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耀宇
內(nèi)容摘要:在萊辛的短篇小說中,空間始終是個重要的敘述因素。通過空間書寫,萊辛揭露了英國社會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正如她在短篇小說《維多利亞與斯塔夫尼家》中借主人公維多利亞、菲麗絲等黑人女性對空間的渴望揭露了當時英國社會在住房、醫(yī)療與教育等方面存在的種種弊端。因此,本文試圖通過列斐伏爾的空間理論分析小說中“空間”的三重隱喻作用,一方面揭露當時英國社會中存在種種問題,一方面指出萊辛為身處社會邊緣的底層黑人發(fā)聲,呼吁人們正視他們遭受的壓迫與不公正待遇。
關(guān)鍵詞:多麗絲·萊辛 《維多利亞與斯塔夫尼家》 空間隱喻 社會弊端 種族歧視
英國女作家多麗絲·萊辛于2007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其代表作有《金色筆記》、《野草在歌唱》、《幸存者回憶錄》與《暴力的孩子》五部曲等。萊辛也是繼伍爾芙以來最偉大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延續(xù)了女性經(jīng)驗的敘事風格,在細節(jié)處理上也是深刻入微,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毒S多利亞與斯塔夫尼家》選自萊辛短篇小說集《祖母》中的第二篇,小說主要講述了二十世紀末以黑人女性維多利亞為代表的移民后裔在英國的艱苦生活。盡管他們勇于同不公平的命運做斗爭,可努力終究還是被殘酷的現(xiàn)實所擊敗。身處逆境之中的她們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國內(nèi)對該小說的論述較少。有學者分別從女性主義的和后殖民女性主義的視角對該小說進行過解讀。雖然他們指出作者通過小說表達了對社會底層黑人的同情,卻并未著重關(guān)注萊辛試圖在該小說中通過空間隱喻英國社會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實際上,萊辛在很多小說中都通過空間書寫隱喻了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問題?!叭R辛本人豐富厚重的人生經(jīng)歷,使其具有復雜的空間存在感,因而對空間認同和文化形態(tài)有著深刻體驗。”[1]62她在小說中對現(xiàn)實的批判引起讀者的深入思考。“多麗絲萊辛在多年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注重保持現(xiàn)實主義風格,使自己的小說能夠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的結(jié)合在一起,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批判現(xiàn)實主義特征。”[2]138因此,本文試圖通過列斐伏爾的空間理論分析小說中“空間”的三重隱喻作用,揭露當時英國社會存在問題的同時也指出萊辛為身處社會邊緣的底層黑人發(fā)聲,呼吁人們正視社會底層人民遭受的壓迫與不公正待遇。
一.列斐伏爾的空間理論
“提到空間的生產(chǎn),人們或?qū)⒖臻g凝固化為某一物品,‘空間的生產(chǎn)被還原成‘物的生產(chǎn);或?qū)⒖臻g理解為一種精神產(chǎn)物,‘空間的生產(chǎn)成為了一種意識活動?!盵3]22而亨利·列斐伏爾對空間理論的突破在于其打破了傳統(tǒng)空間概念的束縛,進而將其解構(gòu)賦予了空間社會屬性。他認為空間是一種社會產(chǎn)物,各種社會關(guān)系都囊括其中?!八皇瞧渌镔|(zhì)中的一種物質(zhì),也不是其他產(chǎn)品中的一個產(chǎn)品,而是,它包括被生產(chǎn)出來的東西,包含它們之間相互共存和同時存在的關(guān)系?!盵4]73因此,社會空間體現(xiàn)的多種形式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并相互交織著。
