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水生∣浙江省杭州市青春中學
我國基礎教育的發(fā)展已處于由“有學上”向“上好學”轉變的階段。老城區(qū)老校如何適應這種變化,滿足人民對美好教育的需要,辦適合的教育?因地、因校制宜是根本。杭州市青春中學抓住杭州市推進公辦初中提質強校行動的契機,啟動了“校園擴建”和“老舊校園提升改造”兩項工程。學校根據“讓每一個生命走向幸?!钡霓k學理念,從改造物理空間、涵養(yǎng)文化空間、培育行為空間三個維度創(chuàng)建“三進”空間,形成了“六個場域”,將學生建構知識、發(fā)展能力、形成素養(yǎng)和深化價值的過程貫通起來,形成了全域學習新空間,促進了學生的深度學習和學校的發(fā)展。
隨著《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頒布,浙江省啟動現(xiàn)代化學校創(chuàng)建工作。在這樣的背景下,杭州市青春中學的辦學得到了區(qū)委區(qū)政府的高度重視。2018年始,學校實施了兩項工程:一是食堂、活動室擴建工程,由政府投資建設一幢四千多平方米的綜合樓;二是老舊校園提升改造工程,由政府出資對校園進行整體提升改造。
2020年3月,杭州市啟動公辦初中提質強校行動,各縣(市、區(qū))紛紛出臺各種提振公辦初中辦學質量的措施。2020 年11 月,杭州市青春中學被確認為杭州市拱墅區(qū)公辦初中提質強校試點校。
總的來說,學校處在新大樓、新班子、新招生、新中考、新改造、新機遇、新面貌和新發(fā)展的重要機遇期,處于公民同招、重點高中指標到校比例提高、老舊校園改造、“雙減”政策實施、中考難度降低、現(xiàn)代化學校創(chuàng)建的相關政策調整期,還處于區(qū)域教育爬坡期和學校師資新舊交替挑戰(zhàn)期。對學校來說,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
學校積極參與省、市、區(qū)提振公辦初中“壯腰”行動和公辦初中提質強校試點行動。學校地處老城區(qū)中心,校內有兩幢教學樓、一個科學館、兩幢已聯(lián)為一體的綜合樓,還建有兩幢連體的食堂、活動室綜合樓。學校最老的建筑是1964年建成的一幢三層教學樓(經危房加固改造)。學校建筑年代不一、風格不一,外貼瓷磚色彩不一、窗戶色彩不一,加上有些墻面老化脫落、銹跡斑斑,校園顯得有些破舊和雜亂。經過爭取,區(qū)委區(qū)政府對學校啟動了擴建和提升工程。
學校應該怎么改造?學校的硬件該如何助力學生學習?整體改造如何促進學校品質的提升?整體改造與發(fā)展特色文化如何關聯(lián)?未來的學校應是什么樣子的?未來的教室應是什么樣子的?怎樣的學習空間最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基于以上思考,學校提出了“中式園林、智慧校園、青春活力、全面提升”十六字改造思路。其中,“中式園林”體現(xiàn)在學校食堂、活動室綜合樓的建設上。同時,學校圍墻和大門的設計均采用中式風格。此外,學校增加連廊,把七幢建筑連成一個整體?!爸腔坌@”的定位基于學校原有的基礎。2011年,時任杭州市委書記黃坤明為學校題詞——“智慧青春”?;谖磥韺W校的發(fā)展趨勢,“智慧校園”應是當前學校的標配。此外,學校還倡導開展智慧教育、做智慧教師、育智慧學生?!扒啻夯盍Α笔腔趯W校培養(yǎng)的對象是十二至十五歲青少年而提出的。培養(yǎng)“陽光活力少年”是學校的辦學追求。學校最終的目標是實現(xiàn)辦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根據這一改造思路,學校和專業(yè)設計師反復討論、修改,提出要創(chuàng)建人人、時時、處處皆可學的全域學習新空間。
改造從保留、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三方面入手。學校的三個庭院被改造成“三進”空間格局。
“一進”是青春廣場,以動為主。這是學校的進門廣場。學校的校名由潘云鶴校友題寫,大門上方掛著一塊青綠色行楷“青春學堂”牌匾。進學校大門,正面是科學館和電子屏,左邊是錢江樓,右邊是狀元樓。科學館前有一座太湖石假山,旁邊有一棵老樟樹。太湖石前有寫著“青春,你好!”的雕塑,其造型如一艘準備遠航的船。
“二進”是望幽花園,以靜為主。穿過青春廣場,在科學館、錢江樓和前進樓的中間,有一座花園。花園內有“教人求真”文化石、三棵高聳入云的松樹、兩棵樟樹,還有水泥長廊(取名為“望幽長廊”)、小橋、池塘、云鶴亭。池塘把花園大致分成相連的三部分。云鶴亭在最里面,也最安靜。當年,潘云鶴校友來訪,并和學弟學妹在此合影、對話。這亭子就是學校教育的一個好場景。
“三進”是田徑場,以活力為主。穿過體育館,在居民區(qū)的包圍中,有一個田徑場。田徑場內有百米直道、沙坑、單杠、雙杠、籃球架、乒乓球桌等。
同時,學校對七幢建筑的功能分區(qū)進行了分析,本著“大穩(wěn)定、小調整、相對集中”的原則對其進行改造,形成了三大功能空間。
一是普通教室集體學習空間。學校將錢江樓、狀元樓定位為教學樓,保留普通教室三十六間、自修教室四間。教師辦公室則設在距教室最近的區(qū)域,方便師生交流。每間教室配備最新的希沃系統(tǒng)和一百寸背投。
