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家庭語言規(guī)劃視域下的二語動機變化*
        ——基于動態(tài)系統理論的歷時研究

        2023-06-28 02:29:44趙蓉暉
        外語研究 2023年3期
        關鍵詞:規(guī)劃語言研究

        周 洲 趙蓉暉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戰(zhàn)略研究中心,上海 201620)

        0.引言

        語言規(guī)劃是人為影響語言發(fā)展進程的活動,涉及語言理念(linguistic ideology)和語言實踐(linguistic choice)。近年來,相關研究出現了微觀轉向(方小兵2018),從關注國家層面轉向關注學校、社區(qū)、家庭等中觀、微觀層面,凸顯了語言規(guī)劃的多層級性、多主體能動性特征。作為語言規(guī)劃的典型活動之一,外語教育是涉及國家、省市、學校、家庭與個人等多個層面的系統活動,每個層級均有其能動性和實踐。在學習動機方面,現有研究更多關注校園、課堂域內的語言學習者二語動機差異或策略發(fā)展,鮮少關注城市家庭領域中子女作為學習者的動機特征,特別是學習動機的動態(tài)變化特征。為此,本研究以家庭語言規(guī)劃為視角,選取中國城市中間階層家庭的3 名子女為研究對象,對學習者的二語動機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展開歷時調查,以揭示家庭語言規(guī)劃對子女二語動機變化的影響因素及其互動機制。

        1.文獻綜述

        二語動機是個體二語學習的重要內驅因素。迄今學界最為廣泛使用的二語動機理論視角是D?rnyei(2009)構建的“二語動機自我系統”(L2 Motivational Self System,L2MSS)模型,包括“理想二語自我”(Ideal L2 Self)、“應然二語自我”(Ought to L2 Self)和“二語學習體驗”(L2 Learning Experience)三大要素。隨著二語動機研究的深入,研究者開始注重以“動態(tài)”視角追蹤學習者二語動機變化,以此立足動態(tài)系統理論(Dynamic Systems Theory,DST)觀測學習者動機發(fā)展情況(戴運財,于涵靜2022)。動態(tài)系統理論的核心特征是系統內變量及要素自身處于恒定變化中,且各變量間的相互聯系和復雜互動使系統呈現不規(guī)則的非線性發(fā)展特征(Larsen-Freeman & Cameron 2008);但系統在自我組織后(self-organization)又會在特定階段達到臨界值或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即吸態(tài)(attractor state)(D?rnyei 2014)。二語動機系統的構成具有多元性,且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兼受內在資源(如學習者情感)和外在資源(如社會文化情境)的共同影響,體現了動機與外部社會環(huán)境的互動和適應過程。

        近十年間,國內學界基于動態(tài)系統理論探究二語學習動機的實證研究雖有增多,但多數以量化研究法為主,通過大規(guī)模問卷或量表收集學生的二語動機信息,考察學習者在二語習得過程中動機與語言維度的動態(tài)發(fā)展(如口語、詞匯能力等),忽視“動態(tài)”視角下,系統內在和外在因素的多元交互如何引起二語學習者的動機變化,導致研究缺乏深入性和系統性(于涵靜,劉天琦2021)。此外,有研究采用反溯質性建模(Retrodictive Qualitative Modelling,RQM)(D?rnyei 2014)、動機軌跡訪談等質性研究法,探索學習者動機的歷時發(fā)展,提煉動機的動態(tài)系統屬性(楊紅燕2022),但大多研究仍集中于高校或課堂場域,忽略了其他場域(如家庭、社區(qū)等)中,系統變量及外部因素的多維度互動導致二語學習者個體動機的異質性特征,以及動機歷時發(fā)展的驅動因素。據《教育部等十三部門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23),家庭和學校是我國現行教育體系中最基本的活動場域。家庭作為拉動現代教育的“三駕馬車”之一,對青少年學習者而言,其重要性不亞于甚至超越學校教育,在學生學業(yè)指導、提供教育資源、引導社會體驗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鑒于此,筆者采用動態(tài)系統理論,以家庭域為切口,探究家庭語言規(guī)劃視域下,子女的二語動機發(fā)展變化及其成因。

