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香
關鍵詞:娜拉出走 女性 解放 獨立自尊 奮進自強
娜拉走后怎樣?這是魯迅先生就20世紀中國婦女解放、婚姻自由的一個理性設問。娜拉是誰?她是挪威著名劇作家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女主人公,為了擺脫被丈夫當做“玩偶”的厄運,為了尋找獨立自主的人格,毅然離家出走去尋找生命里的一片晴空。這部三幕劇傳人中國后,在社會上立即引起強烈反響,并涌現(xiàn)出許多以婦女解放為原型的作品,如胡適的《終身大事》、曹禺的《北京人》、巴金的《春》等,這些作品逐漸形成一種“娜拉模式”。正當整個新興社會都在為此歡呼之時,目光犀利的魯迅先生冷不丁提出疑問:娜拉走后怎樣?1923年12月26日,魯迅先生在北京高等師范學校作了題為《娜拉走后怎樣》這一著名演講論斷。魯迅先生認為:“從事理上推想起來,娜拉或者也實在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辈⑸羁痰仃U明,以韌性的戰(zhàn)斗精神去爭取“經(jīng)濟權”乃是婦女解放的首要條件。他從現(xiàn)實主義的角度分析并得出結論:娜拉最終不是墮落就是回來,還形象地以《傷逝》加以詮釋,然而有著革命浪漫主義的郭沫若卻標新立異,做了一篇《(娜拉)的答案》對魯迅先生的質(zhì)疑作出明確的回答。郭沫若認為娜拉還有一條路可走,即參加革命。因此,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又衍生出一種別具特色的模式:革命+戀愛,《青春之歌》就是其杰出之作。娜拉走出家庭,“砰”的一聲關上了房門,為世界人民留下了懸而未決的答案:娜拉走后怎樣?
對此,筆者經(jīng)仔細研究文本后斗膽提出質(zhì)疑:娜拉出走后,可能有新的出路,僅憑娜拉的實際生活能力和當時的社會條件,她完全有勇氣、有能力、有機會做一個獨立自主、奮進自強的人。
一、從文本內(nèi)部來看:娜拉有路可走
《玩偶之家》是對資本主義私有制下的婚姻關系、對資產(chǎn)階級的男權中心思想的一部義正詞言的控訴書。女主人公表面上看似是一個幼稚軟弱的青年少婦,一直被丈夫喊為“小鳥兒”“小松鼠兒”,實際上她有善良的品質(zhì)和堅強的意志,一心為了丈夫和家庭而不惜忍辱負重,甚至準備犧牲自己的榮譽和性命。為了挽救丈夫海爾茂垂危的生命,娜拉曾隱瞞丈夫向別人借了一筆債;為了給生命垂危的父親省去麻煩,娜拉理智地勇敢地揮動手中的筆在擔保人一欄簽下了父親的名字……是由于這合情合理的行為,資產(chǎn)階級“不講理的法律”卻把她逼得走投無路。更令娜拉心碎的是,在事情真相大白之后,最需要丈夫與她承擔危局的關鍵時刻,她卻發(fā)現(xiàn)自己絞盡腦汁苦苦營救的丈夫竟是一個自私、怯懦的偽君子。娜拉終于覺醒了,她認識到婚前不過是父親的“泥娃娃孩子”,婚后不過是丈夫的“泥娃娃老婆”,自己一直以來都沒有獨立的人格。于是,她毅然而決然地離開丈夫和孩子從囚籠中逃出來,尋求新的生活。但是娜拉出走之后怎么辦?這是我們讀者都十分關注的問題。與魯迅的觀點大相徑庭,郭沫若在為紀念秋瑾烈士而寫的《(娜拉)的答案》《“秋瑾史跡”序》中闡述了他的觀點“我認為秋瑾所走的路正是‘娜拉的答案”。我們仔細閱讀文本不難發(fā)現(xiàn),娜拉完全有勇氣、有能力、有機會走上獨立自主之路。
