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扇,即“背被”,古代稱襁,多流傳于我國西南民族地區(qū),是用以背裹嬰童的布兜?!墩撜Z·子路》“四方之民,襁負(fù)其子而至矣”中“襁負(fù)”描述的便是用背扇將孩童兜負(fù)于背之情景。繡于背扇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樹木花草、飛禽走獸、光波水紋等紋樣,蘊含著人們對自然的熱愛與向往、對未來的追求與期盼。實用性與審美性兼具的手工繡花背扇在世代相襲中承載著人文交流、民族融合的深厚底蘊。
云南民族博物館藏有多個民族的精美繡花背扇,其中彝族繡花背扇,色彩絢麗、技藝精湛。心靈手巧的彝族人民運用挑花、刺繡、貼補等傳統(tǒng)手工技藝,以五彩絲線繡出象征吉祥、祈求平安的馬纓花是彝族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的物化載體之一,同時與其他民族喜聞樂見的石榴、蝴蝶、鳳鳥、魚等吉祥圖紋一針一線融合而創(chuàng)的“蝶戀花”“對魚石榴”等文化紋樣,鐫畫出自然萬物和諧共生的美景,傳遞著繁衍生息、豐衣足食的美好夙愿,見證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內(nèi)涵。
彝族刺繡背扇
彝族貼布繡背扇
彝族挑花背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