此外,列斐伏爾還對社會空間進行了三個維度的概括。分別是“空間實踐”、“空間表征”與“表征空間”。前兩個分別指物質(zhì)化的空間與精神空間,而表征空間則體現(xiàn)為社會文化與象征的意義。它“是指人類實際生活中的空間,既有物質(zhì)實體、又關(guān)聯(lián)著相關(guān)的意象和象征物,隱含著一定的社會文化意蘊?!盵5]114因此,通過分析《維多利亞與斯塔夫尼家》中空間的三重隱喻作用不僅可以看出空間與社會之間的密切關(guān)系,還能看清二十世紀末英國社會存在的問題。
二.空間的三重隱喻
1.黑人區(qū)與白人區(qū)隱喻社會貧富差距
文中通過維多利亞與斯塔夫尼家的種種淵源向讀者展現(xiàn)了二十世紀末英國社會的貧富差距。居住在白人區(qū)的斯塔夫尼家與黑人區(qū)的維多利亞家分別象征富裕與貧窮。這一點從維多利亞對斯塔夫尼家的回憶中便可看出?!八浀媚莾旱臏嘏?,那亮麗的顏色,還有堆滿玩具的房間。有時候她在商業(yè)街的店鋪前停下腳步,心想,沒錯,就是這個樣子,豐盛,富裕。”[6]70而維多利亞與瑪麗安阿姨卻住在黑人區(qū)的一套保障公寓里。那兒的廉價公寓房是一個個緊挨著的水泥建筑。房中的一些基本生活家具也只夠一家人湊合著生活。自此,那夜在斯塔夫尼家的偶然留宿讓維多利亞產(chǎn)生了對空間的渴望。她希望自己能安全地待在屬于自己的空間內(nèi),不受到外界的傷害??珊镁安婚L,瑪麗安阿姨因胃癌離世。維多利亞也因此失去了最后一個有血緣關(guān)系的親人。喪事過后,維多利亞滿懷希望地以為自己有權(quán)繼承瑪麗安阿姨留下的公寓。可當?shù)毓賳T卻以她未成年為由強行收回了公寓的使用權(quán)。憤怒至極的維多利亞雖對此進行了強烈反抗,可作為弱勢群體的她只能被迫離開公寓,同瑪麗安阿姨的好友菲麗絲一起生活。實際上,維多利亞并未因此放棄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物質(zhì)空間?!熬S多利亞意識到,與官員抗爭,爭取公寓的使用權(quán),這些都是徒勞的。她必須擁有屬于自己的物質(zhì)空間。”[7]38在菲麗絲的鼓勵下,維多利亞嘗試了許多不同的工作。她在牛津街賣過香水,在店里當過銷售員,還當過攝影師的模特等。“她一直在存錢,私房錢,她自己的房子的入場費,她自己的,她的?!盵6]82她的這些努力都是在為自己的空間夢鋪路,維多利亞堅信只要自己能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成功??梢惶煜挛?,托馬斯·斯塔夫尼的介入徹底擊碎了她的空間夢。時隔多年的相遇讓兩人迅速墜入愛河,可他們之間的愛情并不純粹,只有性愛卻無思想上的交流。此外,維多利亞心里真正深愛著的是愛德華·斯塔夫尼而并非托馬斯。同樣托馬斯與維多利亞交往也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對異國風情般妖冶、性感女子的幻想。實際上,彼此都不是雙方所幻想的那樣美好。整個漫長的夏天如同夢幻一般,維多利亞也因此懷上了托馬斯的孩子,很快生下女兒瑪麗,并暫時與托馬斯失去了聯(lián)系。瑪麗的存在也讓維多利亞放棄了自己的空間夢。多年后,維多利亞才真正看清了英國社會的貧富差距現(xiàn)實?!安贿^是‘五類人群,不過是社會底層,夠了,這就是我們?!盵6]76實際上,維多利亞成為了滿足托馬斯欲望的一個犧牲品。此后,托馬斯換了一個又一個黑人女友來滿足他的欲望和幻想。而維多利亞卻因孩子與家庭的束縛失去了自己的夢想??梢姡臻g隱喻的社會貧富差距導致了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的局面。即使維多利亞很努力地生活著,她的空間夢還是在貧富差距巨大的社會背景下破碎了。維多利亞雖已無法改變自身命運,但女兒瑪麗還小,她身上流著斯塔夫尼家的血。倘若能被斯塔夫尼家接受,那就意味著未來的瑪麗能接受真正的教育。因此為了讓瑪麗獲得上層階級享有的良好教育資源,她最終只能含淚將瑪麗送入斯塔夫尼家。因此,空間隱喻的社會貧富差距讓底層人民成為了上層階級的犧牲品。維多利亞正是這一犧牲品的典型。
2.醫(yī)院隱喻不公平的醫(yī)療待遇
