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明 甘甜
贛南信豐縣,是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zhàn)爭的核心區(qū)域。
春日,距信豐縣城20多公里的小河鎮(zhèn),清晨6點整,小河鎮(zhèn)中心小學六(1)班數(shù)學老師陳莉就起床了。因為學校有不少住校生,全體教師吃住在校,他們早上組織、帶領學生晨跑,晚上到學生宿舍查寢。伴隨著住校生跑操的陣陣口號聲,天漸漸亮了起來,任課老師也逐漸來到各自的工作崗位,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小河鎮(zhèn)中心小學是一所有著100多年辦學歷史的農(nóng)村中心小學。2000多名在校學生中,家長常年在外的留守兒童約占70%。以春季學期來說,學校高年級住校生就有303名。如何照顧好這些學生,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學校在辦學過程中,以愛為主線,以德育為抓手,將校園打造成教師工作和學生成長的樂園,構建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讓年輕教師快速成長
學校有教師近200人,平均年齡只有30歲。因為山區(qū)學校條件艱苦,年輕教師如同候鳥一般,成長一批就考走一批,小河鎮(zhèn)中心小學一度被外界戲稱為“鄉(xiāng)村教師的黃埔軍?!薄?/p>
“人往高處走,至少有能力才能往前走嘛。好在我們學??甲叩睦蠋?,到縣城學校都是能獨當一面的業(yè)務骨干?!毙『渔?zhèn)中心小學校長王年福認為,教師們尋求進步的意愿可以理解,從學校工作的角度來說,當務之急就是加快年輕教師的培訓力度,讓年輕教師快速成長。
年輕教師從暑期入職初期便參與學校制度化的培訓,通過青藍結對、集中幫扶和一對一幫扶相結合的形式,從教學常規(guī)、課堂教學、教師基本功、班級管理等方面進行提升。采訪當日,學校兩名副校長便帶著骨干教師去教學點送教,下周教學點的教師又要到中心小學參加培訓。
“我一來就執(zhí)教高年級,壓力很大。但校領導、師傅和同事們都與我一起奮戰(zhàn)在一線,并從各方面提供幫助?!闭f這話的是王豫婷,來校四年,她已經(jīng)成為學校的教務處副主任。她介紹,學校不僅為每名年輕教師制定青藍結對工作安排表和教師培訓幫扶發(fā)展性評價考核表,還將成長計劃落實到每日教學中。
每周二開展基本功訓練;師傅每周都會推門聽課,對年輕教師的課堂常規(guī)、基本功進行跟蹤指導;每名校領導帶一個教研組,定期帶組員推門聽課;定期針對年輕教師開展各類競賽……由于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制定了明確的成長方案,學校領導班子通過明確分工強化責任,年輕教師主動學習、成長的氛圍也很濃厚。
讓王豫婷沒想到的是,由于吃住基本在校,前幾年晚上大家大多在寢室刷手機,現(xiàn)在這些老師不是在辦公室備課,就是留下來主動照看學生。
讓教師把學校當成家
“雖然成長的節(jié)奏快,平日事情不少,但不論是班級管理、學生行為管理、住校生管理還是教師成長,都制定了細致的過程化管理方案,處理起來效率很高?!?021年從外縣調(diào)到小河鎮(zhèn)中心小學的邱小芳,除了日常教學外還負責學校德育工作?!艾F(xiàn)在農(nóng)村學校教師普遍年輕化,年輕人主動性強,有激情有干勁。所以,近年來學校便通過轉變作風和召開教代會,討論通過各類管理方案,激發(fā)教師自我管理的潛能?!?/p>
“最重要的是校領導帶頭,做好‘五帶頭三走遍工作,深入了解教師的工作、家庭、生活情況,并及時給予人文關懷?!睂W校黨支部副書記曾勝飛隨手拿出一本自己的工作日志,里面圖文并茂地記載著每次“五帶頭三走遍”的詳細情況。
校領導帶頭聯(lián)系至少1所偏遠學校或薄弱學校,每月到所聯(lián)系學校開展至少1次走訪;校領導每人帶頭聯(lián)系2名學科帶頭人或青年教師,每月進行至少1次溝通交流,幫助解決教學教研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帶頭聯(lián)系至少2 名貧困生或留守兒童,與所聯(lián)系學生每月至少1次溝通交流;每學期在學校至少上1節(jié)示范課或觀摩課;每學期推門聽課不少于10節(jié)。同時,每個學期校長要走遍學校所有教師家庭,學校領導班子成員結合實際走遍所包片教研組、包片學校教師等,教師走遍任教班級所有學生家庭。
平日學校領導班子聚在一起,也會聊聊各位教師的近來狀態(tài)。
有名教師本來能力很強,2022年學校班子成員發(fā)現(xiàn)其狀態(tài)不好,通過家訪了解到,原來這名老師結婚幾年了還沒孩子。
“盡量減輕他平日的課時任務,也鼓勵他有時間多陪陪家人。”讓王年福欣慰的是,雖然去年年底這名老師考走了,但前段時間他還特意打電話來給王校長報喜——自己升級做爸爸了。
師生同頻共振
隨著“五帶頭三走遍”工作的不斷深入,教師不斷走進學生的生活。
賴學文,小河鎮(zhèn)中心小學的一位年輕教師。剛接手班級時發(fā)現(xiàn),班上有位學生,自卑膽小、不愛說話,每次家人送他來上學,他遠遠地就下車,然后自己走一段路來學校。賴老師通過家訪了解到,他家是村里的低保戶,奶奶重病臥床,爸爸有精神病,媽媽離家出走,全家靠爺爺務工養(yǎng)活。
從那次家訪后,賴學文經(jīng)常跟這個學生交流談心,時刻關注他的身心發(fā)展,引導他發(fā)現(xiàn)家人的優(yōu)點,并不時夸贊:“你爸爸真厲害,會騎摩托車,還能安全地把你送到學校,挺不錯的!”一天,賴學文發(fā)現(xiàn)學生爸爸直接把這名學生送到學校門口,學生臉上帶著燦爛的笑容并自信地從車上下來……從此以后,這名學生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勇于展現(xiàn)自己。
如何照顧好高占比的留守兒童和住校生?學校提出了愛國、愛校、愛人、愛己的“四愛育人”辦學思想。
學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課堂教學高度融合、深度挖掘,通過“五紅”教育、“向國旗敬禮”“紅色研學”等活動,在學生心田播下愛國的種子;學校主要領導帶頭做好“五帶頭三走遍”工作,對在職、退休教職工給予人文關懷的同時,在學生中常態(tài)化開展“學校是我家,我是小主人”主題教育活動;各班級定期開展“關愛他人的故事”主題演講、每周做一件關愛他人的事,讓學生從小具備關愛他人的意識,懂得關愛他人;讓學生從小學會管理自己,通過“珍惜生命”安全主題教育課、法制副校長上課、交警叔叔上交通安全課等形式,讓學生從小具備愛自己的意識,學會愛自己。
此外,學校還創(chuàng)新德育形式,通過開展“五老”進校園系列活動,紅歌頌黨恩、清明祭英烈、心靈驛站、植綠護綠等主題活動,建好“大思政課”教師隊伍,講好“大思政課”,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氛圍。
“通過一系列活動,將美好品行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全校師生同頻共振、同向同行,將校園打造成師生工作、成長的樂園,讓文明之花在校園綻放。”王年福自豪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