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中凡 羅 源 敬基剛 楊 音 閆靜文 彭玉蘭 莊 華
局部進展期直腸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是指臨床分期為Ⅱ期(T3-4N0M0)或Ⅲ期(T1-4N1-2M0)的直腸癌,約占直腸癌的50%,其標準的治療方案是術(shù)前新輔助放化療(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聯(lián)合全直腸系膜切除術(shù)。NCRT后,腫瘤會出現(xiàn)退縮性改變[1]。通過觀察治療后癌巢內(nèi)殘余腫瘤細胞和纖維化占比,可獲得病理指標腫瘤退縮分級(pathological tumor regression grade,pTRG),該指標廣泛用于評估直腸癌NCRT 的療效,與患者預后密切相關(guān)。因此,術(shù)前準確預測pTRG,對于臨床制定適合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意義。影像學作為無創(chuàng)或低創(chuàng)的檢查手段,是術(shù)前預測TRG的主要手段。Patel等[2]首次提出了磁共振腫瘤退縮分級(magnetic resonance tumor regression grade,mrTRG),并表明mrTRG是NCRT后總體生存期和無病生存期的獨立預測因素。但研究[3-4]表明pTRG 與mrTRG 的一致 性 較 低(Kappa為0.25~0.36),mrTRG 不 能 代 替pTRG。有研究[5-6]將mrTRG 改進為二分類變量后,其預測效能有所提升,但仍不足以對直腸癌患者的治療反應進行準確評估。經(jīng)直腸超聲(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可清晰顯示NCRT 后直腸癌的形態(tài)、大小,并可通過超聲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評估其血流灌注情況。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經(jīng)直腸CEUS 參數(shù)的Logistic 回歸模型評估LARC 患者NCRT療效的臨床價值,以期為腫瘤的療效監(jiān)測提供更準確的手段。
選取2020 年1 月至2022 年8 月于我院接受NCRT后并行全直腸系膜切除術(shù)的LARC 患者96 例,根據(jù)第7 版美國癌癥聯(lián)合委員會(AJCC)pTRG 分級標準[7]將其分為反應良好組(pTRG 0、1 級)34 例和反應不佳組(pTRG 2、3級)62例。反應良好組中,男24例,女10例,年齡39~73歲,平均(42.59±10.45)歲;pTRG 0級12例,pTRG 1 級22 例。反應不佳組中,男50 例,女12 例,年齡36~75 歲,平均(38.74±9.58)歲;pTRG 2 級51 例,pTRG 3 級11 例。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經(jīng)病理確診有單發(fā)的直腸癌病灶;②術(shù)前均接受NCRT;③NCRT 前后均行TRUS 檢查;④NCRT 后均接受全直腸系膜切除術(shù)治療并獲得明確的病理結(jié)果;⑤臨床資料、病理資料均完整。排除標準:①腸腔狹窄,TRUS 檢查時探查受限,不能全面評估者;②發(fā)生遠處轉(zhuǎn)移或合并其他臟器的惡性腫瘤者;③NCRT 后的超聲檢查間隔時間超過10 周[8];④超聲圖像質(zhì)量欠佳。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TRUS 及CEUS 檢查:使用BK 5000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E14CL4b(9048)雙平面經(jīng)直腸超聲探頭,頻率4~14 MHz。檢查前囑患者盡量排空腸道,取左側(cè)臥位,囑其深呼吸,放松肛管,緩慢經(jīng)肛門旋轉(zhuǎn)置入探頭,先行常規(guī)超聲對直腸及肛管進行全面掃查,確定腫瘤位置后,于腫瘤最大切面測量其長徑、厚徑、腫瘤下緣距白線距離,以及腫瘤內(nèi)主要動脈的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數(shù)(RI);然后切換至CEUS 模式,經(jīng)患者肘正中靜脈團注2.4 ml 配置好的SonoVue混懸液(意大利Bracco 公司),觀察約1 min,選取造影劑達峰時的圖像對腫瘤進行超聲造影不均勻增強程度分級(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nhomogeneity grade,CEUS-IG),分級標準[9]:Ⅰ級,病灶呈不均勻增強,增強分布極不均勻,可出現(xiàn)無增強區(qū)域;Ⅱ級,病灶呈欠均勻增強,可出現(xiàn)大片低增強區(qū)域;Ⅲ級,病灶呈較均勻增強,可出現(xiàn)分層增強或小片狀低增強區(qū)域;Ⅳ級,病灶呈均勻性增強,各部分增強程度及分布基本無差異。CEUS-IG治療后Ⅰ、Ⅱ級提示治療后腫瘤灌注出現(xiàn)明顯異質(zhì)性,預示反應良好;Ⅲ、Ⅳ級提示腫瘤整體灌注與治療前比較無變化或變化小,預示反應不佳;CEUS-IG 降級預示反應良好,未降級預示反應不佳[10]。計算治療后腫瘤長徑、厚徑、腫瘤下緣距白線距離、PSV、RI變化率,各參數(shù)變化率計算公式為:變化率=(治療前參數(shù)-治療后參數(shù))/治療前參數(shù)×100%。以上操作均由同一具有5年以上胃腸道超聲檢查經(jīng)驗的超聲醫(yī)師完成。
