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lián)網+”等新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并日漸成熟,網絡媒體已經成為新聞傳播中的主流部分,同傳統(tǒng)新聞傳播一樣對輿情發(fā)展起著引導作用,同時也讓許多學者意識到盡管網絡媒體傳播的出現(xiàn)豐富了新聞傳播的形式,但同時也存在很多問題,因此需要正確的價值觀對網絡媒體傳播進行方向的指明,做出積極的引導。本文以微博為例,以群眾活躍度為主,形成群眾自由發(fā)言的網絡平臺,在“眾聲喧嘩”的網絡世界,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網絡媒體傳播工作的核心,發(fā)揮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網絡媒體中的指導作用,有利于提高新聞輿論的引導效能,促進風清正氣的輿論環(huán)境建設。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網絡媒體;微博;真實性;輿論引導
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網絡媒體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其中微博評論、熱評,也成為公眾發(fā)表觀點、表達意見的重要載體,動輒形成喧囂的輿論場[1]。作為公共領域自由交流和平等表達的新領地,微博賦予了公眾便捷和低門檻的發(fā)聲渠道,因此更需要在思想上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新聞傳播工作的指針,開展對馬克思主義新聞社會化的宣傳。
一、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概念界定
馬克思主義對新聞現(xiàn)象和新聞傳播方式整體的看法就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它深度地嵌入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體系當中,主要是從新聞本源和新聞本質以及在新聞傳播方面的問題出發(fā),其核心就是對新聞工作的性質、新聞工作真實性的原則還有新聞傳播規(guī)律等系列基本觀點[2]。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發(fā)表的重要講話中提到“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lián)接中外、溝通世界”,通過這48個字堅定了黨在網絡輿論工作中的責任和使命,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引了新的發(fā)展方向。隨著互聯(lián)網發(fā)展日新月異,網絡的便捷性讓人們無時無刻地實時了解新聞要事,微博作為網絡技術的產物,開放的討論平臺和匿名發(fā)表觀點的特征讓用戶積極在微博上參與話題討論,根據自己的利益需求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因此微博成為發(fā)表觀點的集散地。一時間網絡謠言、網絡暴力事件的頻頻出現(xiàn),在這種多元失序的網絡環(huán)境下,網絡宣傳工作離不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積極引導,提醒大眾應當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警示媒體應當專注于自身公信力的提高,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
二、網絡媒體中應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有利于維護網絡新聞傳播的真實性
網絡新聞傳播也處于混沌的狀態(tài),由于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出現(xiàn)“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情況,人們都能夠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而媒介素養(yǎng)并沒有得到提高,就會變成傳播謠言的溫床。在這信息爆炸,謠言紛飛的網絡世界,讓輿論引導也提升了難度。例如在2021年5月22日上午微博出現(xiàn)一條關于“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長沙因病無法治療去世的信息引爆全網,但是通過官媒核實,在網上傳播的是假消息。但是因為CCTV官方微博沒有核實報道,造成各大媒體轉發(fā),在網絡上刷屏,造成不小的負面影響。雖然可以通過后續(xù)真相的方式完善新聞傳播的真實性,但是網絡媒體發(fā)布便捷性讓更多沒有核實的新聞信息在網上轉載傳播,也為各大媒體敲響警鐘,要明白真實性在新聞傳播中的重要性。在這信息混雜的時代,新聞發(fā)布者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對新聞信息進行核實,這樣才能確保新聞傳播的真實性,重塑新聞媒體在人們心中的公信力。
