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瀟婷
“個性化閱讀”可以理解為“因個性發(fā)展需要、結合學生多樣化特點,因材施教,為學生培育適宜自身情況的閱讀素養(yǎng)”。個性化閱讀與傳統(tǒng)性閱讀教學在理念上存在差異。個性化閱讀更傾向于學生閱讀“真我”的表達,指向其內在閱讀情感、觀點表達的需要。學生能在個性化閱讀教學理念的作用下塑造全新語文學習觀念,自覺發(fā)展閱讀與表達愛好,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個性化閱讀理念融入教學,以個性化閱讀促進學生能力的成長。
一、個性化閱讀在小學語文階段教學中的必要性
“個性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存在著必要的發(fā)展價值。首先,個性化閱讀能有效激發(fā)學生閱讀與表達興趣,培養(yǎng)其自信心,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角度為其帶來積極轉變。學生能在開放、包容、和諧的閱讀氛圍中發(fā)展個性,抒發(fā)真實的閱讀情感,以情為閱讀體驗的主體,切實享受閱讀帶來的體驗樂趣。學生能在這一過程中養(yǎng)成樂于閱讀、樂于表達的良好習慣,積極投入地參與閱讀活動;其次,個性化閱讀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語文思維品質,促使其學科思維向創(chuàng)意化、多元化、差異化方向發(fā)展。最后,學生思維的多樣性,能豐富課堂交流內容,營造活躍的思辨情境,能進一步活化課堂,帶動課堂教學效率的發(fā)展。
二、個性化閱讀在小學語文階段教學中的策略
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的要點在于激活其個性化閱讀體驗,讓其想表達、會表達、愛表達。教師可以通過培養(yǎng)學生文化情感、滲透閱讀文化背景,營造良好文化氛圍等方式達到個性化表達能力培養(yǎng)目的,進一步增強學生課時閱讀與表達效果。
1. 培養(yǎng)文化情感,深化學生閱讀鑒賞體驗
培養(yǎng)學生文化情感,旨在培養(yǎng)其個性化閱讀表達的志趣,使其“想表達”。語文閱讀材料具有人文性與審美性特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強調閱讀審美鑒賞教學,則能深化學生的文學審美體驗,培養(yǎng)其文化情感。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情緒感觸越深,則越能情動而辭發(fā),形成個性化閱讀并在閱讀中投入情感,積極主動地將個性化閱讀體驗表達出來。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以聲境結合的教學工具豐富學生想象空間,使其感受文學的畫面意境之美。教師可以從語言角度加強主觀引領,展開深度鑒賞活動,使學生感受文學的語言應用之美。教師還可以從閱讀材料的人物情節(jié)要素出發(fā),引發(fā)學生對個別要素的深度談論,使其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之美。多元文化審美角度能豐富學生閱讀鑒賞體驗,促使其從鑒賞教學中獲得個性化閱讀思路。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三月桃花水》一課的鑒賞重點在于:讓學生理解“桃花水”的寓意,能體會閱讀文本在語言、畫面、情感等方面的優(yōu)美意蘊,感受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在個性化閱讀指導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培養(yǎng)學生文化情感作為本課教學的首要目標,以閱讀鑒賞為抓手,初步激發(fā)其個性化表達興趣。為深化學生審美體驗感受,教師找到與閱讀文本中內容相符的視頻片段或水墨畫,使學生從畫面意境角度出發(fā),直觀體驗、感受文學作品的美。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啟發(fā)、引導學生主動表達對美麗情境、事物的感受或看法,增強其個性化表達動機。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情感能在鑒賞教學過程中得以萌發(fā),進而初步形成個性化閱讀,表達志趣。