2.臨床資料收集:收集患者年齡、性別,以及治療前后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99(CA199)水平,并計算CEA、CA199變化率,變化率計算公式同上。
應用SPSS 26.0統(tǒng)計軟件,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IQR)表示,兩組比較采用Mann-WhitneyU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或率表示,兩組比較采用χ2檢驗。應用Logistic 回歸分析篩選LARC 患者NCRT 療效的獨立影響因素,并建立Logistic 回歸模型;應用Hosmer-Lemeshow 檢驗評估該模型的擬合優(yōu)度。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Logistic 回歸模型及單一參數(shù)預測LARC 患者NCRT療效的診斷效能;AUC 比較采用Delong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性別比、年齡、CEA治療前、CA199治療前、CEA治療后、CA199治療后、CEA 變化率、CA199 變化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腫瘤長徑變化率、PSV變化率、CEUS-IG治療后、CEUS-IG降級占比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其余參數(shù)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3 和圖1,2。
圖1 反應良好組(男,59歲,pTRG 0級)NCRT前、后TRUS及CEUS圖
圖2 反應不佳組(男,36歲,pTRG 3級)NCRT前、后TRUS及CEUS圖
表2 兩組TRUS參數(shù)比較
表3 兩組CEUS參數(shù)比較 例
將上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腫瘤長徑變化率、PSV 變化率、CEUS-IG治療后、CEUS-IG 降級納入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PSV變化率、CEUS-IG治療后、CEUSIG 降級均為預測LARC 患者NCRT 療效的獨立影響因素(OR=6.95、15.69、4.62,均P<0.05);建立Logistic回歸模型,Hosmer-Lemeshow 檢驗顯示該模型的擬合效果良好(χ2=13.803,P=0.087)。見表4。
表4 Logistic回歸分析
ROC 曲線分析顯示,Logistic 回歸模型預測NCRT反應良好的特異度、準確率和AUC 均最高;且CEUSIG治療后預測NCRT 反應良好的AUC 高于長徑變化率,Logistic回歸模型的AUC高于單一參數(shù),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5和圖3。
圖3 Logistic 回歸模型及單一參數(shù)預測LARC 患者NCRT 反應良好的ROC曲線圖
表5 Logistic回歸模型及單一參數(shù)預測LARC患者NCRT反應良好的診斷效能
LARC 的標準治療方案為NCRT 聯(lián)合全直腸系膜切除術(shù),NCRT 可減小腫瘤體積并降低腫瘤分期,提高對直腸癌的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生存率。LARC 患者接受NCRT后腫瘤會產(chǎn)生退縮性改變,其中pTRG是評估NCRT 療效的重要病理指標。研究[11]表明,若能在術(shù)前對pTRG進行準確預測,可對病理完全緩解(pCR)的患者采取“觀察并等待”的策略,避免手術(shù)帶來的并發(fā)癥和永久性造瘺,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實現(xiàn)精準醫(yī)療。既往研究[12-13]對血清CEA、CA199 能否準確評估NCRT 療效仍存在分歧,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反應良好組與反應不佳組血清CEA治療前、CEA治療后、CEA 變化率、CA199治療前、CA199治療后、CA199 變化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Kalady 等[13]研究結(jié)論相似,表明血清CEA、CA199預測NCRT 療效的價值有限。影像學是術(shù)前預測pTRG 的主要方法。TRUS 及CEUS 可對接受NCRT 后的LARC 進行實時觀察,顯示腫瘤的大小及血流灌注,對NCRT 的療效評估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經(jīng)直腸CEUS 參數(shù)的Logistic 回歸模型評估LARC患者NCRT療效的臨床價值。
