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清彪 張春靜 雷秀嬋
[摘 要]2022年廣東高考生物學試題核心考點清晰,重視對基礎知識和概念的考查;注重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新試題形式,完善情境設計,體現(xiàn)綜合性、開放性、應用性和探究性;突顯價值引領、素養(yǎng)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的綜合考查要求。據(jù)此,建議在高中生物學教學與備考復習中教師以課程標準、高考評價體系為準繩,實施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做到教有所依;以情境為線索,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動力;注重大概念構建,強調“零存整取”和應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生深度學習;訓練答題技巧,規(guī)范答題,進行錯題“復盤”,提升“踩點”得分命中率。
[關鍵詞]2022年;廣東高考;生物學試題;備考建議
[中圖分類號] ? ?G633.91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3)02-0089-0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痹诟咧猩飳W教學與備考復習中,解讀課程標準、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以及分析高考真題尤為重要。只有抓準、抓穩(wěn)這些“利器”,教師才能在教育教學陣地上獲得先機和主動權,學生才能在學習中和考場上游刃有余。面對新課程標準及新高考要求,部分高三教師對新時代育人要求、教育根本任務、選拔人才考試內容或多或少會有疑惑。2022年高考題猶如一束強光,為高三教師撥開“新高考迷霧”,為他們照亮備教、備考大道。高考作為上接高等教育、下連基礎教育的重要樞紐,需落實課程標準及其要求,加強考試與教學的有效銜接,更好地發(fā)揮考試對教學的促進作用,反映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本文試以2022 年廣東高考生物學試題為主體對象,對新高考生物學試題的命題方向做簡要分析并提出備考建議。
一、試卷試題分析
2022年廣東高考生物學試題整體難度適中,能較好地反映學生的能力水平。其中,選擇題側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信息提取及分析能力,非選擇題側重考查學生對核心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及解決生產和生活問題的能力。2022年廣東高考生物學試題精選情境素材,綜合考查學生能力,強化素養(yǎng)導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達到服務選才的目的。以往的熱門考點在2022年廣東高考生物學考題中都有涉及,如特異性免疫、光合作用、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生態(tài)系統(tǒng)、人體的內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等。當然,人教2019版高中生物學教材選擇性必修1及選擇性必修2內容在試題中的占比加大,如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生態(tài)系統(tǒng)等,而遺傳規(guī)律模塊內容的占比略有減小,難度也略有下降。下面主要對2022年廣東高考生物學試題中的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做具體的分析。
(一)選擇題
2022年廣東高考生物學試題中的選擇題一共有16題,其中第1~12題結合時事熱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若基礎知識扎實,即使試題情境新穎、陌生,學生也能順利作答。如第1題是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價值判斷。第2題是結合我國古代豐富的農業(yè)生產技術體系,體現(xiàn)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智慧與文化,題目涉及農業(yè)實踐中的“間作套種”“尿泥促根”等,只要學生明辨尿液中含有生長素,就不難作答。第3題考查運動員在科學訓練和比賽期間需要監(jiān)測的相關指標的內環(huán)境組成成分,引導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科學的運動理念。第4題考查顯微鏡的使用。第6題考查食物網的歸類。第8題考查線粒體DNA的分布。生物學試題考查的內容緊密聯(lián)系生活,讓生物學知識具有生命的質感,如第10題體現(xiàn)種子活力檢測對提升種子質量的作用,第11題體現(xiàn)原癌基因的研究對提升人們健康水平的意義。第12題考查DNA堿基互補配對的內容。第13題至第16題則注重考查學生的圖表信息提取與分析能力。生物學試題通過多樣化的情境呈現(xiàn)方式,深度考查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對學生理解題意、獲取關鍵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對學生的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等科學思維進行了不同維度的考查,如第13題以表格的方式呈現(xiàn)某同學為研究蛋白酶的功能而進行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第14題呈現(xiàn)白車軸草的進化與城市化進程的關系,考查了現(xiàn)代進化理論知識。第15題呈現(xiàn)多巴胺的合成和釋放機制與帕金森病的關系,學生需要從圖中提取多巴胺釋放的調控方式、神經元之間的突觸聯(lián)系等信息,并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得出答案。第16題以電泳圖的方式考查遺傳學的相關內容,體現(xiàn)了遺傳病檢測對提升我國人口素質的價值。
(二)非選擇題
