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鄭保利(1981- ),男,漢族,山東淄博人,本科,研究方向:消防救援。
摘要:全面提升消防員的體能水平對于強化消防救援能力、保障消防員生命安全的意義重大,也是履行未來消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詳細分析了新時期救援工作對消防員體能訓練的新要求,并針對如何提升消防員體能訓練水平提出工作建議。
關鍵詞:消防員;體能訓練;救援工作
前言
消防員承擔滅火救災、搶險救援、社會救助等職能。目前各地區(qū)消防救援呈現(xiàn)出工作壓力大、出警頻率高等特征,對消防隊員的體能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對于廣大消防員而言,必須有極強的身體素質才能適應未來工作需求。因此,為全面提升消防員的體能,應深入了解新時期綜合救援對消防員體能訓練的新要求,并掌握科學有效的體能訓練方法,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一、新時期救援對消防員體能訓練的要求
(一)職業(yè)化改革背景下對消防員體能提出更高要求
從近幾年各地區(qū)發(fā)生的消防救援事故來看,部分事故現(xiàn)場危險重重,由于救援人員經(jīng)驗不足、體能不達標,導致消防員在現(xiàn)場缺乏自我保護能力,最終造成各種就救援事故。因此,在職業(yè)化改革背景下,需要積極解決消防員存在的體能不達標問題,讓身體素質理想的消防員留下來,這對于推動消防救援工作順利開展有重要意義。
(二)救援事故頻發(fā),要求消防員具有更強的體能
頻繁的自然災害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巨大威脅,這也對消防員體能提出更高要求。森林火災、洪澇災害、地質災害、失聯(lián)人員搜救等救援任務中要求消防員有更強的體能,以適應環(huán)境變化。例如2021年11月云南哀牢山搜救失聯(lián)人員,搜救現(xiàn)場山高坡陡,密林叢生,搜救任務連續(xù)持續(xù)多日。2022年9月四川甘孜州瀘定縣地震救援中,轉移群眾時再現(xiàn)“飛奪瀘定橋”畫面。從上述案例中可知,為應對各種應急救援任務,消防隊員需要充足的體力來處理各種現(xiàn)場問題,保證群眾安全。正如在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成立之初,國家有關領導就強調“消防隊伍作為同老百姓貼得最近、聯(lián)系最緊的隊伍,有警必出、聞警即動”。因此,為了應對各地區(qū)多發(fā)的自然災害,需要消防員有更強的體力來應對挑戰(zhàn)。
(三)長時間事故救援條件下,對消防員體能提出更嚴格的要求
有調查研究認為,現(xiàn)階段我國地質災害、森林火災等災害事故普遍呈現(xiàn)出時間長的特征,消防員無法在數(shù)個小時內完成救援,大部分救援需要持續(xù)數(shù)天甚至一周以上,這對消防員的體能提出更高要求[1]。以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qū)發(fā)生火災為例,火災發(fā)生地均是未開發(fā)原始林區(qū),地處偏遠、人跡罕至,火場一線車輛無法通行,山高坡陡,灌木叢密集,行軍十分困難,且撲救時間長,甚至需要連續(xù)轉場,消防員長時間得不到休息。在撲救2017年5月2日大興安嶺地區(qū)畢拉河林場發(fā)生的特大森林火災中,車輛無法到達火場,滅火人員通過機降和徒步行軍相結合的方式才抵達火線。在火災撲救的第4天,林區(qū)突降大雪,在進行撲火的同時還要克服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緊緊相隔幾天時間,5月17日陳巴爾虎旗那吉林場再次發(fā)生了特大森林火災,消防員鏖戰(zhàn)了六天時間才完成了那吉林場火災撲救任務。由此可見,若消防員體力不支則難以完成上述救援工作,良好的身體素質是應對救援時間長的重要條件。
二、新時期消防員體能訓練對策
(一)做好體能訓練前的準備工作
做好消防員體能訓練準備工作是保障訓練效果的關鍵,具有提升肌肉溫度,克服肌肉組織惰性以及強化內臟器官機能水平的效果,可避免消防員在運動中發(fā)生運動損傷。常見的準備活動訓練方式包括:
1.伸展肌肉
