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利亞 ,劉如秀 ,李林光 ,蔡松 ,王秀娟
1.北京市隆福醫(yī)院,北京 100010;2.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北京 100053;3.首都醫(yī)科大學,北京 100069
近年來,我國冠心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增高[1],尤其老年患者更為明顯,常規(guī)治療以降壓、擴血管為主,導致其伴隨疾病也增多。體位性低血壓(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常作為冠心病的并發(fā)癥出現(xiàn)[2],初期可無任何臨床癥狀,在體位改變時可出現(xiàn)眩暈、心悸、氣短癥狀,進一步加重病情和治療難度。有研究顯示,OH與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等密切相關[3]。目前,西醫(yī)對于本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案,鹽酸米多君治療本病有一定效果,但并不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且常引起臥位高血壓。隨著治療方式的豐富,中醫(yī)學治療本病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根據(jù)OH臨床表現(xiàn),認為其主要與氣陰兩虛有關,主要治法為益氣活血通脈。生脈散出自《醫(yī)學起源》,四物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二者為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方劑。生脈散主益氣養(yǎng)陰,四物湯主活血補血,聯(lián)合應用正符合OH合并冠心病的基本病機特點。北京市隆福醫(yī)院為中西醫(yī)結合老年病醫(yī)院,患者以老年為主。本研究選擇北京市隆福醫(yī)院老年OH合并冠心病氣虛血瘀證患者,探討生脈散合四物湯加減的治療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21年4月-2022年4月北京市隆福醫(yī)院心內科老年OH合并冠心病氣虛血瘀證患者160例,采用雙色球法按1∶1比例隨機分組,盒子內有白球與紅球,患者抓到白球者分入對照組,另一患者自動分入觀察組,反之抓到紅球分入觀察組,另一患者自動分入對照組。本研究經(jīng)北京市隆福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LFYYLL-2021-20)。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老年OH合并冠心病氣虛血瘀證患者一般資料2組比較
參照2013年美國血液學會標準[4]診斷為OH,即平臥位變?yōu)檎玖⑽? min 后收縮壓差≥2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舒張壓差≥10 mm Hg。
參照《中醫(yī)診斷學》[5]、《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6]制定氣虛血瘀證標準。主癥:頭暈,倦怠乏力,氣短懶言;次癥:面色萎黃,或目眩,或胸部悶痛,舌黯紅或淡紫,苔白,脈弱。主癥必備,同時滿足次癥或舌脈2項及以上即可明確辨證。
①符合上述西醫(yī)診斷標準及中醫(yī)辨證標準;②冠心病老年(年齡61~74歲)患者,性別不限;③冠心病病程2~8年,收縮壓差20~32 mm Hg,舒張壓差10~23 mm Hg;④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伴尿毒癥、急性心力衰竭、肝硬化及急性腦血管病者;②因脊髓損傷、多系統(tǒng)萎縮致OH者;③合并惡性腫瘤及精神病患者;④對中藥制品及其成分過敏者。
①嚴重不良事件/不良反應;②患者主動要求退出、未能按時服藥或失訪者;③依從性差,未按計劃服藥,中途停藥。
對2組進行健康教育,干預生活方式,合理飲食,規(guī)律作息,戒煙戒酒,避免勞累;癥狀明顯者可穿彈力長襪和緊身腰帶,根據(jù)冠心病治療原則予常規(guī)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穩(wěn)定斑塊、擴冠治療。對照組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平時交叉雙腿站立或坐、改變體位時保持頭低位,階段性直立,出現(xiàn)癥狀時迅速蹲、坐或躺下、穿彈力襪等,避免日間臥位,日間休息可下肢下垂性坐位,夜間睡眠床頭抬高10°,緩慢起床。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生脈散合四物湯加減:人參15 g,麥冬20 g,五味子10 g,熟地黃12 g,當歸10 g,白芍10 g,川芎6 g;氣虛重者加黃芪15 g,脾胃虛弱、便溏者加麩炒白術15 g、茯苓10 g,血虛重者加當歸15 g,伴痰濕、舌苔厚重者加法半夏9 g、香櫞10 g,夜不寐、眠差者加制遠志10 g、首烏藤15 g。飲片購自北京太洋樹康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每次200 mL。2組均1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4個療程。記錄患者胃腸道不適、皮疹等反應,必要時輔助其他藥物或停止研究。