不公平的醫(yī)療待遇主要體現(xiàn)在社會底層黑人的死亡之上。那些身處社會底層的黑人無法獲得良好的醫(yī)療待遇且身體健康狀況也不容樂觀。正如文中提及的維多利亞的母親在維多利亞四歲時便去世了;菲麗絲的母親也在菲麗絲很小的時候便死于斗毆等。因此,萊辛通過醫(yī)院這一空間形象隱喻社會中不公平的醫(yī)療待遇。正如瑪麗安阿姨和菲麗絲的外祖父之死都揭露了二十世紀末英國對社會底層黑人不公的醫(yī)療保障措施。對中上層階級的人而言,醫(yī)院是重獲身體健康的場所。他們有足夠的金錢支付醫(yī)療費并享有國內(nèi)最好的醫(yī)療資源。而對那些貧窮、沒有社會地位的底層黑人而言卻是迎接死亡的最后一站。在有限的醫(yī)療條件下,他們無法住院接受真正的治療,只能由身邊的親人代替醫(yī)護工照顧。正如瑪麗安阿姨,即便她身患胃癌卻得不到醫(yī)護工的精心照料,只能依靠護工帶給維多利亞的治療藥物減緩死亡時間。等待最終被送往醫(yī)院迎接死亡的來臨?!八?jīng)常不來,她們超負荷工作,手頭無助的人太多。而且護士們常常不停留。她們檢查藥物,或許會清洗一下氣味難聞的、生病的身體,然后就走了?!盵6]72因此,照顧阿姨的職責只能落在維多利亞身上。再如菲麗絲的外祖父因身患重病而癱瘓。全身已逐漸萎縮成一些隆塊與凹陷,腦袋也如獅子般大。盡管如此,他依然無法被送往醫(yī)院救治,只能呆在家里的一個小房間內(nèi)依靠藥物減緩死亡時間??梢?,當時這些處于社會底層的黑人一旦得了重病,幾乎就被無情地宣判了死刑。同時,他們也會成為家人的累贅。因照顧瑪麗安阿姨維多利亞的學業(yè)受到了嚴重影響。而菲麗絲則為了照顧癱瘓的外祖父不得不單獨騰出一個房間供他一人居住。這些在代表中上層階級的斯塔夫尼家中是不可能出現(xiàn)的。“那里沒有貧窮與疾病,只有關(guān)愛和溫暖。那個大房子已經(jīng)成為年輕的維多利亞的精神支柱?!盵8]118在維多利亞眼中,斯塔夫尼家如天堂般美好,它是富裕與尊貴地位的象征。盡管歲月的流逝給杰茜·斯塔夫尼與萊昂納爾·斯塔夫尼帶來了衰老,但斯塔夫尼一家仍富裕并健康地生活著。這一家人似乎永遠不會受到疾病的威脅。由此可見,醫(yī)院隱喻了社會中不公平的醫(yī)療待遇。文中的貧窮象征著疾病,而富裕象征著健康。那些身處社會底層的黑人始終受到疾病的威脅,這種因貧窮帶來的不公醫(yī)療待遇蔓延在當時整個英國社會之中。
3.學校隱喻不公平的受教育機會
文中提到了兩種代表不同社會階層的學校,分別是貝奧武甫學校與白人孩子的學校。貝奧武夫是一所多元文化學校,里面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但總體來說,貝奧武甫是一所很糟糕的學校,只不過當時年僅九歲的維多利亞對此并無過多感觸,自小所處的教育環(huán)境導致她對貝奧武甫學校的糟糕習以為常。后來維多利亞提到“那不過是個可憐的小地方,小的還不夠孩子們課間休息的時候玩……灰色的水泥,潮濕、破舊的磚墻,讓人覺得像是犯人放風的地方?!盵6]76可見維多利亞逐漸意識到這所學校的糟糕。當女兒瑪麗也就讀于貝奧武甫時,維多利亞才真正意識到瑪麗在這所學校是無法獲得真正教育的。并且瑪麗也決不能成為第二個維多利亞。“這是一個充滿暴力的學校,到處都是毒品、打架、幫派,如今上那種學校的孩子,都被看作需要管教的粗野動物?!盵6]94與維多利亞的教育狀況相比,斯塔夫尼一家接受的才是真正的教育。雖然愛德華和托馬斯以前也和維多利亞一樣在貝奧武夫?qū)W校接受教育,但那只是他們的父親萊昂納爾·斯塔夫尼磨礪他們的手段而已。萊昂納爾認為他們有必要了解另一半人的生活。到了適當?shù)臅r候,他會將他們送入白人學校接受真正的教育。很明顯從“另一半人的生活”中便可看出這兩所學校所代表不同的世界?!皟蓚€世界反差太大。一個世界富足多彩,人們見多識廣,精通世事,慷慨大度;另一個世界貧窮灰暗,人們無知粗魯,貧窮困苦?!盵8]118因此,貝奧武夫與白人學校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大了英國社會中上階層與底層黑人之間的鴻溝。為了讓瑪麗同那些白人小孩一樣獲得真正的教育,維多利亞只能放手讓她融入斯塔夫尼家,畢竟瑪麗與斯塔夫尼家有著難以割舍的血緣關(guān)系。同時,維多利亞也意識到融入斯塔夫尼家的瑪麗將永遠離開她,不會再回頭了。與斯塔夫尼家的多次協(xié)商后,大家達成一致意見將瑪麗送入女子學院,那是一所白人女孩居多的好學校??