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琴
都說“笑一笑,十年少”,年輕時我還不信,到了晚年,我不但相信了這一說法,還身體力行了一種嶄新的養(yǎng)生法:“笑療”——聽笑話、讀笑話、講笑話。
年輕時,整天忙忙碌碌的,沒覺得自己情緒方面有啥問題。誰知過了60歲,我就發(fā)現(xiàn)自己的情緒跌入了“低谷”:每日愁眉不展、唉聲嘆氣,感覺日子越過越少。于是,我開始尋找自救之方。
我先是試行音樂療法,悶了就聽聽歌,但效果不太明顯。后來,我偶然從報紙上讀到一則非常有趣的笑話,自己拍著報紙笑了半天。接著,我又試讀了幾則笑話,大笑過后,情緒確實“由陰轉晴”。所以,我決定采用“笑療”自救!
從此,從老伴、兒子、兒媳,到上小學的孫子,只要有空都會給我講上幾則笑話。每次聽完,我心里的愁悶瞬間便“笑”沒了,全身都變得輕松起來!
光聽笑話不“解渴”,我還自己讀笑話。我訂了《喜劇世界》《笑話與幽默》等多種報刊,每天要花1個多小時閱讀這些報刊,然后去買菜、聊天、散步,就覺得心里敞亮多了!為了能讓“笑療”成為我晚年生活的一大養(yǎng)生法寶,我還特地珍藏了數(shù)十本開顏、解頤的好書,諸如《笑笑錄》《笑林廣記》《笑府》《古今笑話1000例》《名人的幽默》等。在做家務之余翻幾頁,家里總能傳出我開心的笑聲。就這樣,平凡的日子在我嘻嘻哈哈的笑聲中變得絢麗多彩起來!
此外,去公園散步、跟鄰居閑聊時,我也會把一些笑話講給他們聽,每次都把大家逗得笑成一團。
西方諺語說:一個小丑進城,勝過一打醫(yī)生。這充分說明了笑的作用。我今年87歲了,二十來年的“笑療”經(jīng)歷使我受益匪淺。老年朋友們,大家也一起來試試這個法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