1.8.1 臨床觀察指標
于治療前后記錄2組患者血壓差,包括收縮壓差和舒張壓差。采用臂式血壓計,于平臥位3 min時和站立位3 min時分別測量血壓,計算2個體位血壓差。
于治療前后記錄2組患者心絞痛發(fā)作頻率及持續(xù)時間。
1.8.2 臨床敏感指標
于治療前后應用飛利浦EPIQ5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測定2組患者心功能指標,包括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DD),由B超室人員操作。
采集2組患者血液樣本,常規(guī)處理后送檢驗科。采用熒光免疫層析法(廣州萬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試劑盒)測定血漿腦鈉肽(BNP),采用免疫比濁法(邁瑞生物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試劑盒)測定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
1.8.3 安全性監(jiān)測
對2組患者進行安全性監(jiān)測,包括一般體格檢查(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及相關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及時處理、記錄治療期間患者出現(xiàn)的局部或全身不良反應。
參考《穩(wěn)定性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7]制定療效標準?;局斡汗谛牟⌒貝?、心悸癥狀基本消失,心絞痛未發(fā)作,基本無血壓差。顯效:冠心病胸悶、心悸癥狀明顯好轉,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和持續(xù)時間明顯降低,收縮壓差<10 mm Hg且舒張壓差<5 mm Hg。有效:冠心病胸悶、心悸癥狀好轉,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和持續(xù)時間降低,收縮壓差<10 mm Hg或舒張壓差值<5 mm Hg,任意一項符合即可。無效:冠心病胸悶、心悸癥狀無明顯變化,心絞痛仍發(fā)作,收縮壓差≥10 mm Hg且舒張壓差值≥5 mm Hg??傆行剩?)=(基本治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采用兩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75%(75/80),對照組為81.25%(65/80),2 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老年OH合并冠心病氣虛血瘀證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2 組治療后收縮壓差、舒張壓差及心絞痛發(fā)作頻率、持續(xù)時間降低(P<0.05);2組治療后比較,觀察組收縮壓差、舒張壓差及心絞痛發(fā)作頻率、持續(xù)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老年OH合并冠心病氣虛血瘀證患者治療前后臨床觀察指標比較(-±s)
表3 2組老年OH合并冠心病氣虛血瘀證患者治療前后臨床觀察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心絞痛持續(xù)時間/(min/d)8.69±4.58 3.12±1.31*9.01±5.02 1.76±1.14*#組別對照組觀察組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例數(shù)80 80 80 80收縮壓差/mm Hg 26.15±4.83 13.35±6.21*26.27±4.75 7.02±6.13*#舒張壓差/mm Hg 15.02±3.78 8.34±4.56*15.24±3.67 5.12±3.27*#心絞痛發(fā)作頻率/(次/周)4.12±1.09 1.53±0.54*4.06±1.17 0.75±0.37*#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2 組治療后LVEF 升高,LVDD及血漿BNP、血清hs-CRP降低;2組治療后比較,觀察組LVEF 高于對照組,LVDD 及血漿BNP、血清hs-CRP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老年OH合并冠心病氣虛血瘀證患者治療前后臨床敏感指標比較(-±s)
