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春賀 胡昌格 彭鵬
關鍵詞:移動醫(yī)療;APP 界面設計;AHP ;熵權法;評價模型
伴隨經濟蓬勃發(fā)展,移動設備和應用程序的廣泛應用,移動醫(yī)療具有巨大發(fā)展?jié)摿1]。全新的“互聯網+”醫(yī)療模式提供了便民服務,如診前環(huán)節(jié)類的應用程序使用占比最高,可提供在線醫(yī)療信息查詢、預約掛號和咨詢問診等服務,但對診前預約掛號信息界面未能做出系統(tǒng)化、定量化的分析。因此,提高可用性并開發(fā)針對其需求量身定制的APP 至關重要。部分學者對于如何在“互聯網+”背景下對用戶特定需求方面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和分析[2]?,F有的醫(yī)療程序APP 與商業(yè)化服務類別的APP 相比存在較大差距,醫(yī)療訊息推薦和信息完善性及用戶界面設計需充分了解用戶需求、文字準確性等多個因素組成,其界面可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也是當今需要研究嚴峻問題,且未形成一套完善的評估模型體系,以得出更全面和精確評價結果[3-4]。近年來,研究者們使用不同的方法對各項指標進行分析,如德菲爾法和AHP、視覺認知理論、利用眼動實驗法、熵權法等[5-8]。文章從界面可用性出發(fā),構建界面設計評價指標體系,使用熵權法計算出各指標的重要程度與排序,同時以國內具有代表性的科瑞泰Q 醫(yī)APP 界面作為研究樣本,得到各項設計因素優(yōu)劣排序。以期對診前環(huán)節(jié)類APP 提出進一步建議和完善,進而優(yōu)化醫(yī)療診前界面。
1 基于AHP 和熵權法的界面評價模型構建
1.1 醫(yī)療診前界面的整體評價流程
醫(yī)療診前界面受多種設計因素影響,通過對層次分析法的相關文獻分析,提出如圖1 所示的手機界面評價流程。
1.2 界面設計可用性分析
用戶界面不僅實現APP 人機互動,還提供滿足用戶特定需求的信息服務[9]。Schneiderman 提出了界面設計的八大黃金法則,用于評估APP 系統(tǒng)的原則和理論[10]。人機界面可通過人因工程和可用性測試的過程完成迭代更新,設計者如何使用戶更容易使用開發(fā)的APP,因而其可用性與有效性成為重要衡量因素。可用性通過多場景測試與使用揭示用戶交互方式進行研究和推廣。可學習性、效率、可記憶性、出錯和滿意度是Jakob Nielsen 提出設計的五個基本可用性屬性[11]。在滿意度上,感知易用性、有用性等是較大的影響因素[12]。簡單易操作性可提高用戶操作能力,降低困難感知和運營成本亦能提升滿意度,增加UI 界面的可用性[13]。
可用性研究對象主要針對APP 界面,只有8%的可用功能信息在頂層可見, 92%的功能是“缺失”的,這引發(fā)了有關如何評估UI 界面可見性以及將評估納入設計實踐的關鍵問題[14]。
1.3 基于AHP 的主觀賦權法
1.3.1 界面設計可用性和多層次評價模型構建
AHP 是一種數據化與科學化相結合的方法,可對多層次的復雜問題進行條理化的數據梳理[15]。數字終端所用的可用性指標是可用性評估的基礎,由于診前環(huán)節(jié)類的APP 功能普遍單一化,對指定用戶在特定環(huán)境中實現指定目標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的完成度低,需要減少短期記憶負荷[10]。APP 應該在美學上令人愉悅,視覺上的舒適感有利于提高完成過程中的有效性、效率和滿意度。因此,界面美觀性也應納入評價指標[16]。將可用性與AHP 相結合,明確各因素間的關系,并用可用性設計將界面設計相關指標歸類劃分,構建界面設計問題多層式的結構模型[17]。其中準則層包括界面美觀性L1、學習性L2、有效性L3 和滿意度L4 共4 個方面;再根據以上4 個方面劃分出布局L11、色彩搭配L12、易讀性L13、幫助導引L21、易理解操作性L22、任務完成度L23、出錯頻率L24、功能完備性L31、資源全面性L32、任務操作次數L33、響應速度L34、滿足感L41、信任感L42、使用意愿L43 共14 個次準則指標,如圖2 所示。
1.3.2 判斷矩陣的構建和指標權重的計算