二是專業(yè)教室個性學習空間。專業(yè)教室有三十多間,且相對集中,主要分布于科學館、前進樓和青春館??茖W館的一樓為校史館,二樓為生化實驗室,三樓為物理實驗室,四樓為計算機房,五樓為報告廳。前進樓的一樓為心理輔導室,三樓為美術館,四樓為音樂館。青春館(新建的兩棟連體綜合樓)的三樓為圖書館,四樓為創(chuàng)客空間等。
三是公共區(qū)域交流賦能空間。除教室外,學校也為跨班、跨年級開展學習活動的師生提供了課余社交空間。在錢江樓、科學館、狀元樓等區(qū)域,學校還設置了開放的入戶大廳,并在每層設置開放共享空間,為師生提供一個交流賦能的開放公共空間。
1.挖掘校史文化
在收集整理校史資料的過程中,學校把重點工作放在“五法”上。所謂“五法”即歷任校長的辦學思想與方法、優(yōu)秀班主任的帶班方法、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方法、優(yōu)秀家長的家庭教育方法、優(yōu)秀學子的學習方法。
2.規(guī)劃墻面文化
學校的圍墻是白色的,建筑外立面采用米黃帶白陶板,以素淡為主;學校建筑內墻與桌椅以青色為主,盡顯中國風與杭州味。學校還請校友、學生書寫每幢樓的樓名,如“錢江樓”“前進樓”“狀元樓”“科學館”“圖書館”和“青春館”。每天,師生都能感受中國書法之美。七幢樓選擇三幅標語上墻,校訓“教人求真 學做真人”上狀元樓墻面,辦學愿景“讓每一個生命走向幸?!鄙锨斑M樓墻面,學校精神“無奮斗不青春”上圖書館墻面。
3.引導行為文化
學校根據“雙減”精神,推遲學生早上進校門的時間,同時學生可選擇晚托到20:30。學校重新安排作息時間,提高作業(yè)精準度,調控學生課外時間。課程經歷就是人生經歷。學校的課程分為基礎性課程與拓展性課程。基礎性課程按國家規(guī)定開設,并保證音、體、美的課時。拓展性課程有知識拓展類、體藝特長類和實踐活動類:知識拓展類課程有“國學經典”等,讓學生感受國學魅力,了解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體藝特長類課程包括社團活動課程和科學實驗課程等,學生可以在此展現(xiàn)自身才能,體驗動手的快樂;實踐活動類課程整合德育內容,包括心理輔導、主題班會和生理健康等。學校每年還開設20多門學科拓展課程供學生選擇。
此外,學校還通過各種活動豐富師生的校園生活,讓每一個生命走向幸福,如三月的“生命健康節(jié)”、四月的“谷雨讀書節(jié)”、五月的“青春達人秀”、六月的“感恩節(jié)”、九月的“科技節(jié)”、十月的“體育節(jié)”、十一月的“學科節(jié)”和十二月的“藝術節(jié)”等。
學校創(chuàng)設了開放空間與跨班、跨年級的交流平臺,形成動態(tài)集體,并形成無邊界學習的風貌。
一是打造校內動態(tài)空間。在學生入校、進班、體育鍛煉、就餐、參加社團活動、晚托自由活動等時間點,校園會生成一些新的動態(tài)集體。學校營造全域育人氛圍:學生在清晨進校時排隊入校;學校開門時間沒到,先到的學生會自覺拿出書本進行晨讀……
二是打造社團特長空間。除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外,學校還組建了學生會、志愿者、廣播站等學生組織,為學生成長賦能。同時,學校開設拓展課,組建社團、競賽隊等,使其成為學生成長的又一平臺。
三是打造校外行走空間。學校引導學生組建研學伙伴圈、假日小隊、讀書小組、運動小組等,使其成為學生在校外的臨時動態(tài)組織。
四是打造網絡互聯(lián)空間。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學校開始關注學生校友圈、朋友圈、新老同學圈、網絡空間網友圈等網絡組織,以打造網絡互聯(lián)空間。
學校通過改造物理空間、涵養(yǎng)文化空間、培育行為空間,形成了“六個場域”,將學生建構知識、發(fā)展能力、形成素養(yǎng)和深化價值的過程貫通起來。
一是興趣激發(fā)場。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校建有光伏太陽能電站,在此基礎上增加了無人機操控訓練場、5G 基站、創(chuàng)客空間、木工工坊等,以激發(fā)學生興趣,讓他們看到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方向。
二是文化浸潤場。學校的每幢樓的名字都有來歷、有故事,具有紀念意義。學校通過建立校史館并將校史融入課程,讓學生在承載文化的空間中觸摸與體驗傳統(tǒng)。
三是高雅審美場。學校的設計崇尚極簡主義審美原則,外觀簡約大氣。同時,校內建筑功能分區(qū),園林小景移步換景。這讓學生體會到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結合的審美愉悅感。
四是想象起飛場。學校通過打造學科閱覽室、博物館、班級書吧、第三空間、天文臺、探究中心等場景化的空間,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達到延展知識、啟迪思維的效果。
五是賦能實踐場。學校遵循“學習空間也是生產空間”理念,把新大樓建設的主要過程拍攝下來。同時,學校配有多種智能制造設備,讓學生能夠將想法變成作品,并將環(huán)節(jié)一一呈現(xiàn),為學生提供了操作機會。
六是自學提升場。學校建立了學科閱覽室、自習室、讀書角、錄音室等,并配備了相應的自助機、休閑椅等,為學生的全域學習奠定了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