        家庭語言規(guī)劃指家庭內成員之間對語言作出的明確的公開規(guī)劃(King et al.2008),也包括為子女語言發(fā)展設置的計劃、理念和基本框架(王玲2016)。受Spolsky(2004)語言規(guī)劃論的啟發(fā),家庭語言規(guī)劃亦由語言實踐、語言管理、語言信念三部分構成;其中,家庭語言信念是家庭語言規(guī)劃的源動力,任何家庭語言規(guī)劃都基于成員對語言用途的認識和語言價值觀建立而成,它的形成又與家庭外部宏觀環(huán)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密切相關。Curdt-Christiansen(2018)構建了家庭語言政策多層級交互模型,將家庭生態(tài)環(huán)境分成家庭內(微觀)因素和家庭外(宏觀)因素。家庭內因素包括家長教育背景、家長語言信念、家庭環(huán)境、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等;家庭外因素則包括社會政治、文化、經濟環(huán)境及語言的社會化過程。有學者研究發(fā)現,家庭背景和環(huán)境是影響子女語言學習動機和成效的重要因素(詹先君,洪民2015)。Curdt-Christiansen & Huang(2020)結合家庭資本理論(Coleman 1991),分析家庭語言環(huán)境和家長語言干預對子女語言學習的影響,認為父母的語言知識和教育背景、對子女語言學習的經濟投入,以及父母的社會關系均是家庭語言規(guī)劃的必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家庭資本的體現。另有調查指出,外部環(huán)境(語言環(huán)境及語言教育政策等)通過家長語言信念與家庭內部環(huán)境產生互動,并通過家長的語言干預而影響家庭語言規(guī)劃(Lane 2010;馬嫣2021)。上述研究均通過了解家長語言信念、家長的教育參與、家庭背景、家庭外部的社會環(huán)境與子女語言學習的關系,進而了解家庭語言規(guī)劃的成因及動態(tài)變化。由此可知,在社會文化和政治現實的影響下,家庭內(微觀)因素和家庭外(宏觀)因素的互動,為子女語言學習構成了復雜的、動態(tài)的家庭語言生態(tài)系統。Higgins(2019)提出了家庭語言規(guī)劃的動態(tài)系統構建,認為家庭作為變化的社會中的動態(tài)系統,其語言實踐和語言信念既受到家庭內部經濟環(huán)境、成員教育背景、社會人脈資源等因素的影響,又隨宏觀世界政治、經濟和社會變化而改變,從而形成一個復雜的動態(tài)系統。簡言之,家庭作為社會生態(tài)系統的一部分,其語言規(guī)劃本身具有復雜動態(tài)性;家庭語言規(guī)劃研究旨在探究家庭內部與外部社會的哪些因素影響了具體的家庭語言規(guī)劃,這些因素又如何共同作用于家庭語言規(guī)劃,其研究的本質即了解這些因素的互動在家庭語言規(guī)劃這一動態(tài)系統中的作用機理。

        隨著當今中國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加速,城市家庭語言規(guī)劃面臨著家庭內外部多重因素的影響。然而,國內現有的實證研究往往展現作為整體的、靜態(tài)的家庭語言實踐或語言規(guī)劃,疏于以動態(tài)的視角,深入討論由家庭內部微觀因素與外部宏觀社會因素的互動而引起的家庭語言規(guī)劃及子女二語動機變化。在這一背景下,結合前文綜述,本文從家庭語言規(guī)劃視域切入,基于動態(tài)系統理論,采用反溯質性建模法,選取城市中間階層的銀行雙職工家庭子女為研究對象,以深描子女二語學習動機的歷時發(fā)展特征,重點考察家庭語言規(guī)劃對子女二語動機的影響,并從家庭內外部因素間的互動,分析引起子女二語動機變化的動因機制,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啟示。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問題

        如前所述,本研究基于動態(tài)系統理論,針對銀行雙職工家庭子女的二語動機展開反溯質性建模研究,嘗試回答三個研究問題:

        (1)銀行職工家庭子女的二語動機呈何種變化特征?