娜拉有勇氣走上獨立自主、奮進自強之路。為了使積勞成疾的丈夫早日康復、為了保全自私虛偽的海爾茂的面子、為了減少重病纏身的父親的煩惱.娜拉偽造父親的簽字向銀行職員柯洛克斯泰借錢為丈夫治病。在緊要關頭,娜拉并沒有左顧右盼依賴親朋好友,而是大膽地沉著冷靜地應對變故。當被海爾茂痛斥譴責時,娜拉開始大膽地懷疑世俗的傳統(tǒng)道德觀念,勇敢地向腐朽的資本主義社會家庭、宗教、法律、道德提出質(zhì)疑,理直氣壯地向海爾茂宣稱“現(xiàn)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個人,跟你一樣的一個人——至少我要學做一個人”。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娜拉的勇氣和膽識。不僅如此,我們還能看到娜拉追求男女平等的強烈愿望,她是一個有著堅強的性格和獨立行動的婦女。娜拉已經(jīng)覺醒了,她為爭取與丈夫同等的地位而進行堅決的抗爭,也正是這種勇氣和膽識,為娜拉離家后走上獨立自主之路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娜拉有能力走上獨立自主、奮進自強之路。娜拉外表看上去十分柔弱,其實她的內(nèi)心是相當剛強的,她思維靈活,有忍受困苦、辛勞掙錢的能力。娜拉曾是一位天真可愛、溫柔單純的少婦,剛結婚時丈夫職位底,工資少,為了想多掙些錢,海爾茂同時兼職干幾份工作,適得其反把身體累垮了。醫(yī)生偷偷告訴娜拉,只有去意大利療養(yǎng)一段時間,海爾茂的病才能痊愈。作為涉世未深的娜拉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并沒有退縮,而是積極開動腦筋,在隱瞞事實真相的情形下,成功地說服丈夫,使海爾茂在毫無安危顧慮之時轉(zhuǎn)危為安。娜拉借債后并沒有告訴丈夫?qū)嵡?,更不想讓丈夫來還債,面對艱難的還債生活,娜拉默默忍受困苦,掙錢還債。娜拉不僅在生活上節(jié)約,還想方設法干些輕巧活計來掙錢,如給人編織、繡花、弄些抄寫材料等。娜拉雖然被稱為“小鳥兒”“小松鼠兒”,但內(nèi)心剛強、有辛勞實干精神的娜拉憑自己的能力可以找到新的出路。
娜拉有機會走上獨立自主、奮進自強之路。文本中有一部分是對林丹太太的描寫,表面上看似多余,實際上非然。林丹太太在家庭變故后自謀職位,如開個小鋪子,辦個小學校等,這說明社會給女性提供了工作機會,女性完全有能力在社會上立足。文本中的林丹太太隱含著易卜生對“娜拉走后怎樣”的續(xù)接思考,暗示了娜拉出走后能成功地做一個獨立自主、能走上光明之路的人。林丹太太本是個苦命之人,在生活的重壓下,她為了生病的母親和尚未成年的弟弟,無奈之下與心愛的柯洛克斯泰分手嫁給一位有錢人,丈夫死后沒留下任何財產(chǎn),她就靠著雙手,勤勤懇懇,使得母親安度了晚年,撫養(yǎng)弟弟長大成人。林丹太太開過小鋪子,辦過小學校,總之,為了生活,只要不違法她都干。林丹太太是娜拉的老同學。因為上學時家境比較優(yōu)越,所以娜拉接受了比林丹太太更好的教育。對于接受普通教育的林丹太太都有能力在社會上立足,更何況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娜拉呢。雖然表面上看林丹太太銀行職員的職位是通過娜拉的說情才爭取到的,但統(tǒng)攬全局我們可以看出:因為原職員柯洛克斯泰總想跟人套近乎,又總是滿口“托伐長托伐短”,這尤其讓海爾茂受不了,而林丹太太正善于簿記,所以海爾茂錄用她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林丹太太的踏實肯干精神在娜拉身上也有體現(xiàn),娜拉為了償還為丈夫借錢治病的債務省吃儉用,為了掙錢,常常繡花、編織、抄寫材料到深夜。仔細閱讀文本,我們會發(fā)現(xiàn)娜拉和林丹太太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如娜拉像林丹太太一樣能吃苦,并且也有實干能力。易卜生筆下所塑造的這兩位栩栩如生的婦女形象,給廣大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通過林丹太太這一人物形象的刻畫,充分證明了女性完全有能力有機會在社會上立足。所以,娜拉能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獨立自主地活下去。
