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琴 楊書琴
孩子們升入中班時,我們在班里投放了磁吸材料,主要是具有磁性、可以互相吸住的彈珠和短棍。孩子們用這些材料搭建各種物品,如項鏈、房子、人體等,玩了比較長的時間。我們一直在旁邊觀察,看孩子是否有其他的玩法。
有一次,餐后自主游戲時,凡凡和軒軒用磁吸材料玩起了滾彈珠的游戲。凡凡拿出若干個彈珠放在桌面上,用手輕輕一推,彈珠就滾動起來了。過了一會兒,凡凡和軒軒從材料筐里拿了一些長條積木,把它們圍在了桌面的邊沿,又拿了3塊拱形積木豎排倒扣在桌面的中間,形成一個“山洞”。凡凡拿起一顆彈珠說道:“看誰能讓彈珠穿過這個‘山洞?!比缓?,兩人玩起了彈珠穿“山洞”的游戲。
在游戲分享環(huán)節(jié),我們請凡凡分享他們的新玩法。凡凡的分享,啟發(fā)了其他孩子,他們紛紛探究材料的新玩法。接著,我們在游戲區(qū)投放了更多的彈珠和積木,期待孩子們有更多的探究行為。
在幾天后的自主游戲中,凡凡拿來一些小的積木,用它們拼成了一條有點彎曲的路,說這是迷宮,接著他便與糖糖兩人玩起了“彈珠迷宮”的游戲。玩了一會兒后,糖糖去材料超市找來了奶粉罐、手電筒和“Y”形積木,并將打開的手電筒架在“Y”形積木上,說道:“太陽出來了!”接著,凡凡將彈珠放到一塊較厚的木頭積木上,使它與“太陽”齊平,說:“太陽照到我(彈珠)了?!闭f完,他推了一下彈珠,彈珠落到桌面后緩慢向前滾動。在本次游戲中出現(xiàn)了一個架高了的“太陽”,孩子們想讓“太陽”照射到彈珠,便抬高彈珠的空間位置。“太陽”的出現(xiàn)使游戲的玩法有更多的可能。我們就迷宮中出現(xiàn)的“太陽”,引導(dǎo)孩子們觀察、討論。孩子們表示要把迷宮的位置抬高,這樣“太陽”才能照到彈珠?;诤⒆觽兲Ц呙詫m位置的想法,我們投放了更多形狀、厚薄、長短不同的積木,鼓勵、支持他們進行嘗試。孩子們用拱形積木、長條形積木、三角形積木等組合搭建成他們說的抬高了的彈珠迷宮,玩起了“彈珠迷宮”游戲。這樣,游戲變得更有趣了。
又有一天自主游戲時,凡凡拿來了2塊長條形積木接排在桌面上,又拿來了2塊等腰直角三角形積木,直角朝上排放在長條形積木后面(如圖■)。凡凡指著其中一塊三角形積木的斜邊說:“這是加速道?!碧翘钦f:“這樣彈珠滾不了的?!甭犃颂翘堑脑挘卜材脕韽椫樵嚵嗽?,果然有問題。他想了一會兒,拿起三角形積木嘗試了幾次后,把接在長條形積木后面的那塊三角形積木換個方向放(如圖■),又拿彈珠試了一下,發(fā)現(xiàn)彈珠滾到長條形積木的末端時被三角形積木擋住了。凡凡觀察了一會兒后,直接把2塊長條形積木疊放起來(如圖■),他和糖糖繼續(xù)嘗試滾彈珠。他們發(fā)現(xiàn)彈珠可以沿著三角形積木的斜邊往下滾。后來兩人又進行調(diào)整,把2塊三角形積木放在長條形積木后面,2塊三角形積木擺放的方向不一樣(如圖■),這次他們發(fā)現(xiàn)彈珠可以沿著前一塊三角形積木的斜邊往下滾,再沿著后一塊三角形積木的斜邊往上滾一點。這讓他們很好奇,產(chǎn)生了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雖然在之前的游戲中也出現(xiàn)了三角形積木,但是孩子們僅僅將三角形積木作為搭建迷宮的材料,沒有意識到可以利用三角形積木的斜邊滾彈珠。此次游戲中,凡凡用“加速道”形容三角形積木的斜邊,說明他在實際操作中感知到了三角形積木斜邊對彈珠滾動速度的影響。
三角形積木的加入讓孩子對“斜邊滾動”有了探究興趣。于是,我們有意識地在材料超市增加各種大小、形狀的三角形積木,以引發(fā)孩子更多的探究行為。
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幼兒科學(xué)探究的重要表現(xiàn),教師需要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幼兒的探究行為,通過持續(xù)觀察、投放材料、組織幼兒討論等策略提供支架,促使幼兒持續(xù)探究,獲得更豐富的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