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志聰, 蔡星星, 歐陽丹丹
(江西省崇仁縣人民醫(yī)院 兒內(nèi)科, 江西 撫州 344200)
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多因病毒、 細菌、 支原體感染所致, 會引起發(fā)熱、 流涕、 咳嗽、 咽紅腫等癥狀, 對患兒健康造成不利影響[1]。 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發(fā)展較快, 若臨床未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 呼吸道炎癥會蔓延至鄰近器官, 誘發(fā)急性口腔炎、 中耳炎等, 甚至會引起皮下膿腫、 腦膿腫, 威脅患兒生命安全[2]。阿奇霉素是臨床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的常用藥物, 屬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 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 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兒癥狀, 但長期使用易產(chǎn)生耐藥性, 且不良反應較多, 進而影響療效[3]。 小兒熱速清口服液屬中成藥, 內(nèi)含柴胡、 黃芪等多種中藥成分, 具有清熱解毒、 瀉火利咽等作用。 本研究分析小兒熱速清口服液聯(lián)合阿奇霉素的治療效果, 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 年7 月至2022 年7 月我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兒68 例。 納入標準: 符合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 版診斷標準[4];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 流涕、 咳嗽、 鼻塞、 咽紅腫、 脘腹脹滿癥狀; 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心肝腎功能正常。 排除標準: 存在嚴重營養(yǎng)不良者; 患有肺栓塞、支氣管炎等其他呼吸道疾病者; 患有下呼吸道感染者。 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 每組34 例。 對照組男17 例, 女17 例;年齡6 個月~10 歲, 平均 (5.10 ± 1.08) 歲; 病程7 ~46 h,平均 (29.84 ± 3.25) h。 觀察組男16 例, 女18 例; 年齡6 個月~11 歲, 平 均 (5.17 ± 1.09) 歲; 病 程7 ~48 h, 平均(29.76±3.14) h。 兩組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 (P >0.05)。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阿奇霉素顆粒 (遼寧天龍藥業(yè)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64332, 規(guī)格: 0.1 g/袋) 治療: 第1 d 以10 mg/kg 的劑量頓服, 最大劑量不超過0.5 g, 第2 ~5 d 頓服劑量調(diào)整為5 mg/kg, 最大劑量不超過0.25 g, 連續(xù)用藥5 d。在此基礎上, 觀察組加服小兒熱速清口服液 (吉林一正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Z10900020, 規(guī)格: 10 mL/支) 治療:<1 歲2.5 ~5 mL/次, 1 ~3 歲5 ~10 mL/次, 4 ~7 歲10 ~15 mL/次, 8 ~12 歲15 ~20 mL/次, 3 ~4 次/d, 連續(xù)用藥5 d。
1.3 觀察指標①癥狀積分: 于治療前、 治療5 d 后對患兒主要癥狀進行評分, 包含發(fā)熱、 鼻塞、 咽紅腫、 流涕、 脘腹脹滿、 咳嗽, 每項癥狀分別計0 分 (無癥狀)、 2 分 (輕度)、 4分 (中度)、 6 分 (重度), 主要癥狀積分之和為總積分。 ②炎性反應: 于治療前、 治療5 d 后采集患兒靜脈血6 mL, 離心后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C 反應蛋白 (CRP)、 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 白介素6 (IL-6), 采用放射免疫學分析法測定降鈣素原 (PCT)。 ③不良反應: 腹瀉、 嘔吐等。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以±s 表示, 采用t 檢驗; 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 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癥狀積分治療后, 觀察組的各項癥狀積分及總積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癥狀積分比較 (±s, 分)
表1 兩組的癥狀積分比較 (±s, 分)
