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乙鑫
GOOD TEACHER
崔建梅
中共黨員,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第一實驗學校教育集團原黨委書記、總校校長,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國小學語文教改實驗先進工作者、安徽省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安徽省首屆“教壇新星”、安徽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個人、蚌埠市首屆名校長等榮譽稱號。帶領蚌埠第一實驗學校教育集團總校先后獲得“全國中小學國防教育示范學校”等27項國家級榮譽,“安徽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33項省級榮譽和200余項市級榮譽,連續(xù)六年獲得蚌埠市集團化辦學評比一等獎。
2022年2月,“提高教齡津貼標準”八個字被明確寫入《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這也意味著36年未曾改變的“10元津貼”教齡津貼標準,如今終于迎來了轉機。這對于連續(xù)三年提交“建議提高教師教齡津貼”建議案的人大代表崔建梅來講,無疑了卻了一樁心事。
事實上,作為從基層走出的全國人大代表,在5年履職期間,崔建梅僅是議案和建議就提交了26份,從提高教師津貼、優(yōu)先發(fā)展鄉(xiāng)村教師隊伍,到加強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編寫統(tǒng)一心理健康教材,崔建梅的樁樁議案,從一線中來,也深入到一線教育的痛點中去,切實推動著基礎教育的發(fā)展。她由衷感慨:“人大代表并不是一個頭銜,而是一種責任,是一位一線教育人為萬千教育人的共同發(fā)聲!”
一所學校,承四十二年芳華
一所學校,承載了一位教育人四十二年的芳華。在六十歲之際,崔建梅踏著紛紛飄落的梧桐黃葉,依依不舍地揮別了陪伴自己整個教育生涯的蚌埠第一實驗學校(以下簡稱“一實?!保?。從十九歲時的稚氣未脫,到出走半生的初心如炬,一實校的精神文化,始終如雕刻般印在崔建梅的心里,讓她的每一步都踏得堅實有力。
走上教育崗位的第一個十年,崔建梅有幸被遴選為安徽省教師代表,參加全國的教學大賽,這對于一位青年教師,無疑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暗弥@個消息,我激動得好幾天睡不著覺,興奮之余,更多的是緊張和焦慮,第一次登上這么大的講臺,會不會講砸?會不會準備得不充分?”她坦然道。為了講好《赤壁之戰(zhàn)》一文,崔建梅翻閱了大量資料,和《三國演義》有關的書籍她讀了不下十本。崔建梅的參賽也得到了學校的高度重視,學校的前輩老師、周圍的同伴紛紛傾囊相助,自發(fā)地幫助她優(yōu)化教學設計、打磨課堂講學,眾人拾柴之下,崔建梅的教學質(zhì)量在短時間得到了質(zhì)的提升。
“猶記得我的老前輩,彼時一實校的副校長、安徽語文教育名家劉超然老先生,其語文教學的理念與方法一直是我效仿的榜樣。一直到我參賽前兩個月,他都盡心竭力地為我的專業(yè)成長添薪加柴,堅固我登上全國舞臺的底氣?!贝藿分v道。在參賽前夕,劉超然老先生不幸因病離世,沒能讓老前輩親眼看到自己站上全國舞臺,成為崔建梅永遠的遺憾。好在她不負眾望,在全國比賽中拿到了一等獎,聽到從廣播里宣布的獲獎消息,崔建梅和整個團隊都止不住激動的眼淚。經(jīng)過這次比賽,崔建梅的教育水平邁上一個新的臺階,正如她所說:“一場比賽,我看到的是語文更廣闊的天地,收獲的是教學煥然一新的蛻變。”
在教育崗位的最后一個十年,崔建梅又面對著兩個新的“課題”:一實校要從小學擴建為九年一貫制學校;同時,一實校成為蚌埠市教育集團化辦學的首批試點學校。對于學校,這是一場考驗,更是從蚌埠市走向安徽省乃至全國的契機。在重新梳理管理架構的基礎上,崔建梅提出“九年一貫,圓融通達,持續(xù)發(fā)展”的辦學策略,以“四全”思想——“集團發(fā)展,全國視野;集團聯(lián)動,全面布局;校際分工,全程設計;校內(nèi)發(fā)展,全面分工”為支點,撬動集團化辦學的整體思路。
