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光明,馮麗娟,梅 偉
(咸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湖北 咸寧 437000)
慢性腰痛是臨床常見多發(fā)病,患者常表現(xiàn)為一側或兩側腰痛,可伴有腰部活動受限,彎腰翻身困難,嚴重疼痛可放射至臀部及下肢。中醫(yī)根據(jù)其臨床癥狀表現(xiàn)不同分為寒濕腰痛、濕熱腰痛、瘀血腰痛、腎虛腰痛[1]。腰痛往往虛實夾雜,臨床上以腎虛合并血瘀型腰痛最為多見[2]。西醫(yī)針對腎虛血瘀型腰痛的治療通常采用非甾體抗炎藥治療,但療效不佳,且具有胃腸道反應[3],目前,臨床對于此病多采用中醫(yī)治療[4]。本研究主要探討獨活寄生湯聯(lián)合刺絡放血療法治療腎虛血瘀型腰痛,現(xiàn)報道如下。
診斷標準:符合2012年出版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腎虛血瘀腰痛的臨床體征[5],并有相應程度的腰背、腰骶、骶髂部疼痛癥狀。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醫(yī)診斷標準;②年齡在18~70歲,性別、病程等不限;③知情同意,愿意參與該研究。
排除標準:①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感染、腫瘤、嚴重基礎病等患者;②未達到治療療程而自行離院或不合作者;③暈血、過敏及其它影響治療的突發(fā)事件所致患者無法配合者。
選取2020~2021年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50例腎虛血瘀型腰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觀察組(獨活寄生湯聯(lián)合刺絡放血組)、對照組1(獨活寄生湯)、對照組2(刺絡放血組),每組50例,3組數(shù)據(jù)在性別、年齡、病程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1(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獨活15g,桑寄生15g,桑枝12g,杜仲12g,牛膝12g,桂枝10g,木香10g,秦艽10g,當歸10g,川芎10g,細辛6g,甘草6g。水煎服用,1劑/d,分3次服用,治療時間2周。對照組2(刺絡放血治療):患者俯臥位在治療床上,暴露腰部皮膚,選取腰部膀胱經(jīng)及腰痛點(阿是穴)委中穴放血,先用碘伏消毒,三棱針點刺放血,然后用閃火法拔罐,5~10min,2次/周,治療時間2周。觀察組:在獨活寄生湯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刺絡放血治療。
觀察3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療效、VAS和JOA評分變化。指標判定標準:①依據(jù)2012版《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5],分別治療2周后,比較3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顯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有效:臨床癥狀減輕;無效:病情惡化及加重??傆行?(顯效+有效)/總例×100%。②VAS評分: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滿分10分,分數(shù)越低改善越好。③JOA評分:采用日本骨科協(xié)會JOA評估3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2周后功能障礙的變化情況,從患者的癥狀、體格檢查、生活活動、膀胱肌肉的功能4個方面來進行評分,最高29分,最低0分,分數(shù)越低,功能障礙越明顯。
3組臨床療效結果如表2。觀察組總有效率90.0%,顯著高于對照組1(64.0%)和對照組2(58.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1與對照組2無顯著性差異。
表2 3組臨床療效比較[n(%)]
比較3組治療前后VAS、JOA評分,比較結果如表3,觀察組VAS、JOA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1和對照組2(P均<0.05),且對照組1、對照組2無差異(P>0.05)。
表3 3組患者治療前后VAS、JOA評分比較分)
腎虛血瘀型腰痛的病因復雜,中醫(yī)學認為,其發(fā)病誘因主要有外感和內傷,跌仆閃挫等導致的腰部氣血不通、氣滯血瘀、肝腎失養(yǎng)。其中,外感主要是風寒濕邪所致的經(jīng)脈阻滯,內傷為反復勞累,因此,改善腰部的氣血運行,舒暢痹阻的經(jīng)絡,溫補肝腎,是治療腎虛血瘀型腰痛的治療原則。
獨活寄生湯源于《備急千金藥方》[6],方中獨活、桑寄生驅風祛濕,活血通痹為君藥方;杜仲、熟地、牛膝補肝腎,強筋骨為臣藥;當歸、川芎補血活血,人參、茯苓、甘草益氣扶脾為佐藥??v觀全方,配伍精準,組方全面,達到祛風濕、除痹痛、補肝腎、補氣血的功效。刺絡放血療法是刺絡術和拔罐療法的兩種方法的結合,其中刺絡拔罐是針灸的具體應用,《靈樞》中記載:“宛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病在血,調之絡”“索其結絡脈,刺其出血,以見通之”等說法,通過刺絡拔罐之法,刺破身體某些穴位、病灶,用之于瘀血阻滯之證,可活通瘀血,改善局部疼痛癥狀。臨床上此類方法已逐漸成熟,在最新的研究中,徐瑾等[7]就用刺絡拔罐法聯(lián)合針灸治療瘀血阻絡型腰痛取得較好效果。
本研究表明,獨活寄生湯聯(lián)合刺絡放血療法可以明顯改善腎虛血瘀型腰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減輕患者的癥狀,較單一使用效果更為顯著,具有極高的使用價值,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