伤顾蚰峒业摹翱犊笔怯邢薅鹊模缇S多利亞與黑人薩姆·比利斯的孩子迪克森將永遠無法同瑪麗那樣接受真正意義上的教育,他未來注定在貝奧武夫?qū)W校接受糟糕的教育。而斯塔夫尼家對瑪麗與迪克森的區(qū)別對待也終于讓維多利亞意識到了社會中潛在的種族歧視問題?!澳w色的問題——是的,這一點無法回避……膚色竟會成為區(qū)分的標準,往往還是無法更改的標準。”[6]107同樣,身為混血兒的瑪麗有時也因膚色問題無法避免被他人歧視。她雖有斯塔夫尼家的血統(tǒng),但膚色并不是白色,而是焦糖色的。盡管斯塔夫尼一家較為開明對此并不在意,但從愛德華妻子艾麗絲的心理活動中能很明顯地看到種族歧視的存在。“這家人讓這個黑人小女孩喊萊昂納爾和杰茜爺爺奶奶,讓她有些看不起。但她的確相信自己有這種感覺是不對的,但又無法改變?!盵6]113艾麗絲來自外省的一個律師家庭,身為中產(chǎn)階級的她不僅擁有較高的收入來源,還接受過良好的教育。這與維多利亞與瑪麗的生活狀況形成了鮮明對比。萊辛借此不僅展現(xiàn)了英國中上層階級與底層人民生活之間的巨大鴻溝,還表明了當時英國社會中存在的種族歧視問題。即便是維多利亞一直尊敬和愛戴的愛德華,長大后也變了。他自小對第三世界創(chuàng)傷的認同感逐漸消失,甚至對黑人產(chǎn)生了抵觸情緒。正如當維多利亞帶瑪麗來認親時,愛德華的第一反映便是質(zhì)疑并提出了DNA檢測的必要性。而托馬斯·斯塔夫尼也是一樣。即便他喜歡黑人音樂,黑人女孩,甚至認為白皮膚挺沒勁的。但與維多利亞的相處的過程中依然將她置于邊緣化的他者。實際上,托馬斯與維多利亞的結(jié)合就是上層階級釋放欲望的結(jié)果。
綜上,多麗絲·萊辛是一位典型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她的小說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在《維多利亞與斯塔夫尼家》中,萊辛一方面通過空間書寫再現(xiàn)了當時英國的社會現(xiàn)狀。揭露了英國社會中的貧富差距,種族歧視、醫(yī)療與教育不公等問題。一方面萊辛也希望借此為社會邊緣的底層黑人發(fā)聲,呼吁人們正視底層黑人遭受的壓迫與不公正待遇。文中以黑人女性維多利亞為代表的社會底層群體應得到社會的關(guān)注與同情并享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借助于空間的變換、空間意識的表達,以及空間敘事的營構(gòu),時刻回應對人類心靈世界的叩問和對整個人類命運的擔憂與關(guān)注?!盵9]95因此小說也從側(cè)面表明了萊辛的人道主義精神。
參考文獻
[1]趙晶輝.英美及中國多麗絲·萊辛研究中的“空間”問題[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0(3):62-66.
[2]趙彬彬.多麗絲萊辛小說創(chuàng)作的特點探討[J].前沿,2013(16):138-139.
[3]劉兆豐.列斐伏爾空間理論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21.
[4]Henri Lefebvre.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M]. Donald Nicholson- Smith, Trans.Massachusetts: Blackwell, 1991:73.
[5]夏野.多麗絲·萊辛小說創(chuàng)作的身份書寫策略[D].黑龍江大學,2019.
[6]多麗絲·萊辛.祖母[M].周小進,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
[7]蘇芳.《維多利亞與斯塔夫尼家》的女性主義解讀[J].長江大學學報,2013,(36):37-38.
[8]史憶.世事艱難——《維多利亞與斯塔夫尼家》的后殖民女性主義解讀[J].鄭州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2017,(36):115-119.
[9]簡劍芬.多麗絲·萊辛小說的“空間”問題探析[J].青年文學家,2018(25):92-93+95.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