        (2)銀行職工家庭語言規(guī)劃的哪些因素對子女二語動機變化產生影響?

        (3)銀行職工家庭內外部因素間如何互動影響子女二語動機的發(fā)展?

        2.2 研究對象

        本研究于華中某城市的銀行集資房社區(qū)展開?;谘芯磕康暮捅憷栽瓌t,筆者選取銀行雙職工家庭作為研究對象,對5 名銀行職工家庭子女進行調查。研究對象的選取原因有二:(1)銀行職員作為我國當代典型中間階層群體之一①,兼具階層特質的普遍性和職業(yè)個體的異質性;(2)當前關于中間階層的家庭語言規(guī)劃研究對象多涉及國內教師或跨國婚姻家庭的外籍教師,對商業(yè)家庭關注甚少。對此,本研究以改革開放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為背景依托,探究我國城市銀行職工家庭的語言規(guī)劃,及其對子女二語動機的影響。在遵循自愿原則和保密原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挖掘研究對象關于家庭語言規(guī)劃及其二語學習動機變化的認知和情感數據。囿于篇幅,本研究最終選取其中3 名具有典型性和異質性的獨生子女作為案例分析對象,其父母均為銀行中層或高層管理者。研究對象的基本信息見表1。

        表1:研究對象基本信息

        2.3 數據收集

        本研究運用反溯質性建模法,繪制動機軌跡圖,并對子女采用歷時性訪談的方式收集數據,同時對父母進行簡短訪談,作為數據的驗證和補充。數據覆蓋時期為2019 年11 月—2022 年11 月。

        2.3.1 歷時性半結構式訪談

        數據收集歷時3 年。期間,筆者分別對3 名研究對象進行了6 次歷時性半結構式訪談,每次訪談時間為40—50 分鐘,訪談內容覆蓋研究對象的家庭經濟環(huán)境、父母語言能力及教育背景、家庭對語言教育投入、家庭與外部環(huán)境(學校、社區(qū)等)的互動、家庭語言信念等主題維度對研究對象二語動機變化的影響。每一次后續(xù)訪談問題都會涉及此前訪談內容,以驗證數據的真實性,有助于了解研究對象在不同歷時階段對自身二語學習動機和家庭語言規(guī)劃的認知,盡可能“通過呈現個體經歷,以展現生活中豐富的語境細節(jié)……探索個體和帶有生命歷史色彩的文化之間的互動”(Gough 2008:484)。

        2.3.2 反溯質性建模繪圖法

        反溯質性建模是動態(tài)系統理論視域下,以D?rnyei(2014)為核心的動機流派倡導使用的研究方法,以考察動機變化和系統內因素的動態(tài)交互行為(鄭詠滟2020)。研究對象針對自己某段時期內學習動機的回顧和反思,在坐標圖中繪制動機沿時間變化的曲線,直觀呈現該時期內學習者的動機變化特征(戴運財,于涵靜2022)。研究者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訪談,幫助其激活相應時期內關于動機的記憶,并深入挖掘引起動機變化的因素。有學者將該方法與訪談結合使用,已證實其有效性(Wang 2021)。

        在最后一次訪談中,本文邀請3 位研究對象根據自己在2019 年11 月至2022 年11 月間的二語動機變化,繪制動機隨時間變化的軌跡圖(見圖1)。動機軌跡圖以直角坐標系呈現:橫軸為時間跨度,橫坐標單位為6 個月,橫跨3 年;縱軸為動機評估系數,單位刻度為20;從0 至100,得分越高,表示動機越強。繪圖結束后,筆者針對每位研究對象動機軌跡圖呈現的變化特征、臨界拐點,并結合歷次訪談內容、學校二語教育規(guī)劃、與父母關于二語學習的溝通等材料,對研究對象進行深度訪談,一同回溯3 年間的歷時動機變化,以更好地印證軌跡圖的效度。

