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珍,邵建平
(菏澤市立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山東 菏澤 274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大多因慢性支氣管炎、長期吸煙等造成肺損傷而發(fā)病。本病的主要特征為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1]。慢阻肺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有喘息、咳嗽、咳痰、氣促等。大部分慢阻肺患者在病程中都會經(jīng)歷病情的急性發(fā)作或加重,逐步損害呼吸功能,嚴重時會誘發(fā)二氧化碳潴留或缺氧,導(dǎo)致患者發(fā)生慢性代償性呼吸衰竭[2]。因此,臨床上應(yīng)給予慢阻肺患者積極有效的治療。目前,臨床多采用皮質(zhì)類固醇激素、磷酸二酯酶-4 抑制劑、支氣管擴張劑等藥物治療慢阻肺,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控制病情的進展。多索茶堿為甲基黃嘌呤衍生物,能松弛呼吸道平滑肌,擴張支氣管,改善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困難癥狀。布地奈德混懸液為臨床常用的糖皮質(zhì)激素,抗炎效果顯著。已有報道稱,布地奈德混懸液聯(lián)合多索茶堿治療慢阻肺對患者肺功能、血氣分析指標的改善效果良好[3]。為了進一步證實上述觀點,本文特選取100 例慢阻肺患者進行分析,通過分組對照研究探討布地奈德混懸液聯(lián)合多索茶堿對慢阻肺患者療效、肺功能及血氣分析指標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6 月至2022 年8 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阻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常模組和研討組,各50 例。常模組:肺功能分級:Ⅲ級19 例、Ⅱ級23 例、Ⅰ級8 例;病程4 ~12 年,平均(8.65±0.25)年;體質(zhì)指數(shù)(BMI)21 ~28 kg/m2,平均(24.32±1.02)kg/m2;年齡51 ~78 歲,平均(65.35±1.02)歲;其中女性21 例、男性29 例。研討組:肺功能分級:Ⅲ級20 例、Ⅱ級20 例、Ⅰ級10 例;病程4 ~12 年,平均(8.74±0.21)年;BMI 21 ~28 kg/m2,平 均(24.65±1.05)kg/m2;年 齡52 ~79 歲,平均(65.58±1.05)歲;其中女性24 例、男性26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本研究方案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且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病例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21 年修訂版)》[4]中關(guān)于慢阻肺的診斷標準;②近期接受過激素治療;③病歷資料完整。(2)病例排除標準:①肝、腎、心等器官發(fā)生病變;②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或惡性腫瘤;③對本研究中所用藥物過敏或有禁忌證;④過敏體質(zhì);⑤存在精神或認知異常。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基礎(chǔ)治療,包括止咳、平喘、抗感染等。在此基礎(chǔ)上,給予常模組多索茶堿(生產(chǎn)廠家:浙江北生藥業(yè)漢生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33217)治療,將0.2 g 此藥加入100 mL生理鹽水中緩慢靜滴,每日1 次。給予研討組布地奈德混懸液聯(lián)合多索茶堿治療。多索茶堿的用法、用量同上,布地奈德混懸液(生產(chǎn)廠家:健康元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203649)用法:經(jīng)口吸入給藥,每次吸入1 mg,3 次/d。連續(xù)治療1 周為1 個療程,兩組均持續(xù)治療2 個療程。
(1)臨床療效。以顯效、有效、無效評估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顯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消失,且停藥后3 個月病情未復(fù)發(fā);有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明顯改善,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無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無改善,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 總例數(shù)×100%= 總有效率。(2)肺功能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肺功能測定儀(Spirolab Ⅲ型)測定兩組患者的最大呼氣中段流量(MMEF)、第1 s 用力呼氣容積占預(yù)計值百分比(FEV1%)及肺活量(VC),并對測定結(jié)果進行組內(nèi)及組間比較。