2022年廣東高考生物學試題中的非選擇題考查了免疫調節(jié)、植物生命活動(光合作用)、遺傳規(guī)律與變異、種群與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等生物學知識。第17題圍繞我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和動態(tài)清零的防疫總方針來設計相關問題,在考查學生對免疫調節(jié)的理解程度及提取與分析信息的能力的同時強化考生尊重生命的觀念和“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第18題要求學生通過分析圖形和柱狀圖數(shù)據(jù),探究遮陰比例對植物的影響,其中第(3)問第4空以“下一步探究實驗的思路是 ? ? ? ? ? ? ? ? ”進行開放式設問,注重考查學生的實驗思維能力及探究能力。第19題以《詩經》中的“蠶月條桑”、《天工開物》中的“今寒家有將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種”對遺傳育種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而呈現(xiàn)的新型情境進行重構,表明我國勞動人民早已擁有利用雜交手段培育蠶種的智慧。其中第(3)問中的第③小題讓學生闡述“盡管Ⅲ組所得黑殼卵全部發(fā)育成雄蠶,但其后代仍無法實現(xiàn)持續(xù)分離雌雄,不能滿足生產需求”的理由,通過轉變設問方式、轉變問題切入點,引導學生從新的角度思考問題,考查學生的思維深度和靈活程度。第20題的第(4)問需要學生根據(jù)群落結構及種間關系原理設計一個生態(tài)荔枝園簡單種植方案,不僅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還考查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程度和模型構建能力。至于選考題,第21題以深海生態(tài)環(huán)境為背景,考查學生對微生物培養(yǎng)技術的理解,并聯(lián)合必修3的生態(tài)知識考查學生對微生物的認知。第22題結合時事熱點——低碳經濟,考查學生對基因工程及生態(tài)工程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
2022年廣東高考生物學試題各題情境及分值分析如表1所示。對應2022年廣東高考生物學試題的選考題以及教材知識點的定位,筆者認為2023年廣東高考生物學試題有可能會增加兩道題,其內容涉及選擇性必修3第1章“發(fā)酵工程”和第3章“基因工程”的可能性很大。
二、備考建議
(一)以課程標準、高考評價體系為準繩,實施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做到教有所依
通過分析、比較《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發(fā)現(xiàn),兩者在宗旨和要求上有異曲同工之妙,且相得益彰,互為因果。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立德樹人是此次課程改革的方向和任務,是指引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總目標。為了達到立德樹人的新時代教育要求,“新課標”把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作為核心。其中,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是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四項具體內容。生命觀念是生物學核心概念的呈現(xiàn)方式,是貫穿生物學學科不同內容的主線。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具體的事實性知識為基礎,幫助學生將其概括為大概念和重要概念,從而形成生命觀念,還要引導學生用大概念解釋生命現(xiàn)象和解答題目??茖W思維是獲得所思問題正確答案的途徑,教師要將科學思維融入課堂教學和解題教學中,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分析2022年廣東高考生物學試題后不難發(fā)現(xiàn),對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要求提高,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側重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社會責任凸顯的是學生能運用生物學知識對生物學問題做出解釋和判斷,并采取正確的決策和行動。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對“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有著明確的指引和解釋。在落實教育措施和人才選拔方面,《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對“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給出了高考領域的答案?!吨袊呖荚u價體系》提出“一核四層四翼”。其中,“一核”指出引導教學的方法、服務選才的方式和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其中“引導教學”和“服務選才”相互關聯(lián)。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落實,離不開“引導教學”和“服務選才”這兩個基本手段的支撐。“四層”所包含的考查內容有學習必備的知識、解決問題所需的關鍵能力、學科對應的素養(yǎng)、新時代需具備的核心價值。“四翼”在高考考查要求方面則側重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需要學生有扎實的基礎,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將已有的知識和技能融會貫通后解決對應的問題以及解釋相應的現(xiàn)象。這方面的考查需要學生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在如今強調和注重試題情境多樣化的考查要求下,教師只有深入研讀、理解這些標準,才能實施高質量的課堂教學,為人才選拔打下基礎,而考后的試題分析則能為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添磚加瓦。
(二)以情境為線索,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動力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中關于高考命題的基本原則是“無情境、不命題”。而生物學試題對生物學現(xiàn)象和規(guī)律涉及的生物學知識進行考查,讓生物學知識具有生命質感。這就要求生物學教師在教學中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問題和創(chuàng)設情境,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在情境中感受學習的樂趣,能夠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生物學教學情境多種多樣,有的以常見的生活場景作為情境,有的以改編的實驗作為情境,有的以先進科技為背景作為情境,有的以虛擬想象的場景作為情境,等等。面對各種復雜的情境,教師要有效發(fā)揮情境的最大價值。教師可以以情境為線索、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指引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情境問題的敏感性和效率。當然,日常情境化教學也有利于學生適應情境化問題,幫助學生形成情境化解題思維。因此,教師需多關注前沿科學資訊,掌握前沿科技與教材內容的關聯(lián)性,創(chuàng)設與前沿科技相關的教學情境。
