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云
“被玩壞”的智能聊天機器人ChatGPT,最近有點四面楚歌。
因背負“殺死學術(shù)”的罪名,它被紐約市教育局封禁,被香港大學禁用。
盡管被各方封殺,也改變不了它在全網(wǎng)爆紅,2個月獲得一億用戶的輝煌戰(zhàn)績。相同成績,Twitter花費5年、Facebook耗時4.5年、TikTok用了9個月……
而ChatGPT背后的男人,科技公司OpenAI的創(chuàng)始人、“ChatGPT之父”山姆·阿爾特曼也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有人稱其為“下一個喬布斯”,有人說他“比馬斯克還瘋狂”。
其實,山姆更擅長的是“隱身”。
山姆并不是科技界的“后起之秀”,早年就在美國的科技及投資領(lǐng)域占有一席之地。
1985年4月,山姆出生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的一個猶太家庭,并在密蘇里州圣路易斯長大。
與眾多家境貧寒的行業(yè)精英不同,阿爾特曼家境優(yōu)渥,8歲就收到父母送的超貴重禮物——一臺MacLC2電腦。
MacLC2是蘋果在1993年2月推出的新產(chǎn)品,當時價值約2200美元,屬于奢侈品。
之后,山姆不負眾望地學會了拆解電腦和編程,為日后事業(yè)的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chǔ)。
2005年,在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系就讀的山姆忽然決定輟學創(chuàng)業(yè),與兩名同學一起,開發(fā)了實時分享用戶位置信息的應(yīng)用程序Loopt,并在20歲時成為CEO。
山姆的第一次創(chuàng)業(yè)并不成功,但收獲頗豐:
首先,Loopt受到了喬布斯的關(guān)注,并入選了“蘋果應(yīng)用商店里第一批應(yīng)用程序”。
其次,Loopt雖然沒能一炮而紅,卻被山姆以4300萬美元的高價售出,成功獲得“第一桶金”。
2011年,山姆加入硅谷最神秘的風險投資公司Y Combinator,并于2014年升任CEO。
2015年,山姆被《福布斯》雜志評為30歲以下的最佳投資者,同年,山姆再次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辦了專注于人工智能的科技公司OpenAI,他當時的合伙人正是“熱搜制造機”埃隆·馬斯克。
然而,山姆遠不如馬斯克知名。
山姆的不知名一方面與其“產(chǎn)品”未獲成功有關(guān),另一方面與其“資產(chǎn)”多少有關(guān),更重要的是與其不愛社交的“性格”有關(guān)。
2019年3月,山姆辭去YC總裁一職,專注于OpenAI的經(jīng)營,并于7月獲得微軟的10億美元投資。然而在不少媒體的報道中,與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洽談的山姆戲份不重,還不如2018年就退出OpenAI的馬斯克。
對“不善交際”的山姆,外界甚至認為他患有“阿斯伯格綜合征”,甚至有人當面問過他:
“阿斯伯格綜合征對你有什么幫助或影響?”然而,山姆并沒有被確診過這種病。反而是不愛開會的馬斯克,曾公開宣稱自己患有“阿斯伯格綜合征”。那么,“阿斯伯格綜合征”究竟是種什么???為什么人們懷疑山姆患有這種???
說到“阿斯伯格綜合征”,人們總將其與天才聯(lián)系到一起:比如《生活大爆炸》中的謝爾頓、《神探夏洛克》中的卷福、《硅谷》中的理查德都是“阿斯伯格綜合征”患者。
甚至有研究認為牛頓、愛因斯坦、凡·高、喬布斯等世界名家,均可能患有阿斯伯格綜合征。
其實,阿斯伯格綜合征是孤獨癥的一種,患者通常為4~11歲的兒童。
孤獨癥全名為“孤獨癥譜系障礙”,也被稱為自閉癥,是兒童早期神經(jīng)發(fā)育障礙性疾病,常伴隨智力發(fā)育障礙、癲癇、睡眠障礙等異常癥狀,主要包括典型孤獨癥、阿斯伯格綜合征、其他待分類的廣泛發(fā)育障礙及兒童崩潰綜合征。
由于奧地利兒童精神病學家漢斯·阿斯伯格于1944年最先報道此病,“喜提”該病的“冠名權(quán)”。
1981年,阿斯伯格綜合征因被英國精神病學家洛娜·溫寫成論文,發(fā)表在《心理醫(yī)學》雜志上,受到西方醫(yī)學界的廣泛關(guān)注。
與孤獨癥患者一樣,阿斯伯格綜合征患者普遍存在社交障礙。
區(qū)別是阿斯伯格綜合征在智力水平、語言表達能力方面顯著高于其他孤獨癥患者:
普通孤獨癥患者可能拒絕社交,或在交流時出現(xiàn)過多語法錯誤;阿斯伯格綜合征患者在交流時,可能完全沒有語法錯誤,但缺乏其他社交技巧的他們,照樣顯得“與眾不同”。
日常交流除了要說出正確的“文本”,還需要“語言張力”和“語言前技能”等交流技巧:
“語言張力”是通過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張弛有度的節(jié)奏、高低適中的音量,將文本“有感情”“有重點”地表達出來的能力;
“語言前技能”則是通過手勢、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方式輔助交流的能力。
對普通人來說,組織語言生成正確“文本”的難度,高于“語言張力”和“語言前技能”(僅限日常交流場景),而阿斯伯格綜合征患者恰恰相反。
微軟創(chuàng)始人比爾·蓋茨就因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缺乏眼神交流、社交技能差、聲音單調(diào)、喜歡前后搖晃”,被英國的《衛(wèi)報》“猜測”患有阿斯伯格綜合征。
當然,普通人的交流技巧也有強有弱,但基本遵循“有來有往”的原則;而阿斯伯格綜合征患者通常喜歡“有來無往”的單向交流,因為他們會自動屏蔽不感興趣的東西,無法“接收”信息。
山姆在對自己被懷疑患阿斯伯格綜合征的問題進行反思時,發(fā)現(xiàn)自己不僅坐姿奇怪,交流時也感受不到大多數(shù)人的“微妙情緒”,同時只對科技感興趣,屬于愛好“狹窄”范圍。但山姆的反思,是一種換位思考能力,也是阿斯伯格綜合征患者不具備的,與自認為“最”了解太空的馬斯克,形成鮮明對比。
阿斯伯格綜合征患者非常自我,不在乎他人的看法、不期待別人的認可,因此常說出普通人說不出口的話,敢做別人不敢嘗試的事,顯得很瘋狂。
山姆有換位思考的能力,也有主動屏蔽“他人看法的能力”。
與阿斯伯格綜合征患者一樣不愛社交、不在乎他人看法的山姆,能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精力,也能堅持自己的初衷。
阿斯伯格綜合征不是“天才病”,它對患者的智力提升毫無幫助,但它的病理特征又和天才們的行為模式如出一轍——兩者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專注于做好一件事。
業(yè)精于勤。
阿斯伯格綜合征更像“努力病”,1%的天賦可遇不可求,但99%的汗水又何嘗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