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春,汪 瑩,胡鵬飛,黃 斌
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樂平市中醫(yī)醫(yī)院:1.彩超室;2.外科,江西景德鎮(zhèn) 333300
膽囊結石發(fā)病早期多無明顯特征,隨著病情進展,患者會出現上腹痛、惡心、噯氣等癥狀,如果診斷及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導致膽囊穿孔、膽總管阻塞,甚至會誘發(fā)膽囊癌,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2]。因此,盡早診斷膽囊結石對于臨床對癥治療、改善膽囊結石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是診斷膽囊結石的首選方法,具有準確度高、安全無痛、可重復操作的優(yōu)勢[3]。隨著超聲技術的發(fā)展,高頻超聲因其能對機體組織進行高分辨力無損探查而被廣泛用于腹部疾病的診斷中[4]。但因人體差異性,腹部脂肪較厚、胃腸腔氣體等可能會導致常規(guī)體位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膽囊結石結果存在誤差,影響治療方案的確定,不利于患者預后[5]。有研究指出,多體位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以從不同角度探查病灶,提高疾病檢出率[6]。但有關多種靈活體位高頻超聲診斷膽囊結石的報道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多種靈活體位高頻超聲診斷膽囊結石的臨床價值,以期為超聲診斷膽囊結石的體位選擇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本院就診的82例高度疑似膽囊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82例患者中男29例,女53例;年齡40~69歲,平均(52.68±4.55)歲;病程2~26個月,平均(14.53±1.42)個月;臨床表現:伴消化道癥狀32例,腹痛48例,黃疸2例;合并高血壓32例,合并糖尿病19例,超重或肥胖者14例。納入標準:(1)患者均有疑似膽囊結石的癥狀,參考相關膽囊結石診斷標準[7]評估;(2)患者均接受高頻超聲檢查;(3)患者可正常溝通,有讀寫能力。排除標準:(1)合并心、肝、腎衰竭者;(2)有凝血功能障礙者;(3)患惡性腫瘤者;(4)合并血液系統疾病者;(5)癡呆或精神疾病無法配合完成檢查者;(6)有膽囊手術史者。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020審(054)號]。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后接受常規(guī)體位、多種靈活體位高頻超聲檢查,靈活體位種類和變換順序均保持一致。所用超聲診斷儀器為佳能500,探頭頻率為3.5~5.0 MHz。檢查前1晚患者均需清淡飲食,不服用可能影響膽囊收縮的藥物,檢查前需禁食禁水8 h。
常規(guī)體位高頻超聲檢查時,所有患者取左側臥位,由彩超室醫(yī)生將高頻超聲探頭置于患者右側肋緣腹直肌外緣交界處,順時針移動探頭,待膽囊輪廓可清晰顯示時需探查膽囊內部回聲、光團等及膽囊周圍情況,發(fā)現異常時需進一步觀察,記錄膽囊異常處的部位、形態(tài)、大小、超聲回聲等特征。
多種靈活體位高頻超聲檢查時,所有患者可分別采用左側臥位、俯臥位、右前斜位、坐位、胸膝位進行檢查,由同一位彩超室醫(yī)生將高頻超聲探頭置于患者右側肋緣探查,并以轉圈方式行多切面掃查,以充分獲取患者圖像。如膽囊結石細小,可將探頭緊貼右肋緣,叮囑患者按照上述體位順序持續(xù)調整體位,以便獲得準確的聲像圖;如患者胃腸腔內氣體較多,可囑其取右前斜位,并將探頭向左側按壓十二指腸。檢查過程中發(fā)現膽囊病變時需及時記錄其異常狀況。