        圖1:研究對象二語動機軌跡圖

        2.3.3 父母訪談

        為提高研究效度,實現交叉互證效果,筆者結合與研究對象的訪談內容、動機軌跡圖,以及對研究對象二語學習活動的記錄和觀察,分別對3 位研究對象的父母進行了4 次20 分鐘的簡短訪談,從不同視角驗證家庭規(guī)劃視域下研究對象二語學習的動機變化特征,作為上述數據的補充,在數據分析中形成三角互證,提升數據信度。

        2.4 數據分析

        筆者針對研究對象繪制的二語動機軌跡圖和訪談文本,結合相關材料,依據研究問題對現有研究數據進行深度質化挖掘。首先,筆者根據二語動機軌跡圖,識別研究對象的二語動機軌跡和變化特征;其次,筆者遵循扎根理論的編碼步驟,將訪談文本及其他文本材料進行分析、編碼和歸類:通過對文本的逐句研讀,進行開放編碼,提煉引起子女二語動機變化的所有典型意義單位,再將開放編碼形成的范疇重新聚類分析,劃為家庭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大類屬,并確定家庭域內的語言規(guī)劃影響子女二語動機的概念范疇;最后,將開放編碼和主軸編碼所得的范疇及主范疇進行選擇性編碼,結合文本數據和動機軌跡圖,討論家庭作為動態(tài)的社會系統,其內外部因素的互動如何影響子女二語動機的發(fā)展。

        3.結果與討論

        3.1 二語動機軌跡變化特征

        圖1 為3 名研究對象的二語動機軌跡變化圖。由圖可知,3 名研究對象的二語動機波動特征和整體變化趨勢各異。

        S1 的二語動機整體呈W 型波動上升,起始值較高。初二下學期起,在父母的極力要求下,S1 不得不將原先重點學習的日語課程改為英語課程,以備考市外國語高中。面對中考和父母的雙重壓力,S1 的動機降至最低值,“媽媽想讓我以后留學歐美,日語適用面相對窄了……前三年都在走彎路”(S1-T2)。由于此前具備良好的英語學習基礎,經一年多的努力,S1 順利考取市外國語高中,于T4 達到動機值小高峰。進入高中后,面對學業(yè)和同輩壓力,S1 的二語動機于T4—T5 明顯下降,“不止我一個人會兩種語言,別人的小組報告都太優(yōu)秀了,其中還有媽媽同事的孩子,感覺好丟臉”(S1-T5);后受父母和班集體的鼓勵重振信心,動機持續(xù)上升,理想二語自我增益顯著,體現了升學考試對子女二語動機的強大刺激作用,其動機變化兼受個體內在情緒與家庭內外部環(huán)境的共同影響,在與外界環(huán)境持續(xù)的積極互動中,動機逐步回升。

        S2 的二語動機整體呈“雙M”型波浪式遞減,起始值較高,于T2 臨近高考升至峰值,反映了成就動機的自組織管理作用。填報志愿時,S2 應家人的職業(yè)期望,選擇某財經類大學金融學系,后調劑至“商務英語”專業(yè)。第一學期結束后,S2 認為專業(yè)課“簡單且乏味”(S2-T3),二語動機隨之下降;T3—T4 期間,S2 高分通過“劍橋商務英語”中級考試并獲學業(yè)獎學金,動機小幅回升。T4—T5 暑假期間,S2 因電子競技無心學業(yè),以致二語學習動機大幅下跌。為此,S2 的父母采取了一系列干預措施,要求S2 參與“投行精英訓練營”。業(yè)內人士流利且專業(yè)的英語令其羨慕,認為“這是曾經的自己能企及的高度”(S2-T6),重拾對口譯的熱情。然而,不久后的秋招讓S2 自覺與同期金融專業(yè)實習生的差距——“外語總歸是工具,比不上實用的專業(yè)技能”(S2-T7);加上父母的施壓,S2“不想再學英語”,二語動機幾近降至冰點,反映了二語動機的不規(guī)則非線性波動,關鍵事件(如高考、就業(yè))在某節(jié)點的觸發(fā)對不同語言學習目標的子女二語自我動機影響各異。

