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竹
[摘 要]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在一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在中國人民賡續(xù)奮斗的百年歷程中不斷凝聚、發(fā)展、升華的寶貴的精神品質。本文分析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的時代內涵,闡述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的價值意蘊,在論述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的現(xiàn)實困境的基礎上提出實踐路徑,以利于培養(yǎng)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擔當,使高職學生增強意識,提升社會責任感,激勵新時代大學生以崇高的信念、飽滿的熱情、過硬的本領積極投入到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中。
[關鍵詞]紅色基因;社會責任意識;新時代大學生;現(xiàn)實困境
[中圖分類號] G641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3) 04-0068-03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堅持理論武裝同常態(tài)化長效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站在民族之林,走上民族復興的道路,與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無私奉獻,與無數(shù)革命先烈浴血奮斗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中國共產黨人的紅色基因,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精髓,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內核,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根基,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血液和靈魂,是我們黨和人民的精神力量。紅色基因是歷史的,也是時代的,長期以來,黨高度重視傳承與弘揚共產黨人的紅色基因,在取得一系列寶貴經驗的同時,在寓教于樂的生動形式中當好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實踐者。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青年一代提出了期望,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xiàn)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國家前途、民族希望離不開青年一代的發(fā)展,年輕人要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高校要重視學生的思想德建設,強化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柏熑巍笔侨酥疄槿说母镜赖拢咝B鋵嵙⒌聵淙烁救蝿?、開展“社會責任”教育,須用紅色基因鑄魂育人。新時代背景下,作為民族發(fā)展的有生力量,大學生必須具有社會責任感,才能在責任實踐中完善自我,完善社會。要將紅色基因引入高校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培育中,增強學生對社會責任的需求,提高社會責任意識培育質量,激發(fā)學生踐行社會責任的動力,促進大學生在提升專業(yè)技能的同時注重社會責任意識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使他們積極投入到提升自身的社會道德素養(yǎng)的成長成才發(fā)展中去。
一、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的時代內涵和價值意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對紅色基因的豐富內涵進行了深刻的詮釋,同時也促進了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學者們結合新時代特征,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對紅色基因和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科學內涵進行探討和總結。紅色基因屬于意識形態(tài)層面的東西,相對較抽象,與紅色文化密切相關。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已經形成了鮮明的紅色文化,這些紅色文化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紅色基因的形成過程,既是紅色文化對人類思維、行為的塑造,又是紅色文化內在化的過程,它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爭取民族獨立,實現(xiàn)人民解放的革命歷程中積淀形成的核心精神,它涵蓋高度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信念,包含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蘊含優(yōu)良的社會風尚、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準則。
責任是一個人在一般行為規(guī)范和主導價值觀指導下所應該做的事,即大學生根據自己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承擔自己應當承擔的職責,并為自己所表現(xiàn)的行為負責,是一種職責和義務。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是指自我國發(fā)展進入新的歷史方位,大學生群體對人類世界、對國家、對社會、對集體、對他人及自我的理性覺悟和盡責意識。高校有責任,也有能力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發(fā)揚光大,使學生由紅色基因認知到紅色精神領悟進而逐漸實現(xiàn)大學生精神成人目標的過程中,讓紅色基因外化為對身心有益的傳承實踐,成為培育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力量源泉。
(一)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面對當前各種西方思潮的強烈沖擊,應借助紅色文化夯實新時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的理論基礎,通過傳承紅色基因對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與精神狀態(tài),樹立正確的觀念,加強“四個意識”,培育社會責任意識,進一步加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養(yǎng)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為高校紅色基因的傳承提供新途徑
從理論上講,通過對紅色基因時代內涵的分析,對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研究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新時代大學生根據紅色基因的內涵要求深刻剖析自己,結合自身實際查看能否將“堅定信念、求真務實、艱苦奮斗、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無私奉獻”的要求展現(xiàn)到學習、生活和社交行為上來,將其作為自己“功崇惟志、業(yè)廣惟勤”的學業(yè)追求、“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行為標準、“踏實留印、抓鐵有痕”的求實作風,探討紅色基因融入新時代高校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創(chuàng)新途徑,對于新時代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開展提供實踐養(yǎng)分
改革開放以來,受西方腐朽文化的沖擊,當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不良風氣在部分大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滋生和擴散,導致他們對社會責任感的認識比較薄弱,這些問題的存在要求我們必須重視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以紅色故事感染、用行動感召、用生動語言感化人,定期在高校校園里進行紅色故事宣講、革命英雄人物講座等校園活動,利用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將紅色基因融入到新時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中來。
(四)為新時代大學生樹立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助力
紅色基因是紅色文化的精華,將紅色基因與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相融合,對于培養(yǎng)大學具備民族氣節(jié)和民族精神有積極的促進作用。[1]高校文化育人實踐中,以先進的紅色文化營造育人氛圍,引領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風尚,增強大學生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他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斷地激發(fā)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他們對中華文化、中華文明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之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斷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2]
三、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的現(xiàn)實困境
黨的二十大首次將“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寫入黨代會報告。紅色基因是共產黨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碼,是共產黨人的遺傳因子。躍動我們的紅色脈搏,讓紅色歷史“動”起來、讓紅色故事“活”起來、讓紅色記憶“熱”起來,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確保紅色江山后繼有人、代代相傳。但從當前高校開展紅色基因傳承教育和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來看,還存在以下現(xiàn)實困境。
