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裕平
摘 要:油橄欖可用于生產橄欖油,是一種重要的多年生木本油料作物,盛果期時間超過50年,因此初始栽培建園時的品種選擇和栽培過程中的管理技術至關重要。從用途、適應性、產量、抗逆性4個方面探討油橄欖的品種選擇要點,并從地塊選擇、移栽定植、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探討油橄欖的種植技術要點,旨在為種植油橄欖提供技術支持。
關鍵詞:油橄欖;品種選擇;種植技術;田間管理
油橄欖(Olea europaea L.)是木犀科的一種常綠喬木,是全世界范圍內一種重要的油料作物,其生產出的橄欖油營養(yǎng)豐富,且富含多種活性成分,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是最優(yōu)質的木本植物食用油之一。油橄欖原產于地中海地區(qū),栽培歷史悠久,已有2000多個品種,自唐朝時傳入我國,在我國亦有長時間的栽培歷史,油橄欖是一種多年生木本經濟樹種,盛果期超過50年,優(yōu)質品種在精細管理條件下可超過100年,因此品種至關重要。油橄欖高效種植技術和品種選擇都對橄欖油的產量和品質有著重要的影響,筆者將探討油橄欖品種選擇和種植技術的要點。
1 油橄欖的品種選擇
1.1 根據用途選擇品種
油橄欖的用途很廣泛,不同品種的油脂含量、品質等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品種選擇時應根據當地市場需求和油橄欖用途選擇適宜的品種。若以產油為主要用途,則應當選擇果實大、含油率高的油橄欖品種,含油率較高的油橄欖品種有科拉蒂(圖1)、戈達爾、佛奧(圖2)等。此外,在選擇品種時還應當考慮種植面積和投資等因素。此外,橄欖葉中也含有抗氧化活性成分且含量豐富,如油橄欖苦苷、黃酮等生物活性物;若考慮用于收集油橄欖樹葉提取,則需選擇葉量大的品種。此外,若希望油橄欖產品中含有某類活性物質,需選擇對應物質含量高的品種[1]。
1.2 選擇適宜當地氣候條件的品種
為保證油橄欖品種能安全穩(wěn)定的使用,且能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達到高產穩(wěn)產的目的,在種植前要對各品種的特性進行品比試驗和分析,選擇適宜當地環(huán)境的品種。已經在甘肅省種植多年且證實適宜的品種有九峰6號、鄂植8號、佛奧、萊星、皮削利(圖3)和鐘山24號等[2]。油橄欖是一種生長于亞熱帶和溫帶的作物,一般來說,適宜種植的品種應該能適應亞熱帶和溫帶的氣候條件,且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和耐旱性。北方地區(qū)選種時更要注意品種的抗寒性和早熟性,在土壤養(yǎng)分不足的地區(qū)還要選擇耐貧瘠的品種。
1.3 選擇產量高、易管理的品種
油橄欖的授粉結實對產量有很大影響,因此應當選擇自花授粉結實率高的母本,在當地測定油橄欖品種的自孕率,并根據試驗結果篩選出小花數多、自花授粉掛果率高的品種,開花坐果率是最能反映油橄欖在不同的生態(tài)區(qū)域內產量的高低和適應力強弱的指標[2] 。在甘肅地區(qū),可使用萊星和鄂植8號與皮削利和九峰6號的各占一半的組合,進行正反交授粉,以提高坐果率。
1.4 選擇抗病蟲能力強、抗逆性強的品種
在油橄欖的栽培中,可能遇到的病害有孔雀斑病、青枯病、冠癭病、炭疽病、黃萎病、煤煙病等,其中孔雀斑病是油橄欖生產中最重要的一類病害,普遍發(fā)生在我國的油橄欖引種栽培地區(qū)。因此在栽培過程中,應選擇抗病能力強的油橄欖品種,且要配合嚴格的植物檢疫,防止病害隨種苗傳播。油橄欖在生長過程中還會面臨各類蟲害,如金龜子、介殼蟲、油橄欖實蠅等食葉害蟲,以及蠹蟲、天牛等鉆蛀枝干的害蟲,因此在油橄欖選種過程中就應注意選擇抗蟲能力強的品種。可根據當地常發(fā)病蟲害,針對性地選擇抗逆品種。
2 油橄欖的種植技術
2.1 油橄欖種植地塊選擇
甘肅地區(qū)非常適宜油橄欖的生產和種植,隴南地區(qū)更是極具優(yōu)勢,因為其與地中海地區(qū)油橄欖的主產國處于同一緯度,是油橄欖的“黃金生產帶”。油橄欖喜溫也喜光,在選擇種植地塊時,必須保證周圍開闊,光照充足,無大型建筑物的遮擋。油橄欖喜歡生長在平坦、土質疏松、排水良好、土壤pH值在6.5~8.5之間、富含有機質的土地上。若在有坡度的地面種植油橄欖,應選擇緩坡陽面栽培,坡度不宜超過15°。此外,由于甘肅地區(qū)降水集中,在無雨時期應當考慮種植園區(qū)具有合適的灌溉水源[3]。此外,還需提前進行地塊整理,如采取深翻松土、土壤消毒等措施。
2.2 油橄欖移栽定植技術
油橄欖引種后,需要用嫁接方法進行繁殖。一般栽植需要根據當年的氣候條件進行分析,也需要充分考慮苗木的生長情況,一般移栽時期選在苗木新葉初長成時,若在氣溫還未回暖前移栽,可能導致苗木受寒害損傷,導致根系功能減弱,降低苗木存活率。此外,移栽時要充分考慮移栽密度,若密度過大可能導致互相遮擋,制約產量的提高,有利病蟲害的發(fā)生;若密度過小,則經濟效益和產量會受到影響(圖4)。一般在地勢較為平坦的園區(qū),可按照株行距10 米 ×10 米進行栽植;若在較貧瘠的丘陵地區(qū),則按照8 米×8 米或6 米 × 6 米的株行距進行栽植。移栽前需要觀察土壤疏松程度,若板結、不平整,則需先平整土地。在栽種點上開大穴,穴內鋪軟土,軟土上再施廄肥;若土質偏黏,則還需摻入細沙。此外,隨樹苗定植后,伴隨樹木生長需要進行每年深挖擴穴,多于冬季采果后進行,需大于定植坑,以保證根系正常生長。