(二)有利于輿論引導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主要就是引導新聞工作者掌握新聞傳播規(guī)律,從而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其主要就是通過積極正能量的宣傳,引導人們在信息爆炸,評論自由的網絡世界中堅持正確積極的三觀,重塑全新輿論空間。在融媒體時代下,傳統(tǒng)媒體與網絡技術有效融合,促進新聞媒體事業(yè)發(fā)展,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導思想作為新聞輿論的引導方向,為社會輿論傳播和社會和諧建設奠定積極的基礎,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弘揚。以微博推引“江某遇害案”事件來講,通過對輿情分析整理發(fā)現(xiàn),網友對于劉某都是充滿負面情緒評價充斥著整個輿論,而在案件審判之前,江某母親和志愿者發(fā)起對陳某判決死刑的簽名活動在網友和大V的轉發(fā)之下愈演愈烈,大有想通過道德審判方式判決案件的趨勢。由此可見,微博在輿論引導方面一直都起著推動和引導作用,所以微博更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將著眼于前瞻性,對輿論的走向進行預判和分析,進而正確地引導輿論走向,促使提高新聞傳播的有效性,有利于國家社會和諧發(fā)展。
三、網絡媒體中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應用的現(xiàn)狀
(一)意識形態(tài)指導領域受到威脅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西方資產階級新聞觀一直都是意識形態(tài)中的兩個主要競爭焦點。自黨十八大以后,我國意識形態(tài)也發(fā)生變化,也就讓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矛盾發(fā)生了根本轉變。從國際方面來講,各種思想和文化之間產生碰撞,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西方想要從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對我國進行壓制,想要破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網絡媒體中的指導地位,無法促進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而從國內來說,雖然在網絡媒體中對新自由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進行了批判,但是他們依然穿著“馬甲”通過各種傳播方式在新聞媒體上發(fā)布消息,試圖蠱惑人心。在這種網絡媒體傳播的環(huán)境下,西方新聞價值在新聞教育中依然有研究和實踐的市場,有一部分甚至對新聞從業(yè)者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這樣的影響讓他們在進行新聞報道時出現(xiàn)失誤,無法做到公正公平、對事件報道缺乏客觀性,從而影響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網絡媒體傳播中的指導地位。
(二)新聞傳播整體重塑
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方面出發(fā),新聞就需要堅持真實性,沒有真實的事件信息就算不上新聞。對比傳統(tǒng)媒體,以微博為例的新型網絡媒體是傳播快,傳播范圍廣的特點,但是又因為微博發(fā)言自由,用戶互動性強,參與度高的特點,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虛假新聞。還有一些自媒體為了提高賬號流量不惜散播謠言來獲得人們關注,獲取流量熱度,通過包裝制造爆點,但這信息混亂的網絡世界,普通人在網絡上獲取的信息都是很片面的,并不了解事情的真實性,很容易受到煽動被帶節(jié)奏,在網絡媒體上逐漸喪失知情權和話語權,無法在輿論引導上起到積極作用。
四、網絡媒體中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應用研究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對網絡媒體的指導
在網絡媒體中,微博已經成為我國網絡傳播不可或缺的傳播手段,微博在網絡傳播速度上和用戶活躍度有很顯著的優(yōu)勢,對比傳統(tǒng)媒體對輿論的影響,微博為輿論引導賦予了一個傳播平臺,公眾可以根據自己對于相關熱點的新聞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形成全民討論的氛圍[3]。通過微博話題參與來說,人們對國家大事和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參與討論,以紅黃藍幼兒園出現(xiàn)的虐童事件就引發(fā)了人們熱議,根據對這個事件的輿情數(shù)據調查發(fā)現(xiàn)微博是排在第一位的社交平臺。在事情發(fā)布出來的兩天以后,與事件相關的輿論討論產生了大量的負面影響,該事件的負面占49.82%,其中處于中立面的占43.12%,剩下的就是這次事件正面的輿論占7.06%。通過這樣的數(shù)據對比,也可以發(fā)現(xiàn)微博作為網絡新媒體中的典型媒體平臺,在社會事件輿論引導方面一直都有很重要的引導力。在2021年出現(xiàn)的飯圈文化,微博也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對微博熱搜榜進行整改,讓區(qū)域劃分更加合理。除熱搜榜以外,增添了文娛榜、要聞榜和同城榜,讓用戶可以在自己感興趣的榜單下找到相關的話題,并參與討論,讓新聞傳播更有效率,更有針對性。以微博為主的網絡媒體,其用戶活躍度越來越高,它的輿論引導力也越來越強,通過它傳播積極向上的價值觀,能夠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所以對它進行整改和加強輿論的監(jiān)測是必然趨勢,在網絡媒體的輿論導向應具有前瞻性,通過對輿情的分析判斷輿論接下來的走勢,進而引領大眾輿論走向正確的方向,推動輿論引導工作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引導大眾建設積極健康的輿論環(huán)境。
