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羅陽最后的八天七夜。
我國自行研制的航母艦載機殲-15在航母“遼寧艦”上順利起飛降落。羅陽把“航空夢”留在了“遼寧艦”上,把生命獻給了我國的航空事業(yè)。
11月25日,沈陽。天色陰沉,寒風凜冽。在外奔波17天,羅陽回家了。傍晚時分,汽車緩緩開進了中航工業(yè)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家屬區(qū)。
車窗外,有他熟悉的溫暖的家??伤肋h回不去了。
“遼寧艦”上的八天七夜,是他和同事們,和他心愛的戰(zhàn)機共同度過的最后一段時光。讓我們走進羅陽最后的八天七夜,細說這位“航空英雄”和他執(zhí)著的航空信念……
11月18日 晴 初登“遼寧艦”
帶著旅途奔波的疲憊,11月18日早晨7時,羅陽乘坐直升機登上“遼寧艦”,開始執(zhí)行殲-15起降飛行訓練任務。
在“遼寧艦”上,任何一間宿舍都是沒有窗的??床坏轿邓{的大海,看不到展翅的海鷗,只能依靠空調(diào)來調(diào)節(jié)房間的溫度,在這間僅有五六平方米的小屋里,讓人覺得窒息。
羅陽匆匆把行李放下,沒有做任何整理。巨大的壓力像一雙無形的大手扼住了他。
他很著急。上艦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急著詢問此次海試飛機每天怎么訓練,今后8天里做了怎樣的日程安排。
中航工業(yè)沈陽所黨委書記褚曉文比羅陽早登上“遼寧艦”幾日,情況要比羅陽熟悉一些。他曾囑咐羅陽,上了“遼寧艦”,最好先認認門,這里太大了。
13時30分,上午海試飛行結束。羅陽并沒有按照褚曉文交代的來熟悉“遼寧艦”上的生活,而是到各個倉位,到飛機塔臺,到方艙……他想要盡快地熟悉這里的工作環(huán)境?!拔襾淼猛?,第一次上船,我對船不了解?!绷_陽這樣對褚曉文說。褚曉文回憶說:“他很心急,希望能一下子進入到工作狀態(tài)。”
11月19日至21日 晴 基建日
浩瀚的大海,一望無邊。
此后的幾天,艦載機——殲-15海試飛行后要接受例行檢查,同時飛行人員也要進行基礎的流程演練,“遼寧艦”也要進行適時的“體檢”。
“遼寧艦”少了些發(fā)動機巨大的轟鳴聲,安靜了許多。
羅陽依舊停不下來。他想知道每一個細節(jié)。他向海軍詢問下一步海試飛行的工作要求,向部隊詢問今后對飛機制造的要求,向總設計師孫聰詢問飛機試飛時還需要做哪些改進,向司令員和參謀長詢問艦載機能否滿足中國海軍的需求。他在為下次隨船海試做著準備工作。
每天晚上6時,航空例會和晚餐后,羅陽和褚曉文都要在甲板上走走。褚曉文說,羅陽能走上10到12圈,“他在思考,思考著殲-15以及沈飛和中國航空的未來”。
11月23日、24日 晴 海試日
轟鳴。震得人心中翻騰。
殲-15起落時巨大的轟鳴聲牽動著“遼寧艦”上的每一個人。
艦載機——殲-15,中國國防的期盼,全世界在矚目。殲-15海試,不能失誤,更不能失敗。
每次在飛機降落后,羅陽總要向“遼寧艦”上的技術部門索要殲-15試飛后的相關數(shù)據(jù)。孟軍說,羅陽在航母上最后的8天時間里,曾經(jīng)5次來到艦載機的機艙中,詳細研究殲-15艦載機到航母上之后,維修、拖動等各方面的實際問題。他當時就在思考未來的預案。
孟軍在“遼寧艦”上,就住在羅陽的隔壁。每天早上,他們6時起床洗漱,之后便在觀察殲-15的“一舉一動”?!爸挥杏H身經(jīng)歷過的人,才能體驗羅陽在航母上的巨大壓力,”孟軍說,“作為殲-15的生產(chǎn)者,在一旁觀看、記錄著艦情況可以說是提心吊膽。而殲-15起飛時巨大的轟鳴聲,更是震得人心臟難以承受,但羅陽卻堅持記錄了每批架次的起降,甚至不放過任何一批次飛機的觸艦、復飛等動作,他的觀看點離飛機最近距離不超過20米?!?/p>
11月24日,“遼寧艦”首批艦載機全部完成航母起降飛行訓練。
“任務完成了,我很欣慰?!庇捎诒C芤?,這是羅陽上艦后打給妻子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電話。
11月25日 陰霾 返航日
成功,離艦,鮮花。
人們在擁抱,在歡呼,在慶祝。
羅陽顯得有些疲憊,他沒有和身邊的人擁抱,沒有像他們那樣激動。他只有淡淡的微笑,略帶疲憊的微笑。
艦載機——殲-15成功起飛,而羅陽卻倒下了,不再起來。
送別羅陽的人說,他的遺容很安詳。
(選自中短篇報告文學作品精選集《站在遼寧艦的甲板上》)
比較練習
1.本文與《一著驚海天》相比,在寫法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與《一著驚海天》在描寫方式上分別有怎樣的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