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金庸在香港辦《明報》,堅持“無為而治”。他從不召開員工會議,而是采取獨特的“字條管理法”,若發(fā)現某位編輯出現題目詞不達意、文章中有錯別字、標點符號使用不當等問題,“金氏紙條”就會悄無聲息地出現在這位編輯的辦公桌上。
每當收到紙條,編輯們雖然都格外緊張,但對金庸的“火眼金睛”都欽佩有加,所以平時工作時也特別用心,不敢有絲毫懈怠,生怕自己冷不丁收到這樣一張字條。
金庸還創(chuàng)造了選稿“五字真言”和“二十四字訣”?!拔遄终嫜浴笔嵌?、趣、近、物、圖;“二十四字”是“新奇有趣首選”“事實勝于雄辯”“不喜長吁短嘆”“自吹吹人投籃(扔廢紙籃)”。
隨著一篇篇力透紙背、客觀公正的新聞稿件見諸報端,《明報》的發(fā)行量也一路上升,由此奠定了《明報》“報中翹楚”的地位。
開國大典游行群眾:見不到主席,我們不走
開國大典那天,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站了好幾個小時。經過大家多次動員,他才進了休息室。落座后剛點燃一支香煙,喝了兩口茶,他就跟程潛交談起來。他拿起點心,才吃了兩口,周恩來就進來對他說:“你預料得很對。你剛剛離開了主席臺,游行的群眾看不見你,他們都停下來不前進了?!泵珴蓶|說:“好吧,疲勞也得去啊?!彼麑⑾銦熛?,喝了一口茶,抱歉地朝程潛笑了笑,回到主席臺。
周恩來改病歷標點
1972年8月,國民黨起義將領陳明仁身患重病。周恩來聞訊,立即派人把他接到解放軍總醫(yī)院治療,并親自審閱治療方案,還將病歷上打錯了的一個標點符號改正過來。他了解到陳明仁的妻子蕭毅是醫(yī)生,就要求醫(yī)務人員和她一起研究治療方案。蕭毅看到這份病歷時,禁不住熱淚盈眶。
要是想惹惱鄒承魯,就說他是李四光的女婿
生物化學家鄒承魯剛直坦率,其子鄒宗平回憶:“20世紀50年代,爸爸剛回國不久,年輕氣盛,遇到看不慣的人和事總是當面指出,完全不顧別人是不是能接受。他對我外公也是這樣,覺得有一個當科學院副院長的岳父是‘倒了大霉,每次聽到別人說他的學術成就全是靠岳父就很不爽?!?/p>
王力:“以免把困難留給后任”
語言學家王力曾在《懷念朱自清先生》中感佩朱自清作風正派,他專門提到一件事:朱自清兼任清華大學圖書館館長期間,發(fā)現有一個館員工作不稱職,于是在他自己辭去兼職館長之前,將該館員予以解聘,目的是“以免把困難留給后任”。
王世襄的太太真是“妙不可言”
王世襄是著名文物鑒賞家、收藏家。1945年,他結婚了。婚后,王世襄很快發(fā)現,太太真是“妙不可言”——除了琴棋書畫外,其他全都不會。據說她會做的家務活僅限剝蒜,到了剝蔥就不行,一根蔥可以層層剝光,剝完發(fā)現什么都沒有,于是埋怨王世襄:“你是不是不會買蔥,為什么蔥里什么東西都沒有?”
金岳霖的“忘記”
著名哲學家殷海光早年讀書時,常受到老師金岳霖的幫助。金岳霖晚年,記者問他關于殷海光的事,他說:“我太老了,教過的學生很多,記不得了?!庇浾哒f:“可是您的學生還記得您,他對您給他的幫助念念不忘。”金岳霖說:“都是過去的事情了,還提它干嗎!”記者走后,朋友問金岳霖:“您真的忘記了嗎?”他笑道:“沒有。我當初對殷海光好,不是為了讓他將來報答我?!?/p>
啟功:“我哪兒乖啊”
一天,幾十名學者匯聚一堂,討論《漢語現象論叢》,大家都對此書予以高度肯定。講座結束前,作者啟功站起來,一臉嚴肅:“我內侄的孩子小的時候,他的一個同學常跟他一塊來我家玩。我有時嫌他們鬧,就跟他們說,你們出去玩吧,好孩子,乖!有一天,我跟了出去,聽見一個孩子不解地問:‘那個老頭兒老說我們乖,我們哪兒乖?。柯犃烁魑坏陌l(fā)言,我感覺我就像那小孩,不禁要問一聲:‘我哪兒乖啊?”他話音剛落,會場里爆發(fā)出一陣會意的笑聲。
徐世昌的母親:“從小就不兄友弟恭,長大了怎么辦”
民國大總統(tǒng)徐世昌少時家貧,其母劉氏系“桐城派”作家劉大櫆的后代,頗有修養(yǎng),教子很嚴。一次,徐世昌與弟弟見桌上有三塊糕點,都爭著要多吃一塊。劉氏大怒,擲糕點于地,說:“你們如果從小就不兄友弟恭,長大了怎么辦?”
姚崇:“此淚從何而來”
唐朝大理寺官員成敬奇與宰相姚崇有姻親。一次,姚崇生病,成敬奇到姚府探望,先是流淚,接著從懷里掏出幾只麻雀讓姚崇放生,并祝福說:“冀(希望)令公速愈?!币Τ缑銖娬辙k。成敬奇離開后,姚崇討厭成敬奇的諂媚,對子弟說:“此淚從何而來?!弊源瞬辉倥c之交往。
馬克·吐溫“以牙還牙”
一次,作家馬克·吐溫拜訪法國名人波蓋,波蓋喜歡挖苦人,他取笑美國歷史很短,說:“美國人在閑暇無事時往往愛想念他們的祖先,可是一想到他們祖父一代就不能不停止?!瘪R克·吐溫幽默地說:“當法國人無事時,總是盡力想找出他的父親是誰?!?/p>
蘇軾的“超能力”
一天,朋友朱載上來看望蘇軾,仆人說蘇軾在忙,讓他等一會兒。朱載上久等不見蘇軾出來,正欲離去。這時,蘇軾忙完,愧疚地向他道歉:“剛剛在做‘日課,太入神了,讓你久等了?!?/p>
敘畢,朱載上問:“剛剛你說的‘日課是什么?”蘇軾說:“抄《漢書》?!敝燧d上好奇地問:“以先生天才,開卷一覽可終身不忘,怎么還要手抄?”蘇軾搖頭道:“不然。我讀《漢書》至今,已經手抄三次了。初則一段事抄三字為題,次則兩字,今則一字。”
朱載上決定考考蘇軾,他翻開《漢書》,隨便挑一個字,蘇軾“應聲輒誦數百言,無一字差缺”。朱載上驚嘆:“先生真謫仙才也!”之后,朱載上教導兒子:“東坡尚如此,資質平平之人能不勤讀書嗎?”
(來源/《文史博覽》《黨史博覽》《老年生活報》《環(huán)球人物》《看歷史》《三聯生活周刊》《民國傳奇人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