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蘭 朱 斌 王曉玲
急性闌尾炎是急腹癥的一種,主要由于闌尾腔梗阻與細菌侵入闌尾壁導致,臨床表現(xiàn)為腹痛、惡心、嘔吐等。臨床上對急性闌尾炎的鑒別診斷主要通過患者病史、體檢、臨床癥狀、實驗室檢驗及影像學檢查[1]。B超檢查是診斷急性闌尾炎較簡單、快捷的方式,可了解闌尾是否腫脹,周圍是否有積液、滲出等[2]。計算機斷層掃描(CT)可顯示心臟、頭部、肺部等器官的三維圖像,也能生成骨骼、組織、血管和其他人體部位之間高對比度顯示的圖像,是臨床常用的診斷工具[3]。CT平掃指不用任何造影劑與其他手段進行的普通掃描,是相對于增強CT而言的[4]。本研究旨在分析CT平掃在成人急性闌尾炎中的診斷價值。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疑似急性闌尾炎患者80例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病例資料完整,無意識障礙,年齡>18歲且無影像學檢查禁忌等。排除標準:存在免疫系統(tǒng)功能障礙、其他嚴重疾病、休克等。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齡22~76歲,平均(32.2±5.4)歲。
1.2 檢查方法 患者均行B超檢查與CT平掃,并經腹腔鏡手術進行病理學檢查。
1.2.1 B超檢查 患者取仰臥位,暴露腹部,經便攜式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生產,型號:LOGIQ E9),調整探頭頻率為11 MHz,檢查闌尾部位,并針對痛點部位進行橫、縱斷面掃查,根據(jù)闌尾內部形態(tài)與回聲判斷疾病狀況。
1.2.2 CT平掃 囑患者仰臥,采用正電子發(fā)射及X射線計算機斷層成像掃描系統(tǒng)(飛利浦醫(yī)療有限公司生產,型號:Ingenuity Flex、Brilliance iCT)進行掃描,范圍從膈頂至恥骨聯(lián)合下緣,層厚5 mm,層間距5 mm,管電壓120 kv,管電流250 mAs,矩陣512×512,重建層厚0.9 mm。重建方法:經標準軟組織算法后,處理方法采用冠狀位、矢狀位多層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所有患者只做CT平掃,未做腸道準備。
1.3 觀察指標 ① 診斷結果:以病理學檢查結果為金標準,檢出急性闌尾炎為陽性,檢出其他疾病為陰性,分析B超檢查與CT平掃的診斷結果。② 診斷效能:比較B超檢查與CT平掃對成人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診斷效能。靈敏度 = 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例數(shù)+假陰性例數(shù))×100%;特異度 = 真陰性例數(shù)/(假陽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100%;準確度 = (真陽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陽性預測值 = 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例數(shù)+假陽性例數(shù))×100%;陰性預測值 = 真陰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假陰性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診斷結果 病理學檢查:檢出急性闌尾炎57例(71.3%),其他疾病23例(28.8%)。急性闌尾炎患者中,經B超檢出48例(84.2%),CT平掃檢出陽性56例(98.2%),見表1。
表1 B超檢查與CT平掃診斷結果 (例)
2.2 診斷效能 B超檢查:靈敏度84.2%(48/57),特異度60.9%(14/23),準確度77.5%(62/80),陽性預測值84.2%(48/57),陰性預測值60.9%(14/23)。CT平掃:靈敏度98.3%(56/57),特異度91.3%(21/23),準確度96.3%(77/80),陽性預測值96.6%(56/58),陰性預測值95.5%(21/22)。CT平掃上述各項指標高于B超檢查,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 7.02、5.86、12.33、5.06、5.91,P<0.05)。
多數(shù)急性闌尾炎患者可依據(jù)典型的臨床體征與實驗室檢查確診,但部分患者由于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難以及時確診,進而造成誤診,延誤患者治療。B超檢查對急性闌尾炎的診斷有一定價值,但常受腹壁脂肪、腸腔氣體及腸內容物的影響,導致闌尾顯示不清,病變檢出率相對降低[5-6]。
CT平掃速度快,可一次屏氣大范圍掃描,消除了呼吸運動所產生的偽影,并可薄層重建、多方位成像及后處理,更好地顯示闌尾情況[7]。CT平掃密度分辨率高,采用薄層重建,最薄可到0.9 mm,極大程度提高了圖像的空間分辨率;可通過多平面重建在任意層面獲得任意角度三維重建圖像,更利于觀察患者病變及其周圍情況,還可通過最大密度投影較直觀地顯示闌尾糞石[8]。CT平掃及薄層重建、多平面重建等后處理技術能全程、多方位、多平面顯示闌尾及其病理變化,極大地提高了急性闌尾炎的術前診斷準確率,為臨床選擇合理治療方案提供依據(jù)[9]。本文結果顯示,CT平掃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均優(yōu)于B超檢查。
正常闌尾開口于盲腸壁,長5~7 cm,直徑4~7 mm,影像呈蚯蚓狀,有三角形的闌尾系膜,常見回腸下位、盲腸后位、盲腸下位、回盲前位及回盲后位[10]。急性闌尾炎的CT影像表現(xiàn):① 闌尾腫大增粗,直徑>6 mm;闌尾壁環(huán)形增厚,壁厚>3 mm,增強掃描強化明顯。② 闌尾周圍發(fā)生炎性病變,周圍脂肪呈條紋征,脂肪內可見斑點狀或條紋狀的模糊影。③ 闌尾糞石。④ 闌尾周圍有積液、膿腫形成,盲腸周圍見低密度影或軟組織腫塊,腫塊內可見積液或積氣,邊緣模糊,其周圍可見條紋狀滲出影,增強后腫塊實質部分及膿腫壁明顯強化。⑤ 回盲部腸壁增厚。⑥ 闌尾穿孔表現(xiàn)為腹腔內氣體影[11]。其中闌尾腫大增粗和闌尾周圍炎性病變是CT診斷急性闌尾炎最重要的直接征象;闌尾周圍(脂肪)條紋征是CT診斷急性闌尾炎最有價值的間接征象;闌尾糞石是另一種特異性高的征象,對闌尾炎的診斷有重要意義[12]。
綜上所述,CT平掃在成人急性闌尾炎的診斷中準確度較高,具有高靈敏度、高特異度等特點,能有效幫助臨床醫(yī)師鑒別分析患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