使用標度法(1-9 級),如表2 所示,將各項指標分別進行兩兩比較,構建判矩陣,獲得各因素的量化數據。計算各準則層λmax(最大特征值)和各因素e(權重值)。
1.3.3 診前界面一致性計算
界面一致性的比率MQ :
1.4 基于熵權法的客觀賦權法
診前界面APP 設計中將多個因素指標的數據化,運用熵權法處理各項因素的數據,獲取各項因素的客觀權重,方法如下。
1.5 基于線性加權的組合賦權法
組合賦權法主要分乘法合成,或者線性加權組合。使用線性加權獲取R 組合權重。
2 移動醫(yī)療APP 界面評價實例分析
2.1 實例概況
科瑞泰Q 醫(yī)APP 是一款就醫(yī)治病助手應用,是將互聯網與傳統(tǒng)醫(yī)療服務相結合而構建的移動互聯就醫(yī)平臺。利用先進互聯網技術,提供國內三甲醫(yī)院“約專家、約檢查、約病床、約手術、約藥品”五約服務;用戶就診時使用科瑞泰Q 醫(yī)APP 線上體驗鎖定醫(yī)生快捷就醫(yī)、化驗結果實時推送、劃價繳費在線支付、實時查看就診順序,實現輕松就醫(yī)、看病繳費不排隊。對科瑞泰Q醫(yī)APP 數字信息界面進行可用性設計診斷,提出的設計評價模型14 項評價指標,構建數字信息界面評價影響因素。
2.2 確定AHP 指標權重的計算
經收集多位行業(yè)專家和UI 設計師意見,運用標度法把多個準則層指標進行比較,再相互比較14 個次準則層,得到判斷矩陣。通過Matlab 計算出各指標權重E,如表3—表7 所示;各指標綜合權重E 及層次總排序,如表8 所示。
2.3熵權法確定指標客觀權重的計算
2.3.1 語言屬性值的規(guī)范化方法
通常9 級定性{ 極差、稍差、很差、差、相當、稍好、好、很好、極好},作為屬性規(guī)范量語言使用與各項指標因素的對應數值上,數值化關系如圖4 所示。
如表9 所示,使用5 個場景對13 項任務進行操作,并通過操作之后得到快速反饋,對布局L11,色彩搭配L12 等在內的14 項指標進行打分。對于界面設計相關影響因素這類定性指標,選取集合V = {v1,v2,…,v7} = {2,3,4,6,7,8,9} 分別對應{ 很差,差,稍差,稍好,好,很好,極好}7 個等級來進行描述,將定性指標轉化為定量指標。
用戶下載并使用診前環(huán)節(jié)類APP 的主要目的是訪問數字終端,眾多大型互聯網公司選擇設計開發(fā)掙錢掛號APP,然而防止網絡用戶流失成為了困擾研發(fā)者和運營機構的首要問題,即能否保證用戶未來繼續(xù)使用[18]。測試場景主要分為任務時的用戶信息、線上醫(yī)院查詢與掛號、使用數字資源、查看近期動態(tài)、使用個性化服務等。
2.3.2 評價指標客觀權重的計算
需要行業(yè)內人員(7 名)評價,建立如表10 所示各項因素指標的數據評分,使用語言屬性值打分標準,再借用Matlab 軟件進行計算,獲得各項因素指標的熵值及熵權,如表11 所示。
綜上有E*=(0.067,0.07,0.066,0.07,0.077,0.077,0.069,0.072,0.076,0.066,0.07,0.075,0.071,0.075)T。
2.4 基于線性加權的組合權重的計算
根據組合權重的計算公式Rk=oek+(1-o)ek*,o 是主觀權重值(0 ≤ o ≤ 1),為設計人員在界面設計中的客觀性,因此行內專家建議,o 取值為0.4,即Rk=0.4ek+0.6ek*,最終權重向量為(如圖5 所示):R=(0.043,0.043,0.052,0.044,0.058,0.069,0.045,0.061,0.101,0.052,0.163,0.076,0.134,0.059)。
3 移動醫(yī)療APP 界面優(yōu)化設計方案
根據上述評價結果,可知資源全面性L32、響應速度L34、信任感L42 三種數據值較高,其次滿足感L41、使用意愿L43、任務完成度L23 緊隨其后同時具備一定影響力。由權重值對現有界面設計提出改進意見,最終得到如圖6 所示的設計方案。
4 結語
通過分析討論診前環(huán)節(jié)類APP 的綜合評價問題,運用層次分析法分別得出14 項評價指標,構建互聯網醫(yī)療APP 手機界面評價指標體系,計算得出主觀性權重,運用熵權法計算得出客觀權重值獲得最終組合權重。根據組合權重值建立實驗模型,降低了因信息偏差所造成的設計影響,對數字終端APP 界面系統(tǒng)完成定量應分析評價,針對性提出科學的建議和完善措施并完成改進方案,為其他診前環(huán)節(jié)類的APP 界面設計和使用提供了參考。