(3)血氣分析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血氣分析儀(RAPIDPOINT 500 型)測定兩組患者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分壓(PaO2)及動脈血pH,并對測定結(jié)果進行組內(nèi)及組間比較。(4)血清炎性因子。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標本為靜脈血經(jīng)離心處理獲得的血清)檢測兩組患者的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IL)-8及IL-10 水平,并對檢測結(jié)果進行組內(nèi)及組間比較。(5)不良反應(yīng)。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發(fā)生失眠、頭痛、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yīng)的情況,并計算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行組間比較。
用SPSS 22.0 版本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t用于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s,χ2 用于檢驗計數(shù)資料,表示為%,若P<0.05,則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討組50 例患者中,治療顯效的32 例、有效的16 例,無效的2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48/50);常模組50 例患者中,治療顯效的20 例、有效的12 例,無效的18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64.00%(32/50)。研討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模組(P<0.05)。
治療前,兩組的MMEF、FEV1、VC 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研討組的MMEF、FEV1、VC 均顯著高于常模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的對比(± 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的對比(± 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MMEF(mL/s)FEV1%(%)VC(mL)MMEF(mL/s)FEV1%(%)VC(mL)研討組(n=50)0.21±0.07 58.54±1.21 1892.32±15.58 0.36±0.11 81.54±5.21 2365.65±4.54常模組(n=50)0.20±0.06 58.58±1.23 1892.25±15.58 0.25±0.12 73.25±4.65 2215.25±4.65 t 值 0.7669 0.1639 1.9480 4.7780 8.3942 163.6444 P 值 0.4449 0.8701 0.0543 <0.0001 <0.0001 <0.0001
治療前,兩組的PaCO2、PaO2、動脈血pH 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研討組的PaCO2顯著低于常模組,PaO2、動脈血pH 均顯著高于常模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的對比(±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的對比(± 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PaCO2(mmHg)PaO2(mmHg)動脈血pH PaCO2(mmHg)PaO2(mmHg)動脈血pH研討組(n=50)82.54±1.54 45.82±1.65 7.32±0.05 56.25±4.21 75.54±1.25 7.45±0.05常模組(n=50)82.61±1.58 45.86±1.62 7.31±0.03 69.54±4.23 64.21±1.23 7.32±0.04 t 值 0.2243 0.1223 1.2126 15.7464 45.6839 14.3560 P 值 0.8230 0.9029 0.2282 <0.0001 <0.0001 <0.0001
治療前,兩組的血清IL-8、TNF-α、IL-10 水平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研討組的血清IL-8、TNF-α 水平均顯著低于常模組,血清IL-10 水平顯著高于常模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對比(±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對比(± 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IL-8(ng/L)IL-10(mg/L)TNF-α(μg/L)IL-8(ng/L)IL-10(mg/L)TNF-α(μg/L)研討組(n=50)442.21±41.21 1.89±0.31 3.82±1.02 311.21±11.25 6.61±0.21 2.31±0.25常模組(n=50)442.25±41.23 1.91±0.32 3.93±1.01 348.54±11.23 3.21±0.25 2.99±0.31 t 值 0.0049 0.3174 0.5419 16.6058 73.6352 12.0737 P 值 0.9961 0.7516 0.5891 <0.0001 <0.0001 <0.0001
