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飛 李華
(1.陜西省腫瘤醫(yī)院頭頸外科,陜西 西安 710061;2.漢中市中心醫(yī)院護理部,陜西 漢中 723000)
甲狀腺癌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內分泌惡性腫瘤之一,其中多數為分化型甲狀腺癌。目前公認的甲狀腺癌規(guī)范治療手段包括促甲狀腺素(TSH)抑制治療、131碘治療及手術等[1]。人體的健康需要健康的飲食來維持,合理的食品供給能食品結構調整,也是改善患者生命質量的關鍵[2-3]。而不當食品供給則會引起相關疾病的發(fā)生,甚或導致術后患者出現更多的并發(fā)癥。因此,本文旨在探討食品結構調整護理對降低甲狀腺切除術后并發(fā)癥及提高生命質量的影響,以明確食品結構調整護理的應用價值?,F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8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診治的甲狀腺癌患者84例,隨機分為調整組與對照組,各42例,調整組中男12例,女30例,平均年齡(56.77±4.52)歲,平均手術時間(78.29±2.19)min,平均術中出血量(43.98±2.62)mL,手術部位:左側22例、右側20例,臨床分期:Ⅰ期29例,Ⅱ期13例。對照組中男11例,女31例,平均年齡(56.45±3.89)歲,平均手術時間(78.32±1.20)min,平均術中出血量(43.76±1.11)mL,手術部位:左側21例、右側21例,臨床分期:Ⅰ期30例,Ⅱ期12例。納入標準:年齡25~76歲;患者知情同意;單側甲狀腺癌患者;順利完成甲狀腺切除手術;術后影像學未發(fā)現頸部淋巴結轉移;臨床資料完整;生命體征穩(wěn)定,溝通無障礙;經病理確診為甲狀腺癌,具有手術指征;本研究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存在嚴重心、肺疾病患者;嚴重的凝血功能障礙患者;合并傳染性疾病患者;妊娠與哺乳期婦女。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術后予常規(guī)護理:一般護理、出院指導,同時進行常規(guī)飲食干預。調整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予食品結構調整護理:(1)根據患者的身心特征與飲食習慣,制定食品結構表,成立食品結構調整護理專組,人員包括護士長、臨床營養(yǎng)師、責任護士等,食品結構表均制成卡片,發(fā)給患者。(2)指導患者進食無碘飲食與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適宜的鈣供給為供給含鈣高的食物,每日飲食一個鴨蛋與豆腐200 g。無碘飲食選用無碘鹽,忌吃含碘高的食物,每日鹽攝入量<6 g/d。高維生素飲食: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品種≧5個/d,蔬菜≧500 g/d,水果每日300 g左右,多選用有顏色的蔬菜。(3)食品結構調整護理專組,加強對患者的飲食教育,使患者認識到食品結構調整的重要性,增強其飲食護理的依從性,不得暴飲暴食,需少食多餐。(4)食品結構調整護理專組每日檢查患者飲食指導的落實情況,根據患者反饋信息調整飲食內容。兩組護理觀察時間為14 d。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14 d出現的并發(fā)癥;術后14 d,兩組患者進行總體療效評定;護理前后,比較兩組患者患者的血紅蛋白與白蛋白含量;護理后3個月,采用生命質量綜合評定問卷表評價兩組患者生命質量。
2.1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 護理后,調整組患者發(fā)生甲狀旁腺功能低下、聲音嘶啞、低鈣血癥各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7.1%;對照組患者發(fā)生甲狀旁腺功能低下、切口感染各2例,聲音嘶啞、低鈣血癥、喉返神經損傷各3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1.0%。調整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χ2=6.574,P<0.05)。
2.2兩組患者總體療效對比 護理后,調整組患者顯效38例,有效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6%高于對照組的81.0%(顯效22例,有效12例,無效8例)(χ2=6.098,P<0.05)。
2.3兩組患者血紅蛋白與白蛋白含量變化對比 護理后,兩組的血紅蛋白與白蛋白含量高于護理前(P<0.05),且調整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血紅蛋白與白蛋白含量變化對比
2.4兩組患者生命質量評分對比 護理后3個月,調整組的生命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后生命質量評分對比分,n=42]
本文結果顯示,調整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調整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食品結構調整護理能降低甲狀腺切除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總體治療效果。分析原因,食品結構調整護理需要根據患者身體狀況,治療特點進行食品結構表的制定,并結合疾病情況,特別是營養(yǎng)師的建議共同制定飲食計劃[4]。食品結構調整護理有利于幫助患者保持營養(yǎng)平衡,有利于促進患者正常的飲食,及時的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并且食品結構調整護理可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溝通,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保證營養(yǎng)的充足攝取與吸收[5]。
食品結構調整護理需要根據疾病特點制定出符合患者病情需要的健康食品結構表,并由營養(yǎng)師負責監(jiān)督執(zhí)行。護理期間期間護理人員動態(tài)根據患者的食欲變化情況,時時調整,合理安排其飲食,保證患者的營養(yǎng)平衡[6]。本文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的血紅蛋白與白蛋白含量高于護理前(P<0.05),調整組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食品結構調整護理在甲狀腺切除術后患者的應用能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
本文結果顯示,護理后,3個月調整組的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功能、社會功能等生命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食品結構調整護理在甲狀腺切除術后患者的應用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同時在食品結構調整護理中,需要加強對患者的飲食教育,使其能夠主動調整飲食方案,可有效增強其飲食護理的依從性,改善營養(yǎng)狀況[7-8]。
綜上,食品結構調整護理在甲狀腺切除術后患者的應用能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總體治療效果,還可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