除以上所提到的有利因素外,娜拉還具有倔強的性格和獨立的意識。娜拉的性格除了溫柔體貼、善解人意之外,倔強也是其重要的性格特征之一。面對丈夫日漸垮掉的身體,娜拉沒有向猙獰的病魔屈服;面對海爾茂歪曲的金錢觀,娜拉沒有向執(zhí)拗的丈夫屈服;面對柯洛克斯泰的威逼恐嚇,娜拉沒有向卑鄙的債主屈服;面對畸形海爾茂的指責痛斥,娜拉沒有向資本主義腐朽的法律屈服……娜拉也從自身的經(jīng)歷中認識到資產(chǎn)階級家庭里的男女不平等現(xiàn)象,大徹大悟之后,娜拉的性格更加倔強,反抗更加強烈。覺醒后的娜拉對資本主義整套國家機器持一種否定態(tài)度,“我知道大多數(shù)人贊成你的話,并且書本里也這么說。可是從今以后我不能相信大多數(shù)人的話,也不能一味相信書本里的話?!薄案赣H病的快死了,法律不許女兒給他省去煩惱;丈夫病的快死了,法律不允許老婆想法子救他的性命。國家的法律跟我想的不一樣……我不信世界上有這種不講理的法律?!蹦壤@些言語態(tài)度顯示了她的倔強性格,同時表現(xiàn)了娜拉要求自由獨立、維護人格尊嚴的民主思想。娜拉獨立意識在文本中隨處可見,她偷偷冒名借錢為海爾茂治病是體現(xiàn)獨立意識最經(jīng)典之處,她常以此為自豪,并且“幾乎覺得自己像個男人”;在獨自還債的日子里,娜拉并沒有一愁莫展,而是從容地精打細算,用最少的花費把家庭生活處理得合理妥當;當債主威逼要揭露她冒名借錢的真相時,娜拉不想推脫責任,更不想拖累丈夫,而是勇敢地主動地用自殺來承擔全部責任……凡此種種都表現(xiàn)了娜拉的獨立意識。
縱觀文本,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娜拉憑自己的勇氣、膽識、剛強的性格和辛勞實干精神,以及追求自由獨立的強烈愿望,加之社會能為女性提供工作機會這一良好機遇,她完全有能力走上自主自強之路。就當前的形勢而言,這條道路雖然異常曲折,但前途是十分光明的。
二、從文本外部來看:熱烈展開的女性解放運動為娜拉的自立鋪平道路
挪威地理位置十分閉塞,它位于狹長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與盛極一時的歐洲大陸處于幾近隔絕的狀態(tài)。1814年爆發(fā)一場轟動挪威的“憲法戰(zhàn)爭”自由開放的自由黨獲得了勝利,思想十分活躍。自1848年以來,歐洲大陸刮起了革命浪潮的颶風,其規(guī)模之大、聲勢之盛,竟波及到挪威,繼歐洲大陸之后,挪威掀起了資產(chǎn)階級民族解放運動及社會變革運動的高潮,婦女的個性解放運動也鋪天蓋地的涌起。50年代以來,挪威的婦女解放問題已成為社會各界的熱門話題。把畢生的精力貢獻于婦女解放運動的挪威小說家卡米拉·科萊特在1854年至1855年期間創(chuàng)作并發(fā)表《職員的女兒們》,無疑是挪威婦女解放運動的揚聲器。19世紀70年代初,易卜生在德國結識了挪威女性解放運動領袖卡米拉·科萊特和另一位偉大的女權主義者奧斯塔·漢斯泰,并且受卡米拉·科萊特影響十分深刻,易卜生曾在寫給她的信中說:“您開始通過您的精神生活道路,以某種形式進入我的作品至今已有許多年了。”就是在這種時代大背景和個人生活小環(huán)境的積極推動下,以追求婦女解放、男女平等為主旨的《玩偶之家》應運而生。女性個性解放運動在當時有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和深厚的群眾基礎,這就為娜拉出走后走上獨立自尊之路提供了有力的社會條件。
“在現(xiàn)代社會的價值體系中,女性爭取自由平等地位不再是一種個人的選擇,而是個人的自尊問題,是價值實現(xiàn)問題,是社會地位問題?!币撞飞摹锻媾贾摇返谝淮瘟x正詞言地向社會公眾提出了婦女解放及婦女的社會地位問題。易卜生是一個善于發(fā)問的社會問題劇作家,在文本中,他只提出了問題而并沒有給出答案,但卻把人的反叛精神貫穿于文本始末,他將女性解放這一尖銳深刻的社會問題化作醒目的問號,激發(fā)世人去思考,去探求女性的社會出路。