伸展肌肉具有放松肌肉的功能,避免發(fā)生肌肉拉傷等問題。(1)頸部肌肉伸展訓練。采用站立姿勢,消防員分別通過低頭、仰頭或者左右側曲的方法練習。(2)上肢肌肉伸展訓練中,可通過上肢前后擺動與環(huán)繞等方式伸展肌肉。例如在振臂練習中,消防員可通過雙臂上舉后振與兩臂下垂后擺、雙臂上舉與交叉等方法達到伸展肌肉的效果。(3)軀干肌肉伸展訓練中,可通過軀干的前后屈伸與左右側屈、軀體繞環(huán)等方法伸展肌肉。例如消防員在體前屈訓練中,其上肢可做左右側屈與上體后仰的訓練方式[2]。
2.走步熱身練習
在正式練習前,可要求消防員圍繞場地走一圈,達到恢復牽拉肌肉彈性的效果。在走步熱身練習階段,初期消防員可隨意走動,之后遵照由慢到快的原則,分別做腳后跟走、前腳掌走、腳外側走以及腳內側走等訓練。
3.慢跑
一般根據(jù)季節(jié)氣候控制慢跑時間,其中氣溫低時可適當延長慢跑時間,相反在炎熱的夏季可縮短慢跑時間。
(二)消防員體能訓練實施要求
1.跑步練習
(1)短跑練習。①采用短距離組合跑的方式強化消防員身體素質,例如可采用30米+60米+100米+60米+30米的組合跑方式,每2-3次為一組,即消防員先跑30米,之后分別開展一次60米、100秒、60米、30米的訓練,根據(jù)消防員的體能情況分別做2-3次即可。②短距離變速跑。消防員短距離變速跑的方案為:30米快跑+20米慣性跑+30米快跑+20米慣性跑,即消防員先快跑30米,之后依靠慣性向前奔跑20米;再發(fā)力快跑30米,最后用慣性跑20米。上述方法每重復3次為一組,進行2-3組即可。
(2)長跑練習。①固定時間跑。此類長跑訓練要求消防員在規(guī)定時間內按照規(guī)定長度長跑,例如在30分鐘內完成5000米等。此類訓練方法的強度適中,但是訓練人員應在跑步時長上做出嚴格規(guī)定,大部分固定跑的時間應大于等于30分鐘,且部分新入消防人員也可根據(jù)訓練耐受度適當縮短跑步時間。②固定距離跑。固定距離跑訓練中,應根據(jù)訓練強度確定消防員跑步距離長短,可以適當增加跑步距離,使消防員可以更好地適應不同消防救援任務要求。例如在常規(guī)的5000米跑中,可將長跑的實際距離控制在5500米甚至6000米,引導消防員不斷突破身體極限。
2.跳遠練習
跳遠具有強化腿部關節(jié)與韌帶力量的作用,強化消防員肢體協(xié)調性。常見的跳遠練習內容包括:(1)提踵練習。指導消防員雙手把持固定物,之后盡量抬起腳跟,在達到極限高度后緩慢放下,反復練習上述過程。此類訓練具有增強踝關節(jié)力量與小腿肌肉爆發(fā)力的效果。②半蹲跳練習。訓練人員介紹半蹲跳的正確姿勢,要求消防員保持半蹲狀態(tài),并將雙手放置于前,向上跳的距離應大于等于20cm;在身體騰空后將雙手擺在后側,最后著地。此類練習方法可以達到強化股四頭肌與踝關節(jié)力量的目的。③分腿跳。保持雙腿自然站立,準備就緒后可同時發(fā)力向前上方跳起,跳起的一瞬間分開兩腿;落地時將雙手并攏。反復開展上述練習可以達到強化腿部肌肉力量的效果,增強消防員的身體控制與腿臂協(xié)調控制能力。
3.力量練習
(1)徒手力量練習方法。訓練人員可向消防員介紹幾種常見的訓練內容,包括:①仰臥卷腹練習。身體仰臥平躺,兩腿分開與肩同寬,膝關節(jié)彎曲約90度,背部緊貼地面(墊子),雙手向前伸直置于兩腿上方。向上彎曲軀干,讓身體呈卷腹狀態(tài),卷腹時手指前伸,拇指尖超過雙膝正上方,上體后仰時,頭部及肩背部觸及地面(墊子),還原成初始位置[3]。運動頻率:每次可以根據(jù)腹肌的水平調整練習次數(shù)和組數(shù),最少做到20次,有一定水平以后逐漸增加次數(shù),達到每組30-40次,效果最佳,每次練習3-4組。②仰臥舉腿練習。身體平躺在墊子上,頭部和上身固定在墊子上,雙腿并攏伸直。如果剛開始訓練,可以微屈,難度會減小,雙臂伸直,掌心朝下放于地面。深吸氣,呼氣時下腹部用力,雙腿抬起,至垂直地面的程度停住,然后深吸氣下落,有控制的下放雙腿,回到起始位置,如此反復。每次可以根據(jù)腹肌的水平調整練習次數(shù)和組數(shù),最少做20次,有一定水平以后逐漸增加次數(shù),達到每組30-40次,效果最佳,每次練習3-4組。③俯臥撐練習。雙臂支撐地面并收攏雙腳,維持兩臂屈伸[4]。屈臂時兩肘內合,使肩低于肘,胸部距離地面約2厘米,伸臂時兩肘伸直,身體保持平直。
(2)器械力量訓練方法。器械訓練是利用器械強化身體力量,常見訓練內容包括:①單杠引體向上練習。引體向上是較好的鍛煉上肢的方法,是所有發(fā)展背部骨骼肌肌力和肌耐力練習方式中參與肌肉最多、運動模式最復雜、發(fā)展背部骨骼肌肌力和肌耐力最有效的練習方式。訓練人員兩手用寬握距正握(掌心向前)單杠,略寬于肩,兩腳離地,直臂懸垂,兩手用力屈臂拉桿,用背闊肌的收縮力量將身體往上拉起,兩腿稍夾緊,腳尖盡量下繃,下頜過杠稍作停頓,然后逐漸放松手臂和背闊肌,讓身體徐徐下降,直到完全下垂,重復再做。也可以彎曲膝關節(jié),將兩小腿向后交叉,使身體略微后傾,能更好地鍛煉背部肌肉[5]。②雙杠杠端臂屈伸練習。雙杠臂屈伸以練習胸肌、肱三頭肌和三角肌(前束)為主,兼練背闊肌、斜方肌等。訓練人員雙手分別握杠,兩臂支撐在雙杠上,頭正挺胸頂肩,軀干、上肢與雙杠垂直,屈膝后小腿交疊于兩腳的踝關節(jié)部位。肘關節(jié)慢慢彎屈,同時肩關節(jié)伸屈,使身體逐漸下降至最低位置,稍停片刻,兩臂用力撐起至還原[6]。