陳麗梅等[14]研究表明pCR 患者NCRT 后腫瘤長徑、厚徑均較治療前顯著減?。ň鵓<0.05);金鑫等[15]研究表明,pCR 與非pCR 組治療后腫瘤長徑、厚徑、長徑變化率、厚徑變化率與pTRG 顯著相關(guān)(r=0.336、-0.407、0.403、-0.435,均P<0.05)。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NCRT 治療后長徑變化率>26.0%時,預測其療效的準確率為63.5%,AUC 為0.633,表明長徑變化率可對NCRT 療效進行預測,與上述研究結(jié)論一致。但本研究兩組腫瘤長徑治療前、長徑治療后、厚徑治療前、厚徑治療后及厚徑變化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既往研究[14-15]結(jié)果不一致,分析原因可能與樣本量較小和測量儀器不同有關(guān)。接受NCR 后,反應良好的腫瘤內(nèi)血供會受到破壞,超聲血流參數(shù)會出現(xiàn)相應改變,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PSV 變化率截斷值為22.5%時,預測LARC 患者NCRT 反應良好的準確率為68.8%,AUC 為0.708,與既往研究[16-17]結(jié)果相似。CEUS 相較于彩色多普勒超聲的優(yōu)勢在于能反映腫瘤整體的血流灌注,已有研究[18]將CEUS 用于預測NCRT 后的腫瘤T 分期,但暫未見研究將其應用于預測pTRG。本研究依據(jù)pTRG 將接受NCRT 后行全直腸系膜切除術(shù)的LARC 患者分為反應良好組與反應不佳組,采用CEUS-IG 對LARC 的血流灌注進行整體評價,將CEUS-IGⅠ、Ⅱ級判定為腫瘤內(nèi)血供豐富,預示反應不佳,CEUS-IGⅢ、Ⅳ級判定腫瘤內(nèi)血供匱乏,預示反應良好;比較治療前后CEUS 圖像,治療后CEUS-IG 若較治療前發(fā)生降級,則預示腫瘤內(nèi)血供減少,預示反應良好,否則預示反應不佳;研究 結(jié) 果 顯 示,CEUS-IG治療后和CEUS-IG 降 級 預 測LARC 患者NCRT 反應良好的準確率和AUC 分別為83.3%、71.9% 和0.810、0.736,且CEUS-IG治療后預 測LARC 患者NCRT 反應良好的AUC 高于長徑變化率(P<0.05),表明CEUS對NCRT 療效的評估優(yōu)于常規(guī)超聲的徑線測量方法。
為進一步探究TRUS參數(shù)和CEUS參數(shù)評估NCRT療效的價值,本研究將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超聲參數(shù)納入Logistic 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PSV 變化率、CEUS-IG治療后、CEUS-IG降級均為預測NCRT反應良好的獨立影響因素(OR=6.95、15.69、4.62,均P<0.05),表明治療后CEUS-IGⅠ、Ⅱ級及PSV 降低、CEUS-IG 降級均與NCRT 療效顯著相關(guān)。據(jù)此建立Logistic 回歸模型,其預測LARC 患者NCRT 反應良好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分別為73.5%、94.1%、84.4%;AUC 最高,為0.917,與單一參數(shù)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表明Logistic 回歸模型可聯(lián)合多參數(shù)準確評估NCRT 療效,且優(yōu)于單一參數(shù),有助于為LARC 患者制定治療方案提供參考。
本研究的局限性:①為回顧性的單中心研究、樣本量較小,尚需多中心、大樣本量的前瞻性研究進一步驗證;②超聲參數(shù)的獲取或評價均由同一操作者進行,可能使結(jié)果出現(xiàn)主觀偏倚;③未考慮不同治療方案對研究結(jié)果的影響。
綜上所述,基于經(jīng)直腸CEUS 參數(shù)的Logistic 回歸模型可準確評估LARC 患者NCRT 療效,為臨床實現(xiàn)直腸癌精準治療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