治療期間,研討組中1 例患者發(fā)生惡心嘔吐,1例患者發(fā)生失眠,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為4.00%(2/50);常模組中1 例患者發(fā)生惡心嘔吐,1 例患者發(fā)生失眠,1 例患者發(fā)生頭痛,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為6.00%(3/50)。治療期間,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慢阻肺是臨床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近年來其發(fā)病率、致殘率和致死率均明顯增高。本病患者的典型癥狀為咳嗽、咳痰、氣短、胸悶、喘息難等,且有逐步加重、易反復(fù)發(fā)作、難以治愈的特征[5]。目前,慢阻肺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徹底闡明,但臨床普遍認為本病的發(fā)病原因可能是氣管、肺血管等出現(xiàn)慢性炎癥性病變,引起局部中性粒細胞、T 淋巴細胞、肺泡巨噬細胞浸潤[6],激活多種炎性介質(zhì)(如TNF-α、IL-8)等,破壞肺部結(jié)構(gòu)[7]。當前,臨床上治療慢阻肺多采用聯(lián)合給藥的模式。多索茶堿、布地奈德混懸液均為臨床治療慢阻肺的常用藥?,F(xiàn)已有較多學者報告此兩種藥物在慢阻肺治療中的優(yōu)勢[8-9]。例如,金研等[10]對104 例慢阻肺患者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聯(lián)合給藥(布地奈德混懸液聯(lián)合多索茶堿)治療的患者臨床療效達94.23%,較單一用藥患者的臨床療效(76.92%)高17.31%,且P<0.05。證實了布地奈德混懸液聯(lián)合多索茶堿對慢阻肺有較好的療效。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討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顯著高于常模組的64.00%(P<0.05)。這與金研等[10]的研究結(jié)果相符。多索茶堿為新型的茶堿類藥物,其作用機制與氨茶堿相似,可平喘、抗炎,能顯著緩解呼吸道痙攣。從藥理作用上來看,多索茶堿對呼吸道平滑肌細胞中的磷酸二酯酶有抑制作用,能松弛呼吸道平滑肌,擴張支氣管,進而緩解喘息、氣促等癥狀。同時,此藥的藥效長達12 h,半衰期長、見效快。布地奈德為糖皮質(zhì)激素,具有平喘、抗炎等作用,可緩解呼吸道痙攣。此藥半衰期長且見效快,能快速改善氣道張力,促進通氣功能的恢復(fù)[11]。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研討組的MMEF、FEV1、VC 均顯著高于常模組(P<0.05)。提示布地奈德聯(lián)合多索茶堿能很好地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這與駱惠婷等[12]的研究結(jié)果相符。究其原因主要是,將多索茶堿與布地奈德混懸液聯(lián)用,能提升內(nèi)皮細胞、平滑肌細胞和溶酶體膜的穩(wěn)定性,松弛呼吸道平滑肌,擴張支氣管,有效改善呼吸功能。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研討組的血清IL-8、TNF-α、IL-10 水平均顯著優(yōu)于常模組(P<0.05)。這與沈景昊[11]的研究結(jié)果相符。究其原因主要是,吸入布地奈德后,藥物主要在肺、支氣管等部位發(fā)揮作用,阻礙致炎、致敏細胞因子和介質(zhì)等活性物質(zhì)的產(chǎn)生,收縮黏膜及血管,提升炎性細胞對β2受體的敏感性,進而可有效減輕機體的炎癥反應(yīng)。布地奈德主要通過以下途徑發(fā)揮抗炎作用:(1)誘導(dǎo)合成脂皮素,降低磷脂酶A2的活性,減少膜磷脂的水解,進而釋放和生成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等。(2)誘導(dǎo)生成中性肽鏈內(nèi)切酶、血管緊張素Ⅰ轉(zhuǎn)換酶,降解滅活速激肽、緩激肽,抑制氧化亞氮合酶、氧化亞氮的生成,減少多種活性物質(zhì)(不包含血管緊張素Ⅱ)誘發(fā)的神經(jīng)源性炎癥及致炎、擴張血管等作用。(3)對多種細胞因子的表達均有抑制作用,如TNF-α、IL-8、IL-6、IL-4、IL-3、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等,進而可減輕氣道的炎癥反應(yīng)。(4)提高腎上腺素β2受體的表達水平。(5)調(diào)控淋巴細胞的分化及增殖,抑制免疫過程。此外,本研究還顯示,兩組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相當(P>0.05)。可見,布地奈德混懸液與多索茶堿聯(lián)合使用的安全性高。原因在于,布地奈德混懸液具有使用劑量小、見效快、不良反應(yīng)少等特點,藥物可直接作用肺部,患者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胃腸道等均不受影響,可確保用藥安全。
綜上所述,布地奈德混懸液聯(lián)合多索茶堿治療慢阻肺的療效顯著,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氣分析指標,減輕機體的炎癥反應(yīng),且不良反應(yīng)少,治療的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