另外,要想學生能夠真切地體會學習內容與生活的聯(lián)系,準確把握課本知識與生活的相關性,教師還應深入觀察生活現(xiàn)象,通過深挖生活中的信息,為學生創(chuàng)設富有現(xiàn)實意義和真實性的學習情境。此外,教材重難點內容多以情境和問題的形式在“思考與討論”“旁欄思考”等欄目中出境,這給教師備課提供了現(xiàn)成的情境化問題。教師一方面可通過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基本知識解決問題,達到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動力的目的;另一方面可讓學生學會根據(jù)情境具體分析問題,尋找規(guī)律,得出結果和結論,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注重大概念構建,強調“零存整取”和應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通過分析課程標準和高考評價體系不難發(fā)現(xiàn),生物學學習更加注重學生對大概念的建立和理解。用大概念構建課程內容框架,強調對重要概念的深入理解,著重剖析次位概念,能大大降低學生記憶與理解知識的難度。這又回到一個根本問題,學生要備考成功,需要有扎實的基礎。除多練情境閱讀、長句書寫外,鍛煉對知識的快速獲取能力也不可或缺。在備考和日常學習中,“零存整取”式學習方法能大大提升學生牢記知識的能力和解題的效率。“零存整取”式學習方法是指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在解答問題時能靈活根據(jù)情境,提取關鍵信息,從自己的知識框架中搜索相關有用的知識進行準確作答。那么,怎么樣做到“零存整取”呢?大單元教學理念強調,學習應以章節(jié)的形式開展。每學完一章或一本書,教師可指導學生把握新知識和本章節(jié)其他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將新知識同化、整合到已有知識結構中。其中,應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體系是一種既簡單又實用的方法,應用思維導圖可將學科知識串聯(lián)整合,從而幫助學生更加高效、更加快捷地識記知識,使學生真正實現(xiàn)“零存整取”?!傲愦嬲 崩砟詈退季S導圖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有條理和高效地提取知識進行運用,也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xiàn)象和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應用能力,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四)訓練答題技巧,規(guī)范答題,進行錯題“復盤”,提升“踩點”得分命中率
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夯實知識基礎和提高解題能力需要加強日常的訓練。教師需要摸清新課標背景下的考試風向,調整應試策略,開展復習輔導和答題技巧訓練。新課標背景下的考試,情境和素材類題目增多。在平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情境閱讀、長句書寫、分類處理后知識搜索能力的訓練。有的學生面對比較復雜、新穎的情境題時,會出現(xiàn)抵觸等心理,加之理解能力較弱,對考題的本質把握不到位,從而出現(xiàn)答案不準確、回答不完整等問題。怎樣改善這種狀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讓學生適度訓練情境題必不可少。另外,教師教授解題思路和總結解題技巧也尤為重要。對于情境題,教師引導學生釆用“拆分—組合”法來解決。情境題一般具有系統(tǒng)性,要解決問題首先要深刻認識問題的本質,通過理解本質搜索和定位知識點,從而正確答題。那么怎樣把握問題的本質呢?可將各要素、各層次等暫時分割開進行研究,即將大問題拆分成若干個小問題,弄清每個小問題的性質、各個問題之間以及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通過分析和整合可實現(xiàn)由表及里、由易到難、由繁到簡的認識,從而把握問題的本質。復雜的情境問題往往內含多個次級問題,回答時應首先關注次級問題。次級問題的解決需要學生綜合運用相關知識、獲取情境關鍵信息,由多個事實推出相應的小結論,再通過邏輯推理將各個小結論組織形成最終答案。另外,日常教學中教師還需引導學生對錯題進行“復盤”,尋找錯因,從而實現(xiàn)觸類旁通。同時,不能為了練題而練題,而要善于總結解題思路和答題技巧。
在現(xiàn)行生物學新課標及《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下,讓學生饒有興致地學的重要性遠超于教師的教。要想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研究,教師需要從激發(fā)學生最初的學習興趣開始,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索學習。
[ ? 參 ? 考 ? 文 ? 獻 ? ]
[1] ?張鋒.指向核心素養(yǎng)達成的高中生物學教學變革:《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4):17-19.
[2] ?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5-6.
[3] ?馮巧麗.核心素養(yǎng)下中學生物學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J].中學生物教學,2020(24):59-60.
[4] ?付忠義.淺析以大概念構建為核心的高中生物教學模式[J].教學考試,2021(15):54-58.
[5] ?王喜順.新高考沖分訓練點對點(4)生物實驗題的“實驗思路”答題技巧與訓練[J].招生考試通訊(高考版),2021(9):58-61.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