從一所小學升級為一校七區(qū)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一實校教師從不到百人增加到500多人,學生從1000人擴增十倍至近萬人,學校的優(yōu)質(zhì)資源拓展到三萬多個家庭。除了外在規(guī)模的擴大,更讓崔建梅感懷的是各校區(qū)之間的聯(lián)動發(fā)展,協(xié)同進步。通過校區(qū)帶動、教師輪崗,曾經(jīng)集團內(nèi)的薄弱學校,已然成為區(qū)域的熱點學校,均衡發(fā)展的思想,在一實校教育集團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
做讓學生眷念一生的教育
在一實校的校門處,赫然屹立著標志性的雙“A”校徽,其中一個“A”寓指學校的孩子要得到最好的發(fā)展,另一個“A”,便是取自“愛”的首字母,即要用“愛”讓學校時光成為孩子一生的眷念。
剛開始從教的時候,崔建梅拜師于一位前輩教師——全國優(yōu)秀班主任金質(zhì)獎章獲得者李玉仙先生。李先生的課似乎有神奇的魔力,不管接什么樣的班級,兩個星期后必然是煥然一新的狀態(tài),李先生鮮有對學生發(fā)火的時候,她掛在嘴邊的口頭禪總是“我們聊聊吧”,那股循循善誘的良師風范,讓學生即使畢業(yè)多年,提及仍然如沐春風。做“讓學生眷念的教育”的思想,從師從李先生的那刻開始,便在崔建梅心中萌芽。
“我希望從一實校走出去的每一位學生,無論他們成績?nèi)绾?,當他們回憶起學校、回憶起老師時,內(nèi)心都是激動而敬慕的,這就是我想做的教育?!背蔀樾iL以后,“讓學生眷念的教育”便始終是崔建梅的治校之根,她以身作則,引領教師不僅關注成績好的孩子,更要關注那些待優(yōu)、叛逆、經(jīng)歷過家庭變故等等真正需要關注的孩子,讓這份源自于心的愛,將學校打造為充滿對生命的感動與尊重的教育圈。
做讓學生眷念的教育,首要便是讓學校成為學生一生眷戀的地方,為此,崔建梅重點打造一系列繽紛的校園活動,讓學生的校園生活難忘而又富有意義。弘揚愛國精神,有“繪畫頌黨恩”;根植閱讀素養(yǎng),有“玉蘭·閱讀·成長”閱讀講堂;營造新春氛圍,有“迎新年廟會”;培養(yǎng)勞動意識,有“我的智慧在手指”勞動實踐活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成為一實校孩子厚重的童年底色。
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眷念”的第二層含義,便是讓課堂成為孩子一生留戀的磁場。從規(guī)范課堂、開放課堂、高效課堂到智慧課堂,崔建梅必然親身參與,共同研修,無論工作多忙,她始終堅持聽課、上課、磨課,每年,她的聽課數(shù)不會低于100節(jié)。她樂于擔任學校課程研發(fā)和設計的“總工程師”,也會精耕細作地去實踐。早在十余年前,一實校便搭建涵蓋傳統(tǒng)、現(xiàn)代、自然、人文等多個板塊上百堂課組成的課程體系,在全省率先實行走班選課制,從傳統(tǒng)的紙質(zhì)選課、人工統(tǒng)計到今天的網(wǎng)上選課、智能編班,一實校的課程改革始終走在區(qū)域前列。
“眷念”的第三層含義,便是讓教師成為學生一生感念的人。師德是教師的立身之本,于是在師德建設上,崔建梅提出三個“第一”:把敬業(yè)愛崗作為第一標志,把終身學習作為第一要務,把建立和諧關系作為第一策略。為了培養(yǎng)學生愛戴的好老師,一實校長期開展黨員事跡報告、老教師講初心等活動,制訂卓越、骨干、新苗、新入職教師分層培養(yǎng)計劃,實行青藍結對,廣搭展示平臺。從2012年開始,學校每兩年組織教師前往高校集中培訓,在安徽省內(nèi)首開先河,迄今,已先后組織400余名教師前往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等高校研修。省特級教師、省學科帶頭人、青年骨干教師等卓越教師如雨后春筍,學生認可度、家長滿意度不斷提高,真正實現(xiàn)了教師“能”與“德”的齊驅(qū)并進。
深耕一線,言萬千教師之言
2022年立春后的第四天,崔建梅興奮地在朋友圈轉發(fā)了《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中關于“加強工資待遇保障,提高教齡津貼標準”的工作指示,并配文:“終于看到了,希望能夠?qū)崿F(xiàn)!”其實,如果了解了她在這件事上付出了多少努力,就不難理解她為何如此興奮。