        與S1 和S2 相比,S3 的起始動機值最低,大幅增長后趨于平穩(wěn)。她自述“從小就不喜歡背英語,為了中考只能逼自己學”(S3-T2)。升入高中后,出于對日本文化的熱愛,S3 索性放棄英語,轉而開始學習日語,二語動機升至最高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日語的時候我才知道我并不是不愛學語言”(S3-T3),通過自學和家教輔導,S3 日語水平顯著提升,并保持較高的動機值?!半m然不確定學好日語能不能順利申請到日本的好學校,但學不好一定不能”(S3-T6);希望“盡快提升日語,適應留學生活”(S3-T7),并慶幸“父母很開明,不會干涉我想做的事,還會給我很多支持”;體現了成就動機和未來愿景對二語動機的激勵作用,以及隨后的自組織效應。

        綜合3 名研究對象繪制的二語動機軌跡圖和訪談內容,體現了如下動機軌跡變化的主要特征:

        (1)不同研究對象的二語動機軌跡發(fā)展具有強烈的個體異質性,可歸因為學段、二語學習興趣、父母語言信念及語言干預、學校二語教育環(huán)境、關鍵事件、未來愿景等方面的差異,對研究對象的理想二語自我、應然二語自我及二語學習體驗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2)二語動機軌跡受多種變量影響,呈不規(guī)則非線性動態(tài)特征,且普遍受特定階段(如初三下學期、高一上學期、高三下學期、大三下學期)及階段內多種事件變量(如內在愿景目標、父母語言信念和干預、學校二語教學等)的觸發(fā)而形成隆起或凹陷的波動,即產生強烈的吸態(tài)或斥態(tài)(repeller states)。任一變量的變化都可能引發(fā)其他變量甚至整個二語動機系統的變化,不同層次變量間的聯結和復雜互動使動機變化軌跡不可預測,系統的整體狀態(tài)也從變量的交互作用中浮現出來,因而導致二語動機發(fā)展的過程充滿了非線性變異,印證了動態(tài)系統的運行特征和變化規(guī)律(Lowie & Verspoor 2007)。

        (3)二語動機具有較強的情境敏感性,在內部認知動態(tài)和外部社會文化情境的交互作用下產生變化。一方面,城市中間階層家庭的子女能廣泛接受現代化和多樣化的教育資源,優(yōu)化二語學習體驗;另一方面,受傳統儒家文化語境影響,子女慣于遵循父母的規(guī)范、信念、價值觀與期望,在教學場形成了習慣性認識與行為模式系統(Cortazzi & Jin 2002),受銀行職業(yè)作為中間階層的集體性因素影響,注重語言在升學、考證、求職、留學中的積極作用,以盡“子女義務”滿足家庭需要,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理想二語自我和應然二語自我。

        (4)二語動機軌跡體現了動態(tài)系統的自組織性,在某一階段保持系統的吸態(tài),趨于穩(wěn)定發(fā)展。具體表現為研究對象確定在關鍵考試前或確定未來愿景后,二語動機處于暫時的、動態(tài)的平衡狀態(tài),是動機系統與生物基礎的有機融合。

        3.2 影響子女二語動機變化的家庭語言規(guī)劃因素

        結合對3 名研究對象及其父母的訪談內容,筆者以家庭語言規(guī)劃為切口,發(fā)現家庭語言價值觀和家庭語言干預是引起銀行雙職工家庭子女二語動機變化的重要因素,各因素中包含的不同側面共同構成了家庭作為語言生態(tài)系統的復雜性,進而對嵌套其中的子女二語動機系統產生動態(tài)影響。

        3.2.1 家庭語言價值觀

        家庭語言價值觀指家庭成員對語言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是家庭語言信念的表現形式之一,也是家庭語言規(guī)劃的重要維度(Curdt-Christiansen 2014)。基于訪談內容和實地觀察,筆者將3 個家庭的語言價值觀歸納為語言物質價值觀和語言精神價值觀兩類:前者視語言為可獲取的資源和價值不等的資本,后者則認為語言是精神基礎和目標信念的象征(周明朗2019),二者均對子女二語動機的變化產生影響。

