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寶珠,李珊珊,孫英杰,柳洪飛,李 秋,肖 宇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山東大學護理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 山東濟南 250012)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紊亂,以異常高血糖水平為特征,稱為高血糖。糖尿病患者預后較差,且生活質量較低[1]。糖尿病主要分為兩種類型:1型和2型。1型糖尿病在生命早期由于自身免疫紊亂而發(fā)展,免疫系統(tǒng)的細胞攻擊產(chǎn)生胰島素的胰腺細胞[2]。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與遺傳背景密切相關,其主要因素包括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缺乏運動的生活方式等[3]。與1型糖尿病不同,2型糖尿病相對異質且非常復雜,涉及較多的病理生理機制,不僅影響胰腺,還影響代謝器官,因此有效治療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4]。由于2型糖尿病帶來的諸多并發(fā)癥及患者對疾病的恐懼,患者往往會逐漸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消極心理狀態(tài),且由于需要長期服藥甚至注射胰島素,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5]。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可有效幫助患者認識并管理疾病,更加全面、合理地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2021年3月1日~2022年1月10日,我們將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應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效果滿意?,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同期就診于我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24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確診為2型糖尿病者;②初次住院治療者;③年齡18~65歲者。排除標準:①存在精神疾病者;②伴有惡性腫瘤、血液疾病等者;③患者長期臥床需要固定照顧者照顧;④肢體殘疾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70例和觀察組54例。對照組男44例、女26例,年齡(57.54±11.01)歲;病程:<3年46例,≥3年24例;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13例,中學37例,大學及以上20例;常住地:農(nóng)村38例,城市32例。觀察組男37例、女17例,年齡(55.35±12.37)歲;病程:<3年35例,≥3年19例;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9例,中學30例,大學及以上15例;常住地:農(nóng)村30例,城市24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①于患者入院時給予常規(guī)健康教育及住院期間用水、用電、用氧安全事項;②告知患者低鹽低脂糖尿病飲食;③囑其適當運動;④囑其防壓力性損傷、防跌倒等,日常巡視查房期間為患者講解治療方案及藥物不良反應、服藥注意事項。觀察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具體內容如下。①飲食護理:于患者住院期間及出院后隨訪期間實現(xiàn)全程飲食護理,以周為單位為患者制訂詳細飲食菜譜。結合患者日常習慣及飲食喜好指導患者制訂糖尿病飲食菜單,以青菜、魚肉、雞肉等低脂食材為主,注意食譜中添加牛肉等紅肉以補充鐵份,制訂飲食時間與飲食量,以少量多餐為原則,避免患者暴飲暴食導致血糖波動過大。②運動護理: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結合其運動耐力、年齡、糖尿病病情變化等情況給予患者個性化運動方案,以低強度有氧運動為主,每天運動30 min左右,結合患者日常工作時間可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完成運動方案。指導患者運動前進行熱身運動及運動后按摩四肢,避免因運動而導致肌肉拉傷等情況。③藥物護理:根據(jù)醫(yī)囑為患者擺藥,在患者居家自服的藥品盒上標注具體的使用方式,告知患者日??诜幬锏淖饔脵C制、主要不良反應,于每次查房時詢問患者藥物服用情況,出院后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并詢問用藥情況,避免發(fā)生漏服、少服、多服等情況,對于使用胰島素的患者,于住院期間指導其獨立完成胰島素注射,出院后于每次隨訪時詢問患者一般情況,叮囑患者定期復診進行藥物調整。④延續(xù)護理:出院時告知患者居家注意事項,清點患者藥品并標注具體使用方法。出院后與患者保持聯(lián)系,定期對其進行線上遠程護理,隨訪其血糖控制情況、服藥情況、飲食與運動規(guī)律等,根據(jù)患者情況調整其居家護理方案,將院內護理工作延續(xù)至院外,提高患者居家護理質量。
1.3 評價指標 ①焦慮、抑郁情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情況,該量表共20個條目,總分越高代表患者焦慮程度越重。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抑郁情況,該量表共20個條目,總分越高代表患者抑郁程度越重。②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患者生活質量,該量表共36個條目,包含8個維度,得分越高代表各維度生活質量越高。
2.1 兩組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護理前后SF-36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SF-36評分比較(分,
糖尿病是全球流行的疾病。2019年,4.63億成年人(20~79歲)患有糖尿病,糖尿病導致420萬人死亡[3,6]。糖尿病不僅引起高血糖,還誘發(fā)多種并發(fā)癥[7]。這些并發(fā)癥有時在診斷為糖尿病時已經(jīng)存在,如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或者在疾病過程中后期發(fā)展[8]。這些并發(fā)癥涉及全身許多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礙,主要是腎臟、心血管系統(tǒng)、視網(wǎng)膜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9]。低血糖及認知功能障礙也是繼發(fā)于糖尿病的新疾病[10]。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僅要面對疾病及其并發(fā)癥帶來的痛苦,還要承受巨大的心理負擔,嚴重影響生活質量[7,11]。本研究中,給予患者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效果顯著,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患者。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通過飲食護理加強對患者飲食的全程監(jiān)管,避免患者因既往不良飲食喜好而導致血糖波動較大,影響治療效果。既往研究指出,良好的飲食管理對患者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質量具有顯著的積極意義[7]。本研究中,通過對患者進行全程運動護理,提高患者運動耐力的同時通過自身消耗有效控制血糖保持平穩(wěn)狀態(tài),進而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緩解患者因血糖波動產(chǎn)生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糖尿病患者由于疾病不可根治,需要長期服藥對血糖進行控制,因此,藥物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通過全程藥物護理對患者日??诜幬镞M行監(jiān)督,指導患者按時、按量服藥,養(yǎng)成良好的用藥習慣,避免因漏服、多服造成的血糖波動。常規(guī)護理措施往往僅局限于院內護理,而患者通常住院時間較短,無法形成良好的飲食、運動、用藥習慣,本研究通過全程延續(xù)護理確?;颊呔蛹乙廊荒軌虻玫綄I(yè)的護理指導,避免患者因環(huán)境的變化而造成習慣的變化,將院內良好的生活習慣繼續(xù)保持至居家期間。
綜上所述,全程健康教育護理通過對患者飲食、運動、用藥等方面的全程監(jiān)管,促進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治療效果,進而降低患者焦慮、抑郁程度,并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