常年堅守于教育一線,崔建梅對于教師群體對教齡津貼的呼吁深刻理解并支持,她說:“群眾對公平而有質(zhì)量的教育的向往比以往任何時間都更加迫切,但教師,特別是中小學教師職業(yè)吸引力不足,地位尚需提高。增長教齡津貼表面上是幾十塊錢的事情,事實上是在彰顯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是切實提高教師的職業(yè)認同感與自豪感的有力途徑?!庇谑?018年、2019年的兩會,崔建梅連續(xù)兩次提交呼吁提高教師教齡津貼的建議案,希望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與反饋。但在2019年人社部的書面回復中,崔建梅卻得到這樣的答復:考慮到教齡津貼和薪級工資在功能上重疊,對是否保留教齡津貼等問題,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統(tǒng)籌研究。
2020年,經(jīng)過與基層教師多次溝通調(diào)研,崔建梅又提交了第三次建議案,這一次,國家人社部派遣專員從北京趕到蚌埠,當面聽取崔建梅的意見,這讓崔建梅欣喜萬分。溝通過程中,崔建梅講道:“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10元封頂?shù)慕听g津貼一直未做調(diào)整,這顯然與國家大力發(fā)展教師隊伍的進程不匹配。即使國家財力目前達不到,也應該有計劃、分步走,至少在教師工資上應該優(yōu)化結構,鼓勵教師終身從教?!迸c人社部同志對話中崔建梅得知,教齡津貼并非她一人關心的話題,近幾年,多位代表也一直在呼吁提高津貼標準,正是社會的廣泛發(fā)聲,才讓政府對于這一議案尤為重視。終于在2022年,“提高教齡津貼標準”的文字寫入教育部工作要點,崔建梅的多年心愿也終于如愿以償。事實上,2022年也到了崔建梅退休的年紀,即使津貼提高也大概率享受不到了,但她始終心系的,是國家基礎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教師權益的提升,正像她說的,“做了一輩子教育人,在職業(yè)生涯的最后一程,也要為熱愛的事業(yè)畫上一個讓自己滿意的句號”。
從2018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崔建梅一共提交了26份議案、建議,其中大部分都聚焦于基礎教育領域。履職5年,崔建梅列席一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兩次安徽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多次接受央視新聞、人民網(wǎng)、新華網(wǎng)等主流媒體的采訪報道,所提建議有三年登上了微博熱搜。在參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訂過程中,崔建梅的六條建議有四條被采納并寫入立法。為了了解鄉(xiāng)村教師的真實發(fā)展需求,崔建梅親自前往蚌埠市懷遠縣的偏遠鄉(xiāng)鎮(zhèn)學校調(diào)研,認真聽取多位一線校長、教師的意見,最終整理成文,提交了《優(yōu)先發(fā)展鄉(xiāng)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建議案,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叭珖舜蟠硎且环莨鈽s的使命與責任,我們是全國教師的代表,我們提交的每一份議案,都應該去切實解決教育的真正痛點,想一線教師之所想,言一線教師之所言?!?/p>
如今,崔建梅已經(jīng)正式從教育一線退休,然而職業(yè)的終點并不等于事業(yè)的終點,崔建梅從未放下對于教育的關注與思考,依然堅守作為教育人、作為人大代表的初心與責任,她仍然在用自己的力量引領、輻射更多優(yōu)秀的教育人去到需要的地方發(fā)光發(fā)熱?!白鳛榻逃?,我們也要做一個會講故事的人,講好一線教師的教育故事,解決一線的急難愁盼。我始終相信,若每一位教育人都懷有傳遞教育呼聲的意識,那么構建高質(zhì)量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將不會只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教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