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思玲 安星 樊進補 敖艷飛 宋貞富 肖祎 張領
摘 要:橘小實蠅是果樹栽培上一種毀滅性的檢疫性害蟲,用不同引誘劑開展對橘小實蠅監(jiān)測與防控效果的研究,結果表明在安順市海拔1380米區(qū)域4月份開始出現(xiàn)橘小實蠅成蟲,6月中旬開始橘小實蠅進入快速生育期,到8月上旬橘小實蠅成蟲田間分布密度最大;瓜果實蠅誘粘劑對橘小實蠅成蟲防控效果最好,每畝地一年能捕捉到橘小實蠅成蟲2360只,其次是果蠅引誘劑933只,瓜果實蠅誘粘劑和果蠅引誘劑在7月份開始效果明顯,可推廣使用。
關鍵詞:橘小實蠅;引誘劑;監(jiān)測與防控效果
橘小實蠅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又名柑橘小實蠅、東方果實蠅,屬雙翅目Diptera,實蠅科Trypetidae,是果樹栽培上一種毀滅性的檢疫性害蟲[1-2]。橘小實蠅成蟲產卵于寄主果實內,幼蟲在果肉內蛀食危害,造成果實腐爛脫落,甚至在運輸過程中繼續(xù)危害,安順地區(qū)種植的桃、李、櫻桃、杧果等均不同程度受到橘小實蠅危害[3],為此,筆者在安順市普定縣白巖鎮(zhèn)安順市農業(yè)科學院果樹種植園開展不同引誘劑對橘小實蠅監(jiān)測與防控效果的試驗,旨在探索不同時期橘小實蠅的發(fā)生數(shù)量監(jiān)測及引誘劑對橘小實蠅的防控效果,篩選出監(jiān)測與防控橘小實蠅最佳藥劑及最佳防治時間,為生產栽培中橘小實蠅的防治提供實踐指導。
1 材料與方法
2021年4月下旬至8月下旬選擇安順市農科院桃、李、櫻桃種植園,面積50畝,海拔1380米,年平均氣溫15 ℃,7月平均氣溫23.1 ℃,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1 163.6小時,無霜期299天,年平均降水量1 377.1毫米。
本試驗為單因素試驗,設置5個處理,每個處理占地1畝,采用隨機分配方式排列,于4月20日將不同引誘劑放置于果園中,此后每隔10天調查統(tǒng)計1次橘小實蠅的數(shù)量,同時更換藥劑,4月30日至8月22日共調查12次,不同試驗處理如下:
A. 果蠅引誘劑:試劑由格綠美園藝公司提供。將2毫升果蠅引誘劑滴在誘捕瓶中直徑為2.5厘米的棉花片上,瓶中裝入100毫升清水,不讓棉花片接觸到水,將誘捕瓶懸掛在離地60~80厘米高的樹枝上,每畝均勻放置10個誘捕瓶。誘捕瓶直徑9.5厘米,高20厘米,瓶蓋上有4個直徑為1厘米大小的孔,可供引誘劑氣味散出及橘小實蠅成蟲進入。
B. 瓜果實蠅誘粘劑:試劑由匯通商盟公司提供,品牌為企邦。選擇500毫升空礦泉水瓶,將試劑均勻噴涂于瓶身外圍,每瓶約噴用試劑35毫升,使用60厘米長木棍倒掛于果園行間,每畝均勻放置10個誘捕瓶。
C. 萬蠅迷粘涂劑:試劑呈粘膠狀,由萬蠅迷生物農資批發(fā)中心提供,使用方法參照B藥劑。
D. 黃板:由綠緣農資社提供,規(guī)格為25厘米×20厘米,雙面粘膠,顏色黃色,用細鐵絲將黃板懸掛于離地60~80厘米高的樹枝上,摘掉周圍葉片以防止其粘在黃板上,每畝均勻放置15張黃板。
E. 糖醋液:自制糖醋液,配置方法為糖∶醋∶水體積比=2∶4∶15,加入500倍30%敵百蟲乳油,選擇500毫升空礦泉水瓶,瓶身兩側靠上1/3處兩邊劃開1厘米大小的孔,倒入配置好的糖醋液100毫升,用細鐵絲或繩子懸掛于離地60~80厘米高的樹枝上,每畝均勻放置15個誘捕瓶(圖1)。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時期不同引誘劑對橘小實蠅監(jiān)測與防控效果的影響