2.3 油橄欖田間管理技術
2.3.1 灌溉 油橄欖的生長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在氣候干旱時要注意澆水。其中,在油橄欖剛移栽時、移栽后一段時間,以及夏季高溫時期和初秋時節(jié),更需要注意保持土壤水分的充足,以防止由于氣候異常導致樹體缺水,保證根系生長良好。實際生產中,可通過作物系數法確定油橄欖的需水量,此外,污水灌溉已在國外證明可行[4]。在實際生產中,應注意按需灌溉。
2.3.2 施肥 油橄欖生長期長,需要充足的養(yǎng)分供應,在施肥時應注意適量、均勻,不要過量或不足。幼苗生長期,可以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施入肥料。底肥應當以有機肥為主,并含有磷元素和鉀元素,后期主要選用尿素,生長期間應注意追肥,在萌芽期、開花期、果實萌出期、果實膨大期都需進行追肥,以氮肥和磷肥為主。油橄欖還常因缺硼導致生理性病害,因此也需要注意及時根據樹體生長情況施入硼砂等微量元素肥料。在油橄欖現蕾期至初花期還可噴施葉面肥,其中磷酸二氫鉀與0.3%硼鋅葉面肥是較好的選擇。
2.3.3 修剪 由于油橄欖的枝條生長較快,需要定期修剪,保持樹冠的形狀和通風透光。根據樹體結構和枝條分布修剪成適合該樹的形狀,一般可修剪成疏散分層形或自然開心形。對于葉片稀疏的油橄欖樹,可進行打頂,平行枝只留其一,逐漸將弱枝培養(yǎng)成主枝;在水肥條件好的地塊,就可以直接定主干,并留出側枝。
2.3.4 松土除雜草 油橄欖樹冠以下的土壤為根系的著生地,其結構好壞極大程度上影響著油橄欖的生長狀態(tài),因此冠幅內土地需要保證沒有雜草,且疏松、透氣性良好,以處于適合根系生長的狀態(tài)。每月需要進行一次淺鋤并輔以培土,幼樹松土深度不宜超過5 厘米,成年樹松土深度應不超過20 厘米,以保護根系。
2.4 油橄欖的病蟲害防治
油橄欖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應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證產量和品質。其中最主要發(fā)生的病害是孔雀斑病和炭疽病,而青枯病、干腐病、冠癭病、線蟲病、灰斑病、褐斑病等也常發(fā)生。蟲害主要有云斑天牛和金龜子,云斑天牛會蛀蝕韌皮部,啃食新葉導致油橄欖衰弱、枯死,金龜子則會啃食葉片,導致減產、絕產。可以采用施用有機肥增強樹勢、適時修剪、集中清理枯枝敗葉等農業(yè)措施減少病蟲害發(fā)生。還可使用礦物油、誘蟲燈等物理防治手段進行防治。對孔雀斑病等病害,可用波爾多液、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藥物進行防治;對云斑天牛和金龜子,可以使用敵敵畏和樂果等藥物進行防治[5]。使用時需注意適配病蟲害類型,并規(guī)范用量。
2.5 油橄欖采收及加工
油橄欖果實成熟時間隨海拔、氣候等條件的不同而有差異,因此,采收時間需根據果實達到完全成熟的比例進行判斷,若完全成熟的果實占比在80%左右,即可進行采收。一般采用手工采收的方式,在采收后,按油橄欖果的不同品質進行分類,需及時運輸到榨油廠進行橄欖油生產,24小時內品質最佳。
3 總 結
為達到油橄欖栽培高產優(yōu)產的目的,提高油橄欖種植的經濟效益,在油橄欖的品種選擇和種植技術中,都需要重視許多方面。如在品種選擇中,應根據實際用途選擇品種,常選擇含油量高的品種生產橄欖油,還要根據當地環(huán)境及氣候選擇適宜的品種,產量方面常要考慮品種的坐果率等指標,好的品種還應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在種植過程中,需注意選擇土壤肥沃的適生地塊,注意定植和園區(qū)布局,注重澆水、施肥、修剪、除雜草等田間管理措施,還應注意防治病蟲害,及時采收加工。在實際生產中注重這些技術要點,才能達到穩(wěn)產豐產,實現果農致富。
參考文獻
[1]? 王青,張東升,李艷,等.油橄欖資源及育種研究現狀[J].遼寧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8(4):343-349.
[2]? 吳玲娟.甘肅油橄欖優(yōu)良品種選擇及栽培技術[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2,25(11):113-114.
[3]? 段雯麗.油橄欖栽培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yè),2021,15(2):44-45.
[4]? 王雨霏,陳朝銀,馬婷,等.油橄欖灌溉研究進展[J].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2019,44(6):107-111.
[5]? 張合軍.油橄欖病蟲害防治策略與防治中應注意的問題[J].鄉(xiāng)村科技,2019(8):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