組別 n 發(fā)熱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4 4.48±0.67 0.35±0.08 3.64±0.48 0.51±0.13 3.34±0.79 0.79±0.31 3.74±0.80 0.62±0.19 4.20±0.63 0.47±0.09 3.34±0.40 0.48±0.10 22.74±0.59 3.22±0.61對照組 34 4.51±0.65 0.67±0.16 3.59±0.52 0.74±0.29 3.26±0.75 1.28±0.43 3.76±0.82 0.95±0.30 4.18±0.67 0.61±0.14 3.37±0.35 0.72±0.20 22.67±3.54 4.97±0.82 t 0.187 10.431 0.412 4.220 0.428 5.390 0.255 5.419 0.127 4.905 0.329 6.258 0.114 9.984 P 0.852 0.000 0.682 0.000 0.670 0.000 0.800 0.000 0.900 0.000 0.743 0.000 0.910 0.000鼻塞 咽紅腫 流涕 脘腹脹滿 咳嗽 總積分
2.2 炎性反應治療后, 觀察組的CRP、 PCT、 TNF-α、 IL-6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炎性反應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的炎性反應指標比較 (±s)
時間 組別 n CRP (mg/L) PCT (ng/mL) TNF-α (ng/L) IL-6 (ng/L)治療前 觀察組 34 18.82±3.36 0.68±0.17 43.79±4.31 0.90±0.15對照組 34 18.43±3.21 0.70±0.19 43.67±4.28 0.88±0.14 t 0.489 0.457 0.115 0.568 P 0.626 0.649 0.910 0.572治療后 觀察組 34 3.09±0.61 0.14±0.03 24.78±3.46 0.40±0.04對照組 34 5.47±0.82 0.23±0.05 31.56±3.92 0.50±0.09 t 13.579 9.000 7.561 5.920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不良反應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1.76% (2 例嘔吐,1 例腹瀉, 1 例耳鳴), 與對照組的5.88% (1 例嘔吐, 1 例腹瀉) 相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χ2=0.183, P =0.669)。
小兒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癥,由于患兒年齡較小, 免疫力弱, 感染發(fā)生后易反復發(fā)作, 嚴重影響身心健康[5]。 阿奇霉素是臨床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常用藥物, 主要通過與細菌核糖體50S 亞基進行可逆的特異性結合,抑制轉肽酶活性, 阻礙依賴于核糖核酸的蛋白合成, 起到強有效的殺菌、 消炎作用, 從而緩解臨床癥狀[6]。 但小兒上呼吸道感染患兒年齡較小, 對藥物的耐受性較低, 可能出現(xiàn)嘔吐、 腹瀉等不良反應, 且單一用藥效果有限, 故臨床考慮聯(lián)合用藥。
上呼吸道感染發(fā)生后會促使炎性因子大量釋放, 加強對CRP、 TNF-α 等的監(jiān)測可有效評估病情變化。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治療后的各項癥狀積分及總積分、 CRP、 PCT、TNF-α、 IL-6 均低于對照組,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當, 提示小兒熱速清口服液聯(lián)合阿奇霉素可改善小兒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的臨床癥狀, 抑制炎性反應, 且用藥安全性高。 中醫(yī)學認為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生多因風熱之邪入侵, 致使衛(wèi)表不和,肺失清肅, 加之小兒臟腑較弱, 肺脾氣虛, 致使肝風內(nèi)動, 外寒內(nèi)熱, 臨床治療應注重解表寒、 清里熱[7]。 小兒熱速清口服液是一種中藥制劑, 內(nèi)含多種中藥成分, 其中黃芩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柴胡可疏散退熱、 疏肝解郁、 升舉陽氣; 金銀花、連翹可祛邪散熱、 解毒消腫; 板藍根、 水牛角能夠清熱解毒、涼血利咽; 大黃能夠利濕退黃、 清熱瀉火、 涼血解毒; 葛根能夠解肌退熱、 升陽止瀉。 諸藥合用, 共奏清熱解毒、 瀉火利咽等作用。 現(xiàn)代藥理學認為, 小兒熱速清口服液中的柴胡含有的柴胡皂苷 (SS) 具有抗炎作用, 可抑制炎性因子的釋放, 減輕機體炎性反應; 黃芩中含有的黃芩素、 黃芩苷等具有抗炎、 調(diào)節(jié)免疫、 抗細菌感染等作用; 大黃具有抑菌、 腸道保護等作用,可減輕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8]。 將小兒熱速清口服液與阿奇霉素聯(lián)合應用, 可互相補充、 標本兼治, 從不同機制協(xié)同發(fā)揮治療作用, 更好地控制炎癥, 降低CRP、 PCT、 TNF-α 等炎性因子水平, 加快患兒癥狀改善。 小兒熱速清口服液屬于中藥制劑, 各藥物配伍注重平衡, 毒副作用輕, 對患兒機體各功能影響較小, 聯(lián)用后不會增加不良反應, 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 小兒熱速清口服液聯(lián)合阿奇霉素能夠有效緩解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的臨床癥狀, 減輕機體炎性反應, 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