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燕,趙艷平
北京豐臺醫(yī)院內分泌科,北京 100071
糖尿病是中老年常見疾病,其發(fā)病率逐年提高,我國現(xiàn)有糖尿病患者人數(shù)已經(jīng)超過1 億4 000萬(國際糖尿病聯(lián)合會地圖數(shù)據(jù)),嚴重影響我國中老年人群身體健康[1]。糖尿病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主要與胰腺功能損傷有關,致使患者外周血中血糖無法被及時代謝,相關指標升高[2]。無法被分解的糖分超過患者腎臟閾值,會通過尿液排出體外[3]。因此臨床中血糖檢驗、尿糖檢驗可以判斷出患者血液、尿液中的糖分情況,由此了解糖尿病患者病情進展情況[4]。血糖檢驗和尿糖檢驗均是非常重要的檢驗方式,兩者精準度不同,但均具有十分高的應用價值,臨床中也對其應用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以便指導糖尿病檢驗工作開展,輔助臨床診斷及治療方案制訂[5]?;诖?,本研究選擇2019年3 月—2022年4 月北京豐臺醫(yī)院收治的40 例疑似糖尿病患者進行檢驗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收治的40 例疑似糖尿病患者,患者均有多飲、多食、消瘦表現(xiàn),均在本院接受血糖檢驗、尿糖檢驗。其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齡42~75 歲,平均(57.05±0.25)歲;合并癥:高血壓16 例,慢阻肺10 例,胃病26 例,部分患者同時合并一種或者多種慢性病。本研究經(jīng)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研究所選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住院部患者;知情同意血糖檢驗、尿糖檢驗;具有完整的入院病歷資料信息。排除患者:精神疾病患者;病情危重患者;檢驗數(shù)據(jù)缺失患者;入院血糖檢驗和尿糖檢驗次數(shù)<3 次的患者。
血糖檢驗:設備信息:普朗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驗方法:①要求檢驗對象在檢驗前均空腹≥12 h,可以少量飲水,并于早晨接受抽血;②采集檢驗對象肘部靜脈血2 mL,確保標本采集過程中不受污染;③讓患者在首次抽血完畢后進食,并于2 h 后再次進行抽血;④將檢驗對象的血液標本在檢驗室中進行檢查,通過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獲取相關數(shù)據(jù)。
尿糖檢驗:優(yōu)利特尿相關試紙及分析儀器。檢驗方法:采集檢驗對象的晨尿,取中段尿進行檢驗,采用優(yōu)利特尿相關試紙及分析儀器完成分析過程。
檢驗標準:尿糖檢驗結果顯示“-”則為陰性,“+、++、+++、++++”則為陽性。血糖檢驗結果顯示,空腹>6.1 mmol∕L 且餐后>7.8 mmol∕L 則為陽性。
①檢出率:分別計算血糖檢驗和尿糖檢驗對于40 例疑似糖尿病患者的檢出率;②檢驗效能結果分析:以臨床綜合診斷為金標準,分別計算血糖檢驗和尿糖檢驗對于40 例疑似糖尿病患者的準確性、特異度、靈敏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③一致性分析:分別計算血糖檢驗和尿糖檢驗相對于臨床綜合診斷的Kappa值,判斷一致性。
應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整理數(shù)據(jù)資料。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一致性計算Kappa值,0.0~0.20 為一致性極低;0.21~0.40 為一致性一般;0.41~0.60 為中等的一致性;0.61~0.80 為高度一致性;0.81~1 為幾乎完全一致。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金標準檢出陽性例數(shù)32 例,陰性例數(shù)8 例,檢出率80%(32∕40);尿糖檢出陽性例數(shù)30 例,陰性例數(shù)10 例,檢出率75%(30∕40);血糖檢出陽性例數(shù)32例,陰性例數(shù)8 例,檢出率80.0%(32∕40)。