1.3觀察指標 由同一組彩超室醫(yī)生對所有患者進行不同體位的高頻超聲檢查,并以臨床癥狀結合手術病理結果、多種影像學檢查的結果為金標準,分析不同體位高頻超聲檢查膽囊結石的準確度、靈敏度和特異度。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5.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最終診斷結果 以臨床癥狀結合手術病理結果、多種影像學檢查結果為金標準,82例高度疑似膽囊結石患者中,最終確診78例患者為膽囊結石,其中41例經手術病理結果確診,37例經臨床癥狀、影像學檢查結果等綜合判斷。4例非膽囊結石患者中有2例為肝內膽管結石、2例膽總管結石。
2.2不同體位高頻超聲診斷效能對比 常規(guī)體位高頻超聲準確檢出膽囊結石63例,見表1;多種靈活體位高頻超聲準確檢出膽囊結石76例,見表2。多種靈活體位高頻超聲診斷膽囊結石的準確度、靈敏度高于常規(guī)體位高頻超聲(P<0.05);兩種不同體位高頻超聲診斷膽囊結石的特異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多種靈活體位高頻超聲診斷結果(n)
表3 不同體位高頻超聲診斷效能比較[%(n/n)]
膽囊結石的發(fā)生與膽汁中膽色素、膽固醇較多及膽囊無法排空密切相關,而肥胖、長期久坐、肝膽疾病、高膽固醇飲食等均會誘發(fā)膽囊結石,危害患者健康[8-9]。早期準確診斷膽囊結石對于臨床治療方案的確定具有重要意義。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因其高效、安全、無創(chuàng)的特征而被廣泛用于腹部疾病的臨床診療中,效果顯著[10]。
高頻超聲檢查是在傳統超聲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超聲檢查方式,可有效提高膽囊結石的檢出率,為疾病的診療提供重要依據[11-12]。但部分膽囊結石患者的泥沙樣結石會緊貼于膽囊壁,易與膽囊積液聲像圖混淆;且部分患者腹部脂肪較厚,而脂肪會減弱超聲透聲性,降低診斷準確度;此外,腸腔氣體也會誘發(fā)容積效應的超聲偽像,導致顯像不清或疊影[13-14]。而常規(guī)體位下高頻超聲檢查受上述因素的影響不易發(fā)現病灶,容易導致誤診、漏診的發(fā)生,不利于患者預后,需尋求更有效的檢查方式來提高疾病檢出率。
多種靈活體位高頻超聲檢查是在高頻超聲檢查過程中,通過指導患者不斷變化體位,從不同角度來觀察病灶,從而診斷疾病的過程[15]。本研究結果顯示,多種靈活體位高頻超聲診斷膽囊結石的準確度、靈敏度高于常規(guī)體位高頻超聲,說明與常規(guī)體位高頻超聲檢查相比,多種靈活體位高頻超聲診斷膽囊結石的準確度、靈敏度更高,診斷價值較高。分析其原因在于,多種靈活體位高頻超聲檢查中,依據患者情況指導其采取左側臥位、俯臥位、右前斜位、坐位、胸膝位進行超聲檢查,可使膽囊結石隨著體位的改變而移動,提高其檢出率;且多種靈活體位下行轉圈樣多切面檢查能獲得清晰的膽囊結石聲像,減少漏診、誤診的發(fā)生[16-17]。與常規(guī)體位超聲檢查相比,多種靈活體位高頻超聲檢查是通過患者體位變換來對其病灶進行多角度、多體位的觀察,促使膽囊底部、頸部、皺襞等處的細小結石也能被檢出,有利于膽囊結石聲像的捕捉,提高其診斷準確度[18-19]。但在高頻超聲檢查時,膽囊結石因類型不同,超聲聲像圖表現也存在差異,典型的膽囊結石膽囊腔內有強回聲,后方伴有干凈聲影,且結石可隨體位變換而移動,較易檢出[20]。而檢查泥沙型結石、無聲影結石、充滿型結石等特殊的膽囊結石時,要通過多體位變換掃查、拍擊患者背部等措施來促使結石發(fā)生位移,以提高結石檢出率。
綜上所述,與常規(guī)體位高頻超聲檢查相比,多種靈活體位高頻超聲診斷膽囊結石的準確度、靈敏度更高,具有較高的臨床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