(一)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缺乏創(chuàng)新
“三全育人”背景下紅色基因傳承教育和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越來越受到各高校重視,而且高校在組織實施的過程中也不斷優(yōu)化和完善兩者融合的教育模式,使紅色基因教育和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呈現(xiàn)出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但部分高校還存在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在融入理念、融入路徑上缺乏創(chuàng)新,紅色基因融合教育的針對性、特色和實效性不強,在紅色基因傳承教育和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的組織實施的過程中缺乏以生為本,在推動紅色基因融合教育機制上缺乏組織實施過程中創(chuàng)新,沒有將紅色基因傳承教育納入“三全育人”當中,紅色基因融合教育的整體性、全面性、系統(tǒng)性不強,以至于紅色基因融合教育的整體水平不高。[3]
(二)文化多元化加劇紅色基因內化進程的不確定性
經濟社會加快轉型高質量發(fā)展的過程中,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加之全媒體、大數(shù)據的普及,文化的傳播已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受否定社會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否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想的沖擊,大學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關鍵階段,他們對于各種思想文化、意識形態(tài)的分辨與把握能力不足,更加容易受到網絡上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影響,[2]不利于增強新時代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
(三)紅色基因教育傳承與新時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的契合度不高
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需要科學的理論支撐,紅色基因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高校文化育人的核心是將傳承紅色基因潛移默化轉化為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目前部分高校在開展紅色基因傳承教育和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上沒有將兩者有機融合,契合度不高。主要表現(xiàn)為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脫離學生實際需要,紅色故事不夠鮮活生動,缺乏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忽視紅色基因的時代價值。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根據新時代大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加之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使大學生在自覺傳承紅色基因、加強社會責任意識的過程中,不能夠自覺接受黨的先進理論的教育,不利于大學生知、情、意、行的互動統(tǒng)一。因此,要真正發(fā)揮紅色基因的思想教育引領作用,必須要找到與新時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相適應的紅色基因傳承教育的新模式。
四、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的實踐路徑
(一)以思政課課堂教學為主要渠道,推進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進課堂進學生頭腦進教材
高校傳承紅色基因,首先要將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課堂教學,推進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進課堂進學生頭腦,課程內容融合轉化和方法創(chuàng)新是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的關鍵所在,整合革命傳統(tǒng)和崇高精神等重要教育素材,堅持相互配合的原則,發(fā)揮學工部、二級學院和思政課部的聯(lián)動,充分調動校內校外師生講授紅色故事、革命精神等,并將其與課程內容融合,打造紅色思政特色課堂。同時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傳統(tǒng)的理論灌輸,學生積極性不會太高,要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通過讓學生講故事、唱山歌、唱民謠、講相聲、打快板等方式將紅色歷史、紅色故事、紅色歲月展示出來。高校教師在講好講活思政課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紅色文化重要論述,開展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程研究,編寫實踐教材,以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對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社會責任感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二)以本土紅色資源為依托,推進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進校園
深入挖掘本土紅色資源,在充分利用紅色文化的地域性、直觀性等優(yōu)勢的基礎上,打造紅色校園文化,實現(xiàn)學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深入挖掘校史和本土紅色資源,推動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進校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專業(yè)優(yōu)勢,會計金融專業(yè)學生可以深入挖掘紅色金融人物,用書法、編織、刺繡、剪紙、素描等藝術形式將歷史人物、革命場景、紅色人物故事呈現(xiàn)出來;會展專業(yè)學生制作紅色文化主題展,通過宣傳海報、紅色標語等直觀形式,帶給學生視覺沖擊,起到感染和熏陶的作用。各高校可發(fā)揮地域優(yōu)勢,利用重大紀念日,在當?shù)丶t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教師和學生宣講團,開展特色鮮明的紅色校園文化活動,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的直觀性和實效性,培養(yǎng)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責任觀、道德觀,促進其成長長才。
(三)以網絡為抓手,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的傳播方式,打造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傳播融媒體平臺
創(chuàng)新傳播手段,推動紅色基因走深走實,是開展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的重要方式。在立足傳統(tǒng)傳播媒介基礎上,利用融媒體優(yōu)勢,借助現(xiàn)代科學技術,做好并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的宣傳工作,緊扣紅色主題,加強宣傳報道意識,制作具有時代特色和大學生特點的紅色專題微電影、微宣講等欄目,打造并做優(yōu)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傳播融媒體平臺。通過各種融媒體平臺,融入校園網建設,在條件允許情況下,構建紅色影院,創(chuàng)新運用5G、VR 等技術,突破時空限制,打造“線上 + 線下”的融媒體傳播體系,推出符合青年大學生需求的網絡文化精品,把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大學生的網絡生活中,使學生沉浸式體驗紅色文化的內涵和力量,實現(xiàn)革命歷史和時代精神的結合,生動展現(xiàn)紅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和教化育人作用。傳統(tǒng)媒體、融媒體和線上線下耦合于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的傳播路徑,在傳承紅色基因的過程中發(fā)揮強大傳播合力。[4]
總之,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爭取民族獨立,實現(xiàn)人民解放的革命進程中凝結形成的精神內核,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紅色基因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強化新時代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思想認同,并促進紅色基因傳承發(fā)展,有利于培養(yǎng)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擔當,使大學生增強意識,提升社會責任的需求。高校提高培育學生社會責任意識質量,通過改革創(chuàng)新培育路徑激發(fā)學生實踐的動力,促進大學生在提升專業(yè)技能的同時注重社會責任意識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激勵新時代大學生以崇高的信念、飽滿的熱情、過硬的本領積極投入到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中。
參考文獻:
[1]張登彬.歷史考察、研究現(xiàn)狀與未來建構:紅色基因內涵研究[J].老區(qū)建設,2022(2):10-18.
[2]王偉.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內涵、變量及解困路徑[J].高教學刊,2022(7):165-169.
[3]江國云.新時代紅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2,35(22):82-89.
[4]徐國民,王國洪.教育引導青年傳承紅色基因的時代意涵、目標建構與實施路徑[J].青年學報,2022(5):38-45.
(責任編輯:杜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