2. 滲透文化背景,增強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初步建立個性化閱讀興趣后,教師需從“會表達”角度入手,深化學生個性化閱讀思路,豐富其個性化閱讀語言,使其“有話可說”。學生對于相關閱讀的理解越深,則個性化閱讀思維發(fā)散方向越廣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滲透文化背景的方式增強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促進其思維發(fā)散。豐富的文化背景資源能深度開發(fā)學生個性化閱讀與表達潛能,促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整理個性閱讀思維,形成個性閱讀觀點。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紅樓春趣》一課為經典名著《紅樓夢》的選段,旨在向學生展示大觀園內年輕男女的生活樂趣,初步培養(yǎng)其名著閱讀能力與愛好。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文化背景作為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切入點,以滲透文化背景的方式增強其理解能力,豐富其個性化閱讀思考。首先,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演示文稿等工具向學生系統(tǒng)展示課文情節(jié)中出現的人物形象和身份、性格介紹,幫助學生建立生動的人物群像,深化對于人物的印象。學生能在此過程中豐富個性化閱讀感知力,對個別人物的語言、行為產生獨到的看法。教師還可以從文化背景角度出發(fā),運用語言簡單介紹《紅樓夢》的文化常識和各種人物在“大觀園”生活的隱喻。學生能通過文化背景進一步豐富對該文學作品的理解,從而形成個性化閱讀解析思路。文化背景的滲透不僅使學生深度把握課時重點,提升課時教學效率,更能豐富學生閱讀理解思維,促使個性化閱讀能力獲得鍛煉與培養(yǎng)。
3. 營造文化氛圍,培養(yǎng)學生評價交流興趣
經過前期教學鋪墊,學生已能初步建立個性化閱讀與表達興趣,拓寬個性化閱讀理解思路。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需引領學生化知為行,將對閱讀文本的個性化解讀簡練、直觀地表達出來。教師可以通過營造文化交流氛圍的方式達到此目的。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富有開放性的交流活動,營造和諧、尊重、包容的學術討論氛圍。其次,教師可以為學生建立個性化表達與聆聽的觀念,要求學生在個性化表達與體悟中相互尊重,和而不同。最后,教師可以通過評價指導、話題引領、示范參與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個性化閱讀表達參照,促使其掌握活動參與規(guī)則,積極投入個性化閱讀情感,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分享個性閱讀觀點,從中獲得閱讀探究樂趣,拓寬個人閱讀視域。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匆匆》教學活動中,本課教學內容為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圍繞“時光匆匆”話題展開詩意的探究。該話題具有開放式思辨價值與意義,適用于個性化閱讀教學。在以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閱讀與表達能力為目標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組織課堂文化交流專題活動“時光匆匆”,其具體活動任務如下所示:
(1)閱讀文本第二段“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一句,圍繞本句展開個性化仿寫,并說明仿寫的原因以及你對時光飛逝的擬態(tài)感受(如:時間像風一樣掠過,像水一樣流過,像被偷走等)。
(2)閱讀課文第三段:“太陽他有腳啊,輕輕巧巧地挪移了”一句,分析說明生活中還存在著哪些可以感受到時光流逝的現象?(如:日升月落、滄海桑田、枯木逢春等)結合生活經驗說明你的看法。
(3)閱讀第四自然段“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一句,分析:生命的價值是什么?人要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什么?人生的理想有什么作用?
上述活動圍繞閱讀文本的主題展開分層次探究。學生能在活動任務的指引下自由發(fā)散思維,在活動探究討論環(huán)節(jié)相互交換思路,激發(fā)個性化閱讀靈感。開放、和諧的交流氛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表達欲,培養(yǎng)其個性化閱讀表達自信心。活動任務還能落實語文教學個性化閱讀目標,增強學生個性化閱讀與表達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需要教師為其營造一個開放積極的閱讀文化氛圍,并為其滲透與閱讀內容有關的文化背景常識,通過多元教學活動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情感。如此,方能使學生情動而辭發(fā),從已知的閱讀內容中生發(fā)閱讀興趣,增強閱讀鑒賞能力,養(yǎng)成敢于評價、勇于交流、樂于個性化表達的良好閱讀習慣。學生閱讀的思維品質和情感態(tài)度在此教學過程中獲得強化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