        (1)家庭的語言物質價值觀重視語言的實用價值(pragmatic value)和經濟資本(economic capital)為子女帶來直接或間接的利益及財富(Bourdieu 1991;Spolsky 2004),導致子女的理想二語自我短期下降,促進子女的應然二語自我和二語工具型動機的顯著提升。如S1 母親“最初讓她(S1)學日語是為了考市外國語初中,競爭壓力相對小一些……現在人人都會英語,多學一種語言的選擇余地更多”;后發(fā)現高中部提供了大量英語國家的課程和合作項目,遂讓S1 轉學英語,以獲得更多優(yōu)質教育資源。S1 通過比較不同語碼的工具性價值,也認同“英語的適用性更廣,長遠好處優(yōu)于日語”(S1-T4),體現了家庭內基于實用價值的語言秩序和二語選擇導向;又如,S2 的父母重視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在商業(yè)領域的潛在價值和可得資本,要求兒子“至少英語拔尖,算是現代金融業(yè)最容易獲得的籌碼”。面對父母施壓,S2“只能調整狀態(tài),把該拿的證都拿到”(S2-T7)。由此體現了語言的經濟價值是語言選擇的基礎(張治國2019)。家庭為使子女獲得更好的教育機會或高收入工作,會選擇語言秩序中的強勢語碼作為子女的二語學習目標;這種以實用性和收益性為導向的語言物質價值觀與“子女義務”產生有機融合,進而強化子女工具型動機的防御性,努力避免在考試及就業(yè)等競爭中落敗,從而影響子女二語動機的變化。

        (2)家庭的語言精神價值觀將語言視作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源,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子女的二語學習體驗,對子女的理想二語自我和二語融入型動機起促進作用。例如,S3“起先只覺得日語好聽,了解‘物哀文化’后,能更深地體會日語的韻律美……廢寢忘食地找資源學日語,想去日本學習游玩,真切感受風土人情”(S3-T3)。S3 的父母認為女兒“作為藝術生,提升對語言文化的知識儲備和敏感力很有必要”,并鼓勵女兒設立近端學習目標,助其在完善理想二語自我形象的任務過程中,體會內在愿景實現的真實感受,極大增強了子女積極情感的動機維度(D?rnyei et al.2015)。

        3.2.2 家長語言干預

        家長語言干預包括家庭為子女語言教育的經濟投入、家長的教育背景和語言讀寫知識,以及家庭的社會關系網絡(Curdt-Christiansen & Huang 2020),分別對應了家庭資本理論中的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Coleman 1991),均影響子女二語動機的發(fā)展。

        (1)家庭物質資本及家長對子女二語的經濟投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子女的理想二語自我和二語學習體驗。3 名研究對象的家庭均不惜花重金為子女尋求高質量的二語教育,“一年的學雜費好幾萬,但效果很好,給了我從頭學英語的信心”(S1-T6);S2的父母在高考前為兒子報過英語集訓班,“小班集訓雖然貴,但老師很會教,能沉浸學習中”(S2-T2);S3 的父母為滿足女兒對日本語言文化的興趣需求,特意帶她去日本游學,極大激勵了S3 的動機效能,說明家庭優(yōu)越的物質資本和為子女語言學習的高經濟投入能激發(fā)學生二語學習的信心和興趣,進而提升子女二語動機中的理想二語自我和學習體驗。這一發(fā)現印證了家庭階層對子女二語學習動機的影響,城市中產階層家庭能更多地擁有某些種類的教育資源,在子女二語學習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詹先君,洪民2015)。

        (2)家庭人力資本及家長具備的語言讀寫知識對子女的二語學習體驗具有較大影響。如S1 的母親精通英語,“在女兒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教她英語”,并在S1 初學日語時,助其“輕松理解片假名中的英法外來詞”;S2 的父親擁有碩士學歷,具備過硬的語言和專業(yè)素養(yǎng),時常指導兒子的商務英文報告寫作,讓S2“對英語課程的任務少了很多抵觸”(S2-T6),體現了家庭人力資本及父母語言知識儲備在參與子女二語學習過程中能優(yōu)化子女的二語學習體驗,對子女學業(yè)起到支持和激勵作用(Khattab 2002),并在一定階段內利于子女二語動機的提升。