如表1所示,不同處理均在一定程度上對橘小實蠅起到監(jiān)測和誘捕作用,自4月20日開始處理A、B、D均捕捉到橘小實蠅成蟲,說明4月份越冬的橘小實蠅開始孵化活動,5月份成蟲數(shù)量下降,6月份再次增加,之后成為橘小實蠅生長發(fā)育活躍期,至7月中旬為橘小實蠅快速繁育期,8月上旬數(shù)量達到最大值。A處理效果僅次于B處理,在整個觀察周期基本上都能監(jiān)測到橘小實蠅成蟲;B處理防治效果最好,但6月上旬以前捕捉的成蟲數(shù)量不多,在6月中下旬才能起到較好監(jiān)測和誘捕作用,且遠大于其他處理;C處理和D處理監(jiān)測數(shù)量最少,僅在觀察后期有少量捕捉;E處理防治效果居中,但整個觀察周期能監(jiān)測到的時間段較短,A、E藥劑在7月中旬開始才能顯示監(jiān)測效果。經(jīng)分析,在4月份開始氣溫回升時對橘小實蠅即可防治,6月中旬前后安順地區(qū)早熟水果開始大面積成熟,是防治橘小實蠅的關鍵時期,7、8月隨氣溫升高,橘小實蠅生育速度加快,若不及時防治,則會嚴重危害田間果實進而致使產量下降。
2.2 不同引誘劑對橘小實蠅監(jiān)測與防控效果的差異性分析
利用Excel 2013進行單因素隨機區(qū)組試驗結果的方差分析[4-5],經(jīng)F檢驗,不同物理防控方式處理間防治效果差異達到了極顯著水平(p=1.46×10-6)。經(jīng)臨界值和差值數(shù)多重比較可知,B處理效果最好,與其他處理均存在極顯著差異,其次是A處理,與E處理存在顯著差異,與C、D處理存在極顯著差異,E、C、D差異不顯著(表2~表6)。
3 討論與結論
橘小實蠅在安順地區(qū)發(fā)生時間早,海拔1380米區(qū)域4月份開始出現(xiàn)成蟲,即可開始防治,控制成蟲數(shù)量和蟲卵,降低蟲口密度,低海拔地區(qū)可適當提前防治。6月中旬開始橘小實蠅進入快速繁殖期,是防治橘小實蠅的關鍵時期,到8月上旬橘小實蠅成蟲田間分布密度最大,對中晚熟水果危害極大。
不同引誘劑對橘小實蠅均有一定監(jiān)測和防控效果,以瓜果實蠅誘粘劑效果最好,每畝地一年能捕捉到橘小實蠅成蟲2360只,可以推廣使用;其次是果蠅引誘劑,在觀察期內均能發(fā)現(xiàn)橘小實蠅成蟲,但7月中旬開始才能發(fā)揮較好的防治效果,建議在7月份開始推廣使用;其他防治方式也能不同程度防治到橘小實蠅成蟲,但效果不佳,不建議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李紅旭,葉輝. 橘小實蠅在云南的危害與分布[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22(6):473-475.
[2]? 林振基,孫國坤,高泉準,等. 廈門桔小實蠅疫情監(jiān)測[J].華東昆蟲學報,1998,7(2):69-72.
[3]? 夏忠敏. 貴州省植物檢疫對象的種類及危害[J].貴州農業(yè)科學,1998,26(4):21-23.
[4]? 劉進平,程楷,徐彥軍. 利用Excel實現(xiàn)單因素隨機區(qū)組田間試驗結果的方差分析[J].種子,2017(9):130-133.
[5]? 明道緒.田間試驗與統(tǒng)計分析[M].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