及代謝的新型療法[2]。本研究探討經顱磁刺激儀聯合康復護理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5 月至2021 年12 月于我院就診的104 例腦卒中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52例。對照組男33例,女19例;年齡46~73歲,平均(59.31±9.18)歲;偏癱側:左側21 例,右側31 例。觀察組男31 例,女21 例;年齡45~72 歲,平均(58.18±9.23)歲;偏癱側:左側20 例,右側32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3]中腦卒中的診斷標準;出現肌張力異常、偏身感覺異常等癥狀;首次發(fā)??;病程≤24 周,且經CT、MRI 復查顱內血腫已吸收。排除標準:經臨床鑒別診斷為腦腫瘤;存在溝通或意識障礙,無法配合量表評估;有心臟起搏器、血管支架植入史;存在殘疾、關節(jié)腫脹等可引起肢體活動受限的疾病。
對照組予以康復護理,具體如下。(1)病情監(jiān)測:監(jiān)測并記錄患者的呼吸頻率、腋窩溫度、血壓、血糖等生命體征變化,觀察其有無口眼歪斜、表達困難或單側手臂無力、食欲降低、失眠等癥狀,一旦發(fā)現異常,立即報告醫(yī)師處理。(2)心理干預:由于疾病帶來的生理不適及功能障礙,患者極易產生消極情緒,故應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護理查房時主動與患者及家屬溝通,針對出現抑郁情緒或情緒不穩(wěn)定者,應予以心理咨詢治療,或遵醫(yī)囑給予抗抑郁藥物。(3)康復訓練: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語言功能訓練(指導交流障礙者進行簡單指令訓練、口顏面肌肉發(fā)音模仿、復述訓練;對于嚴重口語理解障礙者,可利用閱讀、書寫或交流板進行文字交流)、運動功能訓練(指導患者取健側臥位,每間隔2 h 協(xié)助其被動翻身,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指導其進行主動翻身,并進行簡單的床上肢體運動,如握拳、十指交叉及手指、腕關節(jié)、肘關節(jié)屈曲等;協(xié)助患者進行肢體關節(jié)被動活動,在患者的疼痛耐受范圍內完成屈伸、內旋及外展活動;康復期鼓勵患者進行早期下床活動,可借助室內墻壁或扶手等進行站立、步行及簡單的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和生活活動訓練(協(xié)助患者完成穿脫衣、進食、洗臉等日常活動,并逐漸引導、鼓勵其嘗試獨立完成自理能力訓練)。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YS6008C 型經顱磁刺激儀(武漢依瑞德醫(yī)療設備新技術有限公司)干預:干預前需測定患者靜息狀態(tài)下健側上肢的運動閾值,明確其患側大腦半球M1 區(qū),干預時將磁刺激線圈中心置于該區(qū)域,保持線圈緊貼頭皮,設置儀器參數(刺激強度:90%運動閾值;刺激頻率:10 Hz;單個序列持續(xù)時間:10 s;間隔時間:50 s;刺激脈沖總數:2 000 個/次)后予以靶點刺激,20 min/次,1 次/d,
兩組均連續(xù)干預4 周。
(1)運動功能:干預前后采用Fugl-Meyer 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評估患者的運動功能,該量表包括上肢運動功能(總分66 分)和下肢運動功能(總分34 分),評分與運動功能呈正相關[4]。(2)綜合功能:干預前后采用功能綜合評定量表(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評估患者的綜合功能,該量表包括軀體功能(8個條目)、認知功能(10個條目)2個領域,每個條目均以1~6 分計分,評分與綜合功能呈正相關[5]。(3)日常生活能力:干預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評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該量表包括自理能力(分值0~40 分)、括約肌控制(分值0~20 分)、轉移(0~15 分)、行走(0~25 分)共4 個領域,評分和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關[6]。
采用SPSS 27.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FMA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上肢運動功能評分和下肢運動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FMA 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FMA 評分比較(分,±s)
注:FMA 為Fugl-Meyer 運動功能評定量表
組別 例數 上肢運動功能 下肢運動功能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52 28.38±4.55 32.51±3.80 24.42±3.51 28.20±3.71對照組 52 28.67±4.42 30.68±4.12 24.61±3.33 26.49±4.15 t 0.330 2.354 0.283 2.215 P 0.742 0.020 0.778 0.029