        (3)家庭社會資本和家長的社會關系網絡對子女的理想二語自我、應然二語自我和二語學習體驗均產生影響,對其二語動機的變化具有重要意義。如S1的父母均表示“學校定期家訪和舉辦家長會,及時反饋孩子的學業(yè)動態(tài)”,讓S1“感到了外在期待的壓力,為了不丟人只能好好學”(S1-T5),導致子女的應然二語自我提升,整體二語動機下降。S2 和S3 的父母也會依托同事或社區(qū)的關系網絡,為子女的語言學習或就業(yè)咨詢相關資訊,幫助子女“順利備考”(S2-T4),進一步“接近理想”(S3-T7),印證了社會資本可以將“其他形式的家庭資本轉化為孩子的人力資本”(Wong 1998:4),間接提升了子女的二語學習體驗和理想二語自我,促進子女二語學習動機和自我效能的發(fā)展。

        3.3 影響子女二語動機發(fā)展的家庭內外部因素間的互動機制

        如前所述,家庭語言規(guī)劃對子女二語動機變化產生的影響,體現了家庭作為嵌于宏觀社會系統的中觀系統,與子女動機系統間多種因素相互影響的動態(tài)系統屬性;而外部社會環(huán)境作為家庭語言環(huán)境和個體動機形成的宏觀系統,通過與內部家庭系統和子女動機系統的互動,亦對子女二語動機的發(fā)展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見圖2),這一互動機制引起了子女二語動機的差異性和波動發(fā)展。

        圖2:家庭內外部因素間的互動機制

        3.3.1 外部社會系統與內部家庭系統互動

        外部社會環(huán)境中的話語建構和社會政治語境與家庭系統的相互作用塑造了子女的二語自我系統(鄭詠滟,劉維佳2021),對子女二語動機發(fā)展產生不同影響。由于“二語動機自我系統”基于全球英語的背景下被提出,因此難免帶有“英語偏見”(D?rnyei & Al-Hoorie 2017)。中國作為英語學習者大國,多數家庭認可英語的工具性價值及其蘊藏的經濟權力和象征性權力(Bourdieu 1977),導致子女不得不“把英語當作個體晉升的全球通用入場券”(S1-T2),“為現實向英語低頭”(S2-T7)。此外,改革開放后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加速了經濟利益和社會結構的分化,個體職業(yè)選擇受到先賦性因素的影響,城市中產階層的商業(yè)家庭出現父代—子代體制內工作的“多代傳遞”延續(xù)(黃杰2022)。父輩因此更重視子代職業(yè)的穩(wěn)定性,并致力鞭策子代增加外語作為就業(yè)中的競爭性籌碼,造成子女應然二語自我的上升。這一發(fā)現與前人研究結論有所出入(詹先君,洪民2015),進一步說明了外部社會環(huán)境的變遷對家庭語言規(guī)劃和子女二語動機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銀行這一職業(yè)群體對語言規(guī)劃和選擇上的異質性;“一帶一路”倡議的全面推進和“雙減”后的所謂“英語降溫”,使家長們重新審視非英語語種(language other than English,LOTE)的潛在價值。在社會大環(huán)境和家長的雙重支持下,子女將LOTE 作為二語的學習“名正言順,甘之如飴”(S3-T7),極大提升了子女的學習體驗,進而最大化地刺激動機強度發(fā)展(Taguchi et al.2009)。宏觀社會環(huán)境與政策影響了家庭語言價值觀的變動,而家庭與學校、社區(qū)等社會環(huán)境的互動則進一步確定了語碼選擇和語言干預,從而推動了子女二語動機的波動發(fā)展。