(三)科學安排體能訓練時間
1.合理安排每日運動訓練時間
為適應新時期救援任務要求,消防員訓練主要包括體能訓練與業(yè)務技能訓練兩個方面,因此要正確搭配訓練時間。按照人的正常生理需求,每天下午2點至七點之間的身體活躍度較高,尤其是下午5點左右達到峰值,此時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度達到最高值,是開展體能訓練的理想時期。因此,體能訓練可安排在這一時間段進行,并根據(jù)訓練內容將時長控制在1小時左右。早操的訓練強度不宜過大,雖然適當運動可以提升大腦活躍度,但是身體機能增加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早晨訓練時間可控制在30分鐘左右,且運動動作不應復雜[7]。
2.每周訓練計劃安排
(1)規(guī)劃訓練時間。在無特殊要求情況下,每周一至周五為訓練時期,周六與周日為消防員休息調整時期。
(2)優(yōu)化訓練內容。
周一,由于消防員連續(xù)兩天休息,身體精力充沛,適合開展大強度訓練,因此可選擇爆發(fā)力強的訓練內容,如短距離變速跑、力量練習以及杠鈴力量練習等。周二,消防員的身體依然處于亢奮狀態(tài),可在周一訓練內容的基礎上增加3000米或者5000米練習。周三,由于消防員已經(jīng)經(jīng)歷兩天高強度練習,練習內容可針對關節(jié)力量、肌肉力量展開訓練,包括跳遠訓練、上肢力量訓練等。周四主要以速度練習與耐力訓練為主,可根據(jù)消防員耐受性開展一次中高強度的長跑,長跑距離可控制在2000-3000米之間。周五的訓練內容為高強度的5000米跑,跑步結束后,允許消防員休息30分鐘左右,再進行杠鈴、啞鈴等力量訓練。周六與周日,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保持消防員身體機能,如激烈的足球賽、籃球賽等增強身體素質,達到放松身心的效果[8]。
(四)重視體能訓練后的恢復
消防員在體能訓練后不可避免會出現(xiàn)運動性疲勞,若沒有及時消除疲勞,可能會對消防員身體造成危害,因此可通過整理活動、調節(jié)神經(jīng)法促進恢復。其中整理活動是指在運動結束后,通過壓腿、壓肩、俯背運動等練習方法達到促進局部血運、強化下肢血液回流的效果,加快肌肉乳酸清除,消除肌肉疼痛等癥狀;神經(jīng)調節(jié)法則強調通過睡眠、音樂療法等放松神經(jīng)。
結語
新時期的救援工作對消防員體能訓練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為達到提升消防員體能的目的,相關訓練人員應該遵循科學訓練的方法,通過做好體能訓練前的準備工作等,在明確消防員體能訓練要求后,有計劃地落實體能訓練操作方案,爭取快速提升消防員身體機能水平,為全面增強消防員社會服務能力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陽.消防員基礎體能科目訓練實施措施研究[J].今日消防,2023,8(02):142-144.
[2]楊慧超,馬興雙.FMS功能性動作篩查在消防員體能訓練中的應用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2,30(09):258-260.
[3]嚴軍.新時期救援對消防員的體能訓練要求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2,8(17):41-43.
[4]汪勇.消防員體能訓練現(xiàn)狀分析及改進對策[J].消防界(電子版),2022,8(12):33-35.
[5]周良.體制改革背景下消防體能訓練轉型的探討[J].今日消防,2022,7(06):115-117.
[6]陳富成,張鴻鶴,劉傳海.消防員體能訓練出現(xiàn)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17):13-15+20.
[7]周敏,王韻博.基層消防員體能訓練現(xiàn)狀研究及對策[J].水上消防,2022(02):16-19.
[8]許濱.消防員體能訓練與應用[J].今日消防,2022,7(02):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