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宇 張月 王耀一 王文靜 周海峰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細胞在多種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發(fā)生增殖失控的現(xiàn)象,是發(fā)生在乳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多為女性,發(fā)病率較高,呈逐年增高趨勢[1]。乳腺癌根治術是常用的治療方案,根治術范圍是將整個患側的乳腺連同腫瘤周圍5 cm寬的皮膚、乳腺周圍脂肪組織、胸大小肌和筋膜以及腋窩、鎖骨下淋巴結整塊切除[2]。由于部分女性缺乏對乳腺癌的正確認識,導致患者在圍術期出現(xiàn)嚴重的負面情緒,對根治術出現(xiàn)抵觸,影響根治術治療效果,并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3,4]。在圍術期予以乳腺癌患者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其術后康復效果。因此,本研究探討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在乳腺癌根治術中的應用,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接受根治術切除治療的76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分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8例。觀察組:年齡21~35歲,平均年齡(27.82±2.44)歲;腫瘤直徑0.51~1.68 cm,平均(0.95±0.37)cm;病程1~6年,平均(3.48±1.25)年。對照組:年齡20~33歲,平均年齡(28.29±3.18)歲;腫瘤直徑0.54~1.71 cm,平均(0.92±0.39)cm;病程1~7年,平均(3.55±1.46)年。2組年齡、性別比、腫瘤直徑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①符合乳腺癌的診斷標準[5];②具有根治術指征,均擬期行根治切除術治療;③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①根治術禁忌證者;②合并肝腎心肺疾病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予以基礎護理,包括入院指導、術前檢查、心理評估、術前訪視、術中配合、術后護理等。
1.3.2 觀察組:予以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
1.3.2.1 健康宣教:護士在患者入院時與患者主動交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取得患者的信任,向患者接受根治術治療的必要性及根治切除術的優(yōu)勢、方法、根治術流程、注意事項等,緩解患者對疾病的擔憂。
1.3.2.2 心理疏導:由于本次研究的患者多為年輕女性,對術后乳房形態(tài)變化比較擔憂,對根治術存在抵觸感,護士應及時向患者解釋根治切除術對乳房形態(tài)的影響以及術后的康復效果,從而提升患者對根治切除術的了解以及手術必要性,以積極配合治療。
1.3.2.3 疼痛護理:術后指導患者取側臥位以減少根治術張力,減輕患者的切口疼痛,對于疼痛難忍的患者可以遵醫(yī)囑予以患者適量的止痛藥。
1.3.2.4 并發(fā)癥護理:①由于術中止血不完全,術后出血通常發(fā)生在術后數(shù)小時或24 h內(nèi)。小動脈出血部位出血更常見,如腋窩皮瓣和胸壁,皮瓣也很常見。大出血和休克患者有相應的癥狀,并發(fā)現(xiàn)意外出血和凝血功能異常。>100 ml/h或皮瓣下大出血必須再次手術以止血,相關凝血因子可用于內(nèi)出血。②由于敷料不全、皮瓣下積氣、引流不良、早期活動等因素,開放性壓迫通常在4~5 d內(nèi)發(fā)生,皮瓣下有不同部位和程度的積液。在治療早期,負壓吸引主要用于清除積液。膿腫在腋下部分引流時應防止血管損傷,盡量不要切開導管引流。③皮瓣壞死:由于乳腺癌根治術需要切除范圍廣泛的皮瓣,皮瓣的血供(尤其是微循環(huán))容易受到損傷,壓力敷料不合適。微循環(huán)也受阻,術后皮瓣常發(fā)生壞死。如濕性壞死,可反復用75%乙醇涂抹,使其變?yōu)楦尚詨乃?盡快將壞死皮膚除去,清洗傷口,傷口時宜盡快游離植皮。
1.4 觀察指標 (1)記錄2組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fā)癥情況。(2)使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對患者負性情緒進行測評,評分與負性情緒呈正相關[6]。(3)觀察2組干預后6個月患側肢體運動能力包括外展、前屈、內(nèi)旋、外旋、后伸、摸高高度[7]。(4)采用生活質(zhì)量量表(SF-36)評估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與生活質(zhì)量呈正比[8]。(5)采用癥狀自評表(SCL-90)評估患者的臨床癥狀,評分與臨床癥狀呈正比[9]。(6)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問卷調(diào)查,總分100分,評分與滿意度呈正比。
2.1 2組患者恢復時間及并發(fā)癥比較 觀察組各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短,并發(fā)癥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fā)癥比較
2.2 2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觀察組的HAMA評分和HAMD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n=38,分,
2.3 2組患者干預后6個月患側肢體運動能力比較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6個月外展、前屈、內(nèi)旋、外旋、摸高高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2組患者干預后6個月后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干預后6個月患側肢體運動能力比較 n=38,
2.4 2組SF-36評分、SCL-90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各項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SF-36評分、SCL-90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n=38,分,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一種疾病的發(fā)病率占人體各種惡性腫瘤的7%~10%,僅次于女性子宮癌,其發(fā)病率往往與遺傳學有關,且在40~60歲,更年期前后女性發(fā)病率較高,僅約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10]。部分年輕女性由于缺乏對該病的認識,患者更擔心乳房的外觀和術后的康復,從而表現(xiàn)出對外科治療的抵抗,降低了外科治療的依從性,這不僅會影響根治術的順利進行,而且會影響患者根治術效果及延長患者術后康復時間[11]。
系統(tǒng)護理干預是采取心理干預、健康指導、手術護理、疼痛干預等系統(tǒng)化干預,促進患者術后康復[12]。在護理中,通過與患者積極溝通,采用音樂干預幫助患者處于放松狀態(tài),并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13]。疼痛在治療期間進行評估,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藥物治療。具體護理中,應加強對患者隱私的保護,避免過度接觸,重視心理干預,鼓勵患者提出問題,及時開展針對性的心理咨詢,以緩解患者心理負擔和負面情緒。本研究表明,干預后觀察組的焦慮抑郁評分均較對照組低(P<0.05)。研究表明,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乳腺癌根治術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促進患者積極配合康復治療[14]。此外,觀察組的傷口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果表明,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意識,并對術后給予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從而有效促進患者傷口愈合,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縮短住院時間。觀察組患者干預后6個月外展、前屈、內(nèi)旋、外旋、摸高高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果表明,系統(tǒng)護理干預能有效促進患肢術后功能康復。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SF-36得分和護理滿意度得分均較對照組高(P<0.05)。表明通過系統(tǒng)化干預措施可有效減輕患者癥狀,提升患者生活質(zhì)量和滿意度。
綜上所述,乳腺癌根治術患者采用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可加速術后切口愈合,減少并發(fā)癥,促進患者生活質(zhì)量提升,護理效果良好,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