血糖檢驗的靈敏度、特異性、準確性、陽性及陰性預測值優(yōu)于尿糖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檢查方法的檢驗效能
血糖檢驗相對于臨床綜合診斷的Kappa值為0.84;尿糖檢驗相對于臨床綜合診斷的Kappa值為0.57;血糖檢驗的Kappa值高于尿糖檢驗。
糖尿病患者病情長期進展后致殘、病死率高,嚴重影響中老年患者生活質量。糖尿病患者確診后需要終身接受治療,控制血糖指標,避免患者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6]。糖尿病患者體內“糖”變化是確診病情以及追蹤疾病發(fā)展的重要依據(jù),目前臨床中血糖檢驗、尿糖檢驗都可以對患者體內糖分變化情況進行判斷,臨床應用均具有普遍意義[7]。尿糖檢驗長期以來具有重要地位,能夠多次開展,標本采集十分方便,檢驗過程中較為簡單,絕大多數(shù)基層單位都可以采用此檢驗方法[8]。尿糖檢驗可檢測尿液中糖類物質含量,當患者血液中的血糖含量>10 mmol∕L 時就會超過葡萄糖閾值[9]。由此也可以看出尿糖檢驗有一定的限制條件,患者體內的血糖含量必須超過一定標準,而血糖檢驗可以直接對血液標本檢驗進行判斷,所以能夠減少檢驗中的誤差,應用精準度更高[10]。多項臨床檢驗指出,血糖檢驗精準度優(yōu)勢要高于尿糖檢驗,但在便捷性上優(yōu)勢要低于尿糖檢驗[11]。
通過研究結果可知:尿糖檢出率低于血糖檢驗。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糖不斷升高會對全身系統(tǒng)造成影響,增加血管脆性,改變生理結構,影響器官功能,所以可以將外周血糖指標作為判斷患者并發(fā)癥的重要依據(jù)[12]。尿糖檢出過程中當糖含量超過腎臟閾值時才能夠在尿液中檢出,因此當患者病情輕微時可能會導致尿糖檢驗結果出現(xiàn)誤差[13]。相比較之下血糖檢驗可以直接對血液中無法分解的糖含量進行判斷,所以檢驗結果更加精準。尿糖檢驗操作簡單,患者只需要領取物品后經(jīng)過簡單指導就能夠取得標本,并利用試紙快速檢驗,所以時間效率更高[14]。血糖檢驗的靈敏度、特異性、準確性、陽性及陰性預測值優(yōu)于尿糖檢驗(P<0.05);血糖檢驗相對于臨床綜合診斷的Kappa值為0.84;尿糖檢驗相對于臨床綜合診斷的Kappa值為0.57;血糖檢驗的Kappa值高于尿糖檢驗。真陽性、敏感度、準確性是檢驗方式對陽性病例敏感情況、準確情況的綜合判斷,并能夠判斷陽性病例漏診情況。通過數(shù)據(jù)可以得知血糖檢驗效能綜合情況更好,主要是因為血糖檢驗、尿糖檢驗兩種方式的檢驗標本不同,前者穩(wěn)定性更高,后者穩(wěn)定性相對更低[15]。有臨床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在檢驗前飲食、用藥、休息等各種情況均會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16]。血糖檢驗中可以通過對血糖指標的檢驗判斷患者血糖情況,能夠對患者階段時間內血糖情況進行精準判斷,準確性高,避免短時間內不同因素對檢驗結果的影響,也是確保血糖檢驗精準度的主要指標。此次研究同劉藝芹[17]研究觀點“以臨床診斷為金標準,血糖檢驗相對于臨床綜合診斷的Kappa值為0.87;尿糖檢驗相對于臨床綜合診斷的Kappa值為0.61;血糖檢驗的Kappa值高于尿糖檢驗”相符,均認為尿糖檢驗精準度要低于血糖檢驗,但其具有開展便捷、高效的優(yōu)勢,因此在檢驗工作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檢驗價值。實際檢驗工作中,要充分把握血糖檢驗、尿糖檢驗工作開展的各自優(yōu)勢,并對檢驗對象的檢驗條件進行控制,減少對檢驗結果的誤差。
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為長期慢性病,患者通過尿糖、血糖檢驗方式了解病情進展情況,并用其作為了解患者血糖的重要依據(jù),支持臨床治療工作開展。糖尿病患者臨床檢驗中,血糖檢驗和尿糖檢驗均可以檢出糖尿病患者,但血糖檢驗的診斷效能更高,優(yōu)于尿糖檢驗,對于糖尿病進行準確診斷后有助于指導后續(xù)治療,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