(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網絡新聞真實性奠定基礎
新聞真實性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本,是推動新聞傳播的重要理論,新聞傳播和報道中始終都要堅持真實性的原則。微博作為當下用戶最多,傳播最廣的網絡新媒體,在新聞傳播和發(fā)布的時候,要盡量還原事件的真實性,滿足人們的知情權。隨著信息時代的發(fā)展,微博發(fā)布信息往往只需要一部手機,按下發(fā)布鍵,通過相關搜索或是推送就能被很多用戶看見,傳播速度極快。但是這樣的傳播方式,往往無法得到驗證,一條無法得到核實的新聞在網上大肆轉發(fā),通過各種結局反轉,增加流量和熱度,為新聞發(fā)布者帶來收益,但是這種未經核實的新聞傳播給新聞真實性帶來了極大的危害。而微博也因此及時整改,加強對新聞發(fā)布的監(jiān)管,成為辟謠和各大政府發(fā)布的首要選擇,開設了微博辟謠的話題,可以對不實傳聞進行舉報,從數(shù)據中發(fā)現(xiàn)在2021年8月后有209條辟謠新聞發(fā)布,由此可以看出微博在發(fā)布新聞信息的時候在不斷加強新聞公信力,盡量去核實網絡新聞傳播的真實性,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導思想。
(三)在黨性和人民性統(tǒng)一中彰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本質
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引導下新聞傳播策略就是解決人民實際問題,做好馬克思主義宣傳,為輿情導向做好群眾基礎。微博等網絡媒體新聞的廣泛傳播后,便于人們在家就通曉天下事,可以通過新聞信息表達自己的觀點,尊重民意符合民心,可以在黨性和人民性統(tǒng)一中彰顯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本質,讓人民也擁有了話語權。如《人民日報》官方微博,該微博每日發(fā)布的內容極為廣泛,有歷史事件、社會新聞還有各種事件的觀點評價等,不論是關于什么新聞內容主要還是圍繞著民生,報道在人民身邊的社會新聞,讓人民感受到黨對群眾的關懷,在國家會議期間,及時發(fā)布會議意見,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傳統(tǒng)媒體對黨報宣傳的方式因為時效和地域還有報紙排版的局限,與群眾的互動性少,導致黨報宣傳的效率低,依然還是有很多公眾并不了解黨報內容。以微博為主的網絡媒體就可以反映群眾的情況,幫助群眾發(fā)聲,增加黨報和群眾之間的黏性,加強黨報官方微博和群眾之間的互動,了解群眾的真實需求,到群眾中去,解決群眾實際困難。通過《人民日報》在微博上與群眾的互動,能夠拉近黨性和人民性的距離,做到黨性和人民性的統(tǒng)一。利用微博用戶活躍度高,使用便捷的優(yōu)勢,加強與群眾之間的互動,了解群眾生存需求,解決群眾最實際的問題,堅持服務群眾的原則。
五、結語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新聞輿論工作的指針,不斷推動新聞輿論思想與中國社會實踐相結合,不斷適應新時代創(chuàng)新變革的背景,不斷地進行技術賦能與時代呼應。當下,隨著網絡媒體的迅速發(fā)展,加大了新聞傳播的社會功能,在人人都有社交媒體、人人都可以發(fā)聲的情況下,新聞傳播的社會功能就被信息傳播所包圍和淹沒。由此在傳媒格局、傳播形式、傳受關系都發(fā)生深刻變革的新形勢下,建立微博評論輿論監(jiān)督機制,對突發(fā)事件進行及時的輿情研判,提供科學的輿論引導,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同時還要牢牢堅持黨性原則,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以及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良好的網絡話語環(huán)境,促進網絡媒體的有效傳播。
參考文獻:
[1]范金剛.介入·引入·打入——傳統(tǒng)主流媒體時評引導、平衡網絡輿論探析[J].青年記者,2020(2):56-57.
[2]楊保軍.當前我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核心觀念及其基本關系[J].新聞大學,2017(04):18-24.
[3]吳曼迪.從網絡論壇透析新媒體在公共領域建設中的作用[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4(02):196-197.
作者簡介:朱曉晗(1996.1-),女,漢族,山東濟寧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電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