《玩偶之家》揭開了蒙在西方資產(chǎn)階級宗教、法律、道德之上的虛偽面紗。透過“美滿”“幸福”的表象映射出資本主義社會的丑惡本色。它把女性解放擺在中心位置,是一部抨擊男權主義的控訴書,同時也是一部女性解放運動的宣言。娜拉終于覺醒了,為了擺脫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她勇敢地扛起了婦女解放運動的大旗沖向以男權為中心的腐朽的堡壘。在資本主義社會,抑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婦女要求的自身的解放,只有投身于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斗爭之中才能獲得解放。在當今社會,女性要得到真正的解放,就必須參加公共勞動,在完善能力的同時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使得身體上乃至精神上得到徹底的解放。
隨著資產(chǎn)階級個性解放運動的蓬勃高漲,女性蒙昧的雙眼日益清澈,并開始用懷疑的眼光審視現(xiàn)實,文本中的娜拉就是這樣一位覺醒的女性形象。她不斷探求作為一個真正的人的權利。面對海爾茂的指責“首先你是一個妻子,一個母親”時,娜拉斬釘截鐵的回答:“現(xiàn)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個人,跟你一樣的一個人——至少我要學做一個人?!睆拇恕笆紫任沂且粋€人”成為女性個性解放強有力的口號,響徹在男權主義社會的上空。娜拉的這聲吶喊無疑顯示了她比同時代的女性更冷靜、更覺悟、更清醒、更果敢。作為女性個性解放的宣言,《玩偶之家》所提出的“我屬于我自己”只是女權主義的第一步。女性與男性要在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平等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娜拉們“不僅要擺脫社會、傳統(tǒng)、文化等等外在的束縛,更要改變那些深深滲入靈性中的自身內(nèi)在的習性”,所以很多特權都需要通過斗爭來獲得。
19世紀中后期,女性解放運動在挪威如火如荼的開展著,這種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與深厚的群眾基礎,無疑為娜拉走上自尊自強之路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三、小結
仔細分析文本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娜拉離家出走是明智的選擇。債主柯洛克斯泰的逼迫使她從夢幻中驚醒,遭受脅迫時海爾茂前后迥然的嘴臉堅定了娜拉離家出走的決心。魯迅曾經(jīng)說過“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是的,做夢的人是幸福的,但夢一旦被驚醒,做夢的人就不會輕易地重新回到夢境中去了。娜拉覺醒之后勇敢地沖出家門,筆者堅信:憑著娜拉的勇氣、膽識、倔強執(zhí)著的性格、追求獨立平等的思想、忍受困苦和辛勞掙錢的能力,再基于當時的挪威女性解放運動轟轟烈烈開展的客觀有利條件、社會為女性提供工作機會這一良好機遇,娜拉定會像林丹太太一樣有勇氣、有能力、有機會在社會上謀得工作職位,實現(xiàn)經(jīng)濟上的自立。暫時看來,道路雖然曲折,但前途卻異常光明。我們堅信:娜拉離家出走以后,定會踏上獨立自主之路,過上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