表4 2組老年OH合并冠心病氣虛血瘀證患者治療前后臨床敏感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hs-CRP/(mg/L)17.24±5.15 10.32±4.10*17.03±4.86 6.24±3.8*#組別對照組觀察組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例數(shù)80 80 80 80 LVEF/%39.62±4.12 46.43±6.10*40.05±4.27 52.86±6.34*#LVDD/mm 57.42±5.38 52.03±4.86*57.18±5.12 47.57±4.50*#BNP/(pg/mL)315.62±57.84 178.82±51.46*316.80±58.11 112.31±45.79*#
本次無脫落病例,治療中無因嚴重不良反應退出研究病例。對照組2例一過性低血壓、3例頭暈,觀察組4例腹瀉、2例惡心嘔吐、1例皮疹,經(jīng)對癥處理后癥狀消失,對研究過程無影響。
老年患者基礎體質和代謝能力明顯降低,血管順應性和彈性變差,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也隨之增多。OH是老年患者易患的疾病之一,隨著年齡增長,其發(fā)病率呈升高趨勢[8]。有研究報道,年齡>65歲人群OH發(fā)病率約20%,年齡>75歲人群為30%。本病初期癥狀不明顯,患者僅輕微頭暈、目眩及視物模糊,易與其他疾病混淆,隨著病情持續(xù)進展,可出現(xiàn)暈厥,累及心腦血管系統(tǒng)。長期的血壓隨體位變化降低會導致心血管供應組織器官灌注不足,心臟靶器官受損,增加缺血性心肌病的發(fā)病率及危險性[9]。另外,冠心病患者長期處于缺血、缺氧狀態(tài),加之長期應用降壓及擴血管藥物,進一步增加了OH發(fā)病率[10]。因此二者臨床上往往同時出現(xiàn),在冠心病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需將血壓控制在合理目標內,提高患者生活質量。OH病理機制不明,根據(jù)體位改變可誘發(fā)血壓變化及老年人發(fā)病特點,分析發(fā)病機制可能包括:壓力感受器功能障礙、自主神經(jīng)功能障礙及老年動脈硬化血管順應性降低(動脈硬化)、動脈彈性降低導致其順應性降低,由于體位的改變使血液重新分布于腹盆腔和下肢動靜脈,回心血流量銳減、大腦供血不足,以上因素均可導致血壓無法維持正常水平而發(fā)生OH。因此,臨床一般通過調整體位抑制心臟輸出量增加,調節(jié)血管張力及血壓水平。但單純應用物理療法僅能短暫控制血壓變化,遠期效果不甚顯著,部分病情嚴重患者仍需要進一步配合其他有效治療手段[11]。
冠心病屬中醫(yī)學“胸痹”“真心痛”等范疇,醫(yī)家多認為本病的發(fā)生與氣虛、血瘀相關[12],患者久病體虛,氣血運行不暢,阻滯心脈,發(fā)為心痛。在疾病進展過程中可累及其他臟腑,出現(xiàn)一系列與氣虛血瘀相關的低血壓癥狀[13],在體位改變時更為嚴重。心主神明,眩暈、心悸、汗出均屬于心,多見于老年患者,由氣虛陽虛所致,氣虛陽虛則心脈鼓動無力,氣機升降失調,清陽不升,心脈失養(yǎng),或由清陽不升而致頭暈、眼花甚至暈厥[14]。因此,老年OH合并冠心病氣虛血瘀證較多,治療應益氣活血通脈。生脈散和四物湯是心系疾病常用方劑。生脈散中人參大補元氣,麥冬潤肺養(yǎng)心陰,佐以五味子酸收,三藥相伍有益氣復脈、養(yǎng)陰生津之功,現(xiàn)代醫(yī)學中常用生脈散治療心血管疾病[15]。四物湯中川芎味辛,氣香竄,性溫,其力上升、外達,能引人體清氣上升,又能使重濁之氣下降,還可活血通絡、防止血液瘀滯,熟地黃、白芍偏于滋陰,川芎、當歸偏于活血,全方活血化瘀而不傷正,汪昂《醫(yī)方集解·理血之劑》有“凡血證通宜四物湯”。因此,以四物湯和生脈散為基礎,根據(jù)臨床癥狀酌情加減,對本病有重要的治療價值。
由于老年人血管逐漸硬化,大血管彈性纖維減少,交感神經(jīng)興奮性增強,使老年人收縮期血壓升高[16]。長期高血壓狀態(tài)使壓力感受器敏感度受損。當體位突然發(fā)生變化或服降壓藥后,血壓下降同時,部分活動少或長期臥床患者站立后均易出現(xiàn)OH,增加了此類患者缺血的危險性。冠心病與OH均涉及血管的改變,機體內存在BNP、hs-CRP等損傷因子水平變化[17]。OH患者在變換體位時會出現(xiàn)眩暈、惡心嘔吐、心悸等,日常生活能力明顯降低,并可一定程度加重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下降的嚴重程度,導致患者喪失部分勞動能力。冠心病患者以動脈粥樣硬化和炎癥反應為病變基礎,BNP、hs-CRP是預測冠心病患者治療及預后的常用敏感指標[18]。本研究顯示,2組治療后LVEF升高,LVDD及血漿BNP、血清hs-CRP降低,且收縮壓差、舒張壓差及心絞痛發(fā)作頻率、持續(xù)時間降低,說明患者臨床癥狀及敏感指標均有明顯好轉,心功能和生活質量明顯改善,觀察組效果更佳。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1.25%,低于觀察組的93.75%,說明生脈散合四物湯加減可提高老年OH合并冠心病氣虛血瘀證患者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