        3.3.2 外部社會系統與子女動機系統的互動

        已有研究發(fā)現,個體二語動機與外部環(huán)境互動時會產生不同的發(fā)展路徑(戴運財,于涵靜2022),具體體現為學習環(huán)境和目標語言文化對二語動機差異和波動的影響。S2 認為父母聘請的高考英語集訓老師“講課很有趣,比爸媽更了解我,更能發(fā)現我的閃光點”(S2-T2);S1 進入高中后“不想落后于人”(S1-T6),面對來自朋輩和父母的良性壓力,激發(fā)了預防型動機,盡力預防個人發(fā)展的失敗,以滿足師長和親友的期望和要求,證實了外部壓力、競爭環(huán)境、集體動機激勵、教學方法、教師關懷對學習者積極情感和二語動機強度具有重要意義,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Bas?z & Gümüs 2022)。此外,外界的二語文化輸入也是燃起學習者內生動機的重要因素,如S3“日本文化改變了我對學外語的逆反心理,甚至開始理解媽媽那么想讓我學外語的原因”(S3-T5),之后也讓媽媽“更加了解小語種的優(yōu)勢和特色”,印證了二語文化輸入對學習者的二語動機和跨文化理解的變化具有顯著作用(Wang 2021)。

        4.結語

        本研究以家庭語言規(guī)劃為視域,基于動態(tài)系統理論,對中國城市中間階層的3 名銀行雙職工家庭子女的二語動機開展了歷時研究,指出了子女二語動機變化的特征及家庭內外部的影響因素,證實了中國城市中間階層家庭的語言規(guī)劃及子女二語動機的動態(tài)系統屬性:子女的二語動機變化具有個體異質性、不規(guī)則非線性動態(tài)變化特征、情境敏感性,兼受不同階段家庭語言價值觀、家長語言干預,以及家庭內外部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影響,由此構成了家庭語言規(guī)劃與二語動機的動態(tài)系統。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如僅將銀行職工家庭納入研究樣本,對其家庭語言規(guī)劃及其影響因素作專門討論的個案研究,缺少對普遍中間階層家庭多元職業(yè)特性,以及家庭語言規(guī)劃與當代家庭代際職業(yè)傳承關系的探究。未來研究可進一步采用混合或新型研究方法,結合大規(guī)模的問卷或深入敘事研究,關注家庭語言規(guī)劃視域下,不同國家、階層、職業(yè)、地區(qū)的家庭內外部多因素互動與子女二語動機變化的相關性和顯著性,以深入探索子女二語動機的心理機制和社會制約因素。

        注釋:

        ①李強(2001)認為,中間階層的形成需滿足如下條件:一是有產業(yè)變遷的條件,即形成于第二產業(yè)向第三產業(yè)轉型的過程之中,如管理層、技術層、商業(yè)層、職員層等白領階層;二是適應于當代社會變遷的現代職業(yè)結構;三是具備正規(guī)高等教育經歷。本文選取的銀行雙職工家庭滿足上述條件,是屬于中產群體之一的城市白領家庭。

        猜你喜歡
        規(guī)劃語言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語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規(guī)劃引領把握未來
        快遞業(yè)十三五規(guī)劃發(fā)布
        商周刊(2017年5期)2017-08-22 03:35:26
        累積動態(tài)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多管齊下落實規(guī)劃
        麻豆av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成人大片在线观看视频| 人妻 丝袜美腿 中文字幕| 国产熟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动漫| 亚洲AV一二三四区四色婷婷| 色综久久综合桃花网国产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内射|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91| 日韩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九九99久久精品国产| 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天堂| 国产美女黄性色av网站| 少妇我被躁爽到高潮在线影片| 一本到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男同志网站| 亚洲视频高清| 国产丝袜美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 婷婷五月综合激情| 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少妇| 成人免费777777被爆出| 麻豆国产巨作AV剧情老师|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亚洲| 邻居美少妇张开腿让我爽了一夜| 曰韩无码无遮挡a级毛片|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 好看午夜一鲁一鲁一鲁| 亚洲av一区二区三区色多多| 水蜜桃精品一二三| 国产免费看网站v片不遮挡| 手机在线国产福利av|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 日本精品人妻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视频 | 加勒比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精品色超碰| 精品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