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凱
兩人相交,無論是談婚論嫁還是交朋友,“門當戶對”這個詞都常常被提起。
其實我們常說的“門當戶對”最初是古代建筑中大門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有“門當”的宅院,必有“戶對”。
門當是傳統(tǒng)建筑大門前左右兩側(cè)相對而置的一對石鼓,又叫抱鼓石(用石鼓,是因為鼓聲宏闊威嚴、厲如雷霆,人們以為其能避鬼驅(qū)邪)。
不同等級的家室,門當?shù)牡燃壱膊煌N墓俚募矣脠A形的“門當”,武官的家用方形的“門當”,所以大老遠一看,就可知道這家的主人是文官還是武官了。
戶對,與門當相對,是置于門楣上或門楣雙側(cè)的磚雕、木雕。上面大多刻有以瑞獸珍禽為主題的圖案(通約一尺)。因一般以雙數(shù)出現(xiàn),故名“戶對”。
戶對的個數(shù)不同,主人的身份也不同。比如百姓家一般就是兩個戶對,三品的官員有四個,二品的有六個,一品的是八個。九個戶對,只有皇宮才能用,取“九鼎之尊”之意。
所以,門當和戶對除了有鎮(zhèn)宅裝飾的作用,還是宅第主人身份、地位、家境的重要標志。
據(jù)載,古代媒婆介紹兩家結(jié)親時,會暗暗觀察兩家門前的“門當”大小和飾紋以及大門上的“戶對”數(shù)量,以確保雙方“門當戶對”。
“門當戶對”也就逐漸演變成社會觀念中衡量男婚女嫁條件的一個成語。
古人說的“門當戶對”有其合理性。兩個家庭如果有相近的生活習(xí)慣,對現(xiàn)實事物的看法相近,生活中才會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才會有共同的快樂,才會保持更長久的彼此欣賞,也才會讓友誼或婚姻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時至今日,“門當戶對”依然會被作為談婚論嫁的標準之一,也證明了它的存在是有一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