干預前,兩組FCA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軀體功能評分和認知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FCA 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FCA 評分比較(分,±s)
注:FCA 為功能綜合評定量表
組別 例數 軀體功能 認知功能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52 29.33±4.15 33.07±3.87 32.18±3.24 35.40±3.21對照組 52 29.28±4.20 31.15±4.02 32.24±3.19 33.56±3.34 t 0.061 2.481 0.095 2.864 P 0.951 0.015 0.924 0.005
干預前,兩組ADL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自理能力、括約肌控制、轉移、行走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ADL 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ADL 評分比較(分,±s)
注:ADL 為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
組別 例數 自理能力 括約肌控制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52 23.15±3.11 25.63±3.24 10.23±1.24 11.72±1.27對照組 52 23.07±3.09 24.34±3.12 10.28±1.30 11.01±1.25 t 0.132 2.068 0.201 2.873 P 0.896 0.041 0.841 0.005組別 例數 轉移 行走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52 7.33±1.02 8.47±1.06 13.31±2.02 15.50±2.16對照組 52 7.37±1.05 7.94±1.02 13.42±2.04 14.33±2.13 t 0.197 2.598 0.276 2.781 P 0.844 0.011 0.783 0.006
腦卒中屬于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性疾病,是單病種致殘率最高的疾病。70%~80%的腦卒中患者發(fā)病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運動功能、偏身感覺障礙,限制了患者洗澡、更衣等大部分日常行為,致使患者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生命質量明顯降低。
現代康復醫(yī)學認為,腦卒中造成的腦細胞死亡及腦組織損傷屬于不可逆性損害,但輕癥患者經康復護理后能夠維持神經生理功能,促使非受損腦部組織的運動皮質功能重建,從而恢復部分運動功能[7]??祻妥o理中的病情監(jiān)測有助于醫(yī)護人員持續(xù)了解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盡早發(fā)現腦卒中復發(fā)征兆,及時開展搶救工作,降低功能損傷程度;心理干預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引導其正視自身疾病及疾病造成的生理變化,繼而提高其護理依從性與積極性;康復訓練可最大限度促進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恢復,改善偏癱側肌肉痙攣狀態(tài),防止習得性廢用的發(fā)生。但腦卒中發(fā)病急驟、病情變化快,且疾病造成的偏癱等癥狀易使患者產生消極情緒,加之康復護理主要依賴患者的主動配合,故單一應用效果欠佳。
經顱磁刺激技術是一種無創(chuàng)、無痛的治療手段,其主要通過改變刺激頻率而達到抑制或興奮局部大腦皮質功能的目的[8]。采用經顱磁刺激儀對患側大腦半球M1 區(qū)進行靶點刺激時,磁刺激可誘導患者偏癱肢體反射活動,改變皮質-脊髓興奮性,調節(jié)大腦可塑性,有利于幫助患者建立協(xié)調運動模式,促進其肢體運動功能恢復[9-11]。同時,經顱磁刺激儀能夠直接作用于腦部皮質運動區(qū),對損傷側大腦半球產生磁刺激,提高該腦半球功能區(qū)的興奮性,重建中樞至周圍神經的傳導通路,誘導損傷后殘存細胞功能重構,進而維持兩側大腦半球的功能平衡狀態(tài),進一步增強其綜合功能[12-13]。此外,經顱磁刺激儀可誘發(fā)并促進損傷側大腦半球皮層產生感應電流,誘導局部神經元突觸重塑,激活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神經元,進而恢復受損的神經功能,利于患者運動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FMA、FCA、AD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經顱磁刺激儀聯合康復護理對運動功能的促進作用優(yōu)于單一康復護理。
綜上所述,經顱磁刺激儀聯合康復護理可促進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恢復,增強綜合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