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走過三年疫情,走進人間四月,報復性消費沒有迎來,報復性存款卻很兇猛。兩會期間,央行公布,2022年我國住戶存款新增17.84萬億元,比上一年多增了7.94萬億元。2023年以來,我國住戶存款繼續(xù)保持較快增長的慣性。1月,住戶存款增加6.2萬億元,同比多增了7900億元。
居民消費意愿不高,商家只能摧眉折腰,汽車行業(yè)尤甚。為了減庫存,最近汽車行業(yè)“殺瘋了”,各大品牌你降2萬元,我降5萬元,它降10萬元,甚至有車企打出了“買一送一”的口號。
燃油車瘋狂降價,消費者購車熱情高漲,加油站迎來了更多的客戶加油。這是最理所當然的邏輯。
然而,但見時光流似箭,豈知天道曲如弓。真實世界并不會按照邏輯來運行,商業(yè)世界也不會循規(guī)蹈矩、平平坦坦發(fā)展。這次也是如此——加油站行業(yè),不僅沒有因為可能增加的加油客戶而欣喜,而且愈發(fā)感受到黑云壓城城欲摧的緊張與焦慮。很明顯,燃油車降價明面上是車企要銷疫情三年積壓的庫存,實際上是燃油車被新能源車逼得路越來越窄,未來清晰可見。
2021年底,蔚來董事長李斌公開嘲諷燃油車:“完全不理解,怎么現(xiàn)在還有人買油車?油車除了能聞點汽油味外,別的還有什么好?”當時,人們覺得這種言論既狂妄又好笑。
進入“雙碳”時代,能源消費結構朝著清潔、低碳的方向調整,國內成品油消費進入平穩(wěn)期或穩(wěn)步下降,是人們早已接受的事實。燃油車被新能源車替代、加油站被加能站替代,也是時代發(fā)展的大勢所趨。但是,人們尤其是加油站從業(yè)者總覺得這種替代需要時間,賣油還有好些年好光景。
事實上,時代的換擋,比預想中要來得更快。燃油車銷售與汽油銷售,早已是四面楚歌。
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燃油車銷量從2018年巔峰時期的2810萬輛跌落至1997萬輛,跌掉了813萬輛。 全年成品油消費量為3.65億噸,較2019年下降了9.5%。其中,汽油消費量為1.49億噸,較2019年下降了9.2%,與2017年的水平大致相當。
冷酷的數(shù)字宣示,颶風過后山雨已來。在 “雙碳”目標與政府刺激政策的加持下,預計204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實現(xiàn)對傳統(tǒng)燃油車銷售的完全替代;預計我國汽油需求量2026年達峰,其后加速萎縮,2045年降至目前水平的一半以下;預計2050年,我國加油站只需要目前的三分之一……潮水已經退去,無論是燃油車企還是加油站行業(yè),都處在一個大開大合、大破大立的“大時代”??梢哉f,生死戰(zhàn)已經按下加速鍵,要么轉型,要么死亡。
在加油站向加能站轉型發(fā)展的大時代,會淘汰茍且落后者,也會獎勵奮斗勝利者。作為行業(yè)轉型發(fā)展的記錄者、見證者與推動者,我們不相信諾基亞被微軟收購時留下的“時代眼淚”。我們會繼續(xù)講好行業(yè)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轉型故事,宣揚以變應變的奮斗精神,推動全行業(yè)形成競相奮斗、不